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菠萝蛋白是从凤梨属植物菠萝中提取的一组复合巯基蛋白水解。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菠萝蛋白具有炎、抗血栓、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用,与其它药物配合使用时具有增效作用,在治疗各种炎症、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烧伤及呼吸道疾病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作者综述了历年来国外菠萝蛋白的主要药效学研究成果,旨在为菠萝蛋白制剂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菠萝蛋白酶 药学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苑菁 张华岩 韩瑾 李秀珍 赵小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科,广州 510623,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科,广州 510623 费城儿童医院及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新生儿科,费城 19104,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前诊断中心,广州 510623,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内分泌科,广州 510623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一例TALDO1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导致的转醛醇缺乏症患儿。孕母有不良孕产史,产前检查发现胎儿超声异常,产前全外显子组测序检出TALDO1基因存在c.462-2A>G和c.574C>T(p.R192C)可能致病性杂合变异。患儿出生胎龄38周+1,生后存在特殊体征(皮肤松弛/皱褶多、低耳位等)、脾大、贫血、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异常,结合产前诊断结果诊断转醛醇缺乏症。患儿现1岁3月龄仍可见双手背及颈背部皮肤较松弛且皱褶多。本病例提示,对于出生有肝脾大、贫血、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同时伴特殊体征如皮肤松弛/皱褶多、低耳位等,需警惕转醛醇缺乏症的可能。

  • 标签: 碳水化合物代谢障碍,先天性 转醛醇酶 磷酸戊糖途径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新生儿期起病的氨甲酰磷酸合成Ⅰ(carbamoyl phosphate synthetase Ⅰ,CPSⅠ)缺乏症,患儿生后3 d出现拒奶、呕吐、反应差,血氨最高514 μmol/L,全外显子测序提示CPSⅠ基因复合杂合变异,经低蛋白饮食、降血氨药物治疗后患儿病情好转,但喂养困难、生长迟缓,于4月龄接受肝移植手术,随访至2岁,智力运动及体格发育正常。

  • 标签: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Ⅰ缺乏症 CPSⅠ基因 高氨血症 肝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S期激酶相关蛋白1(S-phase kinase associated protein 1,SKP1)基因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致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细胞模型凋亡及泛素-蛋白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降解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机制的影响。方法将SH-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MPP+组、SKP1干扰组、SKP1干扰+ MG132(UPS抑制剂)组,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后三组细胞先用MPP+(0.5 mmol/L)孵育24 h作为PD模型细胞,SKP1干扰组转染慢病毒SKP1-siRNA,SKP1干扰+MG132组转染慢病毒SKP1- siRNA后加入MG132(0.5 μmol/L)干预24 h。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SKP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 light chain 3,LC3)、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lysosome-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LAMP2)、α-syn、泛素激活E1(ubiquitin activating enzyme E1,UBE1)、parkin、p27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采用免疫共沉淀法探究SKP1与p27的相互作用。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四组细胞的自噬相关蛋白及泛素相关蛋白LC3、LAMP2、α-syn、UBE1、parkin、p27的mRNA(F=99.155,43.028,138.464,28.200,22.009,28.147,均P<0.05)和蛋白(F=245.517,157.634,315.920,2 336.472,477.429,2 350.201,均P<0.05)表达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KP1干扰组LC3、LAMP2、α-syn、p27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MPP+组(均P<0.05),UBE1、park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MPP+组(均P<0.05);SKP1干扰+ MG132组LC3、α-syn、p27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SKP1干扰组(均P<0.05),UBE1、park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SKP1干扰组(均P<0.05)。流式细胞术和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四组间细胞凋亡率和细胞抑制率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 749.420,171.508,均P<0.05)。SKP1干扰组细胞凋亡率低于MPP+组[(8.22±0.25)%,(15.30±0.21)%,P<0.05],而细胞抑制率低于MPP+组[(26.31±3.73)%,(55.05±3.84)%,P<0.05]。SKP1干扰+ MG132组细胞凋亡率[(9.49±0.07)%]高于SKP1干扰组,细胞抑制率[(36.06±2.85)%]高于SKP1干扰组(均P<0.05)。免疫共沉淀法结果显示,SKP1免疫沉淀后,p27随之减少。结论干扰SKP1基因后,PD细胞自噬功能降低,可能与parkin促使α-syn发生泛素化,激活UBE1/parkin介导UPS通路降解α-syn,并介导P27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 标签: 帕金森病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S期激酶相关蛋白1 α-突触核蛋白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能量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对糠秕马拉色菌的细胞活性、蛋白活性及菌体结构的影响。方法选用糠秕马拉色菌标准株,分别予以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0(对照组)、500、600、700、800、900 mJ能量照射,培养7 d后测量各组菌落直径及菌落数,评估菌体细胞活性,采用全脂牛奶平板法测定蛋白活性,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菌体超微结构。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激光能量与菌落直径、菌落数及蛋白活性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对照组及500、600、700、800、900 mJ组菌落直径[(4.05 ± 0.69)、(3.76 ± 0.51)、(3.28 ± 0.41)、(3.09 ± 0.72)、(2.54 ± 0.64)、(2.43 ± 0.41)mm]、菌落数(4 787 ± 597、4 287 ± 761、1 879 ± 275、1 082 ± 248、209 ± 42、72 ± 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83、231.85,P < 0.05),600、700、800、900 mJ组菌落直径、菌落数均小于对照组(均P < 0.05)。激光能量与菌落直径和菌落数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7、-0.91,P < 0.05)。对照组、500 mJ组、700 mJ组、900 mJ组蛋白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346.60,P < 0.05),700 mJ、900 mJ组蛋白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 < 0.05)。激光能量与蛋白活性呈负相关(r = -0.94,P < 0.05)。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对照组菌体结构完整,500 mJ组菌体结构较完整,600 ~ 900 mJ组结构明显受破坏,且激光能量越大菌体结构破坏越严重。结论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可影响糠秕马拉色菌细胞及蛋白活性,破坏菌体结构。

