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各个学校为了有效提升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已经开始针对研学旅行的相关特征展开探究,充分挖掘研学的各种潜力。文章主要分析研学旅行的特征与教育价值,从而促进研学旅行在教学中得发展。

  • 标签: 研学 特征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脓毒症患儿舌下微循环指标特征,分析其在脓毒症患儿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脓毒症(脓毒症组)及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对照组)患儿纳入研究。脓毒症组患儿在入院0、6、24 h采集大循环指标,使用旁流暗视野成像技术采集舌下微循环指标。对照组在入院后采集大循环指标,在镇静后拟行气管镜检查时采集舌下微循环指标。选择De Backer指数(DBs)、变异指数(HI)、小血管变异指数(HIs)、灌注血管比例(PPV)、小血管灌注血管比例(PPVs)、总血管密度(TVD)、灌注血管密度(PVD)、灌注小血管密度(PVDs)作为舌下微循环评价指标。对比两组大循环和微循环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对照组患儿年龄与微循环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71例患儿的资料,包括10例脓毒症及61例CAP患儿。61例CAP患儿中与脓毒症组处于相同年龄范围的9例患儿(2~48个月)为对照组A,进行两组间的指标分析。脓毒症组0 h PPV、PPVs低于对照组A,DBs、HI、HIs、TVD高于对照组A(P<0.05);6 h的HI仍高于对照组A,PPV、PPVs较0 h升高,但PPVs仍低于对照组A(P<0.05),HI、HIs较0 h无改善(P>0.05);24 h HI、PPV、PPVs较0 h改善(P<0.05),与对照组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HIs改善不明显(P>0.05)。对照组HI、HIs分别与年龄存在中等及弱程度的负相关性(r=-0.420,P=0.001;r=-0.387,P=0.002)。结论HI、HIs、PPV、PPVs等指标是反映脓毒症患儿微循环障碍的敏感指标,液体复苏治疗可改善脓毒症患儿的舌下微循环指标,但脓毒症患儿舌下微循环的改善要晚于大循环的恢复。CAP患儿的HI、HIs与月龄存在负相关性。

  • 标签: 脓毒症 舌下微循环 旁流暗视野 社区获得性肺炎 儿童
  • 简介:摘要:新时代的供应链管理就是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互联网来衔接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企业,做到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互利,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企业行业竞争力,从而保证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电网企业物资供应链价值创造及其特征

  • 标签: 物资供应链 价值创造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来了解乳腺癌的 CT表现。该方法回顾了手术医学检查中确定的 12例松管癌的结果,总结了肿瘤的大小、边界、数量、形状、密度、强化、环境损伤、淋巴结等特点。 12例患者有单一肿瘤, 8例在右侧, 4例在左侧。最大肿瘤直径 1.8 ~ 7.2(3.5±0.6)厘米;针刺分为 3例圆圈,不规则叶 9例。 a)灶违反了肾上腺素 7的大部分或全部下巴负荷,以及肾上腺素 5的下丘脑一半;边界清晰 3例,边界模糊 9例,其中炉心周围深层膜损伤 4例,皮肤损伤 3例,上颌骨损伤 2例; CT扫描 8例低密度, 4例混合密度。病灶见钙 8例;医务室为实 3例,袋獾实 9例;改良针刺明显改善 7例,其中 2例粗、粗、曲管引导、中等强度 3例、轻度增强 2例;颈部淋巴结 7例。 CT检查的结论是,边界是钝的、强化的、致命的颌骨瓣和环形的、强化的颈部淋巴结ⅱ,表明了颌骨肿瘤的诊断。关键词:颌下腺导管癌;螺旋 CT影像;特征;术前诊断;价值分析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 CT 诊断价值 , 同时分析 影像特征 。 方法: 选取我院 2019年 1月 ~2020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 58例,对所有患者分别 进行 CT诊断、 MRI诊断,对比 CT、 MRI的诊断准确率、 检出情况。结果: CT诊断准确率( 93.11%)与 MRI( 96.55%)无显著差异,( P> 0.05)。 CT诊断与 MRI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出血部位检出情况无差异,( P> 0.05)。结论: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取 CT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评估出血部位与出血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血压性 脑出血 CT 诊断价值 影像特征
  • 简介:摘要:太极拳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健身的文化运动方式,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哲学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太极拳文化在传承和发扬的过程中,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哲学内涵的另一种阐释。太极拳在演练的过程中也体现了我国人民对于宇宙的理解和对自然与人类相处方式的探索。本文通过对于太极拳文化内涵的研讨,发掘其基本的特征,从而去寻找太极拳在我国的传统文中的价值取向,探索出新时代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方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瞬时弹性成像(FibroTouch)在肥胖儿童中的肝脏特征。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利用FibroTouch检测来自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5.0~18.0岁儿童229例(成功检测224例)。通过脂肪衰减参数(FAP)评估肝脏脂肪沉积,肝脏硬度(LSM)评估肝脏纤维化,最后入组206例儿童分为肥胖组(67例)及非肥胖组(139例),并分析肥胖组儿童的FAP与LSM及其影响因素。结果FibroTouch成功检测5~18岁非镇静儿童224例(男145例、女79例),成功率97.8%。肥胖组FAP值259.4(235.9~275.5)dB/m显著高于非肥胖组178.1(168.7~195.6)dB/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586,P<0.001)。肥胖组的LSM值5.9(4.5~7.5)kPa显著高于非肥胖组3.2(2.3~4.1)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832,P<0.001)。肥胖儿童肝脏显著纤维化比例为30%,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比例为65.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BMI)百分位数(≥95%)是肥胖儿童肝脏显著纤维化(OR=1.267,95%CI:1.056~1.519,P=0.011)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OR=1.248,95%CI:1.007~1.546,P=0.043)的影响因素。结论FibroTouch可以成功应用于肥胖儿童并可准确评估其肝纤维化及FAP。肥胖儿童有较高的FAP、LSM值,增加了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及肝纤维化风险。

