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患者,男,52岁,左鼻腔阻塞伴疼痛6年,加重伴头痛3年余。于1994年6月在我科门诊检查,见左下鼻甲明显肥大和鼻中隔相贴,阻塞整个鼻道,表面光滑,易出血,对麻黄素不敏感,拟诊"左侧鼻甲肥大?"。在下鼻甲前端取活检送病理,报告为"慢性炎症改变"。收入院行左侧鼻甲部分切除术,术中剪除下鼻甲时有囊性感。送病检,报告为:

  • 标签: 腺样囊性癌 下鼻甲肥大 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鼻腔 慢性炎症 鼻中隔
  • 简介: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鼻甲肥大的疗效及优点。方法总结我科2001年10月~2004年3月30例56例鼻甲肥大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临床资料。结果48例进行1次治疗。8例第一次治疗后1个月行第二次治疗。全部患者鼻阻塞消失,鼻甲有Ⅰ度缩小,无鼻出血、干痂、粘连。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鼻甲肥大创伤轻微,不破坏鼻甲粘膜层,较好的保留下鼻甲粘膜生理功能。为一种操作简便.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等离子低温射频(Radiofrequency Ablation) 鼻塞(Nasal Obstruction) 下鼻甲(Inferior Turbinate)
  • 简介:1病历介绍.病人黄某,女,45岁。因上腹疼痛饱胀不适20余年,加重伴黑便10天入院。体检:血压19/11kPa,营养良好,体质肥胖,全身检查无异常。化验检查:HB10.8g/L,肝功能正常,大便潜血(++),既往史:12年前曾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经内科保守治疗痊愈。胃镜检查:胃体上部后壁有约4cm×6cm半球形肿物,

  • 标签: 巨大脂肪瘤 胃粘膜 病历介绍 黑便 内科保守治疗 痊愈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女,57岁。因阴道内肿物脱出伴流血2天于2000—02—20入院。既往有脑外伤史,智力低下,耳聋,病史不详。孕4产4。入科时生命体征平稳。妇科检查:外阴血染,阴道口见一肿物,色红,如鹅蛋大小,质中等,实性。肿物两侧未见输卵管陷凹,阴道内有新鲜血流出。宫颈呈环状,肿物与宫颈相连,根蒂粗。盆腔空虚,未扪及子宫。B超提示盆腔见不到子宫正常的形态,阴道内见一不规则的低回声团块。临床诊断:子宫粘膜肌瘤合并子宫内翻。经阴道将粘膜肌瘤部分切除,纱布填塞使子宫回纳。术后阴道流血多,即剖腹探查,术中见子宫部分内翻成'瓶口'状,术中行全子宫切除,手术经过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病理报告:子宫平滑肌瘤。

  • 标签: 子宫肌瘤 并发症 子宫内翻 病例报告 临床表现
  • 简介:近年来鼻内镜手术在国内外广泛开展,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如何做到鼻内镜手术既能去除病变又能保持鼻腔鼻窦的正常功能,既保留中鼻甲又能防止术后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保持术后中鼻道及鼻窦窦口的通畅引流,仍是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就中鼻甲的生理功能及术中对中鼻甲的处理作一综述。

  • 标签: 内窥镜检查(Endoscope) 鼻甲(Turbinates)
  • 简介:胃是消化道最庞大的部分,上与食管相连为进口,与十二指肠相连为出口。组织学上胃粘膜从内向外分为如下几层:粘膜层及粘膜固有层、粘膜肌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下层以及浆膜层等共7层,简要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4层。胃粘膜病变通过内镜活检,应该是准确的,但有时可发生错误,现将内镜检查中遇到的常见导致误诊的因素归纳如下:

  • 标签: 胃粘膜活检 内镜检查 胃疾病 误诊 癌症
  • 简介:摘要于扁平苔藓病因不明,所以尚缺乏特效疗法。目前对扁平苔藓所采用的治疗方法种类较多妻,包括建立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去除病灶、治疗患牙;去除或更换能引起电位差的不良修复体;使用激素,调节免疫功能药物;使用维生素等;镇静剂;心理治疗等。上述各种方法可以单一进行,也可综合应用,一般以综合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口腔粘膜 扁平苔藓
  • 简介:本文报道一种与上颌种植有关的软组织重建和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方法。从种植区邻近腭部粘膜取带蒂粘膜结缔组织瓣置于种植区,供区保留原有上皮覆盖,种植区可获得软组织并具有多种优点。带蒂软组织瓣移植已用于多种情况:即刻种植后关闭伤口;牙龈乳头重建;缺损和软组织瓣裂开的修复以及骨移植和种植体周围炎治疗后伤口的多层关闭。103例用此方法治疗超过32个月,仅2例发生软组织瓣部分坏死,所有病例比术前有明显改善。

