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3 个结果
  • 简介:人与自然(天)的依存灾系,既有必然的科学基础,也有客观的理论根据,还有着真实的时空表征,即人天在人类历史层面上的时间表征,和它们在现今全球层面上的空间表征。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人天依存关系的时空表征,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依存关系 时空 表征
  • 简介:唯识的时空观是以“内因缘缘起”,即阿赖耶识缘起为立论的总根据。以“二十四不相应行法”和“过未无体”来说明时空的无自性。用唯识的“种熏”说,来说明时间的“刹那灭性”。本文引入自证分对回忆与预想的证知,来说明自证与时间意识之间的深刻联系。在回忆、期待和感知三种时间意识行为中,只有感知(证知)具有当下性。不论是因果同时还是因果异时,都是自证分的“证知”,它们不过是自证分这一受熏持种主体之“行相与体性”两种不同的功能显现而已。在这样一个“回忆卜现在(证知)_期待”构成的三维时间结构中,我们看到三者的相互依存。本文以“波粒二象性”量子实验来说明时间与观察者有关。以经验心识观之,光波(能量、空)会“坍缩”成粒子(物质);以觉性观之,粒子又会还原成空无。所以,与其说物质具有波粒二象性,不如说我们“心识”存在的状态具有波粒二象性。

  • 标签: 唯识 时空观 自证分 波粒二象性
  • 简介:<正>引言俄罗斯文艺理论家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巴赫金(MikhailMikbailovichBakhtin,1895—1975)以其在哲学、美学、文艺学和语言学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影响了20世纪下半叶整个世界的人文思想研究。他的'边缘'的生活经历和思想个性,使得他的理论涉猎极广,并总是能独辟蹊径地作出新意逼人、一针见血的论断,但从整体上来看,他的理论中作为'三大主干的对话主义、时空体和狂欢化,彼此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互抵触,即使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思想整体之间,也存在着前

  • 标签: 赫金 时空体 拉伯雷 庞大固埃 时空坐标 狂欢化
  • 简介:<正>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杨向奎教授是造诣深厚、博学善思、富于创造的学者。值此杨先生从事教学与科研五十五周年之际,笔者拜访了杨先生,请他谈一些研究心得。现将杨先生论学大要摘述如后。(一)在历史文化方面孔子曾经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这句话,从中国传统文化角

  • 标签: 杨向奎 天人之学 哲学家 中国传统文化 历史文化 和谐
  • 简介:道教延续先秦道家,尤其是庄子以来的中国古典美学对于时间、空间的思考,并与其长生久视、飞升成仙的宗教目标联系起来,将对生命价值的追寻落实到对道的永恒探求之中。无论是“白日升天”还是“山林隐化”,无论是缩地装天的道术还是文学瑰丽的想象,都共同讲述着一个打破或者超越时空有限性的梦想。在审美的时空里,修道者逍遥遨游,实现并完成了自我。在改变时间与空间的努力中,在实现从“人”到“仙”的跨越中,呈现出神圣的超越的无与伦比的审美境界。

  • 标签: 道家 道教 审美时空
  • 简介:《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这里的玄同指与大道混同其一的状态与境界,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和光同尘。这是太上留给我们的重要思想财富。这里的光也可以认为是时间、时代,而这里的尘也可以解释为空间环境、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和光同尘可以理解为与所处的时空相协调,相适应。

  • 标签: 道教 教义思想 时代精神 民族文化
  • 简介:《带我去吧,月光》是台湾著名才女朱天文写于1989年的作品,因其内容风格独特而引人瞩目。它以感伤而苍凉的笔触写出了母女两代人感情的幻灭,体现了一种时空变更、天地不仁的残酷世态。同时朱天文由对人物乡愁的浓浓抒写到对探亲的精微再现,也表达了一种对世事人生的崭新认识。

  • 标签: 朱天文 幻灭 时空 风格独特 苍凉 感伤
  • 简介:五台山文殊信仰的形成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在北魏、隋唐、明清三个重要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出于政治的需要不断对之以充实、丰富。目前,保存下来40余座文殊寺庙,成为全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区域。透过对五台山文殊信仰的时空分析,可以深刻理解其产生的社会根源、信仰形态、文化内核以及历史积淀。