  • 标签: 肥胖症 儿童 肝脏硬度 肝脏脂肪衰减参数 肝脏纤维化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囊腔类周围型肺癌的 CT诊断价值及其影像特征,以认识及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8例囊腔类周围型肺癌的患者,术前采用 320排螺旋 CT平扫,扫描后将图像传送至 vitrea工作站,进行 MPR、 MIP及 VR重建。结果: 8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腺癌 7例,腺鳞癌 1例。 CT共同征象:病灶中有囊腔 ,囊壁厚薄不均,不光滑。 5例主要表现为囊腔; 2例表现囊腔伴周围磨玻璃密度; 1例见囊腔伴周围实性密度, 6例伴分叶征, 5例伴短毛刺征, 5例伴胸膜凹陷征, 4例伴血管集束征。动态随访 1例囊腔内出现壁结节; 1例合并周围磨玻璃密度的囊腔逐渐增大,囊壁不规则增厚并实性成分增多。结论 :囊腔类肺癌以腺癌最多见,多排螺旋 CT检查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主要表现为囊壁厚度不均、囊内壁不光滑、壁结节形成、部分合并短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等,结合动态随访有助于诊断。

  • 标签: 囊腔 周围型肺癌 CT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造影特征变量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甲状腺超声造影检查的312例患者341个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病理确定的结节良恶性分为良性组(105个结节)和恶性组(236个结节),比较患者一般资料及超声造影特征变量差异,以超声变量特征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Logistics回归模型对甲状腺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良、恶性结节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和恶性组结节超声造影征象变量中均匀性、环状增强、灌注缺损、峰值强度4个特征变量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特征变量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以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变量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均匀性、灌注缺损、峰值强度为良恶性结节诊断的影响因素,以此建立Logistics回归模型Logit(P)=-4.763+2.181×均匀性+2.747×灌注缺损+4.158×峰值强度,似然比检验χ2=106.437,P<0.001;以该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下面积为0.962±0.28,P<0.001,95%可信区间(0.942,0.982),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为86.87%,特异度为87.62%,准确率为87.10%。结论以不均匀性增强、灌注缺损、低增强3个超声造影征象变量建立的Logistics回归模型能够有效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超声造影 特征变量 甲状腺结节 良恶性鉴别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VT(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诊断价值与征象特征。方法:选定本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住院治疗的65例DVT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及同期门诊体检的65例健康人员作为正常组,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比较两组下肢静脉CDFI值、内径值,分析超声图像特征。结果:研究组腘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CDFI值均低于正常组,P<0.05(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腘静脉、股浅静脉、肌间静脉、股总静脉内径值均高于正常组,P<0.05(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在DVT形成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超声 征象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及MRI征象结合临床特征预测乳腺高危病变恶性升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经病理证实为乳腺高危病变,且活检前行乳腺X线摄影和MRI检查的230例患者。分析乳腺病变X线摄影及MRI征象,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高危病变升级率与临床及影像特征的关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χ2检验比较升级组与未升级组患者临床及影像特征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乳腺X线和MRI对乳腺高危病变升级率的诊断效能,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高危病变升级率与临床、影像学征象之间的关系。结果230例患者病灶均为单发。47例在后续再手术中升级为恶性病变,升级率为20.4%(47/230)。未升级组与升级组乳腺高危病变患者的年龄、病灶最大径以及绝经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升级组和升级组患者间的乳腺X线摄影征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MRI征象和MRI背景实质强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X线摄影和MRI评估高危病变升级为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6、0.913,MRI诊断优于乳腺X线摄影(Z=6.919,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灶最大径、中重度背景强化为预测高危病变升级的正相关因素,已绝经、MRI诊断阴性为预测高危病变升级的负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以及MRI背景实质强化是预测乳腺高危病变升级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MRI对高危病变升级的诊断效能优于乳腺X线,年龄越大,MRI背景实质强化中重度可提示高危病变的恶性升级。

