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实验分析血清孕酮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早期预测异位妊娠中的价值。方法选妊娠患者120例,其中65例为异位妊娠患者,划为实验组;55例为正常妊娠者,划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清孕酮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及分析。结果通过数据对比分析,血清孕酮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验中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符合统计学标准。结论在异位妊娠的早期预测中,检测血清孕酮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具有临床实践意义。

  • 标签: 血清孕酮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异位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检测在预测早期流产结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1月4日~2017年9月2日期间我院接收的20例正常宫内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另根据妊娠结局将同期40例早孕流产者分为流产组与先兆流产组,各20例,比较三组孕产妇的血清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分析二者联合检测在预测早期流产结局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对照组血清孕酮、β-HCG水平分别为(32.44±15.27)ng/mL、(115844±3275.5)U/L;流产组血清孕酮、β-HCG水平分别为(13.54±5.13)ng/mL、(5476±1046.5)U/L;先兆流产组血清孕酮、β-HCG水平分别为(24.87±8.24)ng/mL、(9754±2365.2)U/L,另两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可将血清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作为预测早期流产的参考指标。

  • 标签: 血清孕酮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早期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孕酮联合检测对先兆流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孕期4~6周的早孕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临床表现分为正常妊娠组、先兆流产组和流产组,每组各40例,在妊娠第4、5、6周,测定和比较三组孕妇血清孕酮和β-HCG水平。结果在妊娠第4、5、6周,三组孕妇孕酮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组显著低于先兆流产组(P<0.05),先兆流产组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而不同时点孕酮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孕妇之间、不同时点之间β-HCG水平差异和不同组与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组孕妇β-HCG水平显著低于先兆流产组(P<0.05),先兆流产组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结论在妊娠早期,血清孕酮和β-HCG水平可作为反映胎儿状态和胎盘功能的重要指标以及早期诊断先兆流产的辅助指标,对孕妇血清孕酮和β-HCG水平的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先兆流产 孕酮 &beta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克罗米芬结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疗效。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0月一2016年8月间收治的60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克罗米芬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进行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治疗后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睾酮、胰岛素抵抗指数有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两组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克罗米芬结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对我国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多囊卵巢综合症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正常和异常妊娠应用血清孕酮和β-HCG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进行探究。方法由2014年5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检查的79例孕妇,于孕妇妊娠第4周、第6周、第8周抽血行β-HCG和孕酮检测,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血清孕酮和β-HCG在妊娠中两者关系并非正相关,第4周与第6周血清孕酮分别低于5ng/ml和20ng/ml,则孕妇可能存在妊娠异常现象。孕妇妊娠前8周早期β-HCG3至4天增长幅度低于50%也可能存在妊娠异常。结论血清孕酮和β-HCG联合检测同时进行β-HCG动态监测能够为各类妊娠鉴别提供重要依据,能够为临床进行各种异常妊娠早期诊断提供重要指导。

  • 标签: 血清孕酮 &beta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异常妊娠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在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中应用黄体酮与绒毛促性腺激,对症状缓解和保胎成功率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从我院中选取2015年2月到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共60例,运用随即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绒毛促性腺激进行治疗,而在观察组中,则采用黄体酮进行治疗,最终,对两组的保胎成功率、症状缓解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孕酮值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对照组中,患者的保胎成功率为73.33%;在观察组中,患者的保胎成功率为93.33%;而在腹痛时间、腰酸时间以及止血时间方面,观察组要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中应用黄体酮可以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同时在血清孕酮值和保胎成功率方面,黄体酮的效果也要明显优于绒毛促性腺激

  • 标签: 脑卒中 认知康复 治疗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促性腺激性闭经致不孕不育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低促性腺激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后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妊娠16例,妊娠率为66.67%,治疗后血清卵泡雌激素、黄体生成素等雌激素水平、子宫体积、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低促性腺激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采用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妊娠率。

  • 标签: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 不孕不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 24例低促性腺激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治疗效果。方法:将 2015年 6月至 2016年 8月这一区间作为研究时段,针对性选择此段时间内所在科室收治的低促性腺激性闭经致不孕不育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常规组( n=24)采取传统的不孕不育治疗方法,而研究组( n=24)则在基础治疗上采用尿促性腺激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人工周期进行治疗,而后工程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成功妊娠率为 75%、常规组为 45.83%,研究组显著高于常规组, P<0.05,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对比两组之间卵泡成熟和卵泡成熟但未成功妊娠,两组之间差异不大, P>0.05。结论:对于低促性腺激性闭经致不孕不育的患者实施尿促性腺激 +人工周期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的提高卵泡的成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妊娠成功率。

