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震泽镇消除丝虫病后慢性丝虫病患者的患病和转归情况,为对患者开展关怀与照料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以1周岁以上人群为调查对象,逐户逐人访问与体检;对原慢性丝虫病患者逐个询问、复查,完善个案资料。结果震泽镇1998年消除丝虫病后,无新发慢性丝虫病患者;原慢性丝虫病患者764例,至2013年尚存117例。原患者因年老自然减员等原因,分别比基本消除丝虫病和2002年普查时自然减少84.68%、44.81%,分布区域已明显缩小。遗留的患者年龄以70~79岁老年人居多,占58.12%;患者病程多在50~59年,占54.89%。淋巴液肿部位和分期以右下肢和Ⅱ~III期为主,分别占整个病例的40.17%、46.60%。结论震泽镇消除丝虫病后,慢性丝虫病患者明显减少,表现为高龄化、病程长的特点,后期应在现有关怀照料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患者自我照料,减轻症状与体征,控制发病,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正>犬恶丝虫病(Dirofilariasis)是由犬恶丝虫成虫(Dirofilariaimmitis)寄生于犬心脏的右心室及肺动脉(少数见于胸腔、支气管)引起循环障碍、呼吸困难、贫血、腹水症,甚至猝死等症状的一种人兽共患丝虫病。1病史一只6岁德国牧羊犬,近半年来,主人发现食量减少,精神萎靡不振,偶有咳嗽,渐行性消瘦,并患皮肤病,用驱螨虫的辛除癞灵多次,搔痒等症未见好转。一个月前发现排尿量逐渐减少,腹部增大,曾被

  • 标签: 腹水症 丝虫 犬恶丝虫病 德国牧羊犬 排尿量 循环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丝虫病的预防控制与治疗。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消灭蚊虫孳生地,在流行区采用海群生食盐疗法。

  • 标签: 丝虫病 预防 控制 治疗
  • 简介:在牛肺中寄生的线虫是胎生丝状网尾线虫,主要是放牧青年牛及后备牛易感染,在不同的免疫力水平及未成年动物暴露在不良高应激环境中易流行此病,它可引起牛的肺丝虫病。成虫在支气管内大量产卵,虫卵随着咳嗽被吐出到口腔,咽下后移动到消化道内,最后随着粪便排出体外。它们在虫卵中形成幼虫,含幼虫卵或以第一期幼虫的形态排泄于粪便中。被排出体外的幼虫经过二次蜕皮变成对牛有感染力的第三期幼虫,蜕变成第三期幼虫最短的为3天,低温季节时间相对要延长。但在低温条件下幼虫的生存期延长,夏季排出的幼虫大约在2周内就会全部死亡。从秋季到冬季排出的幼虫生存率较高。从放牧场污染的原因来看,冬秋幼虫最为严重,牛吃进第三期幼虫后,钻透肠壁侵入肠系膜淋巴结,蜕皮进入血流,经过心脏到达肺部,从肺泡内蜕出进入细支气管、小支气管内,从幼虫变为成虫。感染后到从粪便中检出幼虫的时间,大约25~27天,成虫大约生存7周左右。这是笔者当年在国外某一千头牧场驻场时亲身经历的,全是放牧后备青年牛群发病及防治情况介绍如下:全群共发病173头,其特殊重症病例死亡3头,共治愈170头,治愈率为98.2%。病牛咳嗽喷出的分泌物或飞沫可以造成健康牛的交叉感染(如图一)。

  • 标签: 肺丝虫病 牛肺 防治 第三期幼虫 丝状网尾线虫 病因
  • 简介:采用人工感染法,对严重联音免疫缺陷小鼠(scid小鼠)进行夜现周期性斑氏丝虫实验感染研究。结果表明,斑氏丝虫经人工感染后能在Scid小鼠体内发育成熟并产生微丝蚴,且虫体回收率较高为6-30%,平均14.8%:感染的10只小鼠均在外周血中检获出微丝蚴,及解剖收集到成虫,感染成功率高达100%。作者认为Seid小鼠由于T、B淋巴细胞功能缺如,不能产生相应的抗丝虫感染抗体,是一种感染成功、潜伏期短、微丝蚴密度及成虫回收率高的较理想的实验动物。

  • 标签: SCID小鼠 微丝蚴 丝虫感染 鼠模型 体内发育 免疫缺陷小鼠
  • 简介:摘要:羊肺丝虫病使放牧地区夏秋季节容易爆发流行的一种体内寄生虫病,大多呈现地方性流行的特征。羊肺丝虫病和大多体内寄生虫病一样能够威胁任何年龄品种的羊群,其中羔羊的易感性最强,一旦羊群受到肺丝虫病感染之后,就会很快流行,不容易控制。兽医临床上羊肺丝虫病主要会造成羊群出现支气管炎肺炎等症状,寄生虫通常会在羊的支气管气管当中大量寄生,并且在转移移动过程中能够引发呼吸道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当前随着牧地区羊养殖业不断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养殖数量增加背景之下,羊肺丝虫病的发生流行率呈现升高的态势,给养殖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次研究探讨了羊肺丝虫病的流行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希望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 标签: 羊肺丝虫病 诊断 治疗措施
  • 简介:<正>一、概念我国丝虫病基本消灭与control、消灭与elimination含意相通。这是为最终消灭丝虫病的防治任务和防治技术指标不同的、紧密衔接的两个时期的定量概念。我省基本消灭丝虫病第1阶段(1952~1971)为第2阶段(1982~1994)奠定了基础。对这两个阶段和即将开始的消灭丝虫病时期互相衔接的主要问题略作讨论是有益的。

