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杜兴氏肌肉萎缩症(DMD)是一种与X染色体相连的严重退行性遗传疾病,它是由于肌萎缩蛋白的缺乏表达或截断而造成的,肌萎缩蛋白是透膜性蛋白复合物中的一种。肌萎缩蛋白的缺乏可以迅速造成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脏肌的退化。

  • 标签: 肌肉萎缩症 蛋白复合物 脂肪 遗传疾病 DMD 骨骼肌
  • 简介:目的采用限制下肢活动方法,建立食蟹猴肌肉萎缩动物模型,建立模型评价的方法。方法采用高分子纤维绷带固定食蟹猴右侧下肢(踝关节至膝关节)15周,期间每两周测量体重、双侧小腿腿围、下肢容积,造模11、13、15周行双侧小腿腓肠肌MRI检查,15周行肌肉组织活检。结果造模15周后,动物体重无明显变化,右小腿腿围、右大腿腿围、右下肢体积比造模前均明显下降(P〈0.05);造模15周后血清肌酐、血糖、碱性磷酸酶均出现显著下降(P〈0.05),血清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P〈0.05);MRI显示右侧腓肠肌萎缩,右侧腓肠肌容积较造模前减小;肌肉组织活检显示右侧腓肠肌萎缩,肌纤维变细;腓肠肌纤维横截面积缩小。结论通过外固定限制食蟹猴下肢活动的方法制作肌肉萎缩模型,造模周期适当,操作性强。综合采用腿围、下肢排水体积、生化指标、MRI成像及肌肉活检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能够简单、客观评价食蟹猴肌肉萎缩模型。

  • 标签: 食蟹猴 肌肉萎缩 MRI 组织病理学 血液生化
  • 简介:为掌握山丹居在孢粉学方面的遗传多样性,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对25个居的山丹花粉进行了形态观察,结果表明:山丹花粉粒形态为单花粉粒,极面观为椭圆体,具单萌发沟。不同居的花粉粒在大小、网眼直径、萌发沟宽、P/E值和外壁纹饰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且居间花粉性状的变异大于居内的变异,最大变异系数达25.52%。

  • 标签: 山丹 居群 花粉形态
  • 简介:【背景】罗非鱼是华南地区自然水域的常见种,是我国主要的外来鱼类之一,但对其在自然水域的分布和数量缺乏详细的描述。【方法】对广东省的主要河流珠江(西江、北江、东江)、韩江、鉴江和潭江等的多个样点进行了调查,主要对各样点渔获物中罗非鱼的比例进行了统计,并对各种群的年龄结构、性比、性腺发育和食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广东省各主要水系均有罗非鱼野生个体的存在,其中,鉴江袂花江段数量最多,约占渔获物总质量的60%,西江、北江数量相对较少,不到渔获物总质量的1%;在各种群中均发现了2龄以上个体和性成熟个体,并在调查中采集到大量仔、幼鱼。【结论与意义】以上结果表明罗非鱼在广东各主要河流已能完成越冬和繁殖,并建立自然种群。

  • 标签: 生物入侵 自然种群 越冬 繁殖
  • 简介:采用mtDNACOI序列鉴定了新疆首府城市乌鲁木齐(东经86°40′-88°55′,北纬43°15′-44°20′)和位于该城市以东195km的烟粉虱暴发危害区吐鲁番市(东经88°05′-89°54′,北纬41°20′-43°35′)的烟粉虱生物型。通过对两地2008-2010年采集的11个样本群体(样本量均超过30头,每个样本群体检测10头以上)进行检测,结果表明,Q型烟粉虱已经传入新疆。2010年,由乌鲁木齐市花卉市场采集到的一品红种群HH-1与吐鲁番市温室采集到的辣椒种群LJ、番茄种群XHS、茄子种群QZ和烟草种群YC为Q型。另外,2010年采自花卉市场的一品红种群HH-2、2009年前采自野外杂草和温室的锦葵种群JK-S、棉花种群ZH-O以及采自吐鲁番市棉田的种群TC1、TC2和TC3仍然属于B型。

  • 标签: Q型烟粉虱 MTDNA COI 新疆 生物入侵
  • 简介:目的:获得齐口裂腹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Y辅助活化因子1a(PGC-1a)cDNA序列,探讨其在齐口裂腹鱼肌肉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方法:根据斑马鱼基因PGC-1a序列设计引物,提取齐口裂腹鱼肌肉组织总RNA,经RT-PCR扩增PGC-1a仪基因序列;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齐口裂腹鱼PGC-1a基因在红肌和白肌中的mRNA表达特性。结果:获得齐口裂腹鱼PGC-1a基因序列2633bp,GenBank登陆号为JNl95738,其中ORF为2631bp,编码876个氨基酸残基,与同鲤科的斑马鱼、草鱼和金鱼的同源性较高,为88%~93%,但与哺乳动物和禽类如人、小鼠、大鼠、猪、牛和鸡的同源性较低,为49%~50%。在基础状态下,PGC-1a在齐口裂腹鱼红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白肌,禁食可显著诱导PGC-1a在红肌和白肌中的表达水平。结论-首次克隆得到齐口裂腹鱼PGC-1a基因序列,其在红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白肌中,禁食可显著诱导其在红肌和白肌中的表达,为研究PGC-1a在齐口裂腹鱼肌肉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齐口裂腹鱼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 基因克隆 红肌 白肌
  • 简介:报道1例由犬孢子菌引起的体癣。患者,女,27岁,因前额、颈部多发环状红斑2周就诊。经真菌培养确诊为犬孢子菌感染所致的体癣。予特比萘芬、灰黄霉素搽剂(商品名“止霉舒搽剂”)外用1周后痊愈。

