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肾移植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最佳治疗手段[1]。患者行肾移植术后,由于现代配型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其短期存活率显著改善。但不同程度的慢性排斥反应仍然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也是移植肾功能丧失最常见原因。肾移植术后第1个5年内最终因慢性排斥反应所致的肾功能丧失达4%~40%[2],因此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方法目前仍是国内外许多学者讨论的热点。超声检查是肾移植术后临床诊断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最常用

  • 标签: 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 慢性排斥反应 临床应用 诊断方法 超声成像技术 肾移植术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对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以Wistar、SD大鼠分别作为供、受体,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复方中药、环孢素A、复方中药加环孢素A等4组。各组受体大鼠术前第1天开始至术后1月分别灌胃给药,每日1次。生理盐水组仅给予生理盐水2mL/d,复方中药组给予复方中药2mL/d,环孢素A组给予环孢素A10mg/(kg.d),复方中药加环孢素A组给予复方中药1mL/d+环孢素A5mg/(kg.d)。各组受体于术后第1、3、5、7天分别取尾静脉血,经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术后第7天,每组各处死10只大鼠,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每组余下大鼠观察生存期。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①复方中药、环孢素A、复方中药加环孢素A组大鼠的生存时间分别为(14.0±1.4)d,(18.4±1.5)d,(27.8±2.0)d(P〈0.05);②在同一时间点,其他用药组大鼠外周血IL-2的值明显下降(P〈0.05),复方中药组、复方中药加环孢素A组IL-10的值则有所上升(P〈0.05),而环孢素A组IL-10的值无明显变化(P〉0.05);③各用药组大鼠移植肝病理排斥反应程度明显降低,以复方中药加环孢素A组最为明显。结论:复方中药对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具有抑制作用,且与环孢素A具有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2、上调IL-10的水平有关。

  • 标签: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 大鼠 肝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临床输液在多种疾病的治疗、危重患者的抢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输液反应的发生,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甚至造成生命危险。本文就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与污染途径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对策,供医、药、护工作者参考,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输液反应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及其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方法结合政策法规,调查分析各类涉药机构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结果与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药品生产、经营及使用单位的重视程度不够,人员配备不足,几乎无资金投入,开展得极不平衡。因此,必须加大行政干预力度,提高做好这项工作的认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 标签: 药物 不良反应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收集近几年的参考文献,归纳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所收集的参考文献中,认为超敏C反应蛋白是很多疾病的观察指标,尤其在新生儿感染、心肌梗死、2型糖尿病及冠心病等疾病的观察具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冠心病 糖尿病 新生儿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及产生原因,以指导临床能够正确及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避免因输血不良反应未能及时给予输血治疗而产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方法对我院2011年8月—2012年9月以来的4218例输血病例,以临床回报我科的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作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共78例占总1.8%。所有输血反应均为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其中由红细胞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为32例;由血浆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为41例;由血小板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为5例。按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分主要有过敏反应,为36例;发热反应为42例。结论在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病例中,主要以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为主,且均为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

  • 标签: 输血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发热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输血反应的种类和特点,以找到减少输血反应的方法和措施。方法从24556例次输血患者的“输血记录单”和“输血反应回报单”中发现有输血反应的68例次,对这68例次输血反应的发生情况、类型、发生比例进行分析。结果24556例次输血患者中,共有68例次输血患者发生输血反应,输血反应总的发生率为0.28%。其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6例次,其发生率为0.11%;过敏反应42例次,其发生率为0.17%。首次输血患者7624例次,发生输血反应的有9例次,其发生率为0.12%;反复多次输血患者16932例次,发生输血反应的有59例次,其发生率为0.35%。输血浆的有13452例次,发生输血反应的有45例次,其发生率为0.33%;输悬浮红细胞的有8754例次,发生输血反应的有20例次,其发生率为0.23%;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有1497例次,发生输血反应的有1例次,其发生率为0.07%;输血小板的有763例次,发生输血反应的有2例次,其发生率为0.26%。结论我院发生的输血反应基本上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输血次数和血液制品种类不同是影响输血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以输注血浆的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最高。

