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小鼠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株静脉感染小鼠模型。方法30只BALB/c雌性小鼠经尾静脉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株每只106CFU,观察小鼠一般状况,并分别在感染后6周、10周、14周处死小鼠,进行脾、肺组织病理切片、抗酸染色、计脏器荷菌数。结果感染后小鼠体重呈逐渐上升趋势,脏器病理变化随时间推移由急性炎症逐渐转为慢性炎症反应,抗酸染色均为阳性,脏器荷菌数与感染剂量相对应,并至少可持续14周。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株静脉感染动物模型,为其进一步用于结核病防治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模型 近交系小鼠
  • 简介:随着AIDS的全球性流行以及人口流动性的增大,马尔尼菲青霉病将有可能从区域性地方病向更广大的范围扩散。因此有必要对该病进行系统的认识以便诊断与鉴别诊断。本文从病原学、免疫学与发病机制、病理学、临床表现以及鉴别诊断诸方面对马尔尼菲青霉病的特征进行阐述。

  • 标签: 马尔尼菲青霉病 马尔尼菲青霉 深部真菌病 机会性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ighresolutionmelting,HRM)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突变位点的可行性。方法:对218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利福平(RFP)和异烟肼(INH)的药物敏感性测定,并进行耐药基因位点的PCR扩增和测序,同时采用HRM方法检测RFP和INH耐药基因位点情况,分析HRM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218株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有106株(48.6%)对RFP耐药,100株(45.9%)对INH耐药,81株(37.4%)对RFP和INH均耐药。测序发现,101株(46.3%)存在RFP耐药基因的突变,107株(49.1%)存在INH耐药基因的突变。HRM检测结果显示,100株(45.9%)存在RFP耐药基因的突变,103株(47.2%)存在INH耐药基因的突变。分别以药敏试验和测序结果为标准,HRM检测RFP耐药的敏感性为94.3%(100/106)和99.0%(100/101);特异性为97.3%(109/112)和100%(117/117);INH耐药的敏感性为97.0%(97/100)和98.1%(103/105);特异性为97.3%(109/112)和100%(113/113)。结论:HRM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能够满足临床需求。

  • 标签: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 结核 耐药 特异性 灵敏度
  • 简介:目的:研究中药蟾酥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液相等技术分离纯化单体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甾体类化合物,并利用1H-NMR,13C-NMR以及文献比较的方法,分离鉴定了它们分别为:华蟾毒精(cinobufagin,1),脂蟾毒配基(resibufagenin,2),蟾毒灵(bufalin,3),蟾毒它灵(bufotalin,4),南美蟾毒精(marinobufagin,5),华蟾毒它灵(cinobufotalin,6),12β-羟基-蟾毒灵(12β-hydroxyl-bufalin,7),5,7β-二羟基-脂蟾毒配基(5,7β-dihydroxyl-resib-ufagenin,8)。结论:其中化合物7-8为属中首次发现。

  • 标签: 蟾酥 蟾蜍甾烯 结构鉴定
  • 简介:目的分析总结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科2003~2009年期间诊治的8名明确诊断为马尔尼菲青霉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皮损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其皮损组织、骨髓或咽拭子等进行真菌培养的菌落及真菌形态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马尔尼菲青霉感染多发生于HIV感染患者或AIDS患者。②皮损可与全身症状同时或先后出现,皮损表现为淡红色丘疱疹、坏死性丘疹、传染性软疣样丘疹、皮肤溃疡及血痂。③多伴有多系统损害。④37℃培养呈酵母相,25℃呈菌丝相,皮损组织病理可以看到典型的"桑葚样"改变。结论马尔尼菲青霉感染好发于HIV感染患者或其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常表现为特征性皮疹,皮损组织、骨髓或分泌物于25℃、37℃真菌培养结合皮肤病理是明确诊断的关键。

  • 标签: 马尔尼菲青霉 马尔尼菲青霉病 皮肤 HIV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表现,治疗与转归。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36例。结果36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平均年龄35.8岁。马尔尼菲青霉感染临床表现呈现非特异性,其中发热86.11%,贫血94.44%,GGT升高69.44%,AST升高63.89%,淋巴结肿大88.89%,脾大63.89%,低蛋白血症83.33%,咳嗽36.11%,皮损30.56%(其中典型改变仅5例,占13.89%),CD4+〈50cells/mm388.89%,骨髓培养(27/27)及皮损活检培养(2/2)阳性率100%,血液培养阳性率69.44%(25/36)。36例经抗真菌治疗,其中29例给予HAART治疗,28例治愈,7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马尔尼菲青霉是艾滋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早发现,早治疗,长程敏感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

