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株洲市三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病区不合用药情况,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2—5月病区医嘱单4402份(Ⅰ类切口手术除外),逐一进行审核,对医嘱不合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用药医嘱302份,占抽查总医嘱数的6.86%。不合用药主要包括无适应证用药、用法及用量不合、配伍或联用不合、预防性用药不合等。结论:我院病区用药存在不合现象。高质量的医嘱点评可以提高临床医师的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 标签: 病区 不合理用药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处方不合用药的现象。方法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对3197张处方进行调查,针对不合处方进行分析。结果不合处方共计137张(4.28%)。用法用量不当处方14张(10.21%),缺乏完整记录的处方24张(17.51%),用药与诊断不符的处方9张(6.56%),联合用药13张(9.48%),选药不合15张(10.94%),其他不合用药处方62张(45.25%)。结论经过研究分析得出,医院的门诊处方存在一定的不合用药情况,其中用法用量不当、选药存在不合方面的问题较为明显,应引起医生的注意,通过对医生的行为进行规范等方式,促进医生合理用药,改善处方用药不合的现象。

  • 标签: 不合理用药 分析 门诊处方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中用药不合现象进行分析,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开展。方法抽取3000份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患者资料,分析所存在用药不合现象,经质控办审核后根据存在的用药不合现象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并于2015年1月实施,抽取2015年1月至12月间患者资料3000份,对用药不合现象进行统计,并与实施前进行对比。结果分析2014年病历可知,用药不合现象主要为无指征应用抗生素、治疗剂量、给药次数、给药方式、溶媒选择不合及重复用药、配伍禁忌;2015年应对措施实施后,其各类用药不合现象的发生率均明显减少,与2014年对比P<0.05。结论对用药不合现象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对提高用药安全性及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临床用药 不合理用药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处方分析,总结抗菌药物不合使用的原因。方法抽查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门诊处方6696张,筛选出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参考药物说明书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手册,分析处方中的不合现象并进行原因归类。结果抗菌药物处方数量为3214张,不合处方数量180张,不合格率为5.6%。结论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医师和药师应该增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知识,改善抗菌药物的不合使用情况。

  • 标签: 抗菌药物 处方分析 不合理处方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消化内科常见的不合用药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供临床参考。通过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消化内科患者1000例病例资料分析,总结其常见不合用药情况,并对出现的不合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与归纳。数据显示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消化内科共发生不合用药情况224例,不合率22.4%。消化内科用药不合的情况主要包括药物使用量过大(73例,32.5%)、重复用药(68例,30.5%)、联合用药不合(55例,24.5%)、药物同服毒副作用增强(28例,12.5%)。在消化内科的治疗问题上,用药的合理性是保障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提高临床医师对药物的药理药性及内科疾病的熟悉程度,是提高用药合理性的重要途径。

  • 标签: 消化内科 不合理用药 临床医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门诊及住院中成药处方的不合用药进行分析,总结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所开的3600张我院门诊及住院中成药处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出现的不合用药处方进行了统计。结果通过对这3600例处方进行调查得知,其中存在不合用药的处方有326张,约占总处方的9.06%。对于这些不合用药处方,其发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重复用药和联合用药不合等。结论由于门诊及住院中成药使用不合会对患者的正常治疗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在进行中成药处方的制定时采用合理的规范,保证患者用药的准确性,此外,药师还需要加强对用药的指导,降低不合用药问题的出现。

  • 标签: 中成药 不合理用药 对策
  • 简介:摘要根据相关国家政策文件精神要求,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每月对各临床科室处方、医嘱都以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质量考核,我院从2011年开始开展这项工作,通过这几年与各临床医师的相互学习、相互沟通、协调,我院的处方、病历规范化书写、合理用药有了很大提高。但还是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现就点评中存在的问题与各位老师探讨。

  • 标签: 处方 医嘱 不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如何减少药品的不合配伍现象,提高医院药物合理配伍水平。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的19428张门诊处方,对不合配伍处方进行详细分析,并举例说明。结果不合处方795张,占%4.08%。结论必须对从事药物配伍的相关人员进行教育,提高员工职业素养,安全、有效的进行药品配伍。

  • 标签: 药品 不合理配伍 处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常见不合用药问题。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的5000张西药处方并对处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处方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药品名称不规范、药物配伍不当、重复用药、药理拮抗、药物选用不合2理、给药途径不合、不符合用药指征。结论合理用药可尽量避免处方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不合理用药 临床分析 用药配伍不当
  • 简介:摘要目的处方点评是近年来我国逐渐发展起来的用药监测措施,是医院对于临床医师的开具的处方进行统合分析的过程,从而掌握本院药品使用情况,对于检测到的不合用药行为进行及时的监控与整改,从而达到合理用药的作用。方法每月随机从门诊处方中抽取100张处方,进行点评,分析,统计,整改。结论处方点评降低了我院门急诊处方的不合格率,保证了患者的合理用药需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门诊中成药不合用药情况,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抽取2014年1~12月中成药处方1220张,作为对照组,即干预前,同时抽取我院门诊2015年1-12月中成药处方1226张,作为研究组,即干预后,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处方用药情况。结果研究组不规范率为(60/1226)4.89%,与对照组(390/1220)31.97%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门诊中成药不合用药处方的分析,给予干预措施,其不规范率显著降低,不合因素显著减少,值得应用。

  • 标签: 门诊 中成药处方 不合理用药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旨在不断提升临床用药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门诊处方1000张,并对不合处方进行分析。结果1000张处方中,共37张不合处方(3.70%)。处方不合的情况类型有用法用量不当、用药和诊断不符、选用不合、缺乏完整记录等。结论医院门诊处方用药不合现象较明显,尤其是用法用量不当、联用用药及选药不合等,临床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提高处方用药的合理性。

  • 标签: 门诊 处方 不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基层医疗单位门诊处方不合应用状况,分析不合应用的原因,促进合理性用药。方法选取某一基层医疗单位在2015年9月至11月1189张门诊处方,分析其中不合应用处方,并对其进行统计。结果经过分析统计之后,用药不合处方一共有65张,不合应用率总共达到了54.16%,在不同科室和用药不合表现两方面,存在着差异化的用药不合处方。结论基层医疗单位门诊用药处方的合理性还需要不断提升,要高度重视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基层医疗单位 门诊医疗 用药处方 给药失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不合用药处方产生的原因及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的1943张处方中不合处方比例及原因,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并于2015年4月-2016年3在我院中实施,比较干预措施实施前后不合处方比例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措施实施前不合处方172张,不合处方比例为8.85%(172/1943),干预后不合处方59张,不合处方比例为2.63%(59/2245),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措施实施前患者对服务态度、用药咨询等服务质量指标满意率明显低于实施后,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门诊不合处方比例,提高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门诊药房 不合理处方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合理用药包含了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等四个方面的基本要素,这几个方面直接贯穿于临床药物相关的各个环节。本文为解决中国医疗机构临床常见的不合用药现象,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如做好用药前基础工作、加强医务人员的巡视与监察、对于医疗机构的用药流程进行流程及程序的文件定义、从社会舆论出发加强医疗机构改革与行业自律、临床用药中有效发挥药师的专业素养,同时为了实现合理用药,还应遵从如下适当准则适当适应证、适当药物、适当患者、适当信息、适当观察的用药处方。

  • 标签: 临床 不合理用药 对策 原因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