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克什克腾旗主要草地类型牧草营养成分含量和营养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地草甸类的粗蛋白含量最高;粗脂肪含量为温性草甸草原类和温性草原类较高;无氮漫出物则普遍较高;粗纤维含量为温性草原类和温性草甸草原类较高;粗灰分的舍量较高的温性草甸草原类和温性草原类均较高;磷和钙的含量最高为山地草甸类和低平地草甸类最高;克什克腾旗草地主要营养类型属碳氮型(CN)。

  • 标签: 牧草营养含量 营养类型 克什克腾旗
  • 简介:本实验是利用铝与铝试剂(玖红三羧酸铵)反应,生成稳定红色络合物的原理,用分光光度法来分析不同等级绿茶茶汤中的含铝量与茶叶品质的关系。本实验结果表明:茶汤中含铝量与茶叶品质密切相关,随等级的下降,含铝量增多,而且同一等级的铝含量随品质及生态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阐明茶叶中铝含量与品质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铝对茶树的生理作用提供依据。在酸性土壤中,含有较多的活性铝。一般说来,铝对植物会产生毒害,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而茶树却很例外,是一种喜铝性植物,茶园中增施铝肥,有显著促进茶树生长的效应。这说明铝对茶树具有特殊的营养生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铝具有①作为茶树的营养元素,②协助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活动的间接作用包括调节茶树吸收磷素,促进光合物的运转,促进多酚类物质合成等等。因此铝是茶树必须元素,并在茶树生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然而科技工作者发现,铝在茶树体内的含量及其分布随茶树的年周期和总发育周期中的不同阶段而有差异,春茶的含铝量常常较低,夏秋茶的含铝量往往较高,新梢的含铝量较低。根及老叶含铝量较高,芽叶越嫩,含铝量越低。并且含铝量过高,茶汤中的苦涩味显著增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铝与茶树这对矛盾体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和研究。目前,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不算很多,而有关茶叶中铝含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研究更是屈指可数。竹尾忠一曾经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测定日本绿茶无机成份的含量,中国群技大学的尹方教授等也曾用原子吸收和等离子发射光谱测定茶叶中微量元素组成及其含量,陈瑞锋用铝试剂光度法测定茶园土壤、茶树及茶汤中含铝量的研究已见报道。由此可见,测定茶叶中的含铝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具有开拓性意义。本实验是利用铝试剂

  • 标签: 茶树生长 茶叶品质 绿茶品质 含铝量 茶园土壤 光合物
  • 简介:采用植物血球凝素(PHA)体内注射、肾组织细胞短期培养、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了虹鳟的染色体,并进行了核型分析。虹鳟二倍体的染色体为60条,其核型为22m+1st-7t,NF=104。以外周血红血球为样本,鸡红血细胞为对照,用美国产的FACStarplus流式细胞仪测定了虹鳟的二倍体细胞核的DNA含量,其DNA含量为鸡血对照的1.51倍,绝对含量为3.47±0.21Pg/N。

  • 标签: 虹鳟 核型 DNA含量 染色体数目 种质标准
  • 简介:采用PHA体内培养法,取鱼体肾细胞用空气干燥法制备团头鲂染色体标本。经核型分析,团头鲂的核型为2n=48,26m+18sm+4st,臂数(NF)为92。用流式细胞仪测量外周血红血球细胞核的DNA含量为2.66pg/N。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团头舫染色体数及DNA含量是稳定的,其核型公式与有关文献的报道略有差异。

  • 标签: 团头鲂 核型 DNA含量 染色体数目 种质资源保护
  • 简介:蛋白质和糖类物质是影响DNA纯度的重要因素。以不同辣椒种质茎尖叶片为材料,测定蛋白质和糖类物质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材料LX4茎尖叶片蛋白质含量最高,为21.32mg/g(FW),热辣4号蛋白质含量最低,为10.15mg/g(FW);热辣4号茎尖叶片含糖量最高,为2.25%,L515含糖量最低,为0.82%;不同辣椒材料间茎尖叶片中的蛋白质和糖类物质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本研究为选择有效方法提取高纯度、高质量辣椒基因组DNA提供了参考。

  • 标签: 辣椒 含糖量 蛋白质含量
  • 简介:本实验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00nm下对内蒙古不同产区沙棘果实总黄酮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内蒙古和林格尔、内蒙古东胜、内蒙古凉城所产沙棘果实总黄酮含量较高,其他产区次之。

  • 标签: 内蒙古 沙棘 总黄酮 含量测定
  • 简介:采用比色法分析检测西洋参叶袋泡茶中的总皂苷含量,结果其总皂苷含量为8.21%.高于西洋参根(6.89%),表明西洋参叶袋泡茶是富含西洋参活性成分的新型保健茶.

  • 标签: 西洋参叶 总皂苷
  • 简介:连续3次从以蒙古沙棘亚种优良品种为母本的中蒙沙棘杂交试验中选出的50余个杂种单株叶片黄酮质量及其组分质量的分析,发现3点主要结论:(1)不同优良杂种单株总黄酮质量差异非常明显。变化范围在140.7—2661.7mg/100g之间,且相同母本或同一单株子代优株之间的叶片总黄酮质量的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2)杂种单株叶片黄酮的组分主要以槲皮素为主;(3)优良杂种单株果实及种子的总黄酮质量均要明显低于叶片的总黄酮质量,而大多数优良杂种单株种子的总黄酮质量则要高于果实,优良沙棘杂种叶片黄酮的提取应是沙棘最为有效的途径。

  • 标签: 中国沙棘 蒙古沙棘 杂交 生态经济型 叶片 活性物质
  • 简介:本文报道利用薄层色谱法和比色法对促脑活素口服液中人参皂甙成分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其含人参皂甙的主要成分有人参皂甙Rb1、Rc、Rd、Re、Rg1、Rg2等。总皂甙的含量为每100毫升含46mg。