  • 标签: 艾滋病 马尔尼菲青霉 机会性感染 临床分析 治疗
  • 简介:为探讨蝉拟青霉Paecilomycescwadae抗旱的生理生化基础,利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对采自贵州省荔波县的蝉拟青霉GZUIFR-3L菌株液体发酵进行胁迫,用氯蓝四唑法连续测定不同培养时间SOD活性,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蛋白质含量,从而测定SOD比活力。结果表明,胁迫和非胁迫情况下,蝉拟青霉蛋白质含量、SOD活性和SOD比活力分别在发酵培养第7,8,6d时达到最大值;经干旱胁迫的蝉拟青霉SOD活力及其比活力均比未经胁迫处理的高,初步推测蝉拟青霉抗旱能力与SOD活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蝉拟青霉 干旱胁迫 聚乙二醇-6000 SOD
  • 简介:包括肝螺杆菌(Helicobacterhepaticus)和胆汁螺杆菌(Helicobacterbilis)在内的啮齿类螺杆菌(rodenthelicobacter)已经被公认为是啮齿类实验动物重要的致病菌,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以及国际实验动物理事会早已将其列为啮齿类实验动物必须排除的病原微生物.我国因缺乏模式菌株使这一致病菌的检测方法至今未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2001年版也因此而未将其列入,这已经严重妨碍了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对外交流.

  • 标签: 螺杆菌 实验小鼠 胆汁 啮齿类实验动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分离
  • 简介:目的:报道1例马尔尼菲青霉败血症。方法患者男性,39岁,主因“发热伴淋巴结肿大1个月”就诊。进行骨髓瑞士染色、血液接种于有氧及厌氧培养瓶、沙氏培养基培养等检查,并对培养物进行形态学及rDNA序列鉴定。结果骨髓涂片见细胞内分隔孢子,3种培养方法均见真菌生长。沙氏培养基上菌落为丝状菌,表面为黄绿色粉末状,背面为红色;脑心浸汁培养基为酵母样菌落,37℃培养受限制。经DNA序列分析,与马尔尼菲青霉相似性在100℅,鉴定为马尔尼菲青霉。患者诊断为艾滋病并马尔尼菲青霉败血症,立即给予氟康唑治疗,转入传染病医院后因极度衰弱死亡。结论败血症可作为马尔尼菲青霉病首发症状,临床应予以重视;患者血液极具传染性,应注意隔离;对于有冶游史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注意考虑本病可能,必要时行血液培养及HIV检测。

  • 标签: 马尔尼菲青霉 败血症 AIDS
  • 简介: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早期确诊方法及治疗方案。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56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04例艾滋病患者中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者共256例,发生率为18.2%,患者以发热、消瘦、贫血、咳嗽、咳痰、皮疹、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平均值为19×10^6/L,患者往往还合并其他多种机会性感染,以口腔念珠菌病、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病等多见。两性霉素B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氟康唑治疗组,伴有皮疹者和无皮疹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马尔尼菲青霉病是广西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主要发生于CD4+T淋巴细胞〈50×10^6/L的患者。血培养是早期确诊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最有效方法,治疗上首选两性霉素B。

  • 标签: 艾滋病 马尔尼菲青霉病 感染
  • 简介: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人结核病的主要病原,全世界约有1/3人口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尽管该病原可感染并引起许多动物疾病,但人类是其中心宿主。为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理及宿主对本病原的保护性和免疫病理学反应,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非常必要。本文阐述了结核病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模型及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实验模型的合理应用将促进我们对结核病的认识,从中获取的资料将有助于我们发现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动物模型 组织培养模型
  • 简介:应用梯度提取、反复重结晶及硅胶色谱法分离和纯化,采用NMR等谱学方法鉴定结构对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卸i施)菌丝体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析。从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6,8(14),22(23).四烯一3一酮一麦角甾烷(1)、麦角甾醇(2)、p谷甾醇(3)、麦角甾醇过氧化物(4)、啤酒甾醇(5)、甘露醇(6)和1.油酰基-2.亚油酸-3-棕榈酸甘油(7),并对其石油醚提取物中的油状组分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其中主要为亚油酸(9,12.十八二烯酸,含量41.949%)、反油酸(反9-十八烯酸,含量为27.696%);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的麦角甾醇的含量,与海鲜菇、杏鲍菇、香菇、金针菇、滑子蘑、平菇等食用菌子实体比较,结果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中麦角甾醇含量为15.65mg/g,平菇为21.43mg/g,杏鲍菇为10.16mS/S,香菇为13.34mS/S,金针菇为9.48ms/g,滑子蘑为10.43mg/g,海鲜菇为14.42mg/s。

