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护理。方法 对我科 2019年 5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9 例脊髓损伤合并低钠血症的原因、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9例均获得纠正,时间 5 ~ 7 天。 结论 对脊髓损伤合并低钠血症进行有效的观察与护理, 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利于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 标签: [ ]脊髓损伤 低钠血症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患者低钠血症的患病率及相关病因,低钠血症对死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4月在浙江大学舟山医院住院的525例年龄≥14岁的低钠血症患者,按照低血钠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低钠血症组,分析各组的常见病因,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低钠血症对患者死亡的影响。结果(1)该时段全院≥14岁住院患者9 989例,低钠血症患者525例,患病率5.26%,老年患者(≥60岁)患病率为6.1%(264/4 334)。(2)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在各组中均多见,脑出血在中、重度组多见。恶性肿瘤中肺癌最多,感染性疾病中肺炎最多;中、重度组脑出血中颅脑外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老年患者以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比例最高。(3)低钠血症中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ion,SIADH)和脑耗盐综合征(cerebral salt-wasting syndrome,CSWS)的比例分别为13.7%和3.8%,老年患者中SIADH和CSWS的比例分别为17.4%和4.2%。(4)中、重度组排钠药物使用比例较轻度组更高(42.2%比21.4%,43.2%比21.4%,P值均<0.05)。(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度组死亡风险是轻度组的6.92倍(95%CI 2.53~18.92,P<0.001),重度组死亡风险是轻度组的4.54倍(95%CI 1.05~19.58,P=0.043),而重度与中度组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钠血症是住院患者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主要的原发病因为恶性肿瘤(肺癌)、感染性疾病(肺炎)和脑出血,伴发SIADH和CSWS是上述疾病导致低钠血症的重要原因,排钠药物的使用更易发生中重度低钠血症。与轻度组比较,中、重度低钠血症增加住院患者死亡风险。

  • 标签: 低钠血症 住院病人 病因 患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吞咽时脑区激活情况及吞咽中枢环路的时空特性。方法选择10名健康受试者,在磁屏蔽室内应用148通道全头型脑磁图系统采集受试者执行吞咽动作时的脑磁信号,利用CURRY8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位算法采用基于最小模分析的低分辨率电磁成像方法(LORETA),每300 ms作为一个独立分析阶段,以大脑皮层F-分布值(F-distributed)最高的位置为刺激反应区域,通过时间和空间定位,对执行吞咽动作时激活区域进行分析。结果在执行吞咽动作时,中央旁小叶、中央前回、延髓、中央后回、额下回、顶上小叶、角回、胼胝体、额中回、扣带回、眶回、丘脑、三脑室底部、放射冠、楔前叶、额岛叶、桥小脑角区、额上回、基底节等区域被激活,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八位脑区为中央旁小叶、中央前回、胼胝体、中央后回、顶上小叶、额中回、扣带回、基底节。10名受试者在执行吞咽动作时,有8名受试者在0~300 ms时脑磁信号以左侧大脑半球激活为主,301~600 ms时以双侧大脑半球激活或中间区域激活为主,601~900 ms以右侧大脑半球激活为主。1名受试者在0~300 ms时脑磁信号以右侧大脑半球激活为主,301~600 ms和601~900 ms以左侧大脑半球激活为主。1名受试者在0~300 ms和601~900 ms时脑磁信号以右侧大脑半球激活为主,301~600 ms时以中间区域激活为主。结论在执行吞咽动作时,早期呈现左侧偏侧性,后期呈现右侧偏侧性,存在高度的时间依赖关系,可能存在以中央区为核心的中央区-胼胝体-顶上小叶-额中回-扣带回-基底节相关的吞咽中枢环路。

  • 标签: 脑磁图 吞咽 中枢环路 时空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枢性尿崩症的临床政治表现。方法:选取本院泌尿系统 2019年 -2020年间患有中枢性尿崩症 17名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患者的认证诊断手段均为禁饮的加压素法,此实验方法可有效区分肾性尿崩症和神经性尿崩症,也是作为临床治疗安全可靠的常规区分诊断手法,主要通过尿液的渗透压进行数据有效分析。结果:尿液中不含糖和蛋白质额渗透压低,尿液中含有糖和长量元素渗透压高。结论:中枢性尿崩症可通过禁饮加压素试验法或者高渗盐水试验法鉴别尿液的渗透压,症状长表现为多频多尿。如果患者出现此类症状请及时到医院进行确诊治疗。

