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针刺内关与郄门穴对冠心病患者每博心输出量及左心室排血的峰值流速的影响。方法:60例冠心痛患者分为内关组和郄门组,分别在运针3min后和留针20min后测试每博心输出量,左心室排血的峰值流速。再与针刺前得测试结果相比较。结果:46例患者针刺3min后Q值和VP值较针刺前上升。留针20min后,34例患者Q值和VP值全部上升。结论:针刺内关和郄门可增强左心室壁的收缩能力,使心脏的每博输出量增加,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状态。

  • 标签: 针刺疗法 冠心病 每博心输出量 左心室排血的峰值流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口腔临床发病率最高的四种疾病之一(龋病、牙周病、TMD、错畸形),是口腔业界公认的疑难杂症,其发病原因不明,治疗效果不确切,还常常与心理因素相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病科通过3万余例TMD患者临床诊疗经验,总结出"序列化、微创化、数字化、舒适化、人文化"的特色诊疗模式。"序列化"即梯度治疗,一般先采用保守治疗,再采用注射治疗,进而采用微创关节镜手术治疗,最后采用开放手术治疗。临床上保守治疗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是颞下颌关节咬合板,其可通过调整咬合关系、肌肉、髁突与关节盘的位置关系,从而逐渐建立起稳定的"盘髁"关系,相应地使关节腔内压力和组织应力发生改变,继而治疗TMD。其中,不同类型的咬合板起到的治疗效果也有所不同。基于此,作者通过此笔谈阐述咬合板对TMD的诊疗意义,以进一步为咬合板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保守治疗 咬合板治疗
  • 简介:摘要铁路客车是当前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同时也是目前较为安全的交通方式之一,在铁路客车的使用中,影响其运输安全的问题多发生在其自身方面,如铁路客车贴面胶合板开裂问题,胶合板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同时可以起到隔音和减震的效果,胶合板在铁路客车中使用的范围较广,主要集中在墙板、顶板、间隔等多个地方,所以其出现开裂问题,不仅影响整体的使用效果,同时也会对铁路客车的安全事故造成一定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考察了新型离子液体催化剂在PC合成塔合成体系中的应用,对比离子液体催化剂和KI-聚乙二醇催化剂下的反应活性、PO的反应转化率和对PC精馏系统运行工况的影响,全面考察后评估离子催化剂在PC合成工业化应用的可行性。

  • 标签: 丙碳合成 离子液催化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应用稳定型咬合板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40例,采用稳定型咬合板治疗,对治疗前后不同阶段对症状改善情况及疼痛指数、关节弹响缓解情况及张口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疼痛指数、关节弹响、张口度情况随戴用时间明显改善,每次复诊时均较上次复诊好转。6个月后疗效情况,显效11例(27.5%),有效24例(60.0%),无效5例(12.5%),总有效率为87.5%。结论稳定型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稳定型咬合板 临床疗效
  • 简介:千思板在科学家具中的应用"实验室家具"对很多人来说是个新名词,而从2000年以来受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里程碑式发展的拉动,科研教育领域和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工业领域的实验室建设正在以实验室家具为着眼点进行着改天换地式的现代化进程.对于国内实验室家具制造商来说,这意味着一次历史性的发展机会.

  • 标签: 千思板 建筑装饰材料 装饰家具 树脂压合板
  • 简介:摘要为构建数字化咬合板系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修复科于2019年4至5月招募2名健康志愿者(1名25岁男性和1名24岁女性),用硅橡胶取模灌制石膏模型,每位受试者均采用数字化法和常规法制作咬合板:用口腔三维扫描仪扫描石膏模型,建立数字化模型,借助下颌运动分析系统记录颌位关系及下颌运动参数,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并三维打印制作咬合板;以常规法设计制作的咬合板为对照,对两种咬合板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显示数字化咬合板系统具有临床可行性。临床初步评价显示,数字化咬合板客观评价与主观评分总分优于传统咬合板

  • 标签: 夹板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三维打印
  • 简介:但是pSilencer3.1KDR3能够抑制PC3细胞中KDR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针对3号KDR基因位点的pSilencer3.1KDR3载体有效地抑制了PC3细胞中KDR基因和蛋白的表达.,pSilencer3.1KDR3组转染的PC3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变慢

  • 标签: 中基因 基因表达 沉默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氧分压对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瘤(pheochromocytoma, PC12)细胞生存的影响,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PC12细胞长满培养瓶底70%~80%时随机分为0.1 MPa组、0.2 MPa组和0.4 MPa组,分别置于实验舱中,0.1 MPa组常压下呼吸纯氧,另2组升压速度0.03 MPa/min,稳压在相应压力下予纯氧1 h。用四甲基偶氮唑[3-(4, 5-dimethylthiazol-2yl)-2, 5-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结果(1)0.2 MPa组较0.1 MPa组细胞存活率升高[(118.35±5.42 )%vs. (100.38±5.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0.4 MPa组的细胞存活率[(83.50±7.11)%]较0.1 MPa组及0.2 MPa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4 MPa组内的LDH水平(1 071.67±35.36)明显增加,与0.1 MPa组(959.19±34.06)和0.2 MPa组(966.66±31.38)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ROS水平随着压力的增加而上升,0.1 MPa组(97.48±6.08)和0.2 MPa组(112.48±3.14)、0.1 MPa组和0.4 MPa组(148.62±4.79)、0.2 MPa组与0.4 MPa组的ROS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Rh123的荧光强度与MMP负相关,3组分别为(797.63±60.05)、(798.20±58.54)、(1 362.32±40.68),0.2 MPa组的MMP与0.1 MP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0.4 MPa组的MMP较0.1 MPa组及0.2 MPa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适当的氧分压增加PC12细胞的存活率,过高的氧分压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产生过量ROS,引起MMP降低可能是机制之一。

