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戴尔发布了两款新的PowerEdge核服务。PowerEdge830是一款塔式服务,主要针对工作组或远程办公;PowerEdge850是一款1U机架式服务,设计成为数据中心。由于使用核处理,这些服务可比上一代单核产品性能分别提升62%和79%。

  • 标签: POWEREDGE 机架式服务器 戴尔 核技术 远程办公 数据中心
  • 简介:常规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生化方法包括化学交联、免疫共沉淀等,这些方法反映的是体外的情况而非体内情况,而且这些方法无法让我们直接克隆与某已知蛋白质作用的未知蛋白质的基因。最近一种新的技术逐渐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它就是“Yeasttwo-hybridsys-tem”,我们姑且将其译为“酵母杂合系统”。该技术

  • 标签: 酵母双杂合系统 转录激活因子 报告基因 蛋白质相互作用 转录激活区 启动子
  • 简介:优良种质创新是大豆新品种选育的关键.经过近20年的中间种质创新、亲本筛选、抗性选育、鉴定和品质检验等研究,育成了高的夏大豆优良种质鲁99-2.其对大豆胞囊线虫1、3、5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均为1级;对大豆花叶病毒y6株系的抗性也为1级;籽粒脂肪含量平均为22.09%,高值为22.67%;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3.29%,高值为45.0%;蛋白质和脂肪合计含量平均为65.38%,高值达66.40%.鲁99-2的育成说明创造和利用优良种质、选择适宜的杂交亲本和采用有效的选育方法等对大豆育种至关重要.

  • 标签: 夏大豆 种质 鲁99—2 选育 高脂肪 高蛋白质
  • 简介:传感力学影响了许多生物学现象,从DNA复制到骨髂加固,然而弗吉尼亚大学的MartinSchwartz说:“还没有哪种标准化的方法来确定是哪个蛋白或者哪种结构在细胞中真正执行这种力量。”所以Schwartz及其同事设计了一种能够检测活细胞中蛋白间皮牛顿的力量的生物传感

  • 标签: 生物传感器 Schwartz 生物学现象 DNA复制 弗吉尼亚 活细胞
  • 简介:对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南京桃圃保存的507份桃种质资源进行了花期、花型、花径、雌蕊高度(与雄蕊比)、花粉育性的调查,结果表明,需冷量少的品种花期早于其他大部分种质资源,始花期以及花期持续的时间与当年的气候和花期天气尤其是温度有关.84.4%的种质资源具蔷薇形花,78.5%的铃形花种质资源为黄桃;66.1%的种质资源花径在3.7~4.7cm,花径最大的是观赏鲜食兼用的重瓣花种质资源花玉露;90.5%的种质资源雌蕊高于或近等于雄蕊,蟠桃88.2%的种质资源雌蕊低于雄蕊;花粉可育种质资源443份,占种质资源总数的87.4%.

  • 标签: 种质资源 花径 雌蕊 开花特性 雄蕊 花器
  • 简介: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丹纳-法伯癌症研究所确认了一种单元分子开关,它可成功操控小鼠和人类细胞生成棕色脂肪。专家认为,这项研究将有助于开发治疗肥胖症和糖尿病的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近期出版的《自然》杂志网络版上。

  • 标签: 《自然》杂志 脂肪细胞 分子开关 棕色脂肪 单元 可控
  • 简介:车站编组自动化设备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列车编组安全性和效率,使用DYT可控停车防溜制动防溜,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工作条件和劳动强度,提高了站场自动化作业的水平。文章对DYT停车的维修与管理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提出设备更新时的一些改进思路。

  • 标签: DYT可控停车防溜器 维修 保养 管理 改进
  • 简介:利用植物表达系统生产外源蛋白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廉价生产系统,它有可能替代外源蛋白的发酵生产系统。本文对分子农业的意义、植物表达外源蛋白的影响因素和植物生产外源蛋白质的研究进展等方面作了论述

  • 标签: 分子农业 基因表达 异源蛋白
  • 简介:白念珠菌具有形态性,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为酵母相和菌丝相。调节形态性的主要信号通路有Cph1调节的MAPK途径,Efg1调节的cAMP/PKA途径,Tup1介导的抑制途径,Rim101调节的pH反应通路等。这些通路控制着菌丝特异基因的表达,许多菌丝特异基因编码白念珠菌的毒力因子,因此菌丝相的致病性更强。

  • 标签: 白念珠菌 双形态性 调节通路 菌丝特异基因 致病性
  • 简介:文中详细描述和报道了来自山东省沂源县沂山土壤中的一个中国新记录属-聚散霉属(DicymaBoulanger)和中国新记录种一青褐聚散霉[Dicymaolivacea(Emoto&Tubaki)vonArx]。

  • 标签: 青褐双聚散霉 暗色丝孢菌 土壤真菌 新记录
  • 简介:线粒体不但是细胞内重要的能量提供者,而且在病毒感染后引起的细胞凋亡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新发现的线粒体抗病毒蛋白将线粒体与先天性免疫联系起来,这也意味着宿主免疫反应和细胞凋亡可能与线粒体密切相关,显示出线粒体在细胞内的重要作用,提示应加强对线粒体在抗病毒感染和治疗等方面作用的研究。

