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法相辞典》乃民国初年政治活动家、佛学家朱芾煌所编集的一部佛教义理名相辞典,在问世七十余年间,一直是佛教研学者案头参考之必备,影响甚大。

  • 标签: 辞典 法相 政治活动家 民国初年 佛教义理
  • 简介:潍坊孙敬明先生的《潍水集》即将付梓问世,这部内容非常充实丰富的学术论文集,特别标明是“为纪念簋斋诞辰二百周年而集辑”。我认为这既反映出他景慕先辈学人的心情,也体现了他继承发扬传统学风的志趣。

  • 标签: 学术论文集 继承发扬
  • 简介:道教中的仙境是指神仙居住的胜地。道教把仙境纳为自己神仙理论的核心内容,将其作为人们终极追求的理想境界。但在道教产生之前,仙境这一观念就已存在。仙境源于上卉神话,作为先秦古籍中保存神话最丰富的《山海》,对神仙居住地有大量的记载。《山海》中描绘的仙境、仙物、神仙,

  • 标签: 《山海经》 仙境 理想境界 先秦古籍 居住地 神仙
  • 简介:面对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究竟哪些经典应该先读,哪些论著可后读?哪部佛典是必读,哪种译本可选读?哪些经论最能体现佛教的基本精神,哪些撰述是随机方便说?凡此等等,均不同程度影响着人们读经的效率与效果。为此,本文精心选择了对中国佛教影响最大、最能体现中国佛教基本精神的十三部佛经。

  • 标签: 佛教典籍 十三经 简释 基本精神 中国佛教 效率与效果
  • 简介:残损、撕裂古写本的修复缀接是古代文献整理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以国家图书馆藏敦煌写本《佛名》为中心,通过内容、行款、书风、书迹等不同角度的比较分析,从残损补缀例、脱误补缀例、缀接错乱例、缀接颠倒例四个方面探讨了前人的修复缀接工作以及与之相关的误缀现象,说明残损、撕裂古写本的修复缀接古已有之,古人的修复缀接也未必完全正确。

  • 标签: 修复缀接 佛名经 国图藏敦煌写卷 误缀
  • 简介:王静斋的生卒日期学术界众说纷纭,直到目前尚无定论。为了澄清这一事实,笔者首先查阅了廿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出版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涉及他生卒日期的辞书和两篇关于他的年谱.其次,笔者还专程赴贵州省平坝县城和四川省都江堰市采访了王静斋的直系亲属并走访了天津王静斋出生地的一些亲友和对王静斋有所研究的民间学者。

  • 标签: 王静斋 考释 生辰 80年代 直系亲属 都江堰市
  • 简介:《谛义证得》是古印度重要宗教派别耆那教中影响最大的经典。这一经典构筑了耆那教系统的理论体系。它重视通过智慧获得真理,提出了"七谛"的理论。在这种理论中,该表明了耆那教的主要宗教和哲学思想。《谛义证得》通过"命我"和"非命我"的范畴,论述了耆那教关于生命现象和自然事物的主要理论;通过"五种智"的理论,展示了此教在认识论上的主要观念。《谛义证得》对耆那教在历史上的成熟和发展起了较大作用,在印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标签: 《谛义证得经》 命我 非命我 耆那教 印度宗教
  • 简介:《老君音诵诫》中的"刘举"并非特指某一位具体人物,而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它源于王莽代汉之际出现的"卯金修德为天子"、"刘氏复起、李氏为辅"等植根于谶纬神学的古老谶记。东汉灭亡后,民间道教教团将刘氏谶记纳入到自己的体系之中,并以末世论对其加以改造,使之成为具有道教特色的谶记。

  • 标签: 刘举 谶纬之学 道教 老君音诵诫经
  • 简介:工作是伊斯兰教工作中抓根本、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是团结引导广大穆斯林群众的法宝,是与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斗争的利器,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创举。近年来,湖北省伊斯兰教协会在国家宗教局、中国伊协,湖北省民宗委的大力支持下,举办了多期解工作培训班、卧尔兹演讲比赛,对来自全省各地阿訇、清真寺寺管会负责人分批次进行解培训,效果非常明显,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信教群众的认可。