  • 标签: 氧分压 高压氧 活性氧 线粒体膜电位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佩戴稳定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2018年6月—2020年2月收治的TMD患者84例,其中男9例、女75例,年龄16~70(29.5±12.0)岁,均佩戴稳定型咬合板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及1、2、3个月共5个时间点,对比患者颌面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开口度及关节弹响发生率,并由此判断治疗效果。结果84例TMD患者佩戴稳定型咬合板治疗3个月后,显效11例、有效49例、无效18例、加重6例,总有效率达71.4%(60/84)。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84例患者VAS评分分别为(7.9±0.8)、(6.6±1.0)、(5.7±1.2)、(4.8±0.8)、(3.8±1.1)分,开口度分别为(27.1±2.3)、(31.3±1.7)、(39.0±2.5)、(43.5±2.1)、(49.3±1.3)mm,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06、14.56,P值均<0.001);关节弹响发生率分别为76.2%(64/84)、75.0%(63/84)、70.2%(59/84)、72.6%(61/84)、69.0%(58/84),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9,P=0.748)。结论稳定咬合板对于TMD具有良好的疗效,在改善关节疼痛、恢复张开度方面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并且对于缓解关节弹响上也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

  • 标签: 颞下颌关节障碍 稳定咬合板 开口度 关节弹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稳定型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0月之间收治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稳定型咬合板进行治疗,戴用咬合板6个月之后观察治疗效果,对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数值及张口度、关节弹响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治疗之后,患者VAS值及关节弹响发生率均比治疗前有了显著的降低,张口度较治疗前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稳定型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张口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稳定型咬合板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鱼藤酮(1μmol/L)处理PC12细胞24h,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EGCG(5μmol/L)预处理PC12细胞30min。采用CCK-8测定细胞活力;AnnexinV-FITC/PI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检测Caspase-3酶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并检测Bcl-2表达。结果:1μmol/L鱼藤酮处理后,细胞活力为(38.5±4.3)%,细胞凋亡率为37.7%,DHE和DHR123荧光强度均明显增加,分别为正常组的231%和335%,线粒体膜电位为正常组的45%,caspase-3活性为正常组的145%,Bcl-2表达显著下调。而5μmol/LEGCG预处理后,细胞活力为(69.6±5.6)%,细胞凋亡率降至21.4%,DHE和DHR123荧光强度分别为正常组的178%和287%,线粒体膜电位为正常组的57%,caspase-3活性为正常组的120%,Bcl-2表达上调,与鱼藤酮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CG对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保护机制与其抗氧化活性及抗凋亡有关。

  • 标签: 帕金森病 表没食子儿茶素 鱼藤酮 氧化应激 凋亡
  • 简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TMD)是指诸多原因导致的颞下颌关节及周围咀嚼肌群出现的结构、功能及器质性改变.其发病率较高,约25%~88%[1].患者主要表现为咀嚼肌及关节区肌肉疼痛、开闭口关节弹响及下颌运动障碍等.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咬合板 咀嚼肌 TMD 口腔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稳定型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34例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稳定型咬合板治疗,观察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显效10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8.23%;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VAS)、颅下颌指数(CMI)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29例出现磨耗面,占85.29%,其中主要为双侧向型,占55.17%,其次依次为小侧向型、单侧向型。结论稳定型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临床应用的重要价值。

  • 标签: 稳定型咬合板 颞下颌关节紊乱 疗效
  • 简介:Inthepresentpaper,theauthorsreviewrecentsituationsofdisordersofthedigestivesystemanditsrelatedresearchprogresses.Inclinicalpractice,Neiguan(PC6)isusuallyselectedasoneofthemainintra-gastricexamination,cesareansection,etc.ConcerningexperimentalindicatedthatNeiguan(PC6)isanimportantandeffectiveacupointfortreatmentofgastrointestinaldisordersinclinic.StimulationofNeiguan(PC6)inducedfavorableregulationofboththeperipheralnervoussystemandcentralnervoussystem,andchangesofthegastrointestinalhormonesecretionmaycontributetoitseffectsintreatingvariousdisorders.

  • 标签: 内关 PC 6 无序状态 消化系统 中医
  • 简介:Stimulationatspecificacupointscanactivatecorticalregionsinhumansubjects.Previousstudieshavemainlyfocusedonasinglebrainregion.However,thebrainisanetworkandmanybrainregionsparticipateinthesametask.Thestudyofasinglebrainregionalonecannotclearlyexplainanybrain-relatedissues.Therefore,forthepresentstudy,magneticstimulationwasusedtostimulatetheNeiguan(PC6)acupoint,and32-channelelectroencephalographydatawererecordedbeforeandafterstimulation.BrainfunctionalnetworkswereconstructedbasedonelectroencephalographydatatodeterminetherelationshipbetweenmagneticstimulationatthePC6acupointandcorticalexcitability.ResultsindicatedthatmagneticstimulationatthePC6acupointincreasedconnectionsbetweencerebralcortexregions.

  • 标签: 大脑皮层 磁刺激 穴位 连接 功能网络 记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