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大家好,我叫“”,我的主人一般会叫我“”。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过我的名字,不知道我的存在,更没见过我的真面目。主人还在妈妈肚子里第10周,如鸽子蛋大小的时候,我已初步成形,期待着和主人一起睁眼看这个美好的世界。我黏黏的、软软的、有着圆圆的脸蛋,扁扁的身材,性格热情开朗,活泼好动。我有23个兄弟姐妹,别看我小,但很厉害,我穿一层厚厚的纤维环外衣,和超人一样连接主人的24节椎骨,可以增大脊柱运动幅度、承受压力、缓冲震动、保护大脑和脊髓。随着主人年龄的增加,我也不断成长,终于18岁了,我和他一起参加了学校里的成人礼,他很高兴的和朋友跑跳嬉闹,一直到深夜,星光点点中看着他在花丛中入睡,我也很兴奋,但第二天我惊奇的发现,我体内的细胞出现了一些坏死的迹象(注:人类腰椎间盘自18岁开始退变)。

  • 标签: 髓核 腰椎间盘 神经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s)外泌体对诱导人尿源干细胞(urine-derived stem cells,USCs)向样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USCs和NPCs,提取NPCs外泌体,以Western-blot检测外泌体标记蛋白;以GFP慢病毒转染标记USCs细胞质、DAPI染料标记USCs细胞以及PKH26染料标记NPCs外泌体;将USCs与NPCs外泌体共孵育12 h并观察摄取情况,采用NPCs外泌体和非接触共培养方法诱导USCs分化,检测各组细胞标志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和45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结果分离的USCs具备向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高表达干细胞标志蛋白CD29(99.57%)、CD44(97.46%)、CD73(97.71%),低表达干细胞阴性蛋白CD31(0.59%)、CD45(0.19%)。分离的NPCs高表达细胞标志蛋白COL2A1、ACAN、SOX-9。提取的NPCs外泌体高表达标志蛋白CD63、CD81、Tsg101。共孵育12 h后,NPCs外泌体与USCs细胞膜融合并出现在USCs细胞质中。共培养第3、5、7天时,外泌体组USCs细胞吸光度值(0.44±0.004、0.76±0.004、0.82±0.006)高于共培养组(0.39±0.022、0.63±0.035、0.69±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7、14、21天外泌体组USCs标志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ACAN(1.80±0.31、3.50±0.21、5.35±0.31、7.46±0.12)、COL2A1(1.43±0.15、4.33±0.23、6.89±0.22、8.11±0.31)、SOX-9(2.21±0.13、3.13±0.11、3.96±0.14、4.52±0.26)、HIF-1α(1.45±0.16、2.14±0.21、4.31±0.41、4.01±0.25)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21天外泌体组USCs标志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为ACAN(5.69±0.21、6.69±0.13)、COL2A1(6.33±0.17、7.89±0.15)、SOX-9(4.19±0.29、4.38±0.12)、HIF-1α(4.49±0.32、4.96±0.26)高于非接触共培养组ACAN(3.69±0.35、5.13±0.23)、COL2A1(3.40±0.16、6.79±0.19)、SOX-9(2.26±0.32、3.69±0.26)、HIF-1α(2.39±0.11、3.96±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细胞外泌体在体外可诱导人尿源干细胞分化为样细胞,与非接触共培养相比外泌体法具有更高的诱导效率,并可更好地保持样细胞的增殖活性。

  • 标签: 髓核 外泌体 干细胞 细胞分化
  • 简介:腰椎间盘病变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传统常规的外科治疗手段是椎间盘摘除术,伴有滑脱或不稳则行脊椎融合术。随着对椎间盘生物学结构和生物力学的深人了解,单纯椎间盘摘除所致的脊柱生物力学紊乱和结构异常造成腰椎椎间高度降低、椎间隙变窄、活动度减小、脊椎不稳、顽固性下腰痛甚至脊椎滑脱等;

  • 标签: 腰椎 假体和植入物 置换关节成形术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配合;方法对64例行臭氧消融术的术中程序的总结及综合分析;结果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所用的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腰间椎盘突出 臭氧 髓核消融手术
  • 简介:腰椎间盘作为一个完整的结构单元,由纤维环、和软骨终板三部分组成.由于生理性及病理性因素的影响,腰椎间盘容易发生退行性变.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 退变行性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MED是近年来开展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术式,手术室护士在与医生的各个环节的配合中,把握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几个关键,对防止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后路椎间盘镜 腰椎间盘突出 手术室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椎间盘退变为引起颈肩痛、腰腿痛的主要原因,其确切的发生机理迄今仍不十分清楚,所以对椎间盘细胞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椎间盘细胞原代培养在研究细胞生物学、转基因治疗以及组织工程等方面日渐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技术。传统的酶消化法细胞原代培养存在操作烦琐、污染率高以及胰蛋白酶和胶原酶的应用导致细胞活性降低等缺点。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 标签: 椎间盘 细胞培养 培养基 比色法 蛋白聚糖类
  • 简介: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椎间盘镜下摘除的手术日益开展起来。其优点具有手术创口小,组织损伤小,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术中出血少,神经根松解彻底,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患者治疗费用低等优点。我院2008年6月以来共完成22例㈨,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镜 髓核摘除 手术配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腰椎椎间盘突出患者切除术后开展快速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文研究病例筛选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在我医院接受腰椎椎间盘突出切除术治疗的30例患者,将纳入的病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各有15例,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详细对比两组最终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明显提升,术后疼痛程度也明显减轻,发生的并发症也较少,最终患者腰椎功能得到良好恢复(P<0.05)。结论:对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切除术后及时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效率。

