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氰基丙烯酯类组织粘合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医用粘胶。近年来,氰基丙烯酯类组织粘合被用作静脉通路的固定装置。本文围绕氰基丙烯酯类组织粘合的发展与性能,对静脉通路失败率、皮肤损伤、敷贴更换时间和次数、护患满意度、经济效益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氰基丙烯酯类组织粘合的临床应用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 标签: 氰基丙烯酸酯类组织粘合剂 静脉通路设备 固定
  • 简介:摘要氰基丙烯酯类组织粘合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医用粘胶。近年来,氰基丙烯酯类组织粘合被用作静脉通路的固定装置。本文围绕氰基丙烯酯类组织粘合的发展与性能,对静脉通路失败率、皮肤损伤、敷贴更换时间和次数、护患满意度、经济效益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氰基丙烯酯类组织粘合的临床应用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 标签: 氰基丙烯酸酯类组织粘合剂 静脉通路设备 固定
  • 简介:摘要:丙烯丙烯丁酯都属于运用非常广泛的精细化工原料,随着这些年来两种化工原料产量与需求的增大,生产废水量也逐渐增多,废水基质较为复杂,且水质变化比较大,对环境与人体都存在威胁,如何处理丙烯丙烯丁酯生产的废水,是当前面临的严峻问题。

  • 标签: 丙烯酸 丙烯酸丁酯 废水处理
  • 简介:摘要: 粘合作为外加材料和被粘接基材的中间媒介、是一种良好的添加剂。在建筑材料当中、粘合可以被运用在建筑过程的许多方面、能够在不同的面材和不同的材质的建筑材料当中使用。建筑粘合是现代建筑当中不可或缺的中间媒介、是现代建筑快速发展的促进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粘合在建筑建材行业中的应用的分析、希望能让人们更为了解建筑材料当中的粘合

  • 标签: 建筑建材行业 粘合剂 应用
  • 简介:摘要:杜威对教育本质有一个论断,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他认为教育就在眼前的生活中,他提倡教育要和儿童当下的生活相融合。在生活中学习与发展是幼儿接受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寓教于一日生活中”成为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过渡环节作为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一日生活的纽带。过渡环节的组织关系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一日生活顺利进行,蕴藏着巨大的教育价值。文章总结了现阶段过渡环节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并从教师专业素养要求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如何科学地安排和组织过渡环节的活动,践行游戏化,使过渡环节成为幼儿快乐而有意义的一日生活组成部分。

  • 标签: 一日生活 过渡环节 消极等待 游戏化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树脂的吸水与保水性能,实验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聚丙烯吸水树脂,所用原料是丙烯(AA),交联剂选用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引发剂选用过硫酸钾(KPS)。实验结果表明,当中和度为65%,丙烯、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过硫酸钾用量分别为20%、0.04%和2%时,聚丙烯树脂吸水性能良好;该树脂对去离子水的吸水倍率分别为501倍;在20SymbolpB@C下100min的保水率为87.7%,70SymbolpB@ C下50min的保水率为81.5%。

