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采用人工感染法,对严重联音免疫缺陷小鼠(scid小鼠)进行夜现周期性斑氏丝虫实验感染研究。结果表明,斑氏丝虫经人工感染后能在Scid小鼠体内发育成熟并产生微丝蚴,且虫体回收率较高为6-30%,平均14.8%:感染的10只小鼠均在外周血中检获出微丝蚴,及解剖收集到成虫,感染成功率高达100%。作者认为Seid小鼠由于T、B淋巴细胞功能缺如,不能产生相应的抗丝虫感染抗体,是一种感染成功、潜伏期短、微丝蚴密度及成虫回收率高的较理想的实验动物。

  • 标签: SCID小鼠 微丝蚴 丝虫感染 鼠模型 体内发育 免疫缺陷小鼠
  • 简介:<正>一、概念我国丝虫病基本消灭与control、消灭与elimination含意相通。这是为最终消灭丝虫病的防治任务和防治技术指标不同的、紧密衔接的两个时期的定量概念。我省基本消灭丝虫病第1阶段(1952~1971)为第2阶段(1982~1994)奠定了基础。对这两个阶段和即将开始的消灭丝虫病时期互相衔接的主要问题略作讨论是有益的。

  • 标签: 消灭丝虫病 基本消灭 防治措施 微丝 行政村 技术指标
  • 简介: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丝虫病曾经是我县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1970年代以来,先后在全县范围内多次开展监测与治疗,丝虫病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果,1990年经省专家组审核验收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2000年达到消灭丝虫病标准。2003年和2005年分别进行的病原学和蚊媒监测均未检出微丝蚴。

  • 标签: 丝虫病 防治 评价
  • 简介:目的探索人群微丝蚴率降至1%以下,终止防治措施后人群和媒介感染情况.方法终止防治措施后,1988~2000年在原广东省班氏丝虫病流行区抽查30%以上流行镇,重点村居民夜间采血120μl血检微丝蚴,在血检点捕集致倦库蚊解剖,观察自然感染情况;选定10个县原丝虫病流行较严重的村,纵向观察人群和媒介感染情况.结果1988年人群微丝蚴率为0.33%(575/172631),此后人群微丝蚴率和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逐年下降,1997年后无微丝蚴血症者;1992~2000年共解剖致倦库蚊248115只,无发现自然感染幼丝虫;1988~1995年纵向观察,1988年人群微丝蚴率和蚊自然感染率分别为0.14%和0.07%,1994年后两者均为0.结论班氏丝虫病经防治后,人群微丝蚴率降至1%以下则可阻断传播,10年后人群微丝蚴血症消失.

  • 标签: 吴策线虫 班氏 库蚊属 微丝蚴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