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肝细胞癌有无微血管侵犯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引起肝细胞癌发生微血管侵犯的因素和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血管外科2017年8月-2022年8月的纳入分析的肝细胞癌数据。将肝细胞癌病人数据分为有微血管侵犯组和无微血管侵犯组。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影响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危险因素及分析微血管侵犯对肝细胞癌生存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年龄、性别、乙肝史、丙肝史、包膜完整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HBV、AFP、DCP、NLR、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分化级别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除混杂因素显示甲胎蛋白与乙型肝炎病毒含量是引起肝细胞癌微血管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通过对肝细胞癌无MVI组与肝细胞癌有MVI组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数据之间具有显著性生存差异(P<0.05)。结论 1.AFP和HBV是引起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2.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是引起肝细胞癌病人生存下降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临床预测因素 预后生存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肝细胞癌有无微血管侵犯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引起肝细胞癌发生微血管侵犯的因素和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血管外科2017年8月-2022年8月的纳入分析的肝细胞癌数据。将肝细胞癌病人数据分为有微血管侵犯组和无微血管侵犯组。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影响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危险因素及分析微血管侵犯对肝细胞癌生存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年龄、性别、乙肝史、丙肝史、包膜完整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HBV、AFP、DCP、NLR、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分化级别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除混杂因素显示甲胎蛋白与乙型肝炎病毒含量是引起肝细胞癌微血管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通过对肝细胞癌无MVI组与肝细胞癌有MVI组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数据之间具有显著性生存差异(P<0.05)。结论 1.AFP和HBV是引起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2.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是引起肝细胞癌病人生存下降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临床预测因素 预后生存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临床病理尸检和法医病理尸检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7年到2020年期间的121具死亡遗体资料作为对照组,另外选择2021年到2023年期间的118具死亡遗体资料作为观察组,对两组的死亡遗体资料的有关情况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 ①观察组的尸检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且观察组的法医病理尸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法医病理尸检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比临床病理尸检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医疗纠纷越来越明显,尸检率越来越高,但临床病理尸检率逐渐下降,法医病理事件率逐渐升高,法医病理尸检率更加客观公正,能更加准确的反映尸体的情况,可以在医疗纠纷鉴定中,特别是涉及患者死亡的鉴定案件中发挥作用。

  • 标签: 临床 病理 法医 尸检
  • 简介:【摘要】目的:病理特殊染色联合病理免疫组化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入我院就诊的疑似肿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其实施穿刺活检,并通过病理特殊染色法、病理免疫组化法以及联合诊断的方式诊断。同时依照术后病理诊断数据结果为“金标准”,遂针对三组诊断效果进行比对。结果:经病理诊断可知,恶性患者数量为82例;通过病理特殊染色法、病理免疫组化法单独检测恶性数量依次为72例、70例;而在二者联合诊断下,恶性数量为81例,通过三种诊断方式检测效能进行比对,联合诊断灵敏度(98.78%)、特异度(94.44%)、准确率(98%)均高于病理特殊染色法(87.82%、44.44%、80%)和病理免疫组化法(85.36%、50%、76%)单独检测,同时联合检测漏诊率(1.21%)、误诊率(5.55%)均低于病理特殊染色法(12.19%、55.55%)和病理免疫组化法(14.63%、66.66%),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肿瘤病理诊断期间,为患者实施病理特殊染色与病理免疫组化联合诊断,有着较高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同时漏诊数例较少,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病理特殊染色 病理免疫组化 肿瘤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病理实验教学中融入临床病理案例讨论及临床病理科见习的教学效果,评估临床病理教学模式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共112人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研究组采用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临床病理案例讨论及临床病理科见习模块。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临床病理分析成绩及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临床病理 教学模式 病理实验
  • 简介:摘要:作为病理学的组成要素,病理技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这就使得科学培养病理技术人才成了促进病理技术实现进一步发展目标的前提条件,要求需要持续探索临床病理技术实习教学的科学模式。文章从规章制度、教学方法、学习方式以及考核方式四个角度,详细阐述了临床病理技术实习教学模式的打造要点,希望能够为同行业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 标签: 临床病理技术 实习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肺转移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肺转移瘤病人共4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肺转移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相关肿瘤的原发位置主要为妇科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分布位置主要为左肺位置。肿瘤数目常见单发转移灶。结论:肺转移瘤的原发位置较为多样,而妇科生殖系统、下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最为常见,且病人的病灶分布位置也主要集中于左肺。