  • 标签: 腭部粘膜下 结缔组织瓣 修复 下颌局部缺损
  • 简介:目的通过内镜超声检查(EUS)结合细针穿刺活检来确定粘膜病变的起源和性质,并评价这种方法对粘膜病变诊断的意义.方法经胃镜发现28例食管胃实质性粘膜病变的患者,对他们进行超声内镜检查,以明确其来源的层次、病变的位置,观察有无淋巴结转移.排除腔外正常组织压迫,在超声内镜导引下对病变行细胞针穿刺活检.结果28例患者中,2例经EUS证实为腔外正常组织压迫,余26例患者均行EUS导此的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3例患者穿刺取材失败.23例患者经细胞学分析显示4例恶性肿瘤(淋巴瘤2例,平滑肌肉瘤2例)及19例良性病变(平滑肌瘤18例,脂肪瘤1例).全部病例20例经手术、1例经内镜电切及7例经临床随访验证.结论EUS结合细针穿刺活检是诊断粘膜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粘膜 患者 细针穿刺活检 EUS 诊断价值 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贲门癌切除后模拟贲门的重建。方法:采用肿瘤切除后食管粘膜与胃粘膜吻合和胃浆肌层对吻合口的斜形包套缝合重建贲门。结果:术后吻合口残端瘘的发生率为1.8%(3/168),无明显吻合口狭窄和胃食管返流发生;死亡率为0.6%(1/168)。结论:模拟贲门的重建可有效地预防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胃食管返流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食管粘膜 胃粘膜 胃斜形包套缝合 吻合术 贲门癌
  • 简介: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成,其间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多见于30—50岁妇女,以40—50岁最多见。肌瘤向子宫粘膜方向生长,突出于子宫腔。仅由粘膜层覆盖,称为粘膜肌痫。粘膜肌瘤易形成缔,在子宫腔生长犹如异物,常引起子宫收缩,肌瘤被迫经宫颈排入阴道,甚至延伸达阴道口。但极少引起子宫内翻,本例患者子宫粘膜

  • 标签: 子宫粘膜下肌瘤 并发症 慢性子宫内翻 护理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尼雅病毒对胃粘膜的影响。方法368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中男212例,女156例;年龄10-72岁,其中儿童患者(10-12岁)75例,平均30.5岁;对照组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10-55岁,其中10-12岁者42例,平均年龄30岁。采用上海光学医用仪器厂生产的GIS-105型纤维胃镜,由专人操作,观察胃底、胃体、胃窦部,分别在以上各处钳取粘膜组织2-6块,HE染色镜检,对内镜观察结果分级分度,对30例患者进行了13天至8个月的随访。结果293例成人患者100%异常,儿童患者62例异常(82.67%),总异常率为96.47%,对照组100例中19例异常(19.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x2=18.19,P<0.01)。胃粘膜病变为具有特征的急性/亚急性出血性胃炎,随着病情加重而加重,随着病情改善而改善,小儿患者胃粘膜病变较成人患者为轻。结论胃粘膜病变是布尼雅病毒导致的全身病变的一部分。

  • 标签: 布尼雅病毒 胃镜检查 胃粘膜病变
  • 简介:大鼠腹主动脉注入1%墨汁硝酸银溶液,可同时显示小肠淋巴管和微血管,浆膜下注入10%ABS丁酮溶液可制成小肠粘膜淋巴管的铸型标本,用光镜和SEM观察,利用图像分析仪测量了肠粘膜淋巴管的数量,管径,长度等。小肠粘膜初始淋巴管数为27.5±5.2/mm^2,管径为34.9±4.0μm,长度为208.5μm,初始反淋巴管管径为34.9+4.0μm,长度107.4μm,提出了区分初始淋巴管和初始后淋巴管的依据,获得了有关汇合淋巴管,粘膜下层淋巴管网数,园形因子等数据,小肠不同区段如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淋巴管的上述数据有某些差别。我们的研究结果加深了对大鼠小肠淋巴管的分布,走行和形态等的认识。

  • 标签: 小肠粘膜 淋巴管 图像分析
  • 简介:患者,女,学生.因无明显诱因呕吐新鲜血约200ml,呕出条索状物约2小时.于1998年8月15日急诊入院.既往身体健康.查体:一般情况良好.BP110/70mmHg.口腔有一条索状物长约12cm,有血迹,牵拉胸骨后疼痛.心肺(-),腹平软,肝脾未及.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内窥镜检查 病因 病例报告 食管粘膜剥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