  • 标签: 线粒体 细胞凋亡 先天免疫
  • 简介:膜生物反应(MBR)是一种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与回用、垃圾渗滤液处理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阐述了膜生物处理法(MBR)的处理机理;综述MBR的工艺应用现状及其工业应用;最后就MBR工艺的发展做展望。

  • 标签: 膜生物处理法 工艺 工业应用 展望
  • 简介:压电石英晶体生物传感是利用压电石英晶体振荡频率对晶体表面质量负载和表面性状如密度、粘度、电导、介电常数等的高度敏感性与生物识别分子的高度特异性相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传感.它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单,不需任何标记;检测速度快,成本低廉等特点,有望成为临床实验诊断大规模应用的方法.仪器体积小,重量轻,能实时检测,是获取在线信息强有力的手段,特别适于环境监测、食品卫生监督、工业生产实时监测等野外流动作业和在线检测.本文就压电石英晶体生物传感的原理、基本结构、特点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生物传感器 压电石英晶体 应用
  • 简介:[目的]2016年7月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泰国进境商品山竹果中检出色多刺蚁,经查询,该种为我国进出境检疫部门首次检出。了解多刺蚁属情况可为该类昆虫的检疫鉴定提供依据。[方法]笔者通过对色多刺蚁及多刺蚁属相关文献进行翻译和整理,详细介绍了色多刺蚁的分类地位、分布、形态特征及近似种,以及多刺蚁属在中国的种类,并简要分析了我国检疫系统对多刺蚁属的截获情况。[结果]色多刺蚁(膜翅目:蚁科)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地区,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省。多刺蚁属在我国已知45种1亚种。2003-2016年7月我国检疫系统共检出多刺蚁属2097批次。[结论]多刺蚁属随货物包装携带入境的概率较高,各进出境检疫部门应加强对该类昆虫的检疫工作。

  • 标签: 双色多刺蚁 多刺蚁属 山竹 形态特征 检疫
  • 简介:歧杆菌凝固型无糖酸奶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接种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3菌株进行发酵。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歧杆菌发酵剂接种量5%、木糖醇6%于39℃条件下培养8h后,再接入接种比例为1:1、接种量为4%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混合发酵剂,于42℃条件下培养3h。在此工艺条件下生产的酸奶风味纯正,凝乳状态良好,口感细腻,具有天然的奶香味。

  • 标签: 双歧杆菌 无糖 酸奶 二次发酵
  • 简介:胆盐水解酶的特性及生理功能已成为研究热点。我们探讨了国内外关于歧杆菌中胆盐水解酶的生化特性、降胆固醇机理及其生理作用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对研究歧杆菌胆盐水解酶,以及歧杆菌及其制品的开发利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双歧杆菌 胆盐 胆盐水解酶
  • 简介:目的了解引起夫妻双方生殖念珠菌病的病原菌是否为同一种致病菌,并行药物敏感性检测,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常规念珠菌培养方法培养,API20CAUX进行鉴定,微量稀释法行药敏检测。结果88例患者(44对夫妻)中,检出白念珠菌73例。夫妻双方共同由同一菌种致病例数为41对,白念珠菌引起者为36对,光滑念珠菌引起者为2对,近平滑2对,克柔念珠菌1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外药敏显示88株念珠菌对制霉菌素全部敏感,对克霉唑也高度敏感,对伊曲康唑、氟康唑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夫妻一方患有生殖念珠菌病时,另一方应做好性伴通知工作,行相应检查,必要时行药敏实验,以降低念珠菌病的复发率。

  • 标签: 生殖器念珠菌病 阴道念珠菌病 性传播 药敏实验
  • 简介:以11个转外源基因(Cry1Ac+API-B)系为材料,受体亲本陆地棉品种鄂抗9号为对照,研究其在抗棉铃虫性、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1个转基因系的抗棉铃虫效果明显,达到中抗和高抗水平;转基因系及其受体、转基因系之间在单铃重等10个性状上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和受体亲本相比,各个转基因系变异方向比较一致的性状有:衣指、衣分降低;而株高、单株结铃数、单铃重、子指、皮棉产量、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等性状的变化方向不定。

  • 标签: 棉花 抗虫性 遗传变异 CrylAc+API-B
  • 简介:目的:探讨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宫腔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和粘膜下肌瘤患者共189例,其中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者纳入极组(n=72),行单极电切治疗的患者纳入单级组(n=117)。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膨宫液用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评估两组术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极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膨宫液用量显著低于单极组(P均〈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极组患者术后1月内阴道流血、排液天数显著短于单极组(P〈0.05),但两组术后6个月的治疗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极等离子电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及粘膜下肌瘤具有快速、安全、有效、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膨宫液用量少等优势,并能维持患者电解质平衡,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双极等离子电切术 粘膜下肌瘤 内膜息肉 单极电切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