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概述1.1发病情况低血糖是早产儿最常见的代谢性问题之一。有研究表明,当把低血糖定义为≤2.2mmol·L-1时,早产儿低血糖整体发病率为20%~30%,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低血糖发病率可达45%~50%,早产小于胎龄儿(SGA)发病率约为45%,糖尿病母亲早产儿发病率约为40%,明显高于足月儿[1]。早产儿出生后12h内是出现低血糖的高峰期,1周内需监测血糖,整个新生儿期都有可能发病,尤其伴有高危因素时[2~4]。1.2定义新生儿血糖水平的正常范围至今没有得到合适的确定,对于安全血糖浓度仍存在争议[5,6]。WHO目前指定血浆血糖2.6mmol·L-1(47mg·dL-1)是早产儿及足月儿血糖水平的一个阈值,当血浆血糖浓度≤2.6mmol·L-1时即为低血糖,可伴或不伴临床症状,均需要进行临床处理[2,5]。其临床症状可通过迅速重建正常血糖而得以改善。反复、严重或持续低血糖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既往至少有4种不同的低血糖定义方法,分别为:①临床表现;②血糖水平的流行病学调查、代谢及内分泌反应;③神经系统功能的急剧改变;④长期预后。然而,随后的研究证实没有一种血糖定义方法能完全令人满意[...

  • 标签: 低血糖研究进展 早产儿低血糖
  • 简介:摘要近几年,低血糖成为了新生儿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代谢类疾病,一般而言,正常足月的儿童低血糖发生几率在1%到5%,而一些早产儿的低血糖发生几率将高达20%到25%之间,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避免持续性低血糖造成的神经细胞死亡,成为了社会各界研究的重点。本文简要分析了新生儿低血糖的内涵和分类,并从影像学表现和预防机制两个方面对新生儿低血糖低血糖脑损伤的最新研究进展展开了讨论,仅供参考。

  • 标签: 新生儿 低血糖 脑损伤 预防机制
  • 简介:摘要低血糖察觉意识受损指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察觉低血糖的症状、频率与强度的敏感性减弱或缺失,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而且引发低血糖恐惧,进而对生命质量造成严重负担。本文从低血糖察觉意识受损的概念、测评工具、发生现状、影响因素、干预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开展低血糖察觉意识受损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低血糖 糖尿病 综述 低血糖察觉意识受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生儿低血糖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容易造成神经系统的损伤,多见于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临床诊断新生儿低血糖的标准是全血葡萄糖水平低于2.2mmol/L,而且认为血糖低于2.6mmol/L是临床干预与治疗的临界值,该文章从低血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基础上探讨了新生儿低血糖目前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未来应根据病因制定系统的诊疗方案,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降低新生儿低血糖的危害,进而探索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少的治疗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糖尿病(DM)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会经常发生低血糖反应.而老年DM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常因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直接进入昏迷,如不能及时发现、抢救,可危及生命,或造成不同程度的心、脑等重要器官损害.本文简要阐述了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以期通过综述的论证,为现阶段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护理,提供相应的借鉴。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低血糖反应 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根据最新版全球糖尿病地图报告】[1],2019年全球约有4.63亿20~79岁成人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45年,糖尿病患者将会达到7.002亿,糖尿病的患病形势极其严峻。低血糖、高血糖血糖波动大是糖尿病血糖管理过程中的三个主要特征,其中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的主要障碍

  • 标签:
  • 简介:摘要低血糖是新生儿疾病中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新生儿高度依赖葡萄糖作为脑代谢的能量来源,新生儿低血糖可导致脑组织能量代谢失调,影响脑组织代谢,造成脑细胞坏死。持续反复的低血糖,可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存活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智能低下。严重低血糖可导致患儿残疾甚至死亡。本文综述了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和对策。

  • 标签: 新生儿 低血糖 危险因素
  • 简介:综述了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糖尿病、2型糖尿病、低血糖和夜间低血糖的概念,2型糖尿病夜间低血糖发生的高危因素、危害、预防和急救方案。认为护士应严密监测患者血糖情况,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减少低血糖的不良危害。