  • 标签: 促脑活素 人参皂甙 含量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通过醋制洋铁酸模药材,对其中的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是否具有影响。方法对米醋炮制前后的洋铁酸模药材进行含量测定研究,采用HPLC法,测定主要成分为大黄素、大黄酚。结果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各不同地区洋铁酸模原药材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958%和0.1483%,而经过醋制后洋铁酸模药材中大黄素的平均含量为0.3908%,大黄酚的平均含量为0.3158%。结论经过米醋炮制处理后,洋铁酸模药材中发挥抗菌活性的两个主要药效成分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明显高于未经炮制的原药材,说明洋铁酸模药材经过醋制以后,有利于药材发挥其抗菌活性。

  • 标签: 洋铁酸模 醋制 大黄素 大黄酚 含量测定
  • 简介:利用乙醇抽提不同植物中的inositol类物质,将其抽提物中的水溶相部分依次通过ODS柱和阴离子交换柱后,用HPLC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pinitol含量多的植物有槐树叶、红花三叶草、白花三叶草、繁缕、银杏叶、婆婆指甲菜;D-chiro-inositol含量多的植物有蒲公英、白背;ononitol含量多的植物有槐树和婆婆指甲菜;myo-inositol含量多的植物有金银花、柿子叶、蒲公英、桑树叶。

  • 标签: 植物 MYO-INOSITOL D-chiro-inositol D-PINITOL ononitol
  • 简介:本文利用近红外光谱仪(NIR)结合偏最小二乘法,用漫反射方法测定了青烟叶中K、Ca、Mg三种化学成分,试验证明,MR可以用于测试青烟叶中这三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 标签: 近红外 青烟叶 化学成分
  • 简介:采用日立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人参果提甙母液粗多糖中氨基酸的含量,表明含有16种氨基酸,总含量为71.55g·Kg^-1,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有7种,占氨基酸总量的24.28%。药效氨基酸以谷氨酸(34.34%),天冬氨酸(11.45%)及甘氨酸(8.04)为主,占氨基酸总量的70.38%。

  • 标签: 人参果 粗多糖 氨基酸 含量测定 提甙母液
  • 简介:芜湖县是安徽省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较早的县,在成功开展了常规稻机插秧试验示范的基础上,连续两年进行了机插早稻试验。2006年芜湖县选择本县早稻主栽品种嘉兴8号、浙辐001和S9042开展机插试验,并与传统人工育插秧及直播稻进行产量比较,机插早稻平均单产6997.8kg/hm^2,较传统人工育插秧增产240~300kg/hm^2,较直播稻增产450~600kg/hm^2。

  • 标签: 机插秧 产量分析 水稻 试验示范 机械化技术 主栽品种
  • 简介: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2003—2013)收录的205篇森林游憩文献的学科分布、刊载期刊分布、年度分布、资助情况、作者分布、作者单位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文献分布特点和研究现状,为后续森林游憩研究理清脉络和提供参考。

  • 标签: 森林游憩 文献计量 中国知网
  • 简介:目的:测定刺五加总黄酮含量。方法:采用三氯化铝-醋酸钠比色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刺五加总黄酮含量在5.8mg~34.8mg范围内,芦丁mg数与吸光度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63%,RSD=1.05%,R^2=0.9995。刺五加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分别为:根皮18.96%,茎皮(1年生)10.29%,茎皮(2年生)9.08%,茎皮(3年生)8.3%,茎皮(4年生)8.27%,叶柄(8月25日)5.43%,叶柄(9月3日)5.14%。结论:剌五加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有很大差异,茎皮中总黄酮的含量随着年限的增加而降低。

  • 标签: 刺五加 总黄酮
  • 简介: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由4大子系统和17个指标组成的中部六省农村聚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对指标权重以及标准值的确定,求出各子系统的目标分值。最终利用综合评价模型确定评价指标的总分值,并以此对中部六省农村聚居环境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

  • 标签: 层级分析法 农村聚居环境质量 环境治理
  • 简介:一、前言1939年,Mackinney和Chaiken首次利用多重回归技术对林分收获进行预估,从此开始了建立定量的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工作。随后,多种类型的预估森林资源中单株林木和林分的生长和收获模型建立起来。近代,随着更精确的统计估计技术,扩充数据库和计算机的开发利用,建立模型就更科学、更完善了。典型的建立模型的方法是:首先对所有影响应变量行为的变量进行鉴别;接着确定

  • 标签: 维量分析 林分生长 统计估计 多重回归 胸高断面积 定量的
  • 简介:以我国主产烟区的主栽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测定了3个等级(C3F、B2F和X2F)共计391份样品的烟碱含量和物理性状,分析了烟碱含量与物理性状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烟碱含量和物理性状在样品间存在着广泛的变异;在一定范围内,烟碱含量与上部叶单叶重呈显著正相关,与上、下部叶长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与中、下部叶宽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与厚度和叶面密度均不相关;烟叶烟碱含量与上部叶单叶重的关系可用S形曲线^↑y=e^(1.484-2.041/x)来描述,与上、下部叶长的关系可分别用逆函数^↑y=8.225—265.570/x和^↑y=0.427+105.053/x来描述,与中、下部叶宽的关系可分别用二次函数^↑y=0.533+0.316x-0.010x^2和^↑y=-0.157+0.307x-0.009x^2来描述,且均达到显著水平,烟碱含量与其他物理性状的曲线回归不显著,表明曲线回归一般较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更有效。简单相关、曲线回归和次数分布3种方法结合可以较好地反映烟碱含量和物理性状的内在关系。

  • 标签: 烤烟 烟碱 物理性状 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