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传染鼻炎是由鸡副嗜血杆菌所引起的鸡急件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通过健康鸡与病鸡接触或吸入了被病菌污染的飞沫而迅速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传染

  • 标签: 传染性 诊治 呼吸系统疾病 污染 饲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传染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养鸭地区。本病主要发生在1~8周龄的鸭,尤以2~3周龄的小鸭最易感,在感染群中发病率极高,有时可达90%以上,死亡率5%~80%不等。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低温阴雨、潮湿寒冷季节严重。现已成为对养鸭业危害最大,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现将一起规模鸭场雏鸭暴发鸭传染浆膜炎的诊治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 标签: 鸭传染性浆膜炎 鸭疫里默氏杆菌 养鸭业 接触性传染病 低温阴雨 潮湿寒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研究。结果所有患儿的住院时间为8-16天,通常在治疗3-7天后,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肝脾淋巴结逐渐回缩,血象逐渐恢复,肝脏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在两周内48例患儿已经治愈,治愈率为96.0%,无死亡现象。部分脾脏肿大的患儿均在3个月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传染单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具有复杂多样的特征,经常会伴随多器官的损害。由于预后具有自限性,在进行治疗小儿传染单细胞增多症的时候,需要熟练掌握该病的临床表现特征和实验室检查,尽早做出诊断,尽早治疗,能够有利于儿童身体素质的提高。

  • 标签: 小儿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运用传染疾病控制的理论思维取得的控制效果。方法针对我区传染疾病防控中心管理部门所管辖区域运用的传染疾病的控制理论思维为指导理论所取得防控效果。对我区防控管理部门辖区内2012年1月—12月内传染病的发病率和发病类型以及通过运用传染疾病控制的理论思维进行防控的理论,辖区内2013年1月—12月传染病发病率和发病类型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运用该理论思维后传染病发病类型为11种,发病率为11.8%,发病频率降低;没有运用该理论思维前传染病发病类型为14类,发病率为19.2%,两者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运用传染疾病控制的理论思维有利于控制传病的发病频率,缩小发病种类的范围,取得良性的控制效果,有利于保障人们公共安全,稳定社区环境。

  • 标签: 传染性疾病 控制 理论思维 分析
  • 简介:为了研究囊素对鸡传染法氏囊弱毒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将囊素按不同剂量与法氏囊弱毒苗混合滴鼻接种雏鸡。对接种后7,14,21和51日龄的鸡进行抗体琼扩效价检测、抗体转阳率检测和囊指数测定。结果显示:中等剂量(10μg/羽)囊素添加的鸡传染法氏囊弱毒疫苗组抗体效价产生和持续时间高于其他剂量组和疫苗对照组(低毒力),囊指数值也高于其他组;鸡传染法氏囊弱毒疫苗(中等毒力)接种试验鸡,能长时间维持较高抗体,但对鸡的法氏囊损伤较大。试验证明,适当剂量的囊素对鸡传染法氏囊弱毒疫苗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和减少法氏囊损伤作用。

  • 标签: 囊素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弱毒疫苗 琼扩效价 囊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EBV)感染与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符合EBV感染IM诊断标准的住院患儿83例。按年龄分为小于1岁组、1~3岁组、3~7岁组和7~14岁组。比较4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83例患儿中男57例,女26例。发热、颈淋巴大和扁桃体炎是IM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其阳性率分别是83.33%、41.18%和80.00%。肝大、脾大的发生率分别为18.63%和21.57%。4组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肺炎、肝损害、心肌损害、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其中3~7岁组发生肝损害的概率高于其他几组。结论不同年龄段儿童EBV感染IM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存在差异。学龄前儿童肝脾大的发生率较高,WBC计数较高;3~7岁儿童肝酶升高的程度更重,肝损害的发生率更高。

  • 标签: EB病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
  • 简介:传染脓疱病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疾病,俗称"羊口疮",其病原是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脓疱病毒,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该病毒与羊痘病毒的形态相似,存在于疱疹内和痂皮块中,对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干痂中的病毒在阳光直射下经30-60d才失去传染力;散落于地面的病毒可以越冬,至第2年春季仍具有传染

