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未来必将是高度精神文明和高度物质文明的社会。文明程度也是衡量国家发展和进步程度的标志之一。幼儿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能力,既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有利,同时也是幼儿园文明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就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展开探讨。

  • 标签: 幼儿教育 生活习惯 习惯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卫生习惯与儿童乳牙龋发病的相关性进行探究,分析导致牙龋发病因素。方法将98例儿童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儿童的生活习惯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导致儿童乳牙龋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刷牙率低,经常吃零食糖果是导致乳牙龋发病的关键性因素,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控制零食的摄入量可以有效防止乳牙龋发病。结论规范儿童的饮食和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以降低乳牙龋发病率。

  • 标签: 口腔卫生 儿童乳牙龋发病 相关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坝州农、牧区妇女阴道炎患病情况与卫生状况的关系。方法对1881例妇女进行妇女病普查,白带常规检查了解阴道炎患病情况;问卷调查了解个人卫生状况。对阴道炎患病情况和个人卫生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二者相关性用行×列表的χ2检验。结果阿坝州农牧区妇女个人卫生状况堪忧,阴道炎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尤以牧区的形势更为严峻,牧区妇女的个人卫生状况明显比农区差,阴道炎患病率也高于农区妇女。洗澡频率、清洗外阴频率、平时是否穿内裤这三个方面的卫生习惯与阴道炎患病有统计学相关性,经期是否用卫生巾与阴道炎患病率没有统计学相关性。结论阿坝州农牧区阴道炎患病率与个人卫生习惯相关,个人卫生状况越差,阴道炎患病率越高。

  • 标签: 妇女 阴道炎患病率 个人卫生习惯
  • 简介:老林今年50岁,一个月前胃痛严重,查出胆胃综合征,吃药后有好转。但同时出现便秘,好几天才排便1次,吃酚酞片(一次6片)后有缓解,吃完第3天又开始便秘,无法排便。从医学角度讲,便秘一般被定义为排便每周少于2~3次,严重者甚至一周排便少于1次。

  • 标签: 便秘 不良习惯 康复 胆胃综合征 医学角度 排便
  • 简介:高中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但忙碌和紧张的学习生活让当代高中生只顾学习,忽略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造成身体素质的下降,影响了生活,学习状态也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进行体育锻炼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当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笔者针对高中生不良的体育习惯,提供一些如何矫正的教学方法。一、端正态度——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要想改变学生的运动习惯,首先要端正学生的态度,培养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

  • 标签: 体育习惯 身体素质 运动意识 运动习惯 教学方法 体育活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学生的行为品德问题不仅涉及千百万青少年和许多家庭,而且影响着我国的国民素质,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问题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 标签: 中学生 不良行为习惯 矫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肿瘤是影响上海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本市最新监测数据显示,肿瘤是上海居民的第二位死因(第一位死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其中肺癌、大肠癌、胃癌、甲状腺癌和乳腺癌位列常见恶性肿瘤中的前五位。上海市是我国最早实施肿瘤登记报告的城市,自2002年起肿瘤登记报告覆盖全市人口已达到了100%,成为世界上覆盖人口数最多的肿瘤登记点之一(我国2015年覆盖到2亿人口,登记率13%;美国的肿瘤登记率2000年为28%)。2002年起,本市已建立了覆盖全市的法定肿瘤病例报告登记制度,肿瘤登记数据可靠,质量稳定,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

  • 标签: 健康教育 不良习惯 肿瘤登记报告 世界卫生组织 恶性肿瘤 抗癌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析父母本身具有的不良习惯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希望能够为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法将2015年6月19日—2017年7月11日间接受问卷调查的1469名父母以及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父母本身具有的不良习惯进行调查分析,取平均值后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957例父母并无不良习惯,512例父母存在不良习惯。在拥有良好习惯家庭中成长的儿童,其本身的心理素质较高。与拥有良好习惯家庭相比较,父母不良习惯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且儿童的心理问题也相对比较突出。结论父母本身的不良习惯会对儿女造成一定的影响,父母需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自觉改正不良习惯,减少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 标签: 父母 心理健康 影响 不良习惯
  • 简介:小学阶段是孩子长身体、长知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对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认真剖析了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分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各自应发挥的作用,提出了应对措施,对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农村 小学生 行为习惯 家庭 学校 社会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区老病人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社区老年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减少ADR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本中心2014年12月1日-2016年11月30日门诊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主要的ADR类型主要为消化道损害、其次为皮肤损害和神经系统的损害;药物种类以抗生素类药占首位(占31.96%),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慢性病用药(占26.80%)。结论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严格把握社区老年人用药的适应症,加强对社区老年人ADR的监测,从而降低老年人的用药风险。

  • 标签: 社区 药物不良反应 老年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流言:卫生纸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用品之一,网上关于它的流言非常多。有人认为,卫生纸越白越好,也有人认为卫生纸并没有想象中的卫生。这些说法有依据吗?

  • 标签: 卫生纸 日用品 流言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与分析绥化地区3-6岁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错颌畸形的相关性,为此地区儿童错颌畸形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在查阅相关文献、参考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制作预选问卷和检查表格,通过现场预调查,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对调查项目进行逐步分析和筛选,最终编制完成绥化地区3-6岁儿童的口腔不良习惯调查问卷与错颌畸形口腔检查表格。2、问卷和检查表格编制完成后,按照多级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绥化市区、县区和乡镇各3所幼儿园内的3-6岁儿童为调查对象,然后通过对儿童家长问卷和儿童口腔临床检查的方式来统计与分析儿童所具有的口腔不良习惯和错颌畸形情况。3、调查人员经统一培训、一致性检验kappa值范围为0.73-0.91。4、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有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在本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及检查表格760套,排除不合格的48套。问卷应答率为93.69%。2、在712例患者中,口腔不良习惯408例,发生率为57.30%(P<0.05)。错颌畸形患者346例,发病率为48.60%。3、具有口腔不良习惯的儿童错颌畸形发病率为64.45%。4、调查的儿童中,按年龄分组,3岁、4岁、5岁和6岁各年龄组的错颌畸形中口腔不良习惯发生率分别为64.86%、62.72%、65.29%、65.85%。5、按地区分组,市区、县区和乡镇的儿童错颌畸形中口腔不良习惯发生率分别为55.88%、63.43%和73.63%。6、按性别分组,男童和女童口腔不良习惯发生率分别为65.29%和63.64%。男女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此次调查与分析表明,对于3-6岁儿童,口腔不良习惯是导致错颌畸形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口腔 儿童 错颌畸形 不良习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