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粘膜扁平苔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口腔粘膜扁平苔藓

李广有(黑龙江省口腔病防治院150001)

口腔粘膜扁平苔藓

李广有(黑龙江省口腔病防治院150001)

【中图分类号】R7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1-0030-02

【摘要】于扁平苔藓病因不明,所以尚缺乏特效疗法。目前对扁平苔藓所采用的治疗方法种类较多妻,包括建立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去除病灶、治疗患牙;去除或更换能引起电位差的不良修复体;使用激素,调节免疫功能药物;使用维生素等;镇静剂;心理治疗等。上述各种方法可以单一进行,也可综合应用,一般以综合治疗效果更好。

【关键词】口腔粘膜扁平苔藓

扁平苔藓是一种皮肤—粘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单独发生于口腔或皮肤,也可以二者同时发病,不过以单独发生在口腔粘膜者更为多见,病变除常发于口腔外,有时也可见之于生殖器、指(耻)甲。一般以中年妇女罹患者较多,也有报告在性别上并无明显差异。是除复发性口疮外,最常见的口腔粘膜病。

1.病因病机

扁平苔藓的确切病因至今不明,根据近20年来对本病的研究,关于病因可以从下列几方面来进行探索。

2.临床表现

本病可发生于皮肤—粘膜、指(趾)甲等部位,常具有对称性,擦拭不去,多无自觉症状,分述如下。

口腔粘膜表现白色病变是基本特征,在口腔粘膜上主要是出现珠光白色小丘疹,约针头大小,丘疹连成细的白色线条叫魏卡姆线(Wickham'sstriae),由其构成各种花纹如树枝状、条索状、网状或环状,清晰可见。本病可发生于口腔之任何部位,以颊部为多见,亦可见于舌、眼、唇、胳等处。

根据多年临床实践与总结,将白色病变结合其四周粘膜状况进行分类,较为实用,一是便于诊断归类,二是在治疗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普通型:指白色病变的四周粘膜表现正常,白色线条可组成网状、树枝状或环状等,肉眼检查或病理学观察其四周粘膜不充血、糜烂,亦无水疱者,可称之为普通型扁平苔藓。此型患者一般多无自觉症状,常在查体中被发现。2)充血型:指白色病变四周粘膜常处于轻重不等的充血情况下。提示病变正当活动期,虽无糜烂现象,但亦应重视治疗,首先消炎,使之向普通型转化。3)糜烂型:指白色病变四周粘膜常表现糜烂,而极难发现其发疱期。此型有时易与充血型混淆,分辨不清时常笼统归之为充血糜烂型。此型愈合后有复发性,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病久区可有色素沉着。4)疱型:较为罕见。指白色病变四周粘膜上并发水疱。5)萎缩型:本型多见于舌背。白色病变呈斑片状,表面平滑,较薄或略显凹下。常白中透浅蓝色,或隐约可见其下萎缩之舌乳头。少数因白色斑片厚薄不匀而状若瘢痕。

3.诊断与鉴别诊断

3.1临床诊断

本病的白色病变不外是丘疹、线条、网状等形态,结合其四周粘膜状况是正常、充血或康烂等即可进行分类诊断。

3.2病理诊断

临床诊断发生困难时可作活检,进一步进行病理学诊断,本病病理变化主要是上皮角化异常,如过度角化、不全角化或混合角化,棘层增厚或萎缩,上皮钉呈锯齿状或变平,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固有层有淋巴细胞浸润带。

4.治疗

由于扁平苔藓病因不明,所以尚缺乏特效疗法。目前对扁平苔藓所采用的治疗方法种类较多妻,包括建立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去除病灶、治疗患牙;去除或更换能引起电位差的不良修复体;使用激素,调节免疫功能药物;使用维生素等;镇静剂;心理治疗等。上述各种方法可以单一进行,也可综合应用,一般以综合治疗效果更好。以下分几个方面介绍。

1)免疫调节剂:左旋咪哇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用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可缓解病情。常用剂量为50mg,每日3次。连用3天后停药10~12天,6次为一疗程.副反应有头晕、恶心等,少数有白细胞下降现象。故用药前应查白细胞总数,如总数在4.0×109/L以下者不宜服用此药。

2)免疫抑制剂:①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病变范围广、程度严重、水疱或糜烂型病例,则可考虑选用激素治疗。通过激素治疗可控制糜烂,促进愈合,减轻、解除患者痛苦。常用者如强的松10mg,每日3次,口服。按医嘱服用,患者不得自行随意增减。必须注意的是当患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真菌感染时禁用。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并需用维持量巩固一段时间。②雷公藤多甙:每日0.5~lmg/kg,口服。2个月为1疗程,视病情进行1~4个疗程,注意白细胞的变化。

3)维生素类:常用维生索A治疗扁平苔藓。维生素A是促进上皮生长的必要成分,尤其对上皮的影响较大,可使上皮角化不良得以改善,有助于过角化现象的消退。使用量为2.5万。每日1次,口服。它可使大部分患者病情减轻或痊愈。少数报告其副反应为头晕、粘膜干燥等。必须注意的是凡有冠心病、肝肾功能异常、高血脂者忌用。其他如维生素B族、维生素C及维生素E等均可作为辅助治疗药物,可适当配合服用。对身心因素调理可辅以维生素B1、维生素B12、谷维素等。基于上皮角化异常、微循环障碍代谢失调,可予以维生素A、C、E、B6或AD等。

4)抗真菌药物。此药口服吸收后,主要沉积于角化层,对病变上皮有很强的亲和力,从而增强角质层的抗病能力,但其具体机理尚不清楚.用法是灰黄霉素100mg,每日3次,口服。症状改善后可减半剂量,维持3~6月。但其副反应在少数人可能有恶心、呕吐、头晕或白细胞下降等,故用药前后应注意肝肾功能的检查和血像变化。妊娠期忌服。

5)抗疟药:磷酸氯喹除有抑制疟原虫繁殖和病毒复制作用外,尚有对光的过滤作用、抗炎作用,抑制免疫功能,减少抗体与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氯喹应用剂量一般为125mg,每日2次,口服。2周后减量至125mg,每日1次,连服3个月。可加服维生素B6,临床实践经验对部分患者有明显的效果。副反应在少数患者可能会引起胃肠不适、头晕、耳鸣、皮肤瘙痒、视力障碍、脱发、或白细胞下降或药物性肝炎等,停药后肝功可恢复正常。故用前最好作血化验及肝功记录,以资与用药后对照。一般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6)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每日口服300~400mg,根据皮肤科经验有一定疗效。

7)心理治疗:在对扁平苔藓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消除患者精神上的一切不利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本病往往与神经精神紧张、长期情绪焦虑、脑力与体力疲劳、睡眠不足等有关,因而有人提出精神疗法和睡眠疗法。

参考文献

[1]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粘膜病专业委员会.口腔扁平苔藓(萎缩型,糜烂型)疗效评价标准[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40(2):92.

[2]院马斌,刘玉柱,锁云华.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08,51(6):374-375.

[3]贺车墩,董旭,陈蓉.口腔扁平苔藓癌变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