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女子铅球项目,成为我国田径运动在国际大赛中争牌夺金的优势项目。从1998~1996年,我国女子铅球项目在世界田径锦标赛和奥运会上共取得了2金3银1铜的优异成绩,并且多人多次进入世界大赛的前8名及年度世界前10名。但从1993年世界锦标赛开始,我国高水平年轻的后备力量就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1993年和199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和1996年第26届奥运赛上都是一批身经百战、历经伤病的老选手在参战。

  • 标签: 女子铅球运动员 铅球技术 运动学 田径运动 滑步技术
  • 简介:力量训练在优秀铅球的整个训练中占有重要位置。介绍了对优秀铅球进行的系统、全面的训练,包括一般力量的训练手段、采用的器械、练习安排及注意事项,专门和专项力量训练的手段及安排,一周力量的综合训练安排等。

  • 标签: 优秀铅球运动员力量训练 一般力量 专门力量 专项力量 综合训练
  • 简介:对我国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3名女子铅球优秀运动的整个滑步和最后用力技术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巩立姣滑步距离过小、用时过多,但整个加速节奏较好;李玲过渡时间过短,超越器械的效果不好,最后用力的幅度小、距离短,整个用力节奏不好;李梅菊滑步阶段身体重心上下起伏的程度小,加速节奏比较好,不足的是最后用力的时间偏长。

  • 标签: 女子优秀运动员 铅球投掷技术 加速节奏 运动学
  • 简介:以2009年第18届亚洲田径锦标赛女子铅球前6名运动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过渡阶段的技术特征。结果表明:在过渡阶段刘相蓉右腿的蹬伸时间最长,其在过渡阶段身体重心移动的速度比较快,较早的进入了蹬伸阶段;巩立娇垂直速度的波动幅度最大为0.886m/s;刘相蓉和瑞拉比在过渡阶段提前对铅球施力了,肩轴打开的时机过早,不利于躯干充分扭紧以及超越器械动作的形成;在过渡阶段右脚着地后,3名选手的左髋速度都大于右髋的速度,动作合理,但是3名运动在左脚着地后,右髋的速度小于左髋的速度。

  • 标签: 田径 女子铅球 运动员 过渡阶段 技术特征
  • 简介:作为铅球教练员,首先要明白项目的特征、铅球项目的特征是一项以力量为基础、速度为核心的速度力量型项目。它要求运动具备良好的绝对力量和速度力量素质,并具有良好的技术和意志品质。正确理解铅球项目的特征,对于确立训练指导思想,设计和实施训练计划,提高运动成绩,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女子铅球运动员 强化训练 短期集训 速度力量素质 训练指导思想 绝对力量
  • 简介:本文探讨了中国女子球运时机能水平。测试结果如下:CO和SV分别为4.27±0.70L/min和82.4±13.7ml。30″无氧功率的平均值为457.8±56.3W,下降率为49.4±8.99%,运动中最高心率为147.5±11.0次/分,运动后血乳酸水平为9.268±2.059mmol/L,结果提示运动的无氧能力欠佳。垒球投手的双膝关节肌力的耐力指数均超过70%。世界水平投手王丽红的心脏功能和膝关节肌力明显优于其他投手,投球臂腕关节的伸/屈肌力比率显著高于其他投手。国际比赛后的血乳酸水平,投手为1.568±0.397mmol/L,场员进攻得分后为4.290±1.120mmol/L。

  • 标签: 垒球 心脏功能 无氧能力 肌力 血乳酸
  • 简介:女子铅球项目是一项力与美相结合的运动,除了奥运会、世锦赛等正式比赛之外,该项目的街头运动在欧洲广受欢迎。20世纪80~90年代,我国的李梅素、黄志红、隋新梅、丛玉珍等老一辈运动在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等重大比赛中均创造过不俗的成绩。

  • 标签: 女子铅球运动员 训练特点 现代 90年代 20世纪 奥运会
  • 简介:本文从:(一)提高素质能力的手段;(二)提高专项能力的手段;(三)提高力量训练的手段;(四)技术训练要求四个方面对少年铅球的训练,从自身做为教练员在训练实际中对此的一些认识和体会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 标签: 少年 铅球运动员 素质能力 专项能力 力量训练 技术训练
  • 简介:目的:通过对优秀女子球运心肺功能的测试,探讨女足运动的有氧工作能力。方法:利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对递增性负荷运动的女足运动、体院体教专业和普通系科女大学生心肺功能进行测试并进行相关指标的比较。结果:女足运动的最大心输出量、最大通气量、最大吸氧量及运动能力均显著高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教组)和普通院系学生(对照组),三组呈女足组〉体教组〉对照组,女足运动安静时心率显著低于体教组和对照组。结论:女足运动的心肺功能及耐力素质优于体教组和对照组。

  • 标签: 女子 足球运动员 心肺功能 心输出量 最大吸氧量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女子铅球最后用力阶段的速度节奏,进一步诊断运动的技术。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三维摄像与解析、数据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在最后用力阶段的单支撑阶段的绝对时间偏长,速度节奏较慢。右脚着地瞬间,左右髋之间的速度节奏不合理。双支撑阶段,左肩速度较大,造成身体左侧打开太早。上肢速度大于下肢速度的不舍理现象。结论:三人的出手角度有待于提高;重心速度与铅球速度趋势相对合理。

  • 标签: 女子铅球 最后用力 速度节奏
  • 简介:当前,我国男子铅球水平提高很快,已有多名选手成绩达到17米以上。去年年初,辽宁选手马永丰将全国纪录提高到18.30米。9月初,北京运动龚义田在北京国际田径邀请赛上三次突破亚洲纪录,取得了18.87米的好成绩,使我国男子铅球水平冲出了亚洲,向世界水平迈进了一大步。

  • 标签: 铅球运动员 滑步 出手角度 亚洲纪录 最佳成绩 超越器械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三维运动学分析法,对我国现阶段8名在役的优秀男子铅球的投掷技术进行研究,发现在投掷的过渡阶段,运动普遍存在过渡时间偏少、右踝角偏小、右膝和右髋角偏大、上体向投掷方向转动过早、提前用力等现象。

  • 标签: 铅球 过渡阶段 技术 速度 角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铅球训练与比赛,其技术必须符合人体运动科学原理,并能充分发挥身体潜在能力。有效地完成动作,指充分体现技术的经济性和实效性。特定时期运动的技术、素质及身体状况相对稳定,其投掷距离亦相对稳定。一定投掷距离S,其与有关的力学因素客观上存在

  • 标签: 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 最后用力 出手角度 定量因素 出手初速度 理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