  • 标签: 马拉色霉菌属 激光,固体 Nd-YAG激光 细胞结构 细胞活性 蛋白酶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咽喉反流(LPR)在舌扁桃体肥大(lingual tonsil hypertrophy,LTH)发生发展中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因咽喉相关疾病接受手术的73例患者[男48例,女25例,年龄24~76(52.86±12.04)岁]的舌扁桃体组织,并评估其舌扁桃体分级(lingual tonsil grade,LTG)、反流症状指数(RSI)和反流体征评分(RFS)。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舌扁桃体组织中胃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双荧光检测胃蛋白和巨噬细胞的共表达情况。在体外,对胃蛋白刺激后的体外巨噬细胞进行多种细胞学实验和通路检测。免疫组织双荧光检测胃蛋白阳性的高分级LTH中巨噬细胞的通路改变。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具有临床意义的LTG 3和4级的LPRD患者44例,其胃蛋白阳性率为88.6%(39/44),而LTG 1和2级阳性率为48.3%(14/29)。LTG与RFS/RSI阳性率(χ2=23.01/19.62,P<0.001/0.001;r=0.54/0.51,P<0.001/0.001)、胃蛋白组织染色强度(H=21.58,P<0.001;r=0.53,P<0.001)分别呈显著正相关性。胃蛋白和巨噬细胞在高分级LTH中明显共定位。在体外实验中,胃蛋白促进巨噬细胞增殖(P值均<0.05)和促炎因子IL-6/IL-8产生(P值均<0.05)。胃蛋白显著上调巨噬细胞中的p38/JNK MAPK通路(P值均<0.05),并通过激活p38 MAPK通路上调巨噬细胞表达IL-6和IL-8(P值均<0.05),激活JNK通路上调IL-8(P<0.05)。p38/JNK MAPK通路在胃蛋白阳性LTH组织的巨噬细胞中高表达(P值均<0.05)。结论LPR是LTH的重要致病因素,巨噬细胞可能介导了胃蛋白诱导的炎症反应和LTH的重要发病过程。