  • 标签: 穆斯林群众 卧尔兹 民族分裂势力 中国伊协 国家宗教局 社会相
  • 简介:王阳明释是在“口传”、“面授”之下,指点不同弟子时所实施的治疗行为。在解释《中庸》首章的五个案例中,王阳明因不同弟子资性、问难之深浅,释方法殊为不同,言说方式随时变易,呈现出“以心解”所“建构”的强烈自由风格的释经学。王阳明释具有释内涵方面的宇宙论伦理维度、释方法的多变性、立言方面的开放性、治病救人的时效性之优点,但由此可能导致荒废经典、误解经典、跨文本误释、学派分裂之弊端。而欲想领会阳明释经学之真谛,则需要读者具备相应的身心修练。

  • 标签: 王阳明 《中庸》首章 释经方法
  • 简介:众所周知,悖论一直是数学、逻辑学、语言哲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形形色色的悖论极大地挑战着人类的常识与直觉,使不少人为其绞尽脑汁;另一方面,人类天然的好奇心驱使着许多学者不断研究并试图解决悖论。有一种形象的说法将悖论称为"思维的魔方",它非常恰当地刻画了悖论对于人类巨大的吸引力。2014年7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波教授所著的《悖论研究》就是这样一本对于悖论进行深度研究的专业著作,读者从中可以了解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悖论,

  • 标签: 陈波 自我指称 深度研究 专业著作 语言哲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简介:佛教对于烦恼的认识相当深刻,汉译《杂阿含》中对于烦恼有许多分类和描述,并与佛教的基本教义、修道体系及解脱目标紧密相连。佛教认为烦恼的本质是心不自在的状态,烦恼的染污性与不善性决定了它可以束缚、逼迫、扰乱人心,因此,早期佛教以断除烦恼、证得涅槃为乐。随着部派佛教对烦恼认识的深化,阿罗汉的地位开始动摇并出现以追求佛果为目标的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的发展逐渐展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拥抱烦恼、在烦恼中觉悟的旨趣与精神。

  • 标签: 《杂阿含经》 烦恼 阿罗汉 解脱
  • 简介:2015年3月1日,乌鲁木齐市伊斯兰教解工作24期中青骨干培训拉开帷幕。开业典礼由乌鲁木齐市民宗委主任帕尔哈提·沙来主持,首先帕主任安排部署了培训要求,乌鲁木齐市社会主义学院校长李作林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八户梁清真寺马俊杰代表学员表态发言,最后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希尔扎提·巴吾东作了重要讲话。此次培训为期五天,利用封闭式脱产学习方式,全市134名回族宗教人士,助理和6名带队干部参加了培训。

  • 标签: 市社会主义学院 骨干培训班 民宗委 东作 宗教人士 希尔
  • 简介:《文心雕龙》中的《宗》一篇围绕以圣王及其经典调教文人的主题,教育的落足点尤其在于引导文人的心性也即文心。刘勰的主张乃针对文人时代开启以降,个体性文心偏离经典所导致的文弊状况,提倡回到圣王经典中汲取教化,通过个体文心在经典的涵泳体味中被塑构,文人个体体性与重树圣王经典权威两种诉求得以综合起来,以是,纯粹个体文人也相应被塑造为君子—文人。

  • 标签: 《文心雕龙》 文心 文人 圣王
  • 简介:《道协会刊》系《中国道教》杂志前身,创办于1962年,迄今已有50余年历史。本期刊登的两幅照片为1962年《道协会刊》第一期清样照片,上有撄宁会长认真审阅校订的笔迹,以及他请相关道长和人员提出修改意见的便签。

  • 标签: 陈撄宁 会刊 校订 手迹 《中国道教》 修改意见
  • 简介:他叫汪俊生,笔名“九华山接引居士”。九华山神光岭路边的“接引楼”,就是他的书画工艺品铺子。他的店招很特别:就这样了。

  • 标签: 九华山 居士 人生 书法 工艺品
  • 简介:画中有话,从绘画技法角度,向读者诉说师曾与丰子恺漫画之间的传承关系;艺中有意,丰子恺的艺术人生中充斥着诗意、童忆、佛理等人生真谛,这种人生观不仅仅是受到恩师李叔同以身教化所影响,另一个不为人知或被极大忽视的因素便是受到师曾的影响。所以,丰子恺漫画卓越的艺术成就完全离不开师曾和李叔同两位大师的指导,这亦是丰子恺漫画分别对两位导师不同内容和不同方式的传承。立足于《太平洋报·文艺集》,从构图、笔触、留白、边框、题材、人物塑造、诗意和标题八个层面,将师曾漫画与丰子恺漫画进行比较,以窥测师曾漫画与丰子恺漫画之间的传承关系。

  • 标签: 《太平洋报》 漫画 陈师曾 丰子恺 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