  • 标签: 传染性脓疱病毒 野生草食动物 羊痘病毒 诊治 圈养 传染性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流感、肝炎、霍乱、狂犬病、口蹄疫、猪链球菌感染等传染疾病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人民生命健康。很多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由于传染病防控知识缺乏、防控意识淡薄、救治水平低等原因,导致传染病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甚至造成传染病的流行与暴发。文章对传染疾病之特点及其传播途径作了分析总结,提出一些传染疾病防控的措施。

  • 标签: 传染性疾病 传播途径 措施
  • 简介:目的分析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病原学构成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某院2006年1月-2013年9月住院确诊为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87例患儿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结果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居前5位的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MP,20例)、巨细胞病毒(CMV,13例)、单纯疱疹病毒(HSV,11例)、衣原体(CP,11例)和细小病毒B19(Hpv-B19,9例)。各种病原学所致的临床表现大体相同,但各临床症状发生率有所不同。MP感染以发热及肝、脾、淋巴结大为主,且大部分合并呼吸道并发症(包括喉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CMV感染也以发热、肝脾大为主,但以肝大更明显;风疹病毒感染其他症状明显,但未出现皮疹。结论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病原学多样,以MP感染最常见,其次为CMV。临床诊断应尽量查明病因,为合理抗感染治疗或去除病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 儿童 病原学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通过对19483例患者四项传染指标的检测分析,探讨输血前和术前四项传染指标检测的重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9483例输血前和术前患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分析。结果〈br〉在19483例患者中,检测样本总阳性数1606例,总阳性率5.16%,其中HBsAg阳性1242例(6.37%)、抗-HCV阳性123例(0.63%)、抗-HIV1/2阳性待复检3例(0.015%)、确诊阳性3例(0.015%)、抗-TP阳性238例(1.22%)。结论对输血前和术前患者四项传染指标进行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同时对减少医院感染,减少医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术前 输血前 传染性指标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应用明目汤联合西药法对急性传染结膜炎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78例急性传染结膜炎患者,对他们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分方法(单纯西医、明目汤联合西药)治疗,并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65%)明显优于对照组(78.26%),组间对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明目汤联合西药方法是一种有效科学、安全理想的急性传染结膜炎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急性传染性结膜炎 明目汤 西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关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肾损害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6例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伴肾损害患儿的资料,并随机抽选该病未发生肾损害的患儿资料46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观察中,肾损害组年龄在3~7岁段肾损害发生率为45.65%(21/46),男性患儿肾损害发生率76.09%(35/46),病程(7.6±3.1)d、发热时间(9.1±3.6)d,重症率为60.87%(28/46),均高于非肾损害组数据。全部患者随访一个月,均预后良好。结论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与年龄、性别、病程、发热时间及病情程度相关。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肾损害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传染非典型肺炎是由一种变异的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炎,有极为重症类型引发死亡病例存在。方法讨论传染非典型肺炎的防治。结果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该病传染强,在家庭有显著的聚集现象,并且易在未作良好防护的医护人员群体中传播流行,因此必须及时进行治疗。

  • 标签: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预防 控制
  • 简介:传染喉气管炎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细菌传染病。2013年10月24日,遂平县某蛋鸡养殖场发生鸡群呼吸困难、拉稀、眼红肿流泪和关节肿大为主要症状的疫病,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鸡传染喉气管炎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鸡大肠杆菌病 蛋鸡场 诊治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致病性大肠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论证肛肠科患者手术前理化检查的必要。方法回顾2009年2月至2011年9月接受手术的160例患者术前理化检查结果,总结各种传染病的伴发情况。结果160例患者中共有26例(15%)伴发各种传染病,其中有17例(12.19%)为血源传染病。结论肛肠疾病手术前的理化检查是有必要的。

  • 标签: 肛肠疾病 传染病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