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孕酮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检测对正常和异常妊娠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我院就诊的42例异常妊娠的孕妇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妊娠的43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孕酮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水平。结果在第4、5、6周观察组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血清孕酮明显比对照组低,且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增长速度也低于对照组,血清孕酮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诊断符合率均高于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孕酮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诊断符合率均较高,对于早期正常和异常妊娠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清孕酮 &beta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卵巢高反应人群在体外受精中,可以选用温和刺激、延迟启动的GnRH拮抗剂灵活的用药方案,既可以获得与GnRH激动剂长方案一样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有效控制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当GnRH拮抗剂方案中使用GnRH激动剂激发排卵后,全胚胎冷冻保存予期待复苏周期移植,也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妊娠率。

  • 标签: GnRH拮抗剂 体外受精 卵巢高反应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 简介:促性腺激释放激素的在辅助生殖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与卵泡募集、生长或闭锁、优势卵泡的选择、卵子成熟度等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总结促性腺激释放激素拮抗剂方案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分析可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用于评价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的优劣,不同用药方案对其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关键词控制性超促排卵;促性腺激释放激素拮抗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91-01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术前使用促性腺激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提升子宫体积>14孕周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择期手术、子宫体积>14孕周的子宫肌瘤患者纳为观察组(n=20),术前行GnRHa皮下注射处理,停药3个月后行腹腔镜手术;择同期行腹腔镜手术、子宫体积≤14孕周的子宫肌瘤患者为对照组(n=20)。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子宫及肿瘤体积、血红蛋白(Hb),以评价GnRHa预处理效果;统计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情况等指标,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观察组患者用药后Hb水平明显升高而子宫及肌瘤体积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Hb水平、肌瘤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子宫体积仍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2)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患者;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观察组均出现GnRHa相关不良反应,但均未影响手术效果。结论:行GnRHa预处理,可有效降低子宫体积>14孕周子宫肌瘤患者的肿瘤体积,并提升Hb水平,从而使患者满足腹腔镜手术指征,保证腹腔镜手术效果,提升患者预后。

  • 标签: 子宫肌瘤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0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是否接受GnRH-a治疗及术后接受GnRH-a治疗的时间分成3组:A组单纯行腹腔镜手术(73例),B组术后亮丙瑞林治疗3个月(68例),C组术后亮丙瑞林治疗6个月(64例)。术后随访24个月,对比分析3组复发率及妊娠率。结果B、C组1年内复发率分别为4.4%(3/68)、3.1%(2/64),均低于A组13.7%(10/73),C组显著低于A组(χ2=4.771,P=0.029),B组与A组差异无显著性(χ2=3.628,P=0.057);B、C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3.2%(9/68)、10.9%(7/64),显著低于A组27.4%(20/73)(χ2=4.322,P=0.038;χ2=5.839,P=0.016)。3组术后2年内自然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812,P=0.666),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者,B、C两组妊娠率[78.9%(15/19)、80.0%(16/20)]明显高于A组47.6%(10/21)(χ2=4.177,P=0.041;χ2=4.630,P=0.031)。结论腹腔镜联合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满意,可有效降低复发率,对腹腔镜术后行IVF-ET者于术后应用3~6个月GnRH-a可提高妊娠率。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镜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临床疗效 妊娠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促性腺激释放激素激动剂及避孕药物对预防女性卵巢生殖细胞肿瘤化疗患者卵巢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108例女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资料,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A、B、C三组各36例。A组患者采取常规化疗,B组患者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肌内注射醋酸曲普瑞林,C组在化疗的基础上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在化疗过程中及停药后,定期监测患者的月经情况、排卵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化疗后均得到12个月有效随访,随访成功率为100.0%;A患者的排卵率、月经恢复率均明显低于B、C组;A组患者的卵巢功能早衰发生率明显高于B、C组;但B组患者的排卵率、月经恢复率均明显优于A、C组;B患者的卵巢功能早衰发生率明显低于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性腺激释放激素激动剂及避孕药物均可明显降低年轻女性卵巢生殖细胞肿瘤化疗所致卵巢功能损伤,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但促性腺激释放激素激动剂作用效果更优。

  • 标签: 化疗 卵巢损伤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避孕药物 保护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绒毛与双绒毛双胎妊娠围生儿结局。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定期分娩的320例双胎临床产妇,根据绒毛性分为单绒毛组(120例)和双绒毛组(200例),详细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的分娩孕周、并发症以及围生儿结局。结果单绒毛组中低出生体重儿62例,占总数的51.7%;极低出生体重儿13例,占总数的10.8%;新生儿窒息11例,占总数的9.2%;畸形儿4例,占总数的3.3%;双胎输血综合症14例,占总数的11.7%;围生儿死亡5例,占总数的4.2%;双绒毛组中低出生体重儿54例,占总数的27%;极低出生体重儿7例,占总数的3.5%;新生儿窒息9例,占总数的4.5%;畸形儿3例,占总数的1.5%;双胎输血综合症0例,占总数的0%;围生儿死亡1例,占总数的0.5%。由此可见双绒毛组的产妇围生儿出现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的明显低于单绒毛组产妇,且双绒毛组产妇没有出现双胎输血综合症。结论单绒毛双胎妊娠围生儿结局明显比双绒毛双胎妊娠差,针对双胎妊娠产妇应该尽快确定绒毛性质,早期做好监护和护理干预,提高围生儿质量,改善围生儿结局。

