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特点、一般规律,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某州2011年上报的严重的ADR报表121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患者及老年患者的严重的ADR/ADE发生率较高;静脉滴注所引起的严重ADR/ADE明显高于其他给药途经;在涉及的所有药物中,抗感染药比例较大,中成药中以中药注射剂比例最大;严重的ADR/ADE累及系统-器官以全身性、呼吸、皮肤损害较多。结论严重的ADR/ADE发生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的种类、给药途经等,应重视抗感染药、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监测,应认真监测药品对系统-器官的影响,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严重 不良反应/事件 报告分析
  • 简介:患者女,47岁,因鼻咽癌伴左颈部转移,于2000年5月6日为进行化疗在我院作颞浅动脉置管术.术前检查无特殊,患者入手术室时神清合作.术前测R18次·min-1,113/83mmHg,HR85次·min-1,Sp0296%.常规消毒,铺巾,予1%利多卡因10ml局部浸润麻醉,将硬膜外导管置入颞浅动脉,深10cm,经导管将1ml亚甲蓝注入动脉,左侧面部、舌、上下唇即刻染成蓝色.

  • 标签: 亚甲蓝 严重不良反应 氧化还原剂 静脉注射 注药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以此探究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方法。方法:将新疆图木舒克市食品药品检验2021年1月1日-2021年4月30日收集的100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00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的患者年龄、性别、给予途径、涉及器官、药品种类进行分析。结果:100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患者男女比例为47:53;>60岁的患者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占比最高,为45%;100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动脉给药1例,泵内注射1例,鼻饲2例;累及器官包括血液系统22例,心血管系统4例,神经系统4例,精神障碍3例,代谢及内分泌14例,肾泌尿系统1例,肿瘤用药21例,镇痛用药31例;100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其药品种类包括中药5例,西药95例,新冠肺炎防控品种4例,片剂1例,注射剂28例,粉针剂11例。结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个因素有关,应当加强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意识,通过降低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来确保药物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 标签: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给药途径 药品种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用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以及不良事件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择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某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严重不良反应以及不良事件儿童共15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儿童用药的影响因素包括不合理用药、误服药物以及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结论全社会都应对儿童用药安全问题给予高度重视,避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以及不良事件

  • 标签: 儿童 用药 严重不良反应/事件 现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报告分析评估及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干预方法和措施,可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机构管理者对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工作的重视、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的督导。方法对比分析干预前后用药的合理性、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度、行政管理干预的方法。结果干预后,不和理用药例数下降,护理操作冲管率达100%,药师干预率100%,卫生行政部门对全师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工作督导率为100%,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十四家医疗机构开展培训2次。结论在采取干预措施后,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拓宽药师为患者和医师及护士的服务内容、提高医疗机构管理质量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对策,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分析我院2017年上报的270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分析报表,总结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结果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ADE的重要原因;老年患者的ADR/ADE发生率高,应慎重用药;重视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应用要谨慎合理;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要积极上报。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原因 对策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情况及特点,促进我院药物的合理使用,提升药物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收集的19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对ADR类型、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数、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5例ADR报告中,以医师报告为主;大于60岁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37.43%,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占89.23%;抗菌物药发生率ADR最高,占21.54%。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的报告及监测工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静脉注射剂,重点关注特殊人群用药,减少ADR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分析
  • 简介:新西兰Medsafe网站提示医务人员关注胺碘酮(amiodarone,CORDARONEX,ARATAC)的严重不良反应。新西兰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已收到340份有关胺碘酮的不良反应报告。严重的包括眼、肺、肝、心和甲状腺疾患。Medsafe网站建议处方者在开始胺碘酮治疗前,需测试肺、肝、甲状腺功能,ECG,

  • 标签: 严重不良反应 胺碘酮 不良反应报告 药物不良反应 甲状腺疾患 甲状腺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剂致严重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一般规律、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中心2011年收集到的40例由盐酸氨溴索注射剂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集中分布在14岁以下和45岁以上,二者合计95%;严重不良反应表现主要为急性过敏样反应的症状;在30min内发生ADR的占总例数的92.5%。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剂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对其引起的急性过敏样反应应高度重视,用药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

  • 标签: 盐酸氨溴索注射剂 药品不良反应 事件 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引起门诊输液不良反应事件的各种因素,探讨控制输液不良反应事件的措施。方法对2003年6月~2008年6月我院门诊输液室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1例不良反应事件涉及药物56种,抗生素引发者最常见(185例,49.9%),其次为中药注射剂(88例,23.7%);发生不良反应事件最短时间为5分钟,而10—30分钟有160例(43.1%)发生不适症状,是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重要阶段;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结论门诊输液应建立严格的不良反应监测系统,针对引起不良反应事件的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控制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输液 不良反应 药学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海市2009-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北海市2009-2010年收集565例ADR/ADE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65例ADR/ADE中,女性多于男性;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易引发药品不良反应最多;涉及的药物种类以抗微生物药物居首位;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证公众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收集到的56例严重的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56例严重的ADR报告中,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1.07;〉40岁病例数最多(49例,占87.50%);静脉滴注引发的ADR病例数最多(45例,占80.36%);抗菌药物引发的严重的ADR病例数最多(20例,占34.48%),其次为中药制剂(10例,占17.24%);严重的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中枢神经系统最为多见,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再次为呼吸系统、全身性。给予对症处理后,大部分患者痊愈或好转。结论:应加强对严重的ADR的监护,减少和避免严重的ADR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严重的 评价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2013年01月至2014年03月发生的67例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13年01月至2014年03月67例严重不良反应,从患者的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名称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67例严重不良反应中,以≥71岁的老年患者居多,占59.42%。给药途径方面以口服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比例最高(47.76%),其次为静脉使用药物(44.78%)。药品种类方面心血管用药严重不良反应比例居首位(31.34%),其次为抗菌药物(26.87%)。结论在关注注射剂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的同时,应提高对口服制剂不良反应的警惕性,以促进更安全合理地用药。

  • 标签: 严重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