  • 标签: 肺转移瘤 临床病理特点 肺部
  • 作者: 胡良建
  • 学科: 医药卫生 > 病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6-20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重庆铜梁402560
  • 简介:病理诊断是通过在活体上用钳取、搔刮、细针穿刺和切取等方法取得病变组织后,进行固定、脱水、浸蜡、包埋、切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进行组织学观察诊断疾病。病理诊断是临床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结果直接影响着临床医生对病人所实施的治疗手段,意义尤为重大。尽管在当前各种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出现了许多新型影像技术,但是病理诊断仍然是疾病中各种检查方法中最可靠的,有着“金标准”的称号,也是疾病的最终诊断。由于病理诊断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客观或主观人为因素,临床医生与病理医生衔接工作时,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病理诊断的结果。为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更好的进行病理诊断工作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 标签: 临床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病变血管的破裂、血液进入脑组织形成血肿、局部脑缺血和脑水肿等,导致临床表现的多样化,包括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呕吐、颅内压增高症状以及偏瘫或肢体活动障碍等。虽然目前关于脑出血的研究也引起了高度重视,并且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但是针对脑出血的病理生理学分析依旧是当前临床工作的重点,本文将结合学者的研究基础,针对脑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展开论述,探讨脑出血的病因,分析脑出血病理生理的变化过程,更好地为临床脑出血的治疗预防工作带来参考。

  • 标签: 脑出血 病理生理 临床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发生率、临床特征、手术指征及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本院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住院分娩孕产妇总数、剖宫产数、剖宫产率、临床特征、手术指征和妊娠结局,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住院孕产妇分娩数23163例,剖宫产8210例,剖宫产率35.44%(8210/23163)。(2)剖宫产指征前五位是:再次剖宫产、头盆不称、胎儿窘迫、宫缩乏力、胎位异常。再次剖宫产最高,居首位(P<0.01)。(3)分娩期并发症:主要是产后出血38例,发生率0.46%,无孕产妇死亡。结论 在产科临床工作中,剖宫产已成为解决许多产科难题的重要手段。随着剖宫产技术的日臻完善,大量产妇和围产儿的生命得到挽救。

  • 标签: 剖宫产 手术指征 产后出血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结节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肺结节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结果:相关病人中共有孤立性肺结节(SPN)47例,多发性肺结节16例,SPN中共有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及恶性35例,良性12例。肿瘤标志物升高程度高于良性结节(P<0.05),存在临床症状者多于良性结节(P<0.05)。结论:在肺结节的诊断过程中,可通过对肿瘤标志物、临床症状进行鉴别。

  • 标签: 肺结节 病理特征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胃镜活检标本用于胃癌诊断中的具体效果及临床病理分析。方法:从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入院接受胃癌诊断的患者中随机择取400例进行观察,给予所有患者均实施胃镜活检标本,分析所有患者的组织形态学结构、病理类型等。结果:从结果分析上看,共检查出84例胃癌患者,大多数为腺癌,容易发生浸润,其中淋巴瘤患者2例、印戎细胞癌患者12例、间质瘤患者3例。结论:在胃癌诊断中应用胃镜活检标本诊断可起到良好作用效果,对癌性腺体形态、癌细胞形态特征均可有效观察,通过检查结果还能够判断癌细胞浸润深度与生长发展,对结缔组织的间质反应可通过胃镜直接观察,为医生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胃癌 胃镜活检标本 临床病理分析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7例胎盘部位结节(placental site nodules,PSNs)临床病理改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7月-2021年10月诊断的37例PSNs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为21-43岁,平均(32.49±5.95)岁, PSNs确诊时期与上次妊娠间隔5-37月,平均(15.56±8.05)个月。PSNs诊刮标本中常未见明确结节;镜下可见内膜组织中存在边界清楚的微小结节,结节中央为玻璃样变物质,周边可见数量不等的中间型滋养细胞。免疫表型:CK(AE1/AE3)、CAM5.2、EMA、GATA-3、CyclinE、p63强阳性,PLAP局限性强阳性,α-inhibin、hPL微弱且局限性阳性,Ki-67增殖指数<5%。结论: PSNs为绒毛膜中间型滋养细胞良性非肿瘤性病变,具有独特的病理学形态,细胞增殖指数较低,免疫组化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胎盘部位结节 病理分析 免疫组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体检行宫颈刮片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100例于我院进行妇科体检的妇女为研究样本,均进行宫颈刮片操作后染色分析,对于结果疑似病例开展病理学检查,并用于诊断疾病的金标准。结果:35岁以下妇女在患有宫颈癌疾病概率小于35-45年龄段妇女(P<0.05)。结论:宫颈癌疾病对于35岁以上妇女群体有较高的发病率,通过妇女体检实施宫颈刮片检查可用于宫颈癌筛查,并获取较好的成效,为妇女健康提供了保证。