  • 标签: 2型糖尿病 夜间低血糖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查阅有关老年糖尿病患者无症状低血糖的文献资料,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无症状低血糖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进行了归纳综述,希望能够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及相关医护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降低该病的发生率。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无症状低血糖 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 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opathy,DN)是由于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功能损害,以白蛋白尿和(或)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持续超过3个月为主要特征[1]。糖尿病肾病的病因复杂,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糖代谢紊乱、激素作用、遗传因素等都能导致发病[2]。患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可出现排尿异常、尿液改变、高血压、水肿等症状,当疾病累及其他系统时,也可出现相应的症状。目前临床上,可选择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肾脏替代治疗、生活方式改变等方式进行治疗。血液透析是肾脏替代治疗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根据大量文献证实,糖尿病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大于非糖尿病患者,其中最主要的并发症就是低血糖[3]。本文就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现综述如下。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低血糖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低血糖(hypoglycemia)一直被认为是糖尿病患者成功进行血糖管理的限制因素,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多项实验表明,低血糖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可能存在关系。本文综述了低血糖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系统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定义、分类标准及相关危害,并详细介绍了低血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标签: 2型糖尿病 低血糖 心血管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桑白皮为桑科植物桑树除去栓皮的干燥根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药,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在《本经》中又名桑根白皮,为常用中药,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载桑白皮主治消渴尿多;南北朝刘宋《雷公炮炙论》认为桑白皮在中药中有独特效用,“是它药不替也”;《中国药典》载桑白皮性寒味甘,归肺经,用于肺热咳喘、水肿胀满尿少及面目肌肤浮肿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桑白皮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水肿、胸膜炎、百日咳、小儿流涎、糖尿病、气管炎及鼻衄等。

  • 标签:
  • 简介:苦瓜(momordicacharantia)是葫芦科苦瓜属植物,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亚马逊河流域、东非及加勒比地区,现被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一方面作为蔬菜食用,另一方面作为药用。苦瓜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被普遍用作降糖药、抗菌药、驱风剂及治疗结肠绞痛、创伤和牛皮癣等。除传统应用外,现代研究还证实苦瓜具有抗HIV病毒、抗肿瘤、抗溃疡、抗生育、抗炎、降血压、免疫调节等活性。本文主要介绍苦瓜在降血糖、降脂方面的作用。

  • 标签: 苦瓜 降血糖 降脂
  • 简介:摘要低血糖与高血糖危象是PICU最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急危重症。低血糖危象系因血糖水平过低(<2.2 mmol/L)和(或)血糖下降过快导致,临床出现脑功能受损和自主神经兴奋性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严重者可致永久性神经系统损害甚至死亡。早期识别低血糖危象,及时输注葡萄糖是改善预后的关键。高血糖危象则因血糖水平异常增高(>11 mmol/L)导致,临床主要表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渗状态两种类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渗状态的治疗原则包括:尽快补液以恢复血容量、控制血糖、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积极寻找并消除诱因和防治并发症。脑水肿和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是高血糖危象最严重的致死性并发症,尽早识别与积极处理有利于降低病死率。

  • 标签: 低血糖危象 高血糖危象 酮症酸中毒 高血糖高渗状态 儿童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减重代谢手术是治疗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但相当比例的患者在术后会出现低血糖症。术后低血糖的发病机制包括胰岛素依赖和非胰岛素依赖。饮食调整是治疗的基础,阿卡波糖、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抑制剂、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等药物在小规模临床试验中显示有效。本文对减重代谢手术后低血糖的患病率、发病机制和诊治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更新对机体血糖稳态调控的认识。

  • 标签: 低血糖症 减肥手术 胰高血糖素样肽-1 肥胖症 糖尿病,2型
  • 简介:摘要:本文分别从自我血糖监测、糖化白蛋白监测、糖化血清白蛋白监测及动态血糖监测四个方面入手,对国内外的妊娠期高血糖的常见血糖监测方式及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分析。

  • 标签: 妊娠期 高血糖 血糖监测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