  • 标签: 乳腺肿瘤 高危病变 乳腺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DR投照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上的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按诊断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25例)患者传统X线投照技术诊断,给予观察组(25例)患者 DR投照技术诊断,观察两组影像图诊断率与三片率。结果:两组影像图诊断率分别为68.00%、96.00%,两组间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三片率相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中选用DR投照技术对患者进行诊断,可获得清晰图像,分辨率较高,且其后处理能力较强,并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等特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DR投照技术 影像学特征 临床应用价值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血管瘤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肝血管瘤疑似病例16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腹部超声和CT检查,21例患者接受MRI检查。分析3种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结果超声检查回声表现:强回声及高回声占84.52%(142/168),混合性回声占10.71%(18/168),低回声占4.76%(8/168)。超声血流信号表现:周边和内部未见血流信号占77.98%(131/168);斑块状血流信号或点状血流信号占22.02%(37/168)。CT增强扫描呈典型"快进慢出"表现占80.36%(135/168)。超声检查诊断肝血管瘤的灵敏度为87.69%,特异度为81.58%。CT检查诊断肝血管瘤的灵敏度为99.23%,特异度为84.21%。CT对肝血管瘤的检出率为80.36%(135/168),明显高于超声的72.02%(121/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0,P=0.004)。MRI检出率为100%,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血管瘤内呈现典型"灯泡征"表现。结论在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中,超声简单易行,可作为初步检查方法;CT和MRI的准确率较高,对于超声表现不典型者可作为补充。

  • 标签: 血管瘤 超声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常见的尘肺结核不同X线胸片影像特征,评价对尘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某煤炭集团总医院结核病科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住院治疗的尘肺病例200例。以痰液细菌涂片检查和抗结核药物治疗试验为金标准,将痰液细菌涂片检查阳性或抗结核药物治疗试验阳性的尘肺病患者作为病例组(100例);将痰液细菌涂片检查阴性或抗结核药物治疗试验阴性的尘肺病患者作为对照组(100例)。收集患者的年龄、工种、接尘工龄、吸烟指数、尘肺期别及X线胸片检查结果等信息,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X线胸片影像特征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Kappa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影像学检查中出现空洞、团块、斑片影表现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病例组异常影像分布于右肺上叶、右肺中叶、左肺上叶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应用空洞、团块、斑片影诊断尘肺结核的灵敏度分别为36%、30%和73%,特异度分别为98%、91%和56%。空洞、团块、斑片影并联诊断尘肺结核的灵敏度为97%,特异度为49%,约登指数为0.46,ROC曲线下面积为0.730。结论单独应用X线胸片空洞诊断尘肺结核的特异度高于其他特征,联合空洞、团块、斑片影可以有效地诊断尘肺结核。

  • 标签: 尘肺 结核,肺 煤工尘肺 X线胸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破裂和卵巢黄体囊肿破裂的CT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输卵管妊娠破裂和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分析两者的CT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41例均表现为腹盆腔积血,以子宫及附件周围明显,而输卵管妊娠破裂的出血量通常较多。输卵管妊娠破裂特征性表现为一侧宫旁或附件区混杂密度包块,周围积血包绕,包块中见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孕囊;黄体囊肿破裂特征性表现为一侧宫旁或附件区不规整的囊状低密度影,周围积血或伴血肿;黄体囊肿的径线大多较孕囊的径线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破裂和卵巢黄体囊肿破裂的CT表现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术前CT扫描可为临床提供较准确的诊断信息。

  • 标签: 输卵管妊娠 黄体囊肿 破裂 计算机体层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纹理特征对5~10 mm磨玻璃肺结节侵袭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1月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CT表现为直径5~10 mm的肺结节患者6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微浸润性腺癌(MIA)36例,浸润性腺癌(IAC)31例。评估患者肺结节CT影像学特征(实性成分、毛刺、边界),运用MaZda 4.6软件在薄层CT图像病灶最大层面勾画感兴趣区自动提取肺结节4种纹理特征值,包括灰度直方图、绝对梯度、游程矩阵及共生矩阵。比较MIA患者与IAC患者肺结节CT影像学特征及纹理特征值的差异。运用WeKa 3.8软件对CT纹理特征进行重要性从高到低排序后,依次纳入训练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得到纳入不同特征个数对应的曲线下面积(AUC),并选择最佳AUC值构建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该模型区分肺结节侵袭性的诊断效能,采用十折交叉验证防止过度拟合。结果2组患者肺结节边界、含实性成分以及毛刺征等CT影像学特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重要性排名前12的CT纹理特征建立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后诊断效能最佳,模型示其AUC为0.845,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80.6%、74.2%。对该模型进行十折交叉验证,模型准确性为77.6%。结论基于CT平扫的纹理分析能有效鉴别5~10 mm磨玻璃肺结节侵袭性。

