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BMI与孕期BMI增长对会阴切开率地区差异的比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6
/ 2

孕前BMI与孕期BMI增长对会阴切开率地区差异的比较研究

钱小玲

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  四川    成都    610100

【摘要】目的:孕前BMI与孕期BMI增长对会阴切开率地区差异的比较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2022年在成都市龙泉驿区产科医疗机构的住院并分娩的健康的6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成都市周围农村地区产科医疗机构住院分娩的60例单胎初产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孕前BMI与孕期BMI的增长情况,分析BMI对会阴切开率的相关性影响。结果:观察组孕前BMI肥胖及超重人数多于对照组,会阴切开率与BMI指数呈现正相关(P<0.05)。孕期对照组体重增长过快人数多于观察组,两组会阴切开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地区孕前BMI增长存在差异,对会阴切开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孕期;BMI增长;地区差异;会阴切开率

随着全球范围内对孕期保健的日益重视,孕妇的体重管理成为产科实践和公共卫生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会阴切开作为分娩干预的一种常见措施,其发生率的地区差异引起了广泛关注[1]。孕前BMI作为孕期健康的重要指标,其差异可能受到不同地区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以及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了解孕前BMI的地区差异有助于识别不同地区孕妇的体重特征,从而更好地制定个性化的孕期保健计划。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孕前BMI与孕期BMI增长对会阴切开率的地区差异,以全面了解这一现象并为地区性孕期保健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2020年~2022年在成都市龙泉驿区产科医疗机构的住院并分娩的健康的6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成都市周围农村地区产科医疗机构住院分娩的60例单胎初产妇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均为足月单胎、年龄小于35岁的初产妇,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怀孕前没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代谢性疾病史;(2)孕期定期至我院产科进行产检并于我院分娩的孕妇;(3)自然妊娠者。

排除标准:(1)双胎、多胎孕妇;瘢痕子宫;(2)人工辅助生殖者;(3)既往有不良孕产史者。

1.2研究方法

研究数据均来自于2020年至2022年龙泉驿区和周围农村地区产科医疗机构自然分娩的初产妇的病历资料,详细收集记录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妇的一般情况。包括孕 12 周建立的《孕妇保健手册》和住院电子病历记录分娩信息中有效信息,调查内容包括年龄、身高、孕前体重(孕册记载)、分娩前体重、分娩方式、是否侧切等信息。剔除不完整资料,对获得的产妇孕前、分娩时孕妇BMI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资料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医务人员收集,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孕产妇相关资料进行调查。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产妇孕前和孕期分娩时会阴切开率,BMI: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按照中国标准定义[2] 为: BMI<18.5 kg/m为低体重组,在 18.5-24kg/m为正常体重组,24-28kg/m为超重组,≥28 kg/m 为肥胖组。△BMI:即孕期体质量指数增长,将△BMI<4为孕期体重增长过少组,4≤△BMI<6为体重增长正常组,△BMI≥6为体重增长过快组。采用孕12 周建立产检保健卡时的体重为孕前体重。12周到分娩前为孕期体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统计的数据进行整理及分析,各组间比较则采用x2检验。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若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产妇孕前BMI对孕妇分娩时会阴切开的影响

观察组孕前BMI肥胖及超重人数多于对照组,BMI指数越高,会阴切开几率越大,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孕前BMI对孕妇分娩时会阴切开的影响[n(%)]

分组

观察组

会阴切开率%

对照组

会阴切开率%

低体重组(BMI<18.5kg/m)

17

1(5.88 )

19

1(5.26)

正常体重组(BMI<18.5-24kg/m)

14

4(28.57)

25

4(16.00)

超重组(BMI<24-28kg/m)

15

12(80.00)

9

6(66.67)

肥胖组(BMI≥18.5kg/m)

14

12(85.71)

7

6(85.71)

合计

60

29(48.33)

60

17(28.33)

x2

5.076

P

0.024

2.2两组产妇孕期BMI增长对分娩时会阴切开的影响

孕期对照组体重增长过快人数多于观察组,孕期体重指数与会阴切开率呈现正相关关系,两组会阴切开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产妇孕期BMI增长对分娩时会阴切开的影响[n(%)]

分组

观察组

会阴切开率%

对照组

会阴切开率%

体重增长过少(△BMI<4)

18

1(5.55 )

20

2(10.00)

体重增长正常(4≤△BM<6)

20

5(25.00)

17

5(29.41)

体重增长过快(△BM≥6)

22

19(86.33)

23

17(85.00)

合计

60

25(41.67)

60

24(40.00)

x2

0.035

P

0.853

3.讨论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孕妇在孕前BMI、孕期体重增长和会阴切开率方面存在一系列差异。观察组孕妇孕前BMI肥胖及超重人数较多的原因可能与城市化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以及生活压力等因素有关。城市居民通常面临更多工作压力和不规律的生活节奏,这可能导致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体重管理偏差。孕前BMI与会阴切开率呈正相关可能是由于孕妇在肥胖状态下,分娩时存在胎儿头围较大、分娩过程较为复杂等情况,导致医生更倾向于采取会阴切开的干预措施[3]。对照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过快可能受到农村地区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较为传统的饮食结构和相对较为固定的农村生活方式可能导致孕期体重管理不当,增加了会阴切开的风险。因此,需要孕妇提前进行孕前健康教育,包括合理的饮食指导、适度的运动以及压力管理等,以帮助她们维持良好的体重状态。结合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孕期体重管理计划,以避免过快的体重增长,降低会阴切开的风险。

综上所述,不同地区孕妇在孕前体重管理和孕期体重增长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可能受到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这为未来地区性孕期保健提供了具体而有针对性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张旱梅;周利华;马红;程玉婷.会阴切开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22,20(09):1517-1520+1572.

[2]白彬.肥胖判定标准综述[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7):184-186.

[3]陶纯.对分娩中产妇应用会阴评估量表指导会阴切开的效果观察[J].中国校医,2022,36(02):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