  • 标签: 单绒毛膜 双绒毛膜 双胎妊娠 围生儿结局
  • 简介:<正>单绒毛囊双胎作为单卵双胎的一种形式,由于其特有的胎盘特点:即双胎共用一个胎盘,其表面存在广泛的血管吻合,可能发生"复杂性双胎"问题,即双胎输血综合征[1,2]、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3,4]、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5]等,导致单绒毛囊双胎的胎儿及新生儿病死率明显高于双绒毛囊双胎。对器官组织进行血管灌注来研究相应脉管的结构和功能这一手段由来已久,可以算作是一项古老的研究方法。但是由于单绒毛复杂性双胎治疗的重点即

  • 标签: 血管灌注 绒毛膜囊 新生儿病死率 羊膜囊 血管吻合 红细胞增多
  • 简介:1、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已被公认为一种崭新的抗癌战略,以肿瘤血管生成为靶点,开发血管生成抑制剂,是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利用鸡胚绒毛尿囊研究疾病机理、血管生成通路,有着广阔的前景。但因实验模型的局限性,需要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完善。本文对鸡胚绒毛尿囊应用于血管生成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鸡胚绒毛尿囊膜 血管生成 模型
  • 简介:目的总结单绒毛单羊膜囊(monochorionicmonoamniotic,MCMA)双胎妊娠并发脐带缠绕的围产儿预后和产科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3~2014年收治的2例MCMA双胎妊娠并发脐带缠绕的病例,同时进行相关文献学习。结果2例MCMA双胎妊娠均在孕11~12周经超声确诊后保持密切随访。其中1例于37周择期剖宫产时发现脐带缠绕,另1例于孕21周发现脐带缠绕,孕29周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母儿结局良好。结论目前大多数学者建议对MCMA双胎在妊娠32~34周择期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并于分娩前应用类固醇激素促胎肺成熟。但临床处理应在遵循该原则的基础上,重视胎心监护和超声的综合评价,针对具体病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单绒毛膜单羊膜囊 双胎妊娠 脐带缠绕 超声诊断 终止妊娠
  • 简介:目的探讨孕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白细胞(WBC)计数检测在胎膜早破绒毛羊膜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妇60例为观察组,并按破时间再分为2个亚组,即破时间≤24h组(42例)和破时间〉24h组(18例),同期无胎膜早破孕妇60例为对照组。对2组孕妇进行血清HsCRP及WBC计数检测。分娩后观察组孕妇胎膜均送病理检查。结果观察组孕妇血清HsCRP和WBC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破时间〉24h组孕妇血清HsCRP和WBC计数明显高于破时间≤24h组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经病理检查发现绒毛羊膜炎32例,且绒毛羊膜炎组孕妇血清HsCRP和WBC计数明显高于非绒毛羊膜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胎膜早破孕妇血清HsCRP,WBC计数可早期发现绒毛羊膜炎,对及时指导抗生素的应用及改善妊娠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胎膜早破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绒毛膜羊膜炎
  • 简介:目的探讨间苯三酚与HCG在先兆流产合并绒毛下血肿患者治疗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95例先兆流产合并绒毛下血肿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先兆流产合并绒毛下血肿患者均行HCG的临床药物治疗,而观察组先兆流产合并绒毛下血肿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间苯三酚的联合药物治疗方案,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血清激素水平、症状指标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保胎成功的比率95.74%(45/47)明显提高,而保胎失败的比率4.26%(2/47)则显著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孕酮(36.78±7.52)μg/L、HCG(98755.82±5865.33)IU/L水平均显著提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腹痛消失时间(5.24±1.26)d和血肿吸收时间(7.18±2.09)d、均明显缩短,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头晕头痛、皮疹瘙瘁、胃肠反应等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8.51%(4/47)明显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苯三酚与HCG的联合药物治疗方案对于提高先兆流产合并绒毛下血肿患者的保胎成功率,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均具有积极的临床治疗意义。

  • 标签: 先兆流产 绒毛膜下血肿 间苯三酚 HCG
  • 简介:今年前两个月,河北清河辖区共出口绒毛156批、重781.5吨、货值1816.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2.2%、79.5%和29.1%,出口实现开门红。结合201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清河绒毛出口呈以下特点:首先,山羊绒产品仍占主导地位。2014年,出口绒毛产品中,山羊绒批次、货值分别达到56.1%和74.2%,2015年前两个月更是分别达到了58.5%和78.5%。

  • 标签: 出口形势 绒毛 清河 河北 羊绒产品 山羊绒
  • 简介:鸡传染性腺胃炎发病原因复杂,5—7月份在徐州地区呈现高发趋势。笔者从三例典型病例出发,分析了鸡传染性腺胃炎发生的原因、流行特点、症状及病理变化,结合临床病例的治疗情况给基层养殖户提出了该病的防治建议。

  • 标签: 传染性腺胃炎 病因 流行特点 临床症状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