  • 标签: 聚丙烯酸树脂 吸水树脂 性能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蛋白粘合(FS)与全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SMILE)来源的人角膜成纤维细胞(HCFs)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人角膜组织取自2018年3—4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SMILE患者12例24眼术中取出的角膜基质透镜,体外分离培养HCFs,观察HCFs在FS表面的生长状态。将HCFs分为2倍浸提液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与2倍浸提液和完全培养基共培养,采用吖啶橙(AO)/溴化乙锭(EB)双染色法观察并比较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将HCFs分为3个组,2倍浸提液组和正常对照组细胞每孔分别加入2倍浸提液和完全培养基各100 μl,空白对照组无细胞,每孔加入100 μl完全培养基,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并比较3个组HCFs的细胞增生能力,并进行细胞毒性分级。将HCFs分为1倍浸提液组、2倍浸提液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用1倍浸提液、2倍浸提液和完全培养基培养,采用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3个组细胞凋亡率。结果HCFs在FS表面生长良好,形态正常。MTT法检测结果显示,2倍浸提液组与正常对照组的HCFs具有相似的增生趋势,2倍浸提液组HCFs的0~72 h毒性评级为0~1级。AO/EB染色结果显示,2倍浸提液组和正常对照组的HCFs状态均正常,仅可见极少量早期凋亡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1倍浸提液组和2倍浸提液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96±1.09)%、(3.66±1.35)%和(2.88±0.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9,P=0.13)。结论FS无体外细胞毒性,与HCFs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标签: 纤维蛋白粘合剂 角膜成纤维细胞 角膜穿孔 生物相容性 增生 凋亡
  • 简介:摘要:本文探究了丙烯防水涂料在金属屋面的应用技术,结合相关案例分析了丙烯防水涂料的应用范围以及相关工艺,施工要点等,并明确了该技术具有简单方便、安全环保等优秀的特点,在市场当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标签: 丙烯酸防水涂料 金属屋面 运用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甲基丙烯甲酯,化学物质,分子式C5H8O2,分子量100.12,是有机化合物,也称为MMA,一种重要的化学材料,用作有机玻璃单体,也用于制造其它树脂、塑料、涂料、粘合、润滑剂。国内甲基丙烯甲酯(MMA)的生产主要以丙烯腈装置为基础,近年来由于MMA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市场需求和生产MMA的企业越来越多。但是,每家生产企业都面临着消费减少和盈利增加的问题,这直接关系到MMA的生产成本。

  • 标签: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双螺杆挤出机 脱挥 关键技术
  • 简介:摘要:合成了1个邻菲罗啉衍生物,作为第二配体,丙烯作为第三配体,α-噻吩三氟甲酰丙酮作为第一配体,制备了1个新颖的带聚合活性的四元配合物。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分析。配合物通过自由基引发与甲基丙烯甲酯进行共聚制备成共聚物发光材料,荧光光谱表明所制备的共聚物具有很好的单色性和良好的发光性质。

  • 标签: 邻菲罗啉衍生物 铕配合物 DFT计算 荧光性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亲水性丙烯酯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远期混浊的原因与IOL置换术的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诊断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后远期亲水性丙烯酯IOL混浊的患者15例(15只眼)。分析患者临床资料;选取其中2片混浊IOL使用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沉淀物的位置和形态,利用能谱分析检测沉淀物中的元素成分;分析行IOL置换术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IOL置换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结果15例患者发现IOL混浊与首次IOL植入间隔时间为(27.3±5.9)个月,均为单眼IOL混浊,其中9例患有高血压病;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行白内障摘除手术的10例患者中4例糖化血红蛋白A1c明显超出正常值。混浊IOL在共焦显微镜下可见其表面有大量珊瑚状颗粒物沉淀;扫描电镜观察可见颗粒物沉淀结晶以多形态聚集,上下交错,富有层次感;能谱分析证实IOL附着的沉积物中含钙、磷元素。13例(13只眼)行IOL置换术,术中4例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3例新IOL植入睫状沟内,1例悬韧带断裂;裸眼BCVA(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IOL置换术前为1.03±0.64,IOL置换术后为0.39±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亲水性丙烯酯IOL植入术后远期混浊为表面钙磷化合物沉积所致,IOL置换术能安全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视力。(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12-518)

  • 标签: 晶体,人工 丙烯酸树脂类 晶体植入,眼内 亲水性人工晶状体混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在治疗中应用内镜套扎联合组织粘合与硬化剂注射液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患者均选取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羅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患,对共纳入56例病患按照随机原则予以分组,纳入28例病患应用内镜套扎治疗为对照组,纳入28例病患在对照组的基础性联合组织粘合与硬化剂注射液治疗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所得疗效进行评测对比。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疗效92.86%较对照组所得结果显示71.43%具有更高,组间具有显著性(P