  • 标签: 输血 输血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反应肺炎的原因、病因诊断及治疗,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至2012年1月我院内科42例无反应肺炎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以及随访结果,对临床表现、影像学、病原学、诊断和治疗进行评估。结果42例无反应肺炎患者中,发病原因为感染者64.2%,非发酵菌剂剂耐药菌比例较高,部分患者为特殊病原菌或非感染性。结论无反应肺炎发病原因以感染因素多见,应当加强病原学检测,尽早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在无反应肺炎治疗上,应采取抗生素联合方案。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温治疗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低温治疗组患者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低温疗法可明显改善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提高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弥漫性脑肿胀 亚低温 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对血管内降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共30例患者,均于伤后12h内行血管内降温治疗,体内温度控制在33℃~35℃之间,持续4~7d平均(21.5±13.7)h。患者均于伤后6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经6个月随访,良好11例,中残5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2例、本组患者没有出现与血管内降温系统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血管内降温具有降温速度快、目标温度维持稳定、波动性小以及复温速度容易控制等优点。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颅脑损伤 血管内亚低温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甲蓝皮内长效麻药治疗肛门湿疹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肛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组进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治疗组采用甲蓝皮内长效麻药局部封闭治疗,对照组1%利多卡因加用地塞米松封闭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蓝皮内长效麻药能有效治疗肛门湿疹。

  • 标签: 局部封闭 亚甲蓝 肛门湿疹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番泻叶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方面的表现,为番泻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相关资料总结番泻叶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提出建议。结论应提高对番泻叶的认识水平,不能忽视它的不良反应

  • 标签: 番泻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超敏C反应蛋白是血浆中的一种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CRP)正常情况下存在于人体液、脑脊液、胸腹水等多种体液中,是炎性淋巴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刺激肝脏和上皮细胞产生的急性相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是心血管事件危险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CRP作为一种新的心肌标志物逐步为临床所重视2。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提高,超敏C反应蛋白是一项应用于临床的较为广泛的新项目。hs—CRP超敏C反应蛋白是临床实验室采用超敏感检测技术准确的检测低浓度C反应蛋白,提高了试验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是区分低水平炎症状态的灵敏指标,因此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指导作用表现在对心血管疾病、新生儿细菌感染、肾移植等方面。本文对超敏C反应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实验室方法及各种疾病临床应用进行分析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合理用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上报的61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就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情况、给药途径、药品种类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评价。结果612例ADR患者,男女之比1.481;ADR共涉及14类药品,其中,319例患者因抗生素类药品发生ADR,占52.12%,居首位;采取静脉注射给药方式的495例,占80.88%,局首位,可见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发生ADR比例最高。结论只有不断加强ADR监测,确保临床用药时选择合适的药品种类、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才是降低ADR发生率的关键,才是保证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策略。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ADR合理用药
  • 简介:在电生理反应测听(ABR,CAP等)应用的过程中,研究人员面临着一个难题,就是寻求一种既能满足神经冲动的同步化,又能反映耳蜗功能的客观听力检测方法,而听觉稳态反应的出现似乎可以解决这一问题^[1]。

  • 标签: 电生理反应 临床应用 听觉 研究人员 神经冲动 听力检测
  • 简介:摘要C-反应蛋白(C-neactveprotein,简称CRP)。早于1930年发现,是一种能与肺炎球菌C多糖体反应形成复合物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RP的检测在八十年代以前作为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大量应用于临床。但由于过去CRP的检测方法较为落后,假阳性和假阴性很高,影响了它在临床上的价值,而逐渐被临床所忽视。近年来,由于检测技术的更新,测定CRP的快速、简便和可靠的方法已迅速建立。使CRP在临床应用领域大大增加。其在医学上的价值正得到广泛验正和承认。

  • 标签: C-反应蛋白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