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是越来越多的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城市林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主要是结合生态城市城市林业的内容关系进行分析,阐明城市林业在生态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也提出了促进城市林业发展的一些有效措施,旨在为促进生态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 标签: 生态城市 城市林业 作用 分析
  • 简介:湿地是湿地乔灌木植物、在湿地中栖息的动物、湿地特有环境所培养的微生物等所组成的生态环境,具有生态价值。生境性湿地是多功能的,即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调蓄水源、调节小气候等。

  • 标签: 城市湿地 生态功能 规划模式
  • 简介:文章基于森林生态系统连续观测与清查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结合2015年上海市森林资源监测成果数据,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对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净化大气环境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5年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提供负离子4.14×10-(24)个;吸收SO2931.25万kg,吸收氟化物85.69万kg,吸收氮氧化物64.78万kg;滞纳TSP6600.39t,PM(10)1016.7t,PM(2.5)252.13t。全市净化大气环境功能价值为26.2亿元,贡献最多的3种优势树种(组)为樟木林、硬阔类和灌木林,分别占25.95%,14.7%,13.34%,相对应的森林面积占全市森林资源总面积的24.94%,16.04%,11.76%。

  • 标签: 城市森林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净化大气环境 上海
  • 简介:低碳发展是一种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2005—2015年国内外主要专业期刊发表的相关文献资料,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归类和统计分析,论述了城市绿化领域低碳发展与生态设计学术研究成果的构成情况及研究热点,探究不同时期研究重心的动态变化,对比归纳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共性与特点。

  • 标签: 城市绿化 低碳发展 生态设计 学术动态
  • 简介:坚持绿色发展,就要重视生态产品价值,生产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实现绿色富民惠民。生态产品是公共产品,价值实现难度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创新,有利于加快补齐生态短板,增加生态产品供给,促进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

  • 标签: 生态产品 产品价值 绿色发展 公共产品 生态优势
  • 简介: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海南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探索:1999年在中国率先建设生态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后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随后确立生态宜居的“美好新海南”目标。

  • 标签: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省 海南 实验区 经济特区 示范区
  • 简介:草原生态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及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分析锡林郭勒草原生态保护工程、成效及相关政策的基础上,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指导,探讨了新形势下锡林郭勒草原生态保护的建议与对策。为锡林郭勒草原生态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 标签: 锡林郭勒 草原生态保护 生态文明 建议与对策
  • 简介:随着生态补偿相关研究工作的逐步开展,生态补偿政策评估研究逐渐增加。通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发现国外的研究较多,内容较宽泛,多集中在理论、机会成本、影响因素、农牧民补偿意愿以及补偿效益评估等方面;国内研究较少,多集中在补偿意愿和效益评估方面,且评估指标简单、分散,评估方法和技术手段处于探索阶段,效益评估无法将气候与政策剥离,其它政策与补偿政策剥离。尽管这些问题的研究非常复杂,但却为生态补偿政策评估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 标签: 生态补偿 补偿意愿 机会成本 补偿效益
  • 简介:草原生态系统具有特殊的生态环境意义,草原是天然的绿色屏障,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诸多功能,草牧业、草产业、畜牧业的生产发展都与草原息息相关。维护草原生态良性发展,建立长效草原保护建设机制是实现草原持续利用和长久保护的根本。

  • 标签: 草原 生态 保护 建设
  • 简介:李德新,男,1930年生,四川省威远县人,195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生物学系,即赴内蒙古农牧学院任教,任草原科学系生态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兼任内蒙古草原生态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内蒙古生态学会一、二、三届理事,内蒙古老教授协会理事,《中国草地学报》常务编委等职。在教学工作中,为“草原专业”讲授植物生态学、植物群落学、草地生态学、现代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多门专业基础课和基础课程,并编写了数材和拟学纲要;自1985年以后,培养指导研究生和博十生,为培养草业科学和生态科学的专门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1997年列入《中国教育专家名典》。

  • 标签: 生态学家 内蒙古草原 草地生态学 生态学会 生态科学 中国教育
  • 简介:生态脱贫,就是在"一个战场上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个攻坚战"。介绍了山西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现状,分析了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搞好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的建议。

  • 标签: 山西省 生态建设 脱贫攻坚
  • 简介:宁远县是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示范县.近年来,宁远县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生态立县”战略,以绿色宁远建设为主线,大力推进造林绿化.5年来,全县共完成造林绿化2.06万公顷。

  • 标签: 生态文明 底色 造林绿化 功能区建设 示范工程 宁远县
  • 简介:“飞来紫茶”是栽种在清远市清城区飞来峡地区的一种珍稀紫鹃茶树品种,受原始种的限制,直至2016年前仍处于一种待开发的原始状态,近两年我们通过套用惠州地区新型紫茶品种的生态栽培模式,采用人工遮荫、覆盖、茶林间作等方式提高遮光度,改善茶园田间小气候,以此提高紫茶的品质.