  • 标签: 舌扁桃体肥大 胃蛋白酶 巨噬细胞 咽喉反流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基质金属蛋白(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大类锌依赖性内肽酶家族,主要由结缔组织合成,可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基底膜,影响正常组织的再生和重建,参与恶性肿瘤的病理过程。基质金属蛋白-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是该家族中结构最小的成员,在身体的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如甲状腺、乳腺、肺部、消化道、生殖系统、肝胆系统等。近年来,MMP-7在肝胆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发现MMP-7不仅在肝胆恶性肿瘤的生长、转移和侵袭过程中高表达;在肝脏纤维化、胆道闭锁等疾病中也异常升高,甚至可以作为胆道闭锁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7 肝胆疾病 胆道闭锁
  • 简介:摘要慢性疼痛发病率高、病因复杂、机制不明,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现有镇痛药物对慢性疼痛的疗效不佳且副作用较大,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慢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研究发现,胱天蛋白(caspase)家族在慢性疼痛中发挥促痛觉传递作用,caspase家族有望成为慢性疼痛治疗的关键靶点。文章通过整理归纳相关文献,就caspase家族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炎性疼痛、癌性疼痛和肌肉骨骼疼痛等慢性疼痛的分子机制进行探讨并归纳总结,旨在为临床治疗慢性疼痛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胱天蛋白酶 慢性疼痛 神经炎症 突触可塑性 脊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巨噬细胞胱天蛋白募集域蛋白9(card9)在胰腺腺泡细胞导管组织转化中的作用。方法构建3条靶向card9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card9),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巨噬细胞的荧光强度,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巨噬细胞card9 mRNA表达量,筛选巨噬细胞的最佳转染效率。将5×105巨噬细胞和100 μg/ml β葡聚糖体外常规培养12、24 h后,分成阳性细胞组(巨噬细胞)、β葡聚糖刺激阳性细胞组、阴性细胞组(card9-/-巨噬细胞)、β葡聚糖刺激阴性细胞组,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巨噬细胞card9蛋白表达水平。取1×105巨噬细胞、1×105胰腺腺泡细胞加入Transwell小室上下层共培养120 h后,分为阳性细胞组(巨噬细胞+腺泡细胞)、100和500 μg/ml β葡聚糖刺激阳性细胞组、阴性细胞组(card9-/-巨噬细胞+腺泡细胞)、100和500 μg/ml β葡聚糖刺激阴性细胞组,取下室的胰腺腺泡细胞,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检测腺泡细胞导管组织转化标志物CK19蛋白表达。结果siRNA-card9转染巨噬细胞24 h荧光强度最强,浓度为200 nmol/L时抑制效率最高。阳性细胞组、β葡聚糖刺激阳性细胞组、阴性细胞组、β葡聚糖刺激阴性细胞组培养24 h后,巨噬细胞card9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81±0.05、1.46±0.05、0.42±0.06、0.46±0.06,β葡聚糖刺激阳性细胞组较阳性细胞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和500 μg/ml β葡聚糖刺激阳性细胞组腺泡细胞内CK19绿色荧光较阳性细胞组明显增强,且呈β葡聚糖剂量依赖性;而阴性细胞组、100和500 μg/ml β葡聚糖刺激阴性细胞组腺泡细胞内CK19绿色荧光强度均较阳性细胞组显著降低。结论巨噬细胞card9表达水平升高可诱导腺泡细胞导管组织转化,提示可能存在card9介导的胰腺癌发病机制。

