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由于移植技术提高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肾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临床症状越来越不典型,出现了大量临床排斥反应。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出现临床临床排斥反应是移植肾早期慢性病变和晚期排斥反应的强力诱因。如何早期发现临床排斥反应并采取恰当的干预措施也是提高移植肾存活率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肾移植 亚临床排斥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赛尼哌在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首次同种异体肾移植病人100例,分为赛尼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应用环孢素(CsA)和骁悉(MMF)、强的松(Pret)三联免疫抑制治疗。赛尼哌组在术前和术后分别增加1剂赛尼哌,观察肾移植后6个月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和药物的安全性。结果6个月内赛尼哌组和对照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分别为4例(8%)和10例(2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副作用方面赛尼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剂赛尼哌联合应用环孢素、骁悉和强的松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对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肾移植 赛尼哌 急性排斥反应
  • 简介:本文综述了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方法以及侵入性检查的应用。

  • 标签: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诊断
  • 简介:急性排斥反应是。肾移植术后的重要并发症,也是导致移植物失功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本文就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现室检查和诊断方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诊断
  • 简介:深低温保存技术的出现使同种瓣更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心脏外科手术.深低温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同种瓣的生物活性,这是它能够在体内保持耐久性的重要条件,但随之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排斥反应不容忽视.本文讨论了深低温技术对同种瓣抗原性的影响以及移植后的免疫排斥现象、发生机制及其意义.

  • 标签: 同种瓣 深低温保存 免疫排斥
  • 简介:目的探讨上腹部多器官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临床观察特点。方法对5例成功的上腹部多器官移植病例进行研究,结合文献,总结移植肝、胰腺、十二指肠的排斥反应临床表现、移植物功能指标变化特点。结果5例患者术后移植器官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现有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结论对腹部多器官移植术后排斥反应进行观察和护理,可有效预防排斥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器官移植 排斥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后不同免疫抑制剂的抗排斥反应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5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首次肾移植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术后给予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他克莫司+麦考酚钠+泼尼松,对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的肾功能、存活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肾存活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麦考酚钠是一种有效的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同吗替麦考酚酯相比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其生命安全。

  • 标签: 肾移植 免疫抑制剂 抗排斥反应
  • 简介:摘要肾移植后期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严重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率,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nDSA)是后期AMR的主要致病因素。为应对这一重要临床瓶颈,提高我国肾移植长期存活率,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移植技术分会和上海市肾脏移植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参考国外最新进展,结合我国肾移植临床实际撰写了初稿,广泛征求国内本领域专家修改意见后统稿完成本共识。共识围绕降低dnDSA的产生风险以预防后期AMR、定期检测dnDSA并通过病理诊断及时发现后期AMR,以及后期AMR的治疗方法进行了论述,并给出了相关专家推荐意见。

  • 标签: 肾移植 供者特异性抗体 慢性活动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 长期存活 专家共识
  • 简介:器官移植的术后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器官生存率的主要问题。microRNA-155(miR-155)被认为是免疫稳态的一种关键性调节因子,在炎症反应、抗原呈递、淋巴细胞分化和细胞因子产生等控制排斥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可能成为控制排斥反应的新治疗靶点,以及作为排斥反应的生物标记物。

  • 标签: MIR-155 器官排斥反应 生物标记物
  • 简介:目前,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诊断主要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这一“金标准”。尽管对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某些病理特征已达成共识,但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诊断排斥反应的标准。移植肠内的免疫指标变化可反应早期排斥反应过程,监测移植肠内免疫指标的变化可直接反映排斥反应的免疫损伤过程对诊断和预测早期排斥反应的发生是一个更直接的方法。本文对小肠移植急性排斥过程中移植肠内免疫指标监测作一综述。

  • 标签: 小肠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诊断 免疫指标 早期 监测
  • 简介:患者男,18岁,因短肠综合征于2002年1月3日入院。患者曾于2001年9月因肠扭转坏死行小肠切除术,残余小肠为距Treitz韧带10cm、长约30cm的空肠,回盲瓣完整存在;患者当时体质量仅30kg。患者入院后经积极术前准备,于2002年2月15日行活体小肠移植术。供体为患者父亲,供体和受体的ABO血型均匹配,HLA和DA为半相符。

  • 标签: 活体小肠移植术 小肠切除术 慢性排斥反应 移植术后 TREITZ韧带 短肠综合征
  • 简介:摘要供者特异性抗体(DSA)的预防、诊断和针对性治疗是目前肾移植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MR)临床诊疗的关键。免疫抑制治疗强度不足以控制由同种异体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激发的免疫反应是受者产生DSA的原因。肾移植受者术后应定期检测HLA抗体,分析阳性HLA抗体是否具有供者特异性,综合DSA的特性和病理活检诊断及时明确其临床意义,指导进一步的合理治疗。对DSA应重在预防、定期检测、积极适度治疗,防止AMR疾病过程中一系列不良事件的因果发展,以期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率。

  • 标签: 肾移植 抗体介导排斥反应 供者特异性抗体 人类白细胞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肾移植术后患有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肾移植术的90例病患,并随机抽取50例病患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病患的排斥反应情况,对进行肾移植术的病患给予小剂量的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进行治疗术后的治疗,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促进其早日恢复健康。结果50例病患的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情况逐渐逆转,病患的病情趋于稳定。术后半年随访,有2例病患由于合并肺部感染,即停服用免疫抑制剂,进而出现严重的急性排斥反应,需进行移植肾的切除、恢复其的血液透析,剩下的肾移植功能情况良好。结论病患进行肾移植术之后,及时运用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进行术后的治疗,能较好较快地使病患的肾损害情况更好的恢复、有效减少CsA肾毒性对病患的危害;而且多克隆抗体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是有效预防淋巴细胞的抑制剂,能够对T细胞免疫反应具有较高抑制作用。对治疗肾移植术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具有较好的疗效,病患的成功率较高;同时,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也较少,对患者的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1。

  • 标签: 肾移植术 急性体液性排斥 临床治疗
  • 简介:CD44是属于黏附分子家族的跨膜糖蛋白,广泛表达于内皮细胞、间充质细胞、造血干细胞及中胚层来源的细胞和组织,参与淋巴细胞活化、增殖、黏附以及渗出,近年发现其与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就CD44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CD44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赛尼哌在预防同种肾异体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R)的作用,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44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赛尼哌治疗组22例与对照组22例,冶疗组在术前及术后14d分别静滴赛尼哌一个剂量,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为安慰剂,观察期为6个月。结果赛尼哌组在3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感染及副作用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随访期内,人肾均存活。结论赛尼哌是一种强效安全的免疫抑制剂,可显著降低移植肾AR的发生率。

  • 标签: 肾移植 赛尼哌 急性排斥反应 预防 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