  • 标签: 体癣 犬小孢子菌 皮肤癣菌病
  • 简介:3个编码蛋白的基因RPB1、RPB2和TEF1以及1个非编码序列28SrDNA的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孢盘菌属位于系统树的上端,形成一个单系,其中长春孢盘菌和北京孢盘菌为姐妹,它们进一步与该属另3个种(包括该属的模式种)聚类在一起。序列分析结果支持将子囊孢子大小作为孢盘菌属区分物种的依据,还表明火丝菌科可能不是一个单系。在参试属中,孢盘菌属与侧盘菌属的关系较为密切,它们具有极其相似的薄壁子囊,这表明在属的等级上子囊形态可能携带系统发育方面的信息。

  • 标签: 序列联合分析 蛋白编码基因 火丝菌科
  • 简介:根据多年的野外调查和相关的研究资料,对孢发属(BryoriaBrodo&Hawksw.)地衣进行了分类学研究,报道新疆孢发属地衣10种。其中Bryoriachalybeiformis,Bryoriafuscescens,Bryorianadvornikiana和Bryoriasimplicior为中国新记录种,Bryorialanestris,Bryorianitidula,Bryoriatrichodesssp.trichodes,Bryoriapseudofuscescens为新疆新记录种。

  • 标签: 小孢发属 分类 新记录种 新疆
  • 简介:目的:随着人参药用和保健价值的不断发掘,人参皂苷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有关人参皂苷与肠道菌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仍为空白领域,本实验旨在探明人参皂苷对小鼠肠道菌的影响,以期为人参皂苷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有机溶剂法提取人参皂苷,将正常BALB/c小鼠按2mg/0.1kg人参皂苷进行连续灌胃饲养,分别在灌胃第10d和第13d无菌收集小鼠粪便,提取肠道细菌基因组总DNA,应用PCR-DGGE技术获得肠道菌分子指纹图谱,进行菌结构相似性、多样性分析,并将感兴趣的优势条带进行切胶、测序分析,对获得的序列在GeneBank数据库比对。结果:灌胃人参皂苷后小鼠肠道菌结构发生改变,荧光假单胞菌和丁酸梭菌数量明显增加。结论:人参皂苷使小鼠肠道的菌结构和数量发生明显改变,天然的人参皂苷口服很难被直接吸收利用,因此推测人参皂苷可能以肠道菌作为发挥生物学作用的靶点,进而行使提高健康水平等保健功能。

  • 标签: 人参皂苷 肠道菌群 PCR-DGGE
  • 简介:为掌握山丹种质资源花器官的多样性,对国内山丹资源进行引种种植观测。结果表明,25个山丹居的花器官性状表现出一定差异。差异主要来源于花蕾毛的有无、花瓣宽、反卷度及花色等性状,其中花朵直径、花药长与地理因子(经度、纬度、海拔)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根据主要花器官性状对25个居进行类平均UPGMA聚类,可以分为5类,结果表明山丹居花器官性状的聚类与地理位置及海拔都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山丹 种质资源 花器官 居群 多样性
  • 简介:从采自江苏和陕西的杜仲(Eucommiaulmoides)的组织中共分离获得254株内生真菌,根据形态学特征鉴定分属于9个属。研究结果表明从不同地点杜仲组织中以及从杜仲不同部位组织中分离获得的内生真菌的类与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杜仲 内生真菌 形态学特征
  • 简介:孢子菌病为亲动物真菌,感染人类致头皮、头发、皮肤及甲的传染性疾病,还可致头皮深在性感染引起脓癣等。以往均按其发病部位分别归人其他皮肤癣菌病如头癣、体癣等病种内报告。国内少有人将犬孢子菌所致的病作为一独立的疾病来全面描述。为进一步认识犬孢子菌及其所致疾病的特征,提高诊断、治疗、预防水平。作者在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皮肤科进修期间观察了经真菌培养为犬孢子菌的67例癣菌病患者的真菌学特点和临床表现,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现归纳报道如下。