  • 标签: 巨噬细胞 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 胰腺 腺泡细胞 导管组织转化
  • 简介: 摘要:目的:对继发性肾脏病患者检测尿微量蛋白(MA、α1-MG)和血清胱抑素C效果进行分析,并探讨该措施对患者预后及转归情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10月期间就诊于我院肾内科患者,根据诊断分为继发性肾脏病和健康对照组各100例,分别检测MA、α1-MG和胱抑素C,比较检测结果的差异,分析不同指标诊断早期继发性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观察组MA、α1-MG和胱抑素C三项指标单独均高于对照组,联合检测三项指标差异性更明显,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MA、α1-MG和胱抑素C三项指标对继发性肾脏病具有诊断意义,且敏感性较高,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继发性肾脏病 尿微量蛋白 胱抑素C 预后 转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殖道病原菌感染、微小RNA-200c(miR-200c)及血浆中顶体蛋白抗体(AcrAb)诊断及鉴别不孕症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生殖医学科收治的190例女性不孕症患者作为不孕组,年龄(30.71±4.32)岁,年龄范围为21~49岁。另选取同期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体检科体检的190名健康女性作为健康组,年龄(30.74±4.36)岁,年龄范围为22~50岁。比较分析两组纳入者生殖道病原菌感染、miR-200c及AcrAb与不孕症的相关性。结果不孕组生殖道1种菌种感染率[76.3%(145/190)]高于健康组[26.3%(50/190)];2种及以上菌种感染率[22.6%(43/190)]高于健康组[1.6%(3/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组沙眼衣原体[18.9%(36/190)]、解脲支原体[14.2%(27/190)]、滴虫率[12.6%(24/190)]和假丝酵母菌感染率[54.2%(103/190)]均高于健康组[5.8%(11/190)、4.7%(9/190)、4.7%(9/190)、12.6%(24/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组miR-200c(3.17±0.70)及AcrAb水平[( 3.58±0.58)μg/L]高于健康组[(1.03±0.18)、(1.52±0.2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生殖道病原菌感染(解脲支原体和假丝酵母菌)、miR-200c和AcrAb联合诊断不孕症价值高于单一生殖道病原菌感染(解脲支原体和假丝酵母菌)、miR-200c和AcrAb诊断。继发性不孕患者解脲支原体[36.4%(32/88)]和假丝酵母菌感染率[69.3%(61/88)]高于原发性不孕[4.9%(5/102)、47.1%(48/102)];继发性不孕患者miR-200c及AcrAb水平[(2.15±0.13)、(2.80±0.24)μg/L]低于原发性不孕患者[(3.62±0.16)、(3.92±0.2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症患者生殖道病原菌感染风险明显增加,且miR-200c、AcrAb水平显著上升,联合生殖道病原菌感染、miR-200c及AcrAb三项指标能提升诊断及鉴别不孕症价值。原发性不孕患者解脲支原体和假丝酵母菌感染率较低,而miR-200c及AcrAb水平较高,有利于与继发性不孕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生殖道病原菌感染 微小RNA-200c 抗顶体蛋白酶抗体 不孕症 继发性不孕 原发性不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油-3-磷酸脱氢1-(GPD1L)对肾透明细胞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来自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GEO)的两个主要的微阵列数据库(GSE16441、GSE36895、GSE53757、GSE66270、GSE68417),探讨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肿瘤样本中低表达基因,并进行生存分析。选择与患者生存差异最显著的基因GPD1L进行体外验证。体外培养正常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及ACHN、786-O、769-P 3种人肾细胞癌细胞株,利用聚合链反应(PCR)和Western blot验证GPD1L在肾癌细胞株中的表达量。利用GSE16441微阵列数据进行GPD1L的单基因富集分析,观察GPD1L参与调控的相关通路。随后利用pcDNA3.1过表达质粒,过表达ACHN、769-P肾癌细胞中GPD1L的表达,利用划痕、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探讨GPD1L对肾癌细胞迁移、凋亡的影响。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对5个ccRCC微阵列数据集的综合分析确定了ccRCC中SLC4A1、GPD1L、CLCNKB 3个显著的低表达基因,并且这3个基因的表达量均与患者的生存时间呈正相关(P<0.05)。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在ACHN、786-O、769-P 3种细胞株中,GPD1L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HK-2细胞(转录表达值:0.163±0.067比1.000±0.124,t=7.838,P<0.01;0.338±0.171比1.000±0.124,t=6.982,P<0.01;0.626±0.147比1.000±0.124,t=5.632,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ACHN、769-P肾癌细胞中,pcDNA-GPD1L组GPD1L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pcDNA-Vector组(条带相对灰度值:2.343±0.371比1.000±0.122,t=5.776,P<0.01;3.207±0.537比1.000±0.082,t=6.224,P<0.01);肾癌样本中GPD1L单基因GSEA富集分析显示凋亡相关通路被明显抑制。同时,pcDNA-GPD1L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pcDNA-Vector组[流式:(30.14±1.05)%比(5.20±1.21)%,t=7.775,P<0.01;(28.54±2.13)%比(3.44±1.34)%,t=6.862,P<0.01],划痕结果也显示pcDNA-GPD1L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pcDNA-Vector组。结论过表达GPD1L能够通过激活肾透明细胞癌内的细胞凋亡,而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的发展。