  • 标签: 中枢性尿崩症 禁饮 加压素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钠血症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重症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2月5日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例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主要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临床转归;分析新冠肺炎患者血Na+水平变化趋势。结果12例新冠肺炎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8.0±16.3)岁,多数病例以咳嗽和(或)发热为主诉入院,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均为阳性,经氧疗、抗病毒、抗菌、抗炎和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12例患者入院时均为轻型或普通型,其中1例患者在病程中转为重型,1例出现重型倾向。分析患者血Na+变化显示,10例未发生重症化或重症倾向患者入院时血Na+为(138.3±1.3)mmol/L,病程中最低血Na+为(135.9±3.1)mmol/L;而在病程中转为重型及出现重型倾向的2例患者入院时血Na+分别为140.0 mmol/L和138.0 mmol/L,在病情加重过程中均出现低钠血症(最低血Na+分别为129.0 mmol/L和122.0 mmol/L)。进一步分析发现,血Na+水平降低趋势与白细胞计数(WBC)和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的变化趋势相反,但与淋巴细胞的变化趋势一致,提示低钠血症可能与炎症反应程度密切相关。结论新冠肺炎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往往伴随血Na+降低的倾向;低钠血症与新冠肺炎患者重症化密切相关,在临床诊疗中需要高度重视患者血Na+变化趋势,但更可靠的结论和具体病理生理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症化 低钠血症
  • 简介:摘要 : 近红外线光谱技术( Near-Infrared Spectrum Instrument, NIRS), NIRS凭借其安全、便捷、无创、实时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肌氧和脑氧的运动实践研究中。研究发现,高强度运动会引发相应脑区的神经激活,发生能量供求不平衡,从而影响大脑血流变化和氧合状态;另外,运动疲劳会影响大脑认知功能,这些都可通过 NIRS技术监测脑氧饱和度来实时反映。因此,将 NIRS技术用于运动中实时监测运动性中枢疲劳,为训练人员提供有效的监测手段,保证运动员安全有效的训练。

  • 标签: 脑氧 中枢性疲劳 近红外线光谱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枢性性早熟源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过早激活,与正常青春期进展顺序一致。目前引发青春期启动的许多因素仍不明确,遗传学机制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在散发性和家族性病例中已发现kisspeptin系统、MKNR3和DLK1基因激活或失活突变。现对上述基因及作用机制进行讨论,同时简述与中枢性性早熟相关的15个潜在基因及4个以中枢性性早熟为部分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 标签: 中枢性性早熟 遗传学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报道1例以低钠血症为主要表现的小细胞肺癌,从而调高认识,降低漏诊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小细胞肺癌临床资料及临床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通过外科手术切除,病理明确诊断,配合常规补钠治疗,患者病情治愈。 结论 对 常规治疗无效、病情反复者 ,应扩大临床思维,积极寻找病因,明确诊断, 减少误诊、漏诊率 。

  • 标签: 低钠血症 小细胞肺癌 误诊误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达菲林治疗儿童中枢性性早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1-2019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儿童中枢性性早熟患儿200例。结果:中枢性性早熟儿童在使用达菲林治疗后的性激素水平、生长指标等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达菲林用于治疗中枢性性早熟能够有效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以及性激素的分泌,延缓骨龄并控制性征的异常发育,疗效显著,但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护达菲林可能引起的安全性问题,治疗方案宜个体化。

  • 标签: 达菲林 儿童 中枢性性早熟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中枢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central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CPPV)的临床表现和特点探讨CPPV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3例C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分别为36、14、70岁。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眼震特征、伴随的其他中枢眼动异常、MRI、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在头部相对于重力变化时均表现出短暂的眩晕和诱发的眼震,但眼震的特点不符合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眼震的典型特征。3例患者行复位治疗均无效,并且都伴有视眼动系统异常的体征或其他中枢系统症状。MRI、PET-CT、血生化结果证实了病因分别为慢性出血、炎症和副肿瘤小脑变性。3例患者虽病因不同但病变部位均涉及中枢速度存储机制(velocity storage mechanism,VSM)。结论VSM破坏,导致反馈性旋转信号修正通路受损,头位相对于重力发生变化时呈现CPPV的临床表现。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眼震电图描记术 中枢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70岁以上脑梗死患者合并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旨在提高临床综合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0岁以上急性脑梗死(ACI)患者324例.根据血钠水平分为正常血钠组(284例)和低钠血症组(40例)。其中低钠血症组进一步分为轻中度低钠组和重度低钠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和预后相关性。治疗1个月后,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分判断预后。结果低钠血症组在年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饮酒、是否丧偶独居、是否长期卧床、血清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酸(UA)、载脂蛋白A1(Apo-A1)、血钾、血钙、血磷等方面与正常血钠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0.917,95%CI:0.874~0.962,P=0.000)、入院NIHSS评分(OR=0.869,95%CI:0.783~0.964,P=0.008)、饮酒(OR=8.001,95%CI:3.864~16.567,P=0.000)、丧偶独居(OR=0.352,95%CI:0.204~0.608,P=0.000)、血清CRP(OR=0.975,95%CI:0.960~0.990,P=0.001)、D二聚体(OR=0.007,95%CI:0.001~0.053,P=0.000)、总胆固醇(OR=1.268,95%CI:1.058~1.521,P=0.010)、LDL-C(OR=0.357,95%CI:0.230~0.552,P=0.000)是70岁以上ACI患者合并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子;血清UA水平是70岁以上ACI患者合并低钠血症的独立保护因子(OR=1.017,95%CI:1.013~1.021,P=0.000)。正常血钠组在治疗及预后方面均优于低钠血症组(P<0.01)。结论患有急性脑梗死的70岁以上老年人易合并存在低钠血症,对存在相关危险因素的老年患者应当定期监测电解质,从而提高临床综合治疗的效果。