  • 标签: 内镜套扎 组织联合机 硬化剂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疗效
  • 简介:摘 要:两河口水电站具有土石坝高、泄洪流量、地震烈度高、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底层廊道帷幕灌浆施工过程中频繁钻遇承压裂隙水,因砂板岩地层微细裂隙发育,水泥浆液充填效果有限,帷幕灌浆后微渗水现象较多,水库蓄水后该部位将长期承受290m水头压力,防渗质量要求高;为确保水库运行安全,微细裂隙渗水处理是防渗质量控制的关键点,采用渗透性更好的丙烯盐化学灌浆材料进行微细裂隙渗水处理方案在两河口水电站施工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并达到了预期的施工目的,目前水库仍在蓄水过程中,底层灌浆廊道的水头压力已达到210m,灌浆廊道内整体干燥无明显渗水现象,预计在290m高水头压力下仍能呈现良好的防渗效果。灌浆效果的优良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质量控制要点的设立、现场管控及实施,本文主要论述两河口水电站微细裂隙丙烯盐化学灌浆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及现场管控,为后续丙烯盐施工提出指导意见。

  • 标签: 丙烯酸盐 微细裂隙 渗水处理 应用效果 评价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在经济发展迅速,化工企业蓬勃发展的当下,聚丙烯装置控制丙烯单耗的重要性,并通过对当前工作现状以及工作中现存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一些策略来减少丙烯原料耗费情况。帮助工作单位提升工作质量,保障工作效率,为其未来健康平稳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聚丙烯装置 丙烯单耗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原来的“双基”的基础上增加了两基,即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新增的两个目标,隐含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在整个教与学过程中,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数与形是数学思想之一,它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以形助数,以数解形,是老师和学生解决问题惯用的手段,但在现实的教和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往往产生有形无数,或有数无形等情况,很难将“数”与“形”结合。如何让“数”与“形”粘合得更牢?我想没有捷径,只有学习,且是深度学习。

