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会阴缝合中改良式连续缝合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7月-2024年2月间,本院内产后需会阴缝合的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分娩日期单双号进行分组,分对照组(单号日期分娩,250例)、观察组(双号日期分娩,25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间断缝合技术,观察组应用改良式连续缝合技术。比较两组产后会阴疼痛评分、会阴伤口愈合情况、会阴伤口线结反应、产后性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产后会阴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会阴伤口愈合甲级率、会阴伤口线结0级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性生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会阴缝合中,改良式连续缝合技术可有效减少会阴线结反应,减轻产后会阴疼痛感,促进会阴伤口愈合,还可提高产后性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会阴缝合 改良式连续缝合技术 会阴疼痛 伤口愈合 伤口线结反应 产后性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总结了1例顺产后会阴伤口感染再次缝合的护理方法。除了常规感染护理以外,还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有效地提升和保障了患者生存质量,保证了患者预后。孕妇产后17天,由于会阴伤口感染接受了二次缝合处理,后经过护理伤口愈合良好,康复出院。

  • 标签: 孕妇  顺产  会阴伤口感染  缝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该研究总共纳入82例试验对象,均是2021.11月至2023.11月到我院诊治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治疗,n=41)与试验组(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治疗,n=41)。对比两组的围期指标、术后24小时疼痛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较于对照组,其手术时长、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更短,术后24小时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用于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肝外胆管结石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一期缝合术 T管引流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精花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5-07
  • 机构:青海红十字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助产士限制性会阴切开临床决策的体验及影响因素,以期为助产士临床决策提供依据,促进产妇安全分娩。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以最大差异抽样策略于2023年10月-12月选取青海红十字医院产科13名助产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7步分析法进行归纳、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提炼出临床决策的动机。结论:助产士对限制性会阴切开临床决策是一个复杂多样的过程。助产士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需发挥健康促进者和保护者的作用,保证助产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限制性会阴切开 助产士 质性研究 临床决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孕前BMI与孕期BMI增长对会阴切开率地区差异的比较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2022年在成都市龙泉驿区产科医疗机构的住院并分娩的健康的6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成都市周围农村地区产科医疗机构住院分娩的60例单胎初产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孕前BMI与孕期BMI的增长情况,分析BMI对会阴切开率的相关性影响。结果:观察组孕前BMI肥胖及超重人数多于对照组,会阴切开率与BMI指数呈现正相关(P<0.05)。孕期对照组体重增长过快人数多于观察组,两组会阴切开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地区孕前BMI增长存在差异,对会阴切开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 标签: 孕期 BMI增长 地区差异 会阴切开率
  • 简介:【摘要】目的:孕前BMI与孕期BMI增长对会阴切开率的相关性分析评估。方法:选择2020年~2022年在成都市龙泉驿区产科医疗机构的住院并分娩的健康,年龄小于35岁的6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分析会阴切开与孕前体质指数、孕期体重增长的相关性。结果:孕前和孕期的体重增长对分娩时会阴切开率有一定的影响,体重指数越高,会阴切开几率越大,BMI指数与会阴切开率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孕前BMI与孕期BMI增长与会阴切开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孕妇在孕期合理管理体重,有助于降低会阴切开的发生率。

  • 标签: 孕期 BMI增长 会阴切开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压迫缝合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于本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治疗中的产后出血患者中挑选出100例,通过抽签方式分组,即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前者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治疗法,而后者采用缩宫素治疗法。对两组止血时间、出血量、不良反应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时间明显要慢于观察组,且相较于观察组,其产后出血量更多,且存在着较高的不良反应率(P<0.05)。结论:子宫压迫缝合治疗能够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因此对产后出血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 标签: 缩宫素 子宫压迫缝合术 产后出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为产后出血患者应用子宫压迫缝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入的106例产后出血患者,以奇偶数法分为参照组(常规治疗)与观察组(子宫压迫缝合),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和不良情况发生率中比参照组更优,P<0.05。结论 为产后出血病患予以子宫压迫缝合治疗的效果确切,不良情况发生率低,可以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子宫压迫缝合术 产后出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压迫缝合在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接诊的1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实验组选择子宫压迫缝合,对照组选择常规的止血方法(宫腔纱布填塞),对比患者止血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止血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好,实验组患者止血操作时间,填塞物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发热和再次出血情况明显比对照组短,组间有差异(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选择子宫压迫缝合治疗,能够改善出血情况,降低再次出血的时间和术后发热现象。

  • 标签: 剖宫产 产后出血 子宫压迫缝合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在产后出血治疗中采用子宫压迫缝合,做好应用效果分析。方法:择取我院从2020年6月到2021年7月期间接收救治产后出血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止血,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子宫按摩止血操作,观察组采用子宫压迫缝合。做好并发症、干预后出血的影响和干预后出血量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组止血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观察组>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中出血量及术后2h、24h出血量<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压迫缝合一般适用于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以及产后出血等,在本次通过对产后子宫出血进行子宫压迫缝合处理,整体效果良好,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产后出血 子宫压迫缝合术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清创缝合患者的焦虑心理和护理干预效果。方法:2023年4月到2024年1月经本院收治的清创缝合患者合计80例,双色球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行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前与对照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差异并不明显(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负面情绪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SAS和SDS评分都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创缝合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比较明显,通过护理干预可良好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清创缝合术 焦虑 抑郁 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患儿麦粒肿切开期间实施心理护理后,对其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方法:样本时间在2021年2月到2023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100例麦粒肿患儿,通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心理护理)各50例,比较两组患儿配合度。结果:研究组患儿配合度显著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在麦粒肿切开中给予患儿心理护理价值意义高,可以提高患儿手术配合度,减少其恐惧心理,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麦粒肿 心理护理 患儿恐惧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产后出血使用子宫压迫缝合治疗的具体止血作用。方法:48例产后出血产妇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24例根据具体出血原因进行常规止血,观察组24例采用子宫压迫缝合开展止血。比较两组止血效果、治疗后2h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止血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差异P<0.05。结论:子宫压迫缝合有利于提高产后出血的止血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 标签: 产后出血 子宫压迫缝合术 止血效果 疗效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清创缝合患者实行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意义。方法:采用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我院进行清创缝合的7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40例,分别实行常规护理、个性化心理护理,对两组心理状态及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不良心理状态评分及疼痛程度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创缝合患者实行个性化心理护理效果良好,可改善不良心态,减轻疼痛程度。

  • 标签: 个性化心理护理 清创缝合术 心理状态 疼痛程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的术后护理对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集的6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2组,对照组(n=30)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n=30)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症状管理策略下多维度协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吞咽功能正常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P<0.05),研究组的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管切开的术后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术后护理 吞咽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采用低位开窗旷置或者低位切开高位挂线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组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低位开窗旷置进行治疗。结果:手术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达到100.00%、对照组97.22%,P>0.05;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创面愈合时间为观察组较长,术后疾病复发率为观察组较低,肛门不完全失禁发生率为观察组较高P<0.05。结论:在高位肛周脓肿的治疗中低位开窗旷置或者低位切开高位挂线的临床疗效均较为满意,其中挂线的术后复发率低,然而旷置的创面愈合快且更有助于保护肛门功能。

  • 标签: 高位肛周脓肿 低位开窗旷置术 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