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真菌的孢子和(或)菌丝经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都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呼吸道和皮肤是真菌致敏的主要反应器官。该文就常见的致敏真菌、真菌的致敏机制、真菌所致呼吸道和皮肤变态反应性疾病等进行综述。

  • 标签: 真菌 呼吸道 皮肤 变态反应性疾病
  • 简介: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治疗大疱性疾病患者发生医院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类、危险因素和防治对策。方法收集67例大疱性类天疱疮和38例天疱疮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资料,计算医院真菌感染率,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大疱性疾病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出现医院真菌感染率达32.38%,口腔真菌感染率为27.61%,肺部真菌感染率为13.33%,主要病原菌分别为白念珠菌(69.77%),热带念珠菌(11.63%)和近平滑念珠菌(6.98%)。糖皮质激素剂量、免疫抑制剂、抗生素、住院日及糖尿病病史明显增加真菌感染危险,其中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和糖尿病病史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大疱性疾病患者院内真菌感染发生率高,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和糖尿病病史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大疱性疾病 激素 真菌感染 防治
  • 简介:近日,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韩忠朝团队发表在StemCellResearch&Therapy上的一篇题为(VCAM-1+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显示出强有力促血管生成活性》的文章受到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高度关注。该文章阐述了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CV-MSC)具有良好的促血管生成活性,成为理论走向临床治疗的重要一步。

  • 标签: 干细胞治疗 缺血性疾病 胎盘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血管生成 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和比较两种不同的融合术式PLIF(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和PLF(postero1ateralfusion)在下腰椎单节段腰椎滑脱中的治疗疗效。方法:我们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于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腰椎滑脱症并行腰椎融合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经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共有142名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融合手术术式的不同,分为PLIF组(82人)和PLF组(60人)。对于两组患者在术前与术后3月、12月的疼痛评分,功能障碍程度指数(JOA),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纳入本课题的患者均接受了至少1年的连续全面的随访。两组患者在术后(1月及12月)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但PLIF组在术后12个月时的VAS评分及融合率显著优于PLF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花费、并发症等指标中,PLF优于PLIF组。两组在住院时间,卧床时间,JOA评分等指标的比较中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单节段的下腰椎滑脱患者来讲,使用PLIF能够取得较好的症状改善,融合率较高。但PLF同样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在临床工作中应该个性化的进行手术术式的选择。

  • 标签: 椎间融合术 后外侧融合术 融合率 临床疗效
  • 简介:高分辨率的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CGH)已迅速成为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测所选择的一种方法,并被用来鉴别与精神发育迟滞、癌症和其它复杂表型相关的染色体异常的特征。在《医学遗传学杂志》最近公布的两项研究中,高分辨率的NimbleGenCGH芯片被用来进一步鉴别近期识别出的两种基因组疾病的特征。

  • 标签: 比较基因组 精神疾病 特征 鉴别 细胞遗传学检测 精神发育迟滞
  • 简介:中因子(Midkine,MK)是神经营养性并受发育调节的肝素结合性生长因子家族的成员之一。该家族包括中因子、多向促激素(pleiotrophin),以及鸟类中因子相似物RI-HK,MK看起来在妊娠中期胚胎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在包括某些癌症和阿尔茨海默(Alzheimer’s)病的病理情况下,MK被不适当地表达。MK是一种14kDa的肝素结合性生长因子。这是一种高碱性的糖基化多肽,具有五个链内二

  • 标签: 人类疾病 生长因子 肝素结合 阿尔茨海默病 妊娠中期 胚胎发生
  • 简介: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交通工具更是多种多样,交通治安导致的车祸屡见不鲜,而车祸中最常见的损伤就是胸腰椎骨折,也是对人类致残率最高的一种疾病,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本文主要针对胸腰椎骨折围手术期的相关护理展开叙述.

  • 标签: 手术 护理 常规
  • 简介:目的:探讨在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术后早期伤口感染后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保留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14例患者,应用敏感抗生素,保留内固定、彻底清创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伤口感染。结果:14例病人经过采用负压引流术,感染得到控制,内固定得以保留。随访9~36个月,患者感染均未再复发。结论:对于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应用负压封闭引流可以有效控制感染,利于伤口的早期愈合,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保留内固定装置治疗行之有效。

  • 标签: 手术后感染 负压封闭引流 脊柱后路内固定
  • 简介:目的研究正常山羊腰椎间盘软骨终板营养途径。方法选取健康24月龄山羊8只,每只山羊观察4个腰椎间盘,共32个腰椎间盘。麻醉后,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观察感兴趣区的信号变化特点。分别测量增强前及增强后0min、5min、10min、30min、1h、1.5h、2h、2.5h、3h、3.5h感兴趣区信号强度值,分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及峰值出现时间。结果椎体磁共振信号强度在0min时达到高峰后迅速下降;软骨终板区在30min时缓慢达到第一高峰后轻度下降,于2h上升达到第二高峰;髓核在5min内为负值,之后缓慢上升于2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结论正常山羊腰椎椎间盘主要通过软骨终板途径进行营养代谢。

