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和创伤评分(CRAMS评分)在急诊急救的应用,提高急诊科在创伤患者救治综合能力。方法回顾分析2年中急诊科处置524例中度以上创伤患者在基本资料,按照初级创伤救治流程评估患者,同时进行创伤CRAMS评分。结果经过评估医师可以减少严重的创伤漏诊和误诊,大部分创伤患者为中度创伤,危重创伤需要加强综合治疗,动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无生命危险,原则收住专科治疗,存在严重创伤有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应住重症医学科(ICU)。结论掌握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和使用创伤CRAMS评分可以提高急诊医师对创伤患者综合救治能力。初级创伤救治(PTC)流程原则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初级创伤救治 CRAM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控制骨科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中心医院的急诊科收治的168例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8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创伤手术治疗,实验组采取创伤控制骨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患者生存率以及并发症等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2=5.30,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存率以及并发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临床统计学分析,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2=4.09,5.68,P<0.05)。结论创伤控制骨科学在急诊严重多发伤的救治工作中,能够让急诊医生快速、准确地处理患者的紧急病情,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为我院的口碑赢得重要的社会价值。

  • 标签: 创伤控制 创伤骨科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控制骨科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 2016年 11月 -2018年 11月中心医院的急诊科收治的 168例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 8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创伤手术治疗,实验组采取创伤控制骨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患者生存率以及并发症等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X2=5.30, 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存率以及并发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临床统计学分析,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X2=4.09, 5.68, P<0.05)。结论:创伤控制骨科学在急诊严重多发伤的救治工作中,能够让急诊医生快速、准确地处理患者的紧急病情,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为我院的口碑赢得重要的社会价值。

  • 标签: 创伤控制 创伤骨科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效果。方法 纳入的 64例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的脊柱创伤患者,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综合序贯法随机分成 2组。对照组( n=32)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 n=32)采用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记录两组的相关手术指标,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 对照组的手术指标与研究组比效果明显较低,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较高( P< 0.05)。结论 微创脊柱创伤手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应用。

  • 标签: 脊柱创伤 传统开放手术 微创脊柱创伤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综合创伤急救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5月到 2019年 5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 70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 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急救程序对患者进行急救,研究组予以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对患者进行急救,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平均确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且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综合创伤急救模式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外科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效率和急救成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外科严重创伤急救 综合创伤急救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刊物性质《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是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创伤骨科专业学术期刊。本刊以骨科、创伤外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人员为读者对象,着重报道创伤骨科的临床研究,介绍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新进展,同时兼顾创伤骨科基础研究与研究生培养,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关注临床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开展学术讨论。

  • 标签: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稿约 临床研究 中华医学会 研究生培养 学术期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脊柱创伤患者接受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我院接收的脊柱创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5例患者接受常规脊柱创伤手术,实验组40例接受微创脊柱创伤手术,对两组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70.3±8.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9.5±5.3)ml,平均住院时间为(9.8±1.6)d,对照组分别为(108.6±10.3)min、(257.6±7.8)ml、(14.6±2.2)d,两组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对照组有3例感染,2例神经损伤,2例脑脊液漏,并发症几率是20%,实验组有2例感染,1例神经损伤,并发症几率5%,两组并发症几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脊柱创伤患者接受微创脊柱创伤手术的手术时间比较短,出血少,安全可靠,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微创脊柱创伤手术 脊柱创伤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文桂琼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太平中心卫生院四川成都610216)【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24-01创伤骨折主要表现为患处发热、疼痛和肿胀等,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不便,而致使创伤骨折的原因往往有很多,比如,高处坠落,车祸,这种创伤性的疼痛大多数患者是难以忍受的。疼痛控制方法对缓解患者疼痛有缓解作用,且获得的效果也是非常理想的。本文就疼痛控制在创伤骨折患者中应用的方法进行以下研究。1成立疼痛控制小组创伤骨折患者在住院的时候因为疼痛自身并不能自理,这个期间往往是需要有专门的人员来为其服务的,这对患者的病情有促进作用。所以我们应当成立相应的疼痛控制小组,其中小组成员应当包括主治医生、麻醉师以及其他相关专业护理人员,这是最基本的配置也是不可缺少的人员,护理小组的工作职责就是为患者进行医疗服务,定期的组织医护人员不断学习疼痛控制护理的基本知识,让医护人员具备最基本的疼痛控制护理常识,并对他们定期进行考核和评价,以此来检测护理知识是否掌握[1]。此外,我们还应规范疼痛控制工作的相关制度,不断提升疼痛控制护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例如,规范交接班制度、各类康复仪器的使用制度等,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如,评估疼痛等级、结合疼痛等级针对性的进行护理等等,进而充分发挥疼痛控制护理小组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提升满意程度。2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成立好疼痛控制护理小组之后,我们还应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评估的目的为了医护人员能够根据评估结果及时的对患者病情快速的采取措施,以此来缓解患者身心和身体上的疼痛感,进一步安抚患者治疗之后心中忐忑不安的情绪[2]。其中评估工作应在患者治疗之后的2个小时以内进行,及时对患者治疗后的首次疼痛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评估内容应当包括患者治疗的时间、疼痛部位、疼痛持续时间、心理情绪、不良反应以及睡眠质量等。此外,在对患者进行探讨评估时倘若其疼痛系数小于3分,护理人员应每天9点左右进行评估,反之疼痛系数大于5分的时候应待患者镇痛之后的20分钟之内再进行一次疼痛评估,后续每次间隔4小时就要对其进行疼痛评估,进而在发现问题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帮助患者缓解疼痛。3采取非药物疼痛控制除了上述药物疼痛控制之外,我们还应采取非药物疼痛控制,这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治疗具有促进作用。非药物疼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5-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级创伤护理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对2017年1月-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严重创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计算机表法的方式将其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干预,研究组则接受高级创伤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也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均存在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治疗期间应用高级创伤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同时还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因而建议临床可以广泛应用。

  • 标签: 高级创伤护理 急诊 严重创伤 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研究和评价骨创伤治疗仪对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了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了创伤性骨折治疗的54例患者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使用了双盲法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了对照组(n=27)和观察组(n=27)。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增加了骨创伤治疗仪进行辅助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消失的时间以及骨痂形成的时间。结果对照组中患者疼痛症状消失的时间以及骨痂形成的时间均明显要长于观察组,P<0.05代表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采取骨创伤治疗仪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的疼痛时间以及骨痂形成时间,提升患者的治疗疗效,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亚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创伤( TBI)伴急性创伤性凝血病( TC)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组执行亚低温处理,对照组执行常规处理,比较两种处理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 PT、 TT、 APTT、 D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Fg水平明显高于后者( P<0.05)。治疗期间,实验组患者脑梗死、纤溶亢两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的迟发性血肿未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在常规处理之后,采用亚低温对重型 TBI合并急性 TC患者实施进一步治疗,可以有效减弱高凝状态,对继发性纤溶亢进症发挥抑制作用。

  • 标签: 颅脑创伤(重型) 创伤性凝血病(急性) 亚低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