  • 标签: 妇科体检 宫颈刮片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硬化性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硬化性细胞瘤病历资料9例,对症状、发病部位、单发/多发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相关病人中共有咳嗽、背部疼痛、盗汗等主要症状,发病部位主要为右上叶,表现为单发,直径通常≤2.5cm。肿瘤细胞病理特征主要为圆形间质细胞、立方样细胞。结论:硬化性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较为典型。

  • 标签: 硬化性细胞瘤 病理特征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腺脂肪纤维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观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12年3月至2021年3月收集的5例胸腺脂肪纤维腺瘤的临床信息、影像学检查结果、组织形态学特点和免疫表型并进行随访。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范围19~62岁,中位年龄48岁,患者均未见重症肌无力及单纯红细胞发育不全,影像学诊断胸腺瘤或畸胎瘤;大体检查为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的灰黄、灰白色肿物,切面质韧,部分区域可见纤维性薄层包膜,组织学特征为宽带状和实性片状纤维组织穿插在脂肪组织中,纤维组织内见胸腺上皮细胞呈条索状和巢团状分布,细胞呈多角形或卵圆形,胞质中等,略嗜酸性或透亮;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上皮细胞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细胞角蛋白19、Cathepsin V、p63;5例平均随访4.6年,均未见复发。结论胸腺脂肪纤维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胸腺良性肿瘤,男女性均可发生,应正确认识该肿瘤避免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炎性假瘤的临床病理结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肺炎性假瘤患者30例,对照组肺炎性假瘤患者采用CT诊断,观察组肺炎性假瘤患者采用CT+MRI诊断,对比两组肺炎性假瘤患者的病理分型、诊断灵敏度。结果:观察组肺炎性假瘤患者在CT+MRI诊断下机化肺炎型、纤维组织细胞型、淋巴浆细胞型病理分型结果分别为12(40.00)、8(26.67)、10(33.33),对照组肺炎性假瘤患者在CT诊断下机化肺炎型、纤维组织细胞型、淋巴浆细胞型病理分型结果分别为9(30.00)、7(23.33)、8(26.67)。观察组肺炎性假瘤患者在CT+MRI诊断下诊断灵敏度为100.00%,对照组肺炎性假瘤患者在CT诊断下诊断灵敏度为80.00%,对比结果差异显著(Χ2=8.430,P<0.05)。结论:CT+MRI诊断下肺炎性假瘤患者的病理分型结果更加准确,诊断灵敏度更高,CT+MRI诊断在肺炎性假瘤的临床病理分析中更具推广价值。

  • 标签: 肺炎性假瘤 临床症状 病理分型 诊断灵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本资料早产发生率、临床特征、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收集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本院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住院分娩孕产妇总数、早产例数、早产发生率、临床特征、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妊娠结局,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⑴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住院孕产妇总数26502例,早产1268例,早产率4.78%。⑵临床特征:孕次比较:孕1次397例,31.31%;孕2次420例,33.12%;孕3次266例,20.98%;孕≥4次185例,14.59%;孕2次组最高(P<0.01)。分娩方式比较:剖宫产645例,50.87%;阴道分娩623例,49.13%。⑶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前3位是:胎膜早破348例,27.44%;自发临产152例,11.99%;双胎妊娠141例,11.12%。⑷妊娠结局:围产儿1412例。新生儿窒息18例,1.27%。缺陷儿8例,0.57%。低于2500克低体重儿、窒息新生儿及缺陷儿及时转新生儿科NICU治疗。

  • 标签:   早产 胎膜早破 妊娠结局 期待治疗
  • 简介:[摘 要] 目的 通过对某市222例蚂蚁咬伤患者电子病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该市蚂蚁咬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资料,对该市蚂蚁咬伤患者救治和蚂蚁防控工作提出建议。方法 收集某市2022年1月-2023年1月222例蚂蚁咬伤患者病历数据,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其中214例临床表现较轻,以局部过敏反应为主;8例危重病例伴有头晕、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结论 加强蚂蚁特性及咬伤急救知识科普宣传,提高群众的“可防、可控、可治”意识和水平;加强监测预警,提升防控能力;加强技术培训,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 标签: [] 蚂蚁 红火蚁 咬伤 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