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初步研究通体在恒河猴体内的存在情况,并分析其柠檬酸合成酶(gltA)的基因序列,判断通体的种属。方法16只来自福建的恒河猴,用血琼脂培养基分离可能存在的通体。根据NCBI数据库上的通体gltA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以通体菌落为模板进行扩增,将获得的序列进行克隆测序。结果从3只恒河猴体内成功分离到了通体病原,并获得了通体gltA全长基因序列,测序结果表明该序列与五日热通体同源性99%。结论福建来源的恒河猴种群携带通体病原,通体流行地区可能存在鼠与灵长类动物之间病原体的流行和传播。

  • 标签: 五日热巴尔通体 柠檬酸合成酶 恒河猴 序列分析
  • 简介:分别以玉米秸秆和稻草为培养料栽培氏菇,对菌丝生长性状进行对比;同时,在我国传统发酵栽培方法的基础上,将三次发酵法与二次发酵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玉米秸秆栽培的氏菇在发菌速度及子实体质量和产量上均优于稻草;培养料经过3次发酵更适宜氏菇生长。经过3次发酵的玉米秸秆培养料栽培的氏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分别为7.7kg/m^2和27.5%,子实体粗蛋白含量44.89%,可溶性糖含量44.01%,18种氨基酸总量31.70%,明显高于2次发酵的玉米秸秆培养料及2次、3次发酵的稻草培养料。

  • 标签: 玉米秸秆 稻草 三次发酵法 巴氏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厕蝇种团(Fanniacanicularis-group)为厕蝇属众多种团之一。本文综述了世界该类昆虫分类研究概况,在查阅国内外该类昆虫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该种团的研究简史,进一步界定了该种团与厕蝇属其它类群的主要区别特征,给出了该种团全世界已知47种的名录及其分布,讨论了该类昆虫生态学及其研究意义。

  • 标签: 厕蝇科 厕蝇属 夏厕蝇种团
  • 简介: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并且随着年龄的老化,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现如今阿茨海默病成为威胁老年健康的头号隐患,本文综述了目前有关阿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概况,其中被学术界广泛认可的是淀粉样蛋白学说.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发病机制 淀粉样蛋白学说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来源的嗜肺氏杆菌在实验大鼠和小鼠中的传染性.方法取源于野鼠、实验大鼠和小鼠的嗜肺氏杆菌3株,对30只受试大鼠和小鼠进行交叉人工感染,并于感染后不同时期取咽拭子分离培养,对感染前后菌株,应用RAPD-PCR、SDS-PAGE和Westernblot进行基因型、蛋白和抗原成份比较,以及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结果受试实验动物对3株嗜肺氏杆菌均易感,被接种的动物能稳定携带嗜肺氏杆菌直到试验结束,重新分离的嗜肺氏杆菌在生物学特性、蛋白成份、抗原性和基因型方面无明显改变.结论同一株嗜肺氏杆菌能在实验大鼠和小鼠中相互传染.

  • 标签: 巴斯德菌属 大鼠 小鼠 感染 嗜肺巴氏杆菌
  • 简介:目的探索来源于的表皮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为其进一步作为皮肤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或临床应用奠定前期研究基础。方法取3~9岁健康儿童包皮环切术后包皮,经分离酶处理分离真表皮,再将表皮以胰蛋白酶消化为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有血清培养基DMEM和无血清培养基K-SFM中进行细胞培养,观察表皮细胞生长融合情况及克隆形成率。结果表皮细胞在DMEM和K-SFM培养液中均能融合成片,但在K-SFM中的融合成片时间明显短于在DMEM中所需时间;在K-SFM中2周时克隆形成率显著高于在DMEM中的克隆形成率。结论两步酶法分离表皮细胞接种于K-SFM中培养,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表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

  • 标签: 表皮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技术 血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L型嗜肺氏杆菌在诊断学及流行病学上的意义。方法青霉素液体法诱导,并对嗜肺氏杆菌L型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观察。结果嗜肺氏杆菌L型具有典型的“煎蛋状”(L型)和“丝状”(F型)菌落,扫描电镜观察,L型菌体呈球状、杆状、长丝状:革兰染色呈阴性、缠绕的长丝体,并具有圆球体及巨型体,细胞壁染色显示细胞壁缺失:对紫外线、新洁灭抵抗力较原菌增强5-10倍;自然干燥环境中,原菌2d死亡,而L型可存活12d:能透过0.45lam滤膜;回复的最初几代,其菌体形态较原菌大数倍。结论L型嗜肺氏杆菌在形态学方面有较大变化,对理化因素及外界环境抵抗力增强,有可能透过胎盘屏障垂直传播。本研究提示L型嗜肺氏杆菌在该菌诊断学及流行病学上有重要意义。

  • 标签: L型 嗜肺巴氏杆菌 流行病学 诊断学 诱导 抵抗力
  • 简介:棉花曲叶病是世界棉花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病毒病害,已在巴基斯坦、印度、苏丹、埃及和南非等国棉花产区广泛流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已克隆了与该病害相关的植物病毒8种,木坦棉花曲叶病毒(CLCuMV)即是其中之一,这些病毒均属双生病毒科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CLCuMV是引起巴基斯坦、印度棉花曲叶病大流行的主要病原之一。该病毒由烟粉虱以持久方式传播,也可以嫁接传播,但不能通过机械摩擦接种传播和种子带毒传播;其基因组仅含有DNA-A组分,并伴随卫星β分子。自2006年首次在我国广东朱槿上检测与鉴定到该病毒以来,目前已在我国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多个地理区域发现该病毒引起的病害,受侵染寄主植物包括朱槿、黄秋葵、棉花和垂花悬铃花;同时,已入侵我国的CLCuMV及其卫星β分子的各地理区域和不同寄主来源的分离物DNA序列相似性均大于99%,遗传较稳定。基于文献报道及作者近年的研究,本文对棉花曲叶病的分布、病原、CLCuMV特性、已入侵我国的CLCuMV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同时对入侵我国的CLCuMV来源及其威胁我国棉花生产的风险进行了讨论。CLCuMV"对我国棉花等作物的威胁日益加剧,本研究可为该病毒的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 入侵 朱槿 黄秋葵 棉花 垂花悬铃花
  • 简介:建立动物模型的目的是在实验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的模型,用于研究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目前尚无理想的阿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动物模型,AD实验动物模型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AD治疗药物的筛选。随着AD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完善的AD动物模型也在陆续出现。近年来出现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属于AD的病因模型,但也不能完整复制出AD的所有特征。最大的缺憾在于缺乏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tangles,NFTs)和在某些转基因模型中(尤其是单转基因模型)无广泛的神经元丢失。虽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到tau蛋白,但从未发现成对螺旋纤丝(pairedhelicalfilaments,PHF)。

  • 标签: 转基因小鼠 β-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swe基因/突变早老蛋白dE9基因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 简介: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华北谷区审(鉴)定的20个主栽谷子品种进行SSR标记多态性分析,研究了华北地区育成谷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49对引物在20个谷子品种中扩增出具有多态性的条带,共检测出142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出的等位变异数为2.96个。标记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0904~0.6896,平均为0.4168。20份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0173~0.9000,聚类分析将其分成3个类群,其中谷丰1号自成一类,表明谷丰1号的遗传距离较其他品种大。不同年代谷子品种间遗传距离分析结果显示,各年代品种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由大到小依次是1980s>1990s>2000s>2010s,表明随着年代的递进育成品种的遗传差异减小,亲缘关系增近。

  • 标签: 华北夏谷区 谷子 SSR 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