  • 标签: 甘油-3-磷酸脱氢酶1样酶 肾透明细胞癌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胱天蛋白募集域蛋白9(CARD9)在大鼠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APALI)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0只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6只)、APALI组(12只)、腺病毒干扰组(12只)。通过胰管注射牛磺胆酸钠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模型,造模后3、6 h处死动物。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估胰腺组织及肺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时聚合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中CARD9、p65核因子-κB(p65NF-κB)、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转录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及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CARD9、p-p65NF-κB、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法或Tamhane’s T2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APALI组3、6 h肺组织中CARD9 mRNA水平均高于Control组[3 h(5.572±0.722)、6 h(12.588±2.008)比(0.991±0.066),F=134.738,t=15.475、14.139,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腺病毒干扰组3、6 h CARD9 mRNA水平均低于APALI组相同时间点[3 h(3.079±0.348)比(5.572±0.722)、6 h(7.945±1.538)比(12.588±2.008),F=55.899,t3 h=7.618、t6 h=4.497,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造模后3、6 h,APALI组肺组织中NF-κB mRNA、p38MAPK 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NF-κB 3 h(6.746±0.894)、6 h(15.116±1.939)比(0.973±0.076),p38MAPK 3 h(4.422±0.369)、6 h(6.405±0.590)比(0.973±0.536),tNF-κB=15.766、17.849,tp38MAPK=22.686、22.469,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造模后3、6 h,腺病毒干扰组的NF-κB mRNA、p38MAPK mRNA水平分别低于APALI组同时间点[NF-κB 3 h(4.002±0.543)比(6.746±0.894)、6 h(8.771±0.805)比(15.116±1.939),p38MAPK 3 h(2.705±0.232)比(4.422±0.369)、6 h(5.372±0.401)比(6.405±0.590),tNF-κB=6.430、7.401,tp38MAPK=9.969、3.351,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PALI大鼠肺组织中存在CARD9相关的NF-κB、p38MAPK信号通路,可通过抑制CARD9表达、减轻炎性反应对APALI发挥保护作用。

  • 标签: 核转录因子-κB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胰腺炎 肺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7β-羟类固醇脱氢10(17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10,HSD17B10)缺乏症的临床及基因特点。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诊治的1例病情进展迅速的HSD17B10缺乏症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以“17β-羟类固醇脱氢”、“17β-HSD”、“17β-羟类固醇脱氢10”、“HSD17B10”、“2-甲基-3-羟基丁酰辅酶A脱氢”、“2-甲基-3-羟基丁酰辅酶A脱氢缺乏症”、“MHBD”、“MHBDD”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国内文献,以“17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10 disease”、“HSD10”、“HSD17B10”和“2-methyl-3-hydroxybutyryl-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2M3HBDD”、“MHBD”、“MHBDD”为关键词在PubMed、Embase检索相关文献。复习已报道的HSD17B10缺乏症患者资料,总结HSD17B10缺乏症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患儿男,以生后反应差为首发临床症状,伴有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心肌损伤、高氨血症,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基因检测提示HSD17B10外显子6发生c.740A>G(p.N247S)突变。文献检索共收集38篇文献40例患儿资料,包括本例在内共41例,均存在HSD17B10基因突变,共报道16种基因突变类型。男性38例(92.7%),明显多于女性,且病情多较女性严重;表现为神经系统异常37例(90.2%),伴有代谢性酸中毒13例(31.7%)、低血糖8例(19.5%)、视网膜病变7例(17.1%)、心肌病6例(14.6%)、眼球震颤4例(9.8%)。新生儿期发病者常表现为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发病年龄越小,病死率越高,预后越差,通过HSD17B10基因突变分析可确诊。结论HSD17B10缺乏症基因突变类型较多,男性患儿病情相对严重,预后差,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若有该疾病家族史,需早期行产前咨询、产前诊断。