  • 标签: 紫茶 生态栽培 品质影响
  • 简介:在辛集田家庄乡王庄营村附近的石济高铁沿线,村民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栽种树木。未来这里将成为辛集高铁沿线生态绿化廊道的一部分。

  • 标签: 生态绿化 沿线 高铁 廊道 树木 栽种
  • 简介:此文是ScottSlovic教授专诚为本刊"生态文化"栏目撰写的论文综述。Slovic教授是美国爱达荷大学英语系主任,从事文学与环境、自然资源与社会研究。他是美国"文学与环境研究协会"(ASLE)的创始人兼首任主席、环境文学与生态批评研究的权威期刊《文学与环境跨学科研究》(ISLE)主编、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的奠基人之一。他从事环境文学与生态批评研究二十余年,是美国首个"文学与环境"研究中心(该中心设于内华达大学)的核心创建人之一,著有25部专著和逾百篇论文,曾在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多地讲学,在国际生态文化研究领域极具影响力。他的第25本专著《生态批评美学:语言、美与环境》(EcocriticalAesthetics:Language,Beauty,andtheEnvironment)于2018年出版。Slovic教授还是世界上许多著名大学(波恩大学、东京大学等)的客座教授,自2006年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担任富布赖特学者起开始访问中国,在中国多次讲学和讲座。

  • 标签: 环境研究 生态批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环境文学 客座教授 译文
  • 简介:边坡生态修复施工过程中,由于企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对规范内容不熟悉、施工经验不足以及施工技术不当等原因,造成边坡生态修复工程普遍存在较多的质量通病。为提高边坡生态修复施工质量,本文对边坡生态修复常见的坡面处理不当、植物选择不合理、坡面排水设置不完整、施工不到位等质量问题逐一分析,以期对边坡生态修复施工管理进一步发展提供帮助。

  • 标签: 边坡 生态修复 质量通病
  • 简介:十九世纪的美国正处于由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型的阶段,面对充斥着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工业社会,亨利·梭罗(HenryDavidThoreau)以超前的眼光预见到了工业社会精神失落的后果,并毅然选择在瓦尔登湖畔度过为期两年的“与禽兽相伴,与飞鸟为邻”的农耕生活.《瓦尔登湖》(Walden)一书便蕴藏着梭罗批判现实社会、回归自然的渴望和探索内心的呼吁.他强烈反对以牺牲自然的方式来发展经济以及用物质享受来代替精神进步的做法,深切地希望像守住瓦尔登湖那样守住人类的精神家园.梭罗呼吁人们勤劳节俭,褪去华丽的装饰,过质朴的生活,找回人类最本真的东西.人类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梭罗认为改变人类心灵深处的价值倾向,可以提升社会风气,最后实现社会整体道德品质的升华,从而使人类自觉地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职责.他呼吁人类减少对欲望的过度关注,将疲于奔命的时间用在思考人类应当如何正确发展,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上,减少一些自己给自己的束缚,让肉体和精神共同回归自由.这种深刻的人性复归的生态思想对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它可以使我们从物质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做大自然的旅居者而不是占有者,放慢脚步去探索内心深处的瓦尔登湖.

  • 标签: 《瓦尔登湖》 生态思想 精神家园 简单生活 人性复归
  • 简介:生态伦理角度研究《道德经》,其中的“尊道贵德”可作为生态伦理原则,形而上之道作为天地万物的本源,以德的形式内化于它们,从“道”贯到“德”;遵循“道法自然”的规律,即道以自然作为内在的根据和原因,决定了自身的存在与运动而无须借助外在的动力;内蕴“为物之德”,强调作为道德主体的人类必须担负起对非人类生命的生态责任,达到物我和谐统一、物我同化、物我共存的深层次道德境界.实践上构建“辅万物之自然”的生态行动准则,其具体构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确立“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行为基准,以自然为固有尺度的“知足”“知止”资源保护观与不偏不倚、一视同仁地泽及万事万物的慈爱思想.在此基础上,诠释老子生态智慧与深层生态学的逻辑一致性,实现老子生态智慧的现代性转化和重塑.在生态平衡持续失衡的当下,挖掘、梳理、诠释《道德经》的生态智慧,可为构建中国生态伦理范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道德经》 玄德 为物之德 深层生态学
  • 简介:近年来,翁牛特旗加大草原保护建设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草原“三化”得到了有效的治理,退化沙化趋势得到有效缓解,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并向良性循环发展,草原保护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阐述了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应对措施及建议。

  • 标签: 翁牛特旗 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 取得的成效与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