  • 标签: 犬小孢子菌 犬小孢子菌病
  • 简介:以产檗碱的内生真菌S6为出发菌株,采用多种单一或复合诱变措施对其菌丝体进行诱变处理,最终筛选得到高产菌株S-Nu-302。其檗碱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170%,达到12.28mg/L;生长速率提高81.7%,达到5.72g/L;经10次传代显示该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 标签: 内生真菌 小檗碱 诱变
  • 简介:我国2007年修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将异胫长蠹属非中国种作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因此开展该类中国记录种的厘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记述了异胫长蠹属中国记录种13种,即针叶异胫长蠹Crossotarsusconiferae、缺刻异胫长蠹C.emancipatus、外齿异胫长蠹C.externedentatus、壳斗异胫长蠹C.fagacearum.、黄翅长蠹C.flavomaculotus、端刺异胫长蠹C.impariporus,日本异胫长蠹C.niponicus、黑异胫长蠹C.piceus、台湾异胫长蠹C.sauteri、简长蠹C.simplex、鳞异胫长蠹C.squamulatus、端异胫长蠹C.terminatus和华氏异胫长蠹C.wallacei,对这些种类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编制了种类检索表。同时整理出了这些种类的寄主及分布。

  • 标签: 异胫长小蠹属 中国 检索表
  • 简介:很多RNA病毒科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可引发宿主细胞凋亡,这种现象被认为是宿主细胞对抗RNA病毒侵染的防御机制。凋亡机制可由某些病毒蛋白对细胞产生信号干扰来实现多种凋亡通路。虽然这些凋亡通路的上游事件是不同的,但最后的效应却很一致。此外,一些病毒蛋白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功能,它们能够令感染病毒后的细胞不死亡,形成病毒与宿主细胞共存的持续性感染状态。

  • 标签: 小RNA病毒 细胞凋亡 持续性感染
  • 简介:采用SSR标记对云南地区的8个长尖叶蔷薇天然居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所选用的14对SSR引物,共检测到77个等位位点;在物种水平上,总居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胁)和香农指数(1)分别为0.3139和0.4747;该居内遗传变异(65.47%)大于居间遗传变异(34.53%),说明居内变异是其居的主要变异来源;利用Popgene计算出两两居间的Nei’s遗传一致度(1)和遗传距离(D),其范围分别为0.7879~0.8986和0.1070~0.2384,依据遗传距离可将8个居分为3组,8个居并没有严格依据地理距离的远近而聚类;海拔与Nei’s基因多样性的相关系数为0.8771,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地区的长尖叶蔷薇居遗传多样性较高,居间遗传变异存在中度的遗传分化。基于得到的居遗传信息,建议采取就地保护为主的保护策略,但"-3个别居野外的生存环境被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破坏时,建议采取迁地保护的保护策略。

  • 标签: 长尖叶蔷薇 居群 遗传多样性 SSR
  • 简介:小麦族(Triticeae)植物的野外调查、收集通常是以形态学为依据的。为了探讨小麦族植物在野外调查、收集的科学取样策略,本项研究以小麦族具有自花授粉习性的3个中间鹅观草(Roegneriasinica.vat.mediaKeng)居、每个居30个单株为材料,对11个形态学性状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个居的总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91,遗传多样性主要集中于居内(91.76%),而居间的遗传变异(8.24%)相对较小;不同取样梯度下的遗传多样性指数随单株取样数目的增加呈现增大趋势,但当取样数目达到18株时,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最高值。上述结果说明,对于小麦族自花授粉植物野外调查、收集时,应以居为单位,而且每一居至少应调查、收集18个单株,才能代表居的遗传多样性。以形态学为依据的取样策略的建立,对于指导野外调查、收集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小麦族 中间鹅观草 形态性状 遗传多样性 取样策略
  • 简介:目的:研究肌肉肌醇(myo-inositol,MI)对胰岛素抵抗细胞(IR-HepG2)细胞外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观察MI、高糖对HepG2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高糖持续作用,胰岛素刺激诱导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葡萄糖氧化酶法(GOD-POD法)鉴定模型是否成立,并用GOD-POD法检测正常HepG2细胞和MI对HepG2胰岛素抵抗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变化。结果:在对HepG2细胞活性没有影响的情况下,MI增加了胰岛素抵抗模型的葡萄糖消耗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葡萄糖氧化酶法结果显示,MI可显著增加胰岛素抵抗模型葡糖糖的消耗量(P〈0.01)。结论:MI可明显增加IR-HepG2细胞模型葡萄糖的消耗量,对IR-HepG2细胞模型胰岛素抵抗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 标签: 肌肉肌醇 胰岛素抵抗 HEPG2细胞 葡萄糖消耗量
  • 简介:为了解除虫菊内生真菌的种类和分布情况,采用常规分离方法,从除虫菊(PyrethrumcinerariifoliumTrev.)根、茎、叶、花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共计128株,经形态观察,鉴定出12个属:镰孢霉属(Fusariwn),毛壳菌属(Chaetomium),茎点霉属(Phoma),链格孢属(Altemaria),内多隔孢属(Endophragniella),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腐殖霉属(Humicola),黑孢霉属(Nigrospora),韦氏孢属(Wiesneriomyces),色串孢属(Tortila),阜孢霉属(Papularia),丝核菌属(Rhizoctonia),其中镰孢菌属、链格孢属、腐殖霉属为优势种群。除虫菊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种群及其组成存在差异。

  • 标签: 除虫菊 内生真菌 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