  • 标签: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切除术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摘除手术的护理对策与方法。方法选取我院81例使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术前认真评估各项身体指标,教会病人如何进行术中配合,并在术后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76例患者完全治愈,4例患者因神经根粘连和脑脊液漏需进一步治疗,1例因其他疾病转去相关科室,治愈率为93.83%。结论经过统计分析、总结经验得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体系,采用此种方法可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治愈率,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护理方法
  • 作者: 王文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期
  • 机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腰痛病,因其突出的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在环上的后纵韧带组织压迫附近的脊神经,病人常表现为腰痛伴坐骨神经痛,严重时剧痛难忍,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括。大多数早期病人经卧床休息、牵引、神经阻滞及A·P·L·D(经皮穿刺椎间骨减压)等方法可缓解症状,而有急性神经根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行椎板减压,椎阔盘髓核摘除手术治疗。病人在手术前、手术中由于其生理、心理变化有其特殊性,所以,巡回护士运用护理程序,结合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对病人实施身心整体护理,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后路椎间盘镜摘除术的全程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期间进行后路椎间盘镜下摘除术的96例的临床全程护理资料。结果96例中并发椎间盘炎1例,神经根水肿1例,经积极治疗后症状消失;96例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天。结论作好后路椎间盘镜摘除手术术前、术中护理能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术后密切观察术后病情、预防各类并发症、作好出院指导能有效巩固手术疗效,避免疾病复发。

  • 标签: 后路椎间盘镜 髓核摘除术 全程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椎间盘镜下摘除术护理配合心得。方法配合手术进行护理。结论严格无菌操作是防止术后感染的关键之一,术前手术器械严格消毒灭菌,手术间空气严密消毒,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多个环节加强控制,严防因操作不慎造成患者椎间隙及切口感染而增加患者痛苦。

  • 标签: 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摘除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34例后路椎间盘镜下摘除术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进展顺利,手术时间30~90分钟,术中出血5~15ml,无因手术体位或其他护理问题引起的并发症。结论后路椎间盘镜下摘除术具有创伤小,切口小,对病人的生理,心理影响小,出血少,安全性高,疗效满意的优点,良好的手术配合与手术护理密不可分。

  • 标签: 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镜 护理
  • 简介:背景:间充质干细胞(nucleuspulposusmesenchymalstemcells,NPSCs)在椎间盘损伤退变修复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类细胞分化是关键步骤.目的:探讨联合使用骨形态生成蛋白2(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BM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3,TGF-β3)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类细胞分化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取3月龄大鼠尾椎组织,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形态学观察、三系分化鉴定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干细胞表面抗原.将培养获得的NPSCs分为4组,对照组、20ng/mlTGF-β3组、100ng/mlBMP-2组和20ng/mlTGF-β3+100ng/mlBMP-2组,分别加入不同组合的细胞因子对NPSCs进行诱导培养.采用CCK-8增殖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因子毒性,在诱导第7天、第14天提取mRNA进行实时定量RT-PCR检测各组特异基因Aggrecan、SOX-9、Collagen-2、Krt19的相对表达量;在诱导第14天进行阿利新蓝染色检测细胞外基质的表达量,对比各组染色强度来比较各组NPSCs分化程度.结果:成功从组织分离NPSCs并进行鉴定.原代细胞培养11d后传至P3代,贴壁细胞呈纺锤长梭形,旋窝样生长.CCK-8实验结果显示,加入细胞因子组细胞增殖水平在培养3d后较对照组升高,但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排除由细胞增殖导致的胞外基质增多.RT-PCR结果显示,在诱导第7天时加入细胞因子组特异基因的表达较对照组均升高(P<0.05),在第14天时,20ng/mlTGF-β3+100ng/mlBMP-2组特异基因的表达较20ng/mlTGF-β3组和100ng/mlBMP-2组升高(P<0.05).阿利新蓝染色结果显示,20ng/mlTGF-β3+100ng/mlBMP-2组细胞外基质分泌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联合使用TGF-β3和BMP-2能够有效诱导NPSCs向类细胞分化,可为下一步应用NPSCs治疗椎间盘退变打下基础.

  • 标签: 髓核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骨形态生成蛋白2 转化生长因子Β3 椎间盘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