  • 标签: 低促性腺激素 闭经 不孕不育 妊娠成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促性腺激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3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摸球法分为参照组(17例,应用GnRH-α治疗)和治疗组(20例,应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痛经、下腹坠胀、月经量增多、尿频等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2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相比于GnRH-α,米非司酮可显著改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药物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普及。

  • 标签: 子宫肌瘤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米非司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克罗米芬、绒毛促性腺激联合治疗不孕不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2例不孕不育症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71例,实施单纯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71例,采用阿司匹林、克罗米芬、绒毛促性腺激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4%、77.5%,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宫颈评分及子宫内膜厚度对比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但治疗后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不孕不育症患者阿司匹林、克罗米芬、绒毛促性腺激联合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互安装子宫内膜厚度及宫颈评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司匹林 克罗米芬 绒毛膜促性腺激 不孕不育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病灶剔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的疗效及妊娠结局。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65例子宫腺肌症患者根据随机综合序贯法分组,对照组(n=32)患者单纯予以子宫腺肌症病灶剔除术治疗,观察组(n=33)患者在手术基础上联合GnRH-a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妊娠结局。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8%,观察组总有效率90.9%,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妊娠成功率为27.3%,对照组妊娠成功率为6.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腺肌症病灶剔除术后联合GnRH-a治疗应用于子宫腺肌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增加妊娠机会,值得推广。

  • 标签: 子宫腺肌症病灶剔除术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探讨促性腺激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联合小剂量雌激素,预防中、重度宫腔黏连(IUA)复发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6月,于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宫腔镜下宫腔黏连分离术(TCRA)治疗的115例中、重度IU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于TCRA治疗后,接受的预防IUA复发措施,将其分为GnRHa组(n=48),患者于TCRA治疗后,接受GnRHa联合口服戊酸雌二醇片2mg/d×90d治疗预防IUA复发;对照组(n=67),患者于TCRA治疗后,接受戊酸雌二醇片6~9mg/d与黄体酮软胶囊100mg/d,序贯治疗90d预防IUA复发。对所有受试者于TCRA治疗后3个月进行宫腔镜复查,评估2组患者TCRA后预防IUA复发治疗有效率;并于TCRA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2组患者接受预防IUA复发治疗后,月经恢复情况与子宫内膜厚度。统计学比较2组患者TCRA后接受预防IUA复发的治疗有效率、月经量改善率、子宫内膜厚度及不良反应率。本研究遵循的程序,获得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1)2组IUA患者的年龄、人体质量指数(BMI)、病程,以及TCRA治疗前月经过少与闭经构成比与中、重度IUA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GnRHa组患者TCRA后接受预防IUA复发的治疗有效率为87.5%(42/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2%(41/6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36,P=0.002)。GnRHa组患者TCRA后接受预防IUA复发治疗的月经量改善率为75.0%(36/48),对照组为67.2%(45/6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25,P=0.364)。2组患者TCRA后接受预防IUA复发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8,P=0.204)。(3)GnRHa组患者TCRA后接受预防IUA复发治疗的不良反应率为10.4%(5/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9%(18/6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 标签: 宫腔黏连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戊酸雌二醇 分离术 复发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价国产安图2000与西门子CentaurXP在检测血清总绒毛性腺激素结果中的可比性,降低检验成本,确保检验质量的可靠性;方法同时在两台仪器上检测40份标本,进行回归分析比对;结果两台仪器的检测结果相关性(r2>0.95);结论国产安图2000与西门子CentaurXP在检测血清总绒毛性腺激素中,其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可比性。

  • 标签: 化学发光分析仪 血清总绒毛膜性腺激素 回归比对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展开反向添加疗法+促性腺激释放激素激动剂疗法的效果。方法筛选与随机对照105例因子宫内膜异位、于2014年2月—2016年5月进入我院的患者,52例A组展开促性腺激释放激素激动剂疗法,53例B组则联合展开反向添加疗法,给予两组疗效比对。结果52例A组有效率73.08%(38/52),53例B组有效率是96.23%(51/53),(P<0.05)。结论临床救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展开反向添加疗法+促性腺激释放激素激动剂疗法效果突出,可改善转归,值得推荐应用。

  • 标签: FSH值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子宫内膜异位症 CA125值 反向添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腹腔镜术后应用促性腺激释放激动剂(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4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经过腹腔镜手术后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给予GnRH-a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的治疗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术后应用促性腺激释放激动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生殖激素水平,并且有助于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动剂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促性腺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联合反向添加疗法的疗效评价分析。方法取2015年4月—2016年7月于我院行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术后应用GnRHa治疗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治疗是否应用反加疗法将纳入病例分为两组,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疼痛症状、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水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E2、FSH水平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加组治疗后E2高于未反加组,FSH水平低于未反加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患者应用个性化反向添加疗法治疗能显著缓解术后不良反应,疗效与安全性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促性腺激素 反向添加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