  • 标签: 五台山 文殊寺庙 时空分析
  • 简介:管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在历史上曾写下辉煌的篇章。管子的思想受到历代学者的关注,也发挥着重大作用。1909年,清政府和立宪派忙于“预备立宪,维新国政”,著名学者梁启超把目光投向管子,为管子重新作传。梁启超从史学家的责任和精神出发,认为管子在先秦时就已经初步主张在中国实行立宪政治,从而将管子的爱国精神、民族主义置于近代民族危亡的环境下进行解读。

  • 标签: 梁启超 《管子传》 缘由
  • 简介:白和混沌是东方文化背景下的现代设计作品最频繁出现的两种状态。白和混沌除了从物理角度的颜色认知而存在外,更体现了一种东方视角里的整体感觉。这种感觉通过外在于物内化于心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得以体现。这是独特审美文化生发出的设计的东方现代性品质。

  • 标签: 混沌 时间 空间 东方现代性
  • 简介:对面孔刺激敏感的ERP成分N170,其特异性至今仍有争论。本研究记录正立脸、倒置脸、动物脸、马赛克脸及七类物体类别图片刺激的ERP,分析ERP成分的峰值和潜伏期。正立脸比倒置脸、动物脸所引出的N170的峰值和潜伏期都高和早。其他类别刺激引出N170,其潜伏期早于脸刺激,峰值低于脸刺激。正立脸和动物脸VPP潜伏期显著长于其他类别刺激,之间没有差异显著性。脸刺激与其他物体类别刺激相比,N170和VPP是其特异性的脑波成分。

  • 标签: 面孔识别N170 VPP 特异性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我国科技发展的主体、目标、动力、方向、途径和战略部署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丰富的具有哲学和实践内蕴的科技思想。习近平科技思想具有六个基本特征,即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性、创新为首要驱动力的创新性、紧跟时代步伐的时代性、广纳互鉴世界经验的开放性、抢占先机的前瞻性、结合具体实践的实践性。习近平科技思想总结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指出当前我国科技进步的现实问题,勾画出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蓝图,为新时代中国科技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 标签: 习近平 科技思想 特征研究
  • 简介:信息的基本特点是必须依赖于载体而存在,这种依赖性在本体论意义上是随附于载体上,其基本理由有三点:第一,两个物理载体的属性如果存在着物理意义上的不可分辨性,那么载体之上随附的信息也是不可分辨的;第二,信息与载体之间具有典型的不对称性;第三,从不可分辨性和不对称性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到信息具有多重实现现象。信息随附性特征的哲学意义在于揭示了,信息在本体论意义上是一种随附性存在,在认识论意义上它是随附于科学。

  • 标签: 信息 随附性 载体 信息哲学
  • 简介:本文尝试采用从宏观到微观,层层剥离的方式对回族民居进行梳理和呈现,即从全国范围内的'大分散,小集中'的居住格局,到'围寺而居,以坊而治'的传统聚居社区组织方式,再到'形散,神不散'的具体民居建筑,三个层面呈现回族民居建筑文化的三大特征

  • 标签: 回族 民居 建筑文化
  • 简介:1.永远找不到自己的笔;2.永远对自己的发型不满意;3.所有的电器都不看说明书;4.尽量使用自助办理业务;5.使用最多的称呼是同

  • 标签:
  • 简介:公德总是相对于私德而言的。根据对公德的“公”之范围的不同界定,原先的公德就会转变为私德。公德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个体性美德与制度性美德。在个体性美德中,正义具有与其他美德极为不同的特征。我们的公德建设应从个体正义感的培养与制度正义的构建和维系入手。

  • 标签: 公德 私德 制度性美德 正义
  • 简介:本研究采用等级排序的方法,60名被试分别在大、小两种恒定的期望值条件下,对不同风险来源和不同风险水平的抽彩方案进行偏爱排序,以此来检验组合理论有关风险偏爱模式的假设.结果发现(1)被试的风险偏爱模式以单峰模式为主;(2)期望值的大小和不同的风险来源对偏爱模式没有显著影响.通过与美国研究者的结果比较发现,中美被试对于固定收益、中等风险和高风险评为最不偏爱的数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风险偏爱 组合理论 中美比较
  • 简介: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社会科学系教师夏林的新著《穿越资本的历史时空——基于唯物史观的现代性批判》一书,已于2008年1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从商品拜物教这一特殊理论视角对现代性的成因、流变、类型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表现形式做了独特而深入的阐述和分析。德国古典哲学从康德的“物自体”理论起面临的就是现代性问题,显性的自我意识哲学根源于现实经济生活,

  • 标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现代性批判 唯物史观 历史时空 资本 德国古典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