  • 标签: 深度学习 粘而不合 合而不粘 悟出其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甲基丙烯酐化明胶(GelMA)仿生微环境与悬滴法三维培养小鼠毛乳头细胞(DPC)制备仿生毛乳头球的生物活性及其在裸鼠中的毛发诱导功能。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取雄性5~6周龄C57BL/6J小鼠触须毛的DPC以及1 d龄C57BL/6J小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KC),经免疫荧光法鉴定前者第3代细胞稳定表达DPC标志物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碱性磷酸酶(ALP)、β连环蛋白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后者原代细胞稳定表达KC标志物角蛋白15。取第8代DPC,用GelMA重新悬浮并接种至Transwell孔板插件底面,光交联后倒置培养,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培养0(即刻)、3 d GelMA悬滴中DPC聚集情况(聚集成球即仿生毛乳头球),采用活/死染色试剂盒检测培养3 d仿生毛乳头球中细胞活性。将传统二维培养的原代DPC、第8代DPC以及按前述方法制备的仿生毛乳头球分别设为原代DPC组、第8代DPC组、仿生毛乳头球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对每组培养3 d的3个样本中DPC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基迪奥生物信息云工具平台(OmicShare Tools)对转录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earson相似性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利用时间序列趋势分析软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表达模式聚类分析,利用基迪奥生物信息云工具平台对具有特定表达模式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同前进行细胞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差异表达基因中抽取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8(SOX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26型胶原纤维α1(COL26A1)、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6(Wnt6),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T-PCR)法验证差异表达基因mRNA表达情况与测序结果的一致性(样本数为9);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DPC生物功能标志物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FGF7)、Wnt10a、淋巴样增强因子1(LEF1)、ALP、β连环蛋白、多功能蛋白聚糖、SOX2的mRNA表达情况(样本数为9)。取3只5~6周龄雄性BALB/c裸鼠,分别设为原代DPC组、第8代DPC组、仿生毛乳头球组,将原代DPC、第8代DPC、仿生毛乳头球分别与原代KC以2∶1细胞数比例混合后分别注射至相应组别裸鼠皮下,每只注射6个区域。注射后2周,取注射区域全厚皮,计数再生毛发,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再生毛囊情况。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Tukey检验并进行Bonferroni校正。结果培养3 d,DPC在GelMA悬滴中由培养0 d的分散状态聚集成仿生毛乳头球,制备的仿生毛乳头球中细胞活性良好。培养3 d,主成分分析显示,相比于第8代DPC组,原代DPC组、仿生毛乳头球组组内样本间变异程度较低,仿生毛乳头球组与原代DPC组组间样本变异程度最低,3组DPC样本超过90%的基因谱数据变异可由第1个和第2个主要成分来解释;Pearson相似性分析显示,组内样本重复性好,原代DPC组和仿生毛乳头球组样本间的相关系数为0.84~0.95,原代DPC组和第8代DPC组样本间的相关系数为0.72~0.87;3组DPC间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筛选出642个组间交集差异表达基因,对其进行表达模式聚类显示有2种基因表达模式有显著趋势(P<0.05),分别为第8代DPC组基因表达显著低于原代DPC组/仿生毛乳头球组、第8代DPC组基因表达显著高于原代DPC组/仿生毛乳头球组,共包含411个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显示这411个差异表达基因在Wnt信号通路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显著富集(P<0.05),GO富集分析表明细胞外基质、经典Wnt信号通路、细胞分化等GO术语被显著富集(P<0.05)。与原代DPC组、仿生毛乳头球组比较,第8代DPC组细胞基因SOX8、MMP-9、COL26A1、Wnt6 mRNA表达量均明显下降(q=15.950、8.854、11.890、11.050,9.851、5.884、7.418、4.870,P<0.01),与测序数据一致。与原代DPC组、仿生毛乳头球组比较,第8代DPC组细胞生物功能标志物FGF7、Wnt10a、LEF1、ALP、β连环蛋白、多功能蛋白聚糖、SOX2 mRNA表达量均明显下降(q=11.470、9.795、4.165、9.242、10.970、10.570、8.005,7.472、4.976、3.651、4.784、5.236、6.825、5.214,P<0.05或P<0.01)。注射后2周,第8代DPC组裸鼠无毛发再生,仿生毛乳头球组与原代DPC组裸鼠再生毛发数量相近(q=1.852,P>0.05)且均显著高于第8代DPC组(q=18.980、17.130,P<0.01);第8代DPC组裸鼠注射区域皮肤仅形成了坏死灶,而仿生毛乳头球组与原代DPC组裸鼠注射区域皮肤均观察到再生毛囊且毛囊横断切面有黑色素沉着。结论基于GelMA仿生微环境与悬滴法三维培养小鼠DPC制备仿生毛乳头球的培养模型可一定程度上恢复高传代DPC在裸鼠中的毛发诱导能力,且其生物特性更加类似于原代DPC,可实现DPC的扩增后特性恢复。

  • 标签: 毛发 聚甲基丙烯酸类 仿生学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毛乳头细胞 悬滴法 毛乳头球
  • 简介:摘要 聚丙烯(PP)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合成树脂,是应用范围比较广的合成树脂之一。聚丙烯具有密度低、无毒、易加工、冲击强度高、耐弯曲、电绝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汽车、建材、医疗、包装等领域。根据聚合类型,聚丙烯生产工艺可分为溶液法、淤浆法、本体法和气相法,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聚丙烯生产技术的进展。

  • 标签: 聚丙烯 生产工艺 技术进步
  • 简介:摘要:聚丙烯(PP)是人们日常工作胜过中最常见的塑料,是丙烯最主要的制品之一,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使其在多个领域均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然而聚丙烯塑料自身存在的缺点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本文介绍了聚丙烯塑料的应用及其优缺点,并就聚丙烯本身的缺点进行讨论,研究通过改性的方法改善其物理和化学性能,从而拓宽其应用范围。

  • 标签: 聚丙烯,塑料,应用,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