  • 标签: 蝙蝠蛾拟青霉 化学成分 麦角甾醇
  • 简介:2015年11月19日上海由中国工程院廖万清院士主持的"国际青霉、曲霉分类与进化研究进展圆桌会议"于2015年11月19日在上海医学真菌研究所举办,参加会议的有国际著名的真菌学专家、荷兰皇家科学与艺术研究院CBSKNAW真菌多样性研究中心AppliedandIndustrialMycology研究室主任RobertA.Samson教授、Joshoubraken博士、MartinMeijer博士、《中国真菌学杂志》主编温海教授、

  • 标签: 国际 青霉 进化 分类 曲霉 INDUSTRIAL
  • 简介:采用对扣法测定狐粪青霉XY180挥发性物质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狐粪青霉挥发性物质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狐粪青霉挥发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狐粪青霉菌体的乙醚萃取液中共分离到26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13个组分。

  • 标签: 青霉 挥发性物质 抑菌活性 成分分析 VOLATILE Compounds
  • 简介:目的评价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在诊断马尔尼菲青霉感染(P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2015年间确诊PSM患者37例、其他真菌感染患者17例、健康志愿者30例血清,进行GM试验检测;同时评价其中4例PSM患者治疗前后GM值变化,计算诊断指标并分析评价。结果GM试验对PSM患者总体敏感度为78.38%,特异度为82.98%;其中对HIV阳性PSM患者敏感度为76.47%,特异度为97.87%;对HIV阴性PSM患者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84.78%。4例随访的PSM患者经抗真菌药物治疗后,随着病情好转,GM水平逐渐下降。结论GM试验对PSM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尤其对马尔尼菲青霉流行地区的HIV感染者,早期诊断PSM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马尔尼菲青霉病 半乳甘露聚糖试验 诊断
  • 简介:对蝉拟青霉进行UV诱变处理,比较诱变前菌株3L和诱变后M1、M2、M3及M4各个菌株对白粉虱的致病性和菌生理特性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菌株的几丁质酶活性、孢子萌发率及生长势与致病性有密切的相关性;而产孢量、蛋白质酶活性则与致病性的关系不大.

  • 标签: 蝉拟青霉 诱变 致病性
  • 简介:侵袭性真菌感染,由于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针对侵袭性真菌自身生长繁殖的生物学过程,人们开发了不同的抗真菌药物对其进行阻断、干扰,从而达到杀菌抑菌的目的。我们简要介绍临床常见抗真菌药物的种类、作用机制、耐药机制以及应对耐药的方法。

  • 标签: 侵袭性真菌 耐药机制 抗真菌药物 耳念珠菌
  • 简介:近年来对于深部真菌感染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其已日益成为一些重要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其中,白念珠菌病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虽然目前有多种抗真菌药物应用于临床,但其耐药现象愈来愈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近来有关白念珠菌耐药机制的研究有了较新的进展.该文就新发现的白念珠菌的耐药机制,作一概述.

  • 标签: 白念珠菌 耐药机制 进展
  • 简介:幽门螺杆菌(HP)的发现使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学和防治学面临着一场革命,HP与胃癌关系也十分密切。随着对HP研究的不断深入,从分子水平对HP的致病机理有了更深的了解。常规的治疗方法如抗生素虽然可以暂时控制HP的感染,但是由于易产生耐药性等许多新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研究新的防治策略。利用HP抗原与佐剂联合使用或用减毒的沙门氏菌来表达HP的抗原,进行口服免疫防治HP的感染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动物模型试验结果证明这种策略是行之有效的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致病因子 免疫防治
  • 简介:复制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的动物模型是进行结核病研究的基础。本文分别对小鼠、豚鼠、兔和非人灵长类结核(TB)模型的特点及其应用进行综述,由于潜伏性感染是结核病的重要特征,因此慢性持续性感染模型是TB动物模型研究的重点。Animalmodelisessentialfortuberculosis(TB)research.Thereportedanimalmodelsincludingmice,guineapig,rabbitsandnonhumanprimatemodelwerereviewedinthiscuurentpaper.MTBcanpersistwithinthehumanhostforyearswith-outcausingdisease,inasyndromeknownaslatentTB,soMTBchronicpersistenceinfectionanimalmodel(Cornellmodel)shouldbepayattentionto.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动物模型@师长宏$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 标签: 分枝杆菌感染 感染动物模型 结核分枝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