  • 标签: 纹理分析 磨玻璃结节 肺腺癌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能谱CT影像组学特征在鉴别肺癌结节与炎性结节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肺部能谱CT扫描的96例肺癌结节和45例炎性结节患者的资料。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配为训练组(肺癌结节64例,炎性结节30例)和验证组(肺癌结节32例,炎性结节15例)。利用MaZda软件对训练组动脉期和静脉期70 keV单能量图像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采用费希尔参数法(Fisher)、分类错误率联合平均相关系数法(POE+ACC)和相关信息测度法(MI)对提取的特征进行筛选,得到3组最优特征子集。然后用线性(LDA)和非线性判别分析法(NDA)对最优特征子集进行分析,计算其鉴别肺癌结节和炎性结节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精准率和F1分数。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建立预测模型,并对验证组两种病变进行鉴别。使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的最优特征子集AUC的差异。结果在动脉期,MI-NDA法选择的最优特征子集鉴别训练组肺癌结节和炎性结节的AUC最高,为0.888(95%可信区间0.806~0.943),其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3%、87.5%和90.0%。MI-NDA法与Fisher-NDA、(POE+ACC)-NDA法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41,P=0.052;Z=1.683,P=0.092)。在静脉期,(POE+ACC)-NDA法选择的最优特征子集的AUC最高,为0.846(95%可信区间0.757~0.912),其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2%、92.2%和76.7%。(POE+ACC)-NDA与MI-NDA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54,P=0.18),而与Fisher-NDA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23,P=0.015)。MI-NDA法选择的动脉期最优特征子集在训练组和验证组的AUC最高,分别为0.888(95%可信区间0.806~0.943)和0.871(95%可信区间0.741~0.951)。结论能谱CT影像组学定量特征可用于鉴别肺癌结节与炎性结节,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肺肿瘤 诊断,鉴别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研究时间节点范围确定为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间,将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抽选出65例设立为观察对象,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向全部患儿均给予X线诊断模式以及CT诊断模式,以诊断模式的差异性分为两组,将X线诊断模式定义为常规组,将CT诊断模式定义为研究组,将采集到的患儿痰液标本培养并予以病理学确诊,针对两组诊断模式的影像学诊断确诊率以及误诊率施以比较及观察工作,同时观察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CT诊断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研究组患儿影像学诊断确诊率同常规组予以比较后,要明显优于常规组且两组之间的结果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儿影像学诊断误诊率同常规组予以比较后,要明显优于常规组且两组之间的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疾病展开临床诊疗工作时应用CT诊断模式,能够清晰显现患儿出现混合性病症以及支气管病变,CT诊断模式拥有较高诊断准确性以及较低误诊率等优势,可以实现早期诊治目标,继而加快患儿的病情康复进展,故临床可积极提倡并广泛应用CT扫描检查。

  • 标签: CT诊断 小儿肺炎 支原体肺炎 影像学特征 应用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乳腺肿瘤患者分别采用CT、MRI进行诊断的效果及其特征表现。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乳腺肿瘤患者按诊断方式的不同给予分组,接受CT检测手段的患者为A组(50例),行MRI检测手段的患者为B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乳腺肿瘤诊断结果。结果:A组患者乳腺癌与乳腺良性肿瘤检出率分别为60.00%、66.66%,与B组的90.00%、90.00%相较,均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在乳腺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虽然与CT检查相较,MRI诊断准确率更高,但此两种检查手段各有优缺点,因此,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合理的检查方案,才可获得更良好的诊断效果。

  • 标签: 乳腺肿瘤 CT MRI 特征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电图检查结合临床特征在冠心病心绞痛疾病确诊中所发挥的检查价值。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 1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有无典型心绞痛症状和是否存在合并症进行分组,给予所有患者心电图检查,比较不同性别、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电图检查准确率。结果:男性患者心电图检查准确率为 77.5%,女性患者检查准确率为 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心电图检查典型心绞痛和非典型心绞痛准确率分别为 76.5%和 57.7%,差异明显( P< 0.05);心电图检查无合并症患者准确率为 43.8%,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者诊断准确率为 72.2%和 73.3%,差异明显( P< 0.05)。结论:将心电图检查与临床特征分析联合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检查中,可显著提升检查确诊率,综合检查价值高,值得应用。

  • 标签: 心电图检查 临床特征 冠心病心绞痛 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