  • 标签: 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0缺乏症 婴儿,新生 遗传代谢性疾病 线粒体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胱天蛋白募集域蛋白9(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 protein 9,CARD9)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相关肝损伤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招募重症监护室122例脓毒症患者,将其中伴有肝损伤者设为肝损害组(66例),不伴肝损伤者设为对照组(60例)。采用TaqMan法检测患者外周血CARD9基因的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观察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两组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计算其优势比(odds ratio,OR)。正态分布检验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χ2检验判断基因型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肝损害组患者CARD9基因rs10781500位点的CC基因型分布明显增加(19与36,χ2=6.87,P=0.033),携带C等位基因的脓毒症患者诱发肝损伤的概率更大(OR=1.375,95% CI 1.024~1.846,P=0.023),CC基因型患者诱发肝损伤的风险更高(OR=2.696,95% CI 1.238~5.869,P=0.012)。肝损害组CC基因型者丙氨酸氨基转移、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明显升高[310(213,648)U/L与187(114,304)U/L,Z=3.32,P=0.001和9(6,14)分与7(5,9)分,Z=2.49,P=0.013]。结论CARD9基因rs10781500位点多态性与脓毒症相关肝损伤有关,其C等位基因可能为易感基因。

  • 标签: 脓毒症 肝损伤 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 1例极长链酰基辅酶A缺乏症足月儿,急性起病,生后当天无诱因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复苏后继发硬肿症、肾衰竭、脑损伤、休克,基因检测发现ACADVL基因c.1141_1143delGAG和c.1843C>T变异,生后第3天抢救无效死亡。

  • 标签: 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心肺骤停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2(MMP2)基因遗传变异与儿童青少年血压的关系。方法于2016年在广州市城区开展横断面调查,对4 155名儿童青少年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等)、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运动情况、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等),并进行遗传变异检测。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MMP2基因遗传变异(rs243865和rs7201)、遗传风险评分(GRS)等级与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化值的关联。通过逐步法分析标化体重指数(BMI)对于GRS等级与标化血压的中介效应,并采用回归模型的相乘项评价运动与GRS等级对血压的相加交互作用。结果研究共纳入4 155名中小学生,男性2 132名(51.3%)。小学二年级、初一和高一学生分别为1 401名(33.7%)、1 422名(34.2%)和1 332名(32.1%),年龄分别为(8.2±0.3)、(13.1±0.4)和(16.2±0.5)岁。调整年龄、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后,与rs243865 TT基因型携带者比较,CC/CT基因型携带者舒张压高0.461个标准差(显性模型β=0.461,95%CI 0.199~0.723)。与rs7201 CC基因型携带者比较,AA/AC基因型携带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高0.147个标准差(隐性模型β=0.147,95%CI 0.014~0.279)和0.171个标准差(隐性模型β=0.171,95%CI 0.039~0.304)。每增加1个GRS等级,收缩压升高0.151个标准差(β=0.151,95%CI 0.029~0.272),舒张压升高0.242个标准差(β=0.242,95%CI 0.120~0.363)。BMI的中介效应分别占GRS对收缩压和舒张压总效应的28.3%和12.6%。控制BMI后,GRS对舒张压的直接效应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高强度运动不足(<0.5 h/d)与GRS对收缩压存在正相加交互作用(交互项β=0.518,95%CI 0.088~0.949,P=0.018)。结论MMP2基因rs243865和rs7201遗传变异与儿童青少年血压升高存在关联,肥胖在其中可能具有中介作用,运动不足和MMP2基因遗传变异对儿童青少年收缩压具有正相加交互作用。

  • 标签: 血压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儿童 青少年 遗传变异
  • 简介:摘要介绍1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GI1)和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双抗体阳性的边缘叶脑炎患者。患者为中年男性,既往有视网膜静脉阻塞病史,本次发病主要症状为颞叶癫痫、面臂肌张力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头颅磁共振成像示右侧海马长T2信号、无强化、灌注正常;脑电图示发作间期阵发性慢波、尖慢波;血MOG抗体、血和脑脊液LGI1抗体双阳性,主要诊断为边缘叶脑炎,给予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后症状好转,复查双抗体均转阴。该LGI1/MOG双阳性病例较罕见,且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并非与单一抗体阳性患者完全一致,有其不同特点。文中对该病例临床资料进行报道以期进一步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边缘叶脑炎 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抗体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