  • 标签: 磁共振成动态增强 髓核 软骨终板区 钆卞氧丙基四乙酸盐(钆贝葡胺) 山羊
  • 简介: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单或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29例,对其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并减压手术,观察术前术后的疗效对比.结果:疗效按照术前和术后疼痛及麻木的感觉类比(VAS)评定,术前VAS评分为(5.46±0.56)分,术后1周为(0.8±0.65)分,术后6个月(0.5±0.43)分,在不同时间节点术后与术前相比较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并减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可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椎间孔镜椎 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早期腰椎置管引流加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伴有恶性高颅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及探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详细分析和归纳整理了我科应用腰椎置管法治疗的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经早期腰椎置管引流加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后临床症状迅速改善。经联合治疗后,痊愈3例,好转1例,4例患者随访至今均无复发。结论早期腰椎置管引流加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能有效的降低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高颅压,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 标签: 隐球菌性脑膜炎 腰椎置管 鞘内注射
  • 简介:人类消化道中定植的真菌分为66个菌属和184个菌种,其中念珠菌占优势。与共生的细菌相类似,共生的真菌是消化道微生态的一个重要成员,起帮助器官发育、参与营养代谢和诱导(或抑制)免疫等作用。当宿主防御系统受损(如免疫缺陷)或消化道微生态失衡(如抗生素使用后)时,机会性致病真菌可引起真菌性食管炎,还可能在感染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和急性胰腺炎等疾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 标签: 真菌 消化道 疾病
  • 简介: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畜牧业为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做出了很多贡献。改革开放至今,畜牧业一直在走向成熟和进步,也一直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使得我国的畜牧业能够快速的成长,尤其在最近几年,由于畜牧业的生产和生活越来越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国家的重视,畜牧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牛是一种家畜型哺乳动物,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牛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较大的帮助。因此,牛疾病的问题也成了现在最重要的工作,也是很多人一直关注的问题,笔者在本文分析了牛常见的疾病,并针对一些牛的疾病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常见疾病 防治方法
  • 简介:马拉色菌是人类及温血动物皮肤上的正常菌群之一,其与花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脂溢性皮炎、银屑病等多种疾病的相关性日益受到关注,作者对马拉色菌的分类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作一综述。

  • 标签: 马拉色菌 脂溢性皮炎及头皮屑 特应性皮炎 银屑病
  • 简介:目的研究人类疾病模型小鼠的可遗传生物学特性,建立品系的标准化维持方法.方法选用FVB/TgN、MRL/Mpj和SAMP1/Ka三个疾病模型小鼠品系作为代表性实验对象,通过测定生长曲线、RAPD同工、酶电泳、行为学试验等方法,找出三个品系相对于各自对照品系的不同特征,并建立了标准化检测指标作为维持方法的依据.结果MRL/Mpj的生长曲线相对于对照品系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FVB/TgN、MRL/Mpj、SAMP1/Ka等三个品系的RAPD图谱在阳性引物及扩增出的条带方面均不一致;同工酶电泳的结果表明不同品系的个体之间表型不完全相同;行为学试验更从多方面直观地显示了各品系的不同特征.结论人类疾病模型小鼠除了用常规检测方法外,还应建立各品系在生长曲线、RAPD、同工酶电泳、行为学试验等方面的特殊检测方法,及时检测模型小鼠品系的独特性状并作为保种依据,以避免遗传漂变的发生.

  • 标签: 疾病模型 标准化 人类 同工酶电泳 生长曲线 RAPD图谱
  • 简介:竞争性寡聚脱氧核糖核酸识别转录因子的DNA结合域,抑制了转录因子对基因的转录调控,转录因子E2F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可以用于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在部分异常增生的疾病中显示了一定的应用前景.

  • 标签: E2F 治疗靶点 细胞周期 DNA结合域 异常增生疾病
  • 简介:目的:评价综合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月~2015年1月,医院综合治理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73例,包括手术治疗、康复训练、骨质疏松症治疗、食疗.结果:末次随访VAS评分、术前Cobb角低于治疗前,末次随访伤椎椎体前缘高度、骨密度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遗留5例,腰部活动受限11例,未见再骨折.结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多见老年人,除手术恢复伤椎正常高度外,还应积极预防并发症,治疗骨质疏松症,加强康复训练,促患者功能恢复.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综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疾病的影响,研究现在临床中米非司酮的应用情况,观察该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所收治的86例患有妇产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为43人,实验组给予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回顾分析效果,结果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症及病情,适量服用米非司酮,在必要情况下配合相关的治疗手段,检查各项身体指标,评价该种药物的疗效.结论:米非司酮在多种妇产科疾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现在已经广泛应用,该药物副作用小,安全有效,随着医疗研究的不断进展,米非司酮将会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 标签: 米非司酮 妇产科 影响
  • 简介:酮康唑(ketoconazole)属于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具有广泛的药理学作用。除了抗真菌作用外,还具有抗细菌、抗炎、抗皮脂分泌和抗角质细胞增殖特性,使得2%酮康唑乳膏可应用于多种适应证,如皮肤癣菌病、皮肤念珠菌病和马拉色菌相关疾病等。

  • 标签: 2%酮康唑乳膏 药效学 药代动力学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