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合成氨或尿素生产行业中,其合成氨系统特别是用于生产尿素的合成氨系统,广泛采用碳酸丙烯脂脱除二氧化碳(Co 2 )工艺,通称脱碳工艺,具有工艺简单、生产稳定的优点,而脱碳泵是脱碳工艺中的主要用电设备,功率大、能耗高,但是,现有的脱碳工艺装置构成简单且设置不合理,只设置一个常压中储槽,脱碳塔内的压力远高于中储槽内的压力,使得脱碳泵必须符合一定的扬程要求才能保证系统的正常循环运行,当系统压力为1.8MPa时,脱碳泵扬程必须达到250米,当系统压力为2.1MPa时,脱碳泵扬程必须达到280米,当系统压力为2.7MPa时,脱碳泵扬程必须达到350米,因此,如年产50万吨氨醇的配套脱碳装置,一般都采用3台各为1600千瓦小时的大功率多极脱碳离心泵,每砘合成氨的电力能耗大于100千瓦小时,这种因装置构成不合理而无法甩掉高能耗设备的现状,直接导致了生产能耗过大,因而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尽管在其中设置了涡轮泵能量回收环节,但效果甚微。

  • 标签: 合成氨 尿素生产 碳丙脱碳
  • 简介:合成脱碳系统设备内,极易生成硫垢,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本文针对硫垢,详细叙述了物理清除硫垢和化学清洗硫垢的工艺方法及优缺点,进一步证明采用化学清洗方法除硫垢具有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易操作等优点.

  • 标签: 合成氨 碳丙脱碳系统 硫垢 化学清洗 物理清除
  • 简介:摘要:环唑为甾醇抑制剂中的三唑类杀菌剂,可以影响甾醇的合成,对病原菌的细胞膜功能进行破坏,从而使得细胞死亡,具有良好的杀菌防病效果。同时,环唑对于小麦、水稻以及花生等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具有良好效果,在农业生产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所以需要明确环唑的合成方式,并掌握其具体表征。

  • 标签: 丙环唑 合成方法 表征分析 杀菌剂
  • 简介:用由庚醛氧化制取的庚酸和由甘油裂解还原制得的烯丙醇为原料,反应温度为90-93℃,压力为1333Pa,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合成庚酸烯酯,产率为75%。庚酸烯酯的分子式为C10H18O2,为无色透明液体,有菠萝香气味,不溶于水,熔点-66,沸点210℃,可用于配制日化香精和食用香精。

  • 标签: 食用香料 庚酸烯丙酯 氧化反应 酯化 精馏
  • 简介:本文结合工业生产实际,经过大量实验对双戊酸钠的合成工艺进行了考察,优化出了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双戊酸钠合成新工艺,并通过^1H-NMR、^13C-NMR等分析手段对双戊酸钠及重要中间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此工艺收率高、环境友好、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可为双戊酸钠原料药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 标签: 双丙戊酸钠 合成工艺 结构表征
  • 简介:以三氯硫磷为主要原料,合成了高效低毒的杀虫剂,该法成本低、产率高、周期短、条件温和、简单易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 标签: 丙硫磷合成
  • 简介:以V、Al和C粉末为原料,采用燃烧反应合成技术制备V2AlC材料,比较了2种燃烧合成方式,即热爆合成与自蔓延高温合成工艺对反应合成V2AlC的影响。对V-Al-C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合成产物进行物相组成和产物形貌分析,探讨反应合成V2AlC材料的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2V/Al/C粉体热爆合成产物的主相为V2AlC和少量的VCx和AlV3。2V/Al/C的热爆产物中V2AlC晶粒呈板条状形貌,长度约为10μm。原料中添加过量的Al,可消除AlV3副产物,并可显著促进V2AlC的合成,但不会形成单相V2AlC。添加适量的Sn可促进单相V2AlC的合成。2V/Al/C粉体自蔓延高温合成的产物的主相为V2AlC,少量为VC0.75。原料中添加过量的Al,可促进V2AlC单相反应合成。2V-Al-C体系的绝热燃烧温度达2767K。并提出反应合成V2AlC的反应机制,即VC与V-Al液相反应合成板条状晶粒的V2AlC材料。

  • 标签: V2AlC 燃烧反应 合成
  • 简介:摘 要:量子点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是一种零维纳米材料,多种方式合成制备出的量子点粒径尺寸分布均匀,分散性良好,水溶性也较好,量子点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在医学领域,化学合成,环境改善方面等都有很好的应用。

  • 标签: 碳量子点 合成
  • 简介:摘要苯胺和二乙醇胺在浓盐酸催化下,缩合制备的1-苯基哌嗪与以D—甘露醇为起始原料,经5步反应生成的(R)—对甲苯磺酸-1-甘油酯合成左羟哌嗪。

  • 标签: 镇咳药 1-苯基哌嗪 左羟丙哌嗪 合成
  • 简介:以马来酸酐、聚