  • 标签: 消灭丝虫病 基本消灭 防治措施 微丝 行政村 技术指标
  • 简介: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丝虫病曾经是我县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1970年代以来,先后在全县范围内多次开展监测与治疗,丝虫病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果,1990年经省专家组审核验收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2000年达到消灭丝虫病标准。2003年和2005年分别进行的病原学和蚊媒监测均未检出微丝蚴。

  • 标签: 丝虫病 防治 评价
  • 简介:摘要:马脑脊髓丝虫病是马属动物养殖期间发生流行率相对较高的一种体内寄生虫疾病,主要是由寄生在腹腔当中的指型丝状线虫或者唇乳突丝状线虫的童虫经过中间媒介传播所引发的一类传染性疾病。从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现状来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寄生虫的传播流行主要与吸血昆虫尤其是蚊虫的繁殖流行有很大联系,主要会侵入到马属动物的脑或脊髓的硬膜下部实质中,而导致脑脊髓炎和脑脊髓实质被破坏。进入盛夏季节之后,外界温度逐渐升高,马在户外放牧活动过程中接触各种病原的几率大大增强,尤其是外界环境当中,会存在大量的吸血昆虫,这些吸血昆虫传播各类传染性疾病,养殖户会面临较大的经济损失。文中介绍一例两岁马脑脊髓丝虫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措施,从病程、症状、病原、地理环境、诊断要点及治疗药物的选择等方面深入分析,以期为乡村兽医在寄生虫病及血液原虫的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丝虫 诊治
  • 简介:摘要:丝虫病作为一种流行很广的寄生虫病,不仅是全球第二大致残疾病,也是临床几大难题之一。在泌尿外科疾病谱里面,丝虫病性乳糜尿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疾病,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部分患者甚至威胁生命。而对于丝虫病性乳糜尿的诊断和治疗方式均有很多种,但是与之有关联的综述则不多。目前复习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综合介绍各种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各种方法的原理、疗效及预后等方面的情况。并得出丝虫病性乳糜尿的诊断和治疗是一个系统综合的过程,应结合当地医疗单位的自身条件与患者的病情等情况,选择一种或多种适合的治疗手段来提高其疗效与预后的结论,期待能够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意见。

  • 标签: 丝虫病,乳糜尿,诊断,治疗,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回顾并总结巢湖市丝虫病的流行、控制,以及消除丝虫病的历程。方法统计分析1970~1989年在该市采取以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防治策略,以及展开大规模防治的各个阶段。结果1989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方法调查,微丝蚴率下降至0.032%,以行政村为单位,微丝蚴率已控制在1.0%以下,达到卫生部规定的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1991年,经省级调查考核,认定全市已达到卫生部规定的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1996年,省级审评确认已达到卫生部颁布的消灭丝虫病标准。经过10年的监测和跟踪治疗,到2005年,全市丝虫病病原学监测未查见微丝蚴阳性者,解剖镜检人房内淡色库蚊1348只,蚊体内均未查见人体幼丝虫。结论巢湖市达到了消除丝虫病的标准。

  • 标签: 丝虫病 流行 控制 消除
  • 简介:目的探索人群微丝蚴率降至1%以下,终止防治措施后人群和媒介感染情况.方法终止防治措施后,1988~2000年在原广东省班氏丝虫病流行区抽查30%以上流行镇,重点村居民夜间采血120μl血检微丝蚴,在血检点捕集致倦库蚊解剖,观察自然感染情况;选定10个县原丝虫病流行较严重的村,纵向观察人群和媒介感染情况.结果1988年人群微丝蚴率为0.33%(575/172631),此后人群微丝蚴率和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逐年下降,1997年后无微丝蚴血症者;1992~2000年共解剖致倦库蚊248115只,无发现自然感染幼丝虫;1988~1995年纵向观察,1988年人群微丝蚴率和蚊自然感染率分别为0.14%和0.07%,1994年后两者均为0.结论班氏丝虫病经防治后,人群微丝蚴率降至1%以下则可阻断传播,10年后人群微丝蚴血症消失.

  • 标签: 吴策线虫 班氏 库蚊属 微丝蚴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周期型马来丝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复合表位基因(CPI502/GAPDH720)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BmCPI502/BmGAPDH720,并观察其在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方法根据T细胞表位预测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质粒pGEM-T-CPI621为模版,利用反转录PCR(RT-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将该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BmCPI502。根据软件设计合适引物,RT-PCR分别扩增BmCPI502基因和BmGAPDH720基因,pcDNA3.1(+)、BmCPI502、BmGAPDH720分别进行双酶切后进行连接,构建复合表位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BmCPI502/BmGAPDH720。将复合表位基因重组质粒转染至Hela细胞后,进行RT-PCR验证,获得与预期相符目的条带;将表达产物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检测。结果获得了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28a(+)-BmCPI502,经酶切鉴定得到502 bp特异性片段,与预期值符合;成功构建了复合表位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BmCPI502/BmGAPDH720,酶切鉴定所产生的片段大小与预期符合;复合表位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BmCPI502/BmGAPDH720转染Hela细胞后得到稳定表达,SDS-PAGE鉴定分析显示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 × 103)约为50。结论成功构建了周期型马来丝虫复合表位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BmCPI502/BmGAPDH720,并在真核细胞中获得相应的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重组蛋白纯化和测定其生物学活性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周期型马来丝虫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重组 表位基因
  • 简介:11月6日全9日,全国消除丝虫病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滕州市一生防疫站被卫生部授予“全国丝虫病防治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张学启荣获“全国丝虫病防治先进个人”。滕州市曾经是班氏丝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解除广大人民群众的疾苦,从上世纪50年代起,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丝虫病防治工作列入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规划。坚持以消灭传染源为重点,

  • 标签: 班氏丝虫病 市卫生防疫站 先进集体 滕州市 防治 传染病预防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