  • 标签: 脑梗死 低钠血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中枢性疾病导致的顽固性呃逆为临床常见并发症,若持续时间超过 48小时,不仅会加重患者痛苦,影响呼吸、进食、休息等,还会导致误吸,干扰原发病诊治。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目前临床采用中药和胃降气止呕、西药安定镇吐、针刺调整患者机能状态、穴位注射健脾和胃降逆止呕、膈神经阻滞阻断神经传导通路等方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中枢顽固性呃逆 药物 针刺 穴位注射 手术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是人体内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器官",近年来肠道菌群在内脏痛中的作用逐渐被认识并广泛研究,肠道菌群在内脏痛的进一步发展、治疗和干预措施中已经展现较明显的潜力。虽然已进行了较多的基础研究,但对肠道菌群参与内脏疼痛的潜在机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文章主要从4个方面阐述了肠道菌群与内脏痛中枢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肠道菌群在内脏痛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治疗内脏痛提供新的靶点。

  • 标签: 内脏 疼痛 肠道菌群 中枢神经系统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先天性中枢性低通气综合征(congenital central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CCHS)的临床和基因特征,提高对新生儿期发病的CCHS的认识。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9年1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CCHS患儿,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基因检测结果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收治5例CCHS患儿,男2例,女3例,均为足月剖宫产,轻度窒息3例。患儿均有呼吸表浅、肤色发绀、反应差、肌张力低下等CCHS典型表现,均需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改无创通气均失败2次以上。1例合并巨结肠,2例胃肠动力不足,3例有抽搐表现。5例患儿均在放弃治疗后死亡。基因检测结果均为PHOX2B基因突变,4例突变类型为多聚丙氨酸重复扩展突变,包括20/26型2例,20/27型1例,20/30型1例;1例为非多聚丙氨酸重复扩展突变,PHOX2B基因3号外显子移码突变(c.836_843del),导致翻译提前终止,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结论CCHS在新生儿期发病以呼吸机依赖为主要表现,常合并巨结肠、胃肠动力不足,部分有神经系统表现,病死率高,多为PHOX2B基因突变,对怀疑CCHS的新生儿应尽早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以指导治疗。

  • 标签: 低通气综合征,先天性,中枢性 基因 突变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是一种手术麻醉后新发的认知功能减退,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目前关于POCD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但中枢炎症被认为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文章对POCD与中枢炎症可能联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手术麻醉引起全身系统性炎症反应,炎性因子以直接通过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破坏BBB或激活多种信号通路等方式引发中枢系统炎症;中枢炎症进一步通过炎症消退迟缓、炎症因子直接作用或非炎性介质间接影响等方式作用于患者的认知功能,从而引发POCD;POCD的风险因素也与中枢炎症密切相关;基于POCD中枢炎症机制的干预措施对POCD预防可能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中枢神经系统 炎症 炎症因子 血脑屏障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HF)患者常合并睡眠呼吸紊乱。目前有研究认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可促进HF的发生、发展,OSA引起的心功能恶化继而导致OSA向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转变。并且,CSA也可认为是心功能加重到一定程度的代偿表现,然而这种代偿只在短期内有效,长期来看可能是有害的。目前CSA与HF的发病机制不明,但近些年来相关研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本文就CSA与HF发病率、临床特点、分型、病理机制及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中枢性睡眠呼吸 心力衰竭 病理生理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临床发现耳鸣患者常伴有认知和情感功能障碍,而认知和情感障碍也会导致甚至加重耳鸣。耳鸣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涉及认知和情感功能的非听觉相关脑区在耳鸣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前额叶皮层作为中枢"感觉门控"的一部分,参与高级认知功能并对脑的感觉信息实施调控。本文就前额叶皮层在耳鸣中枢机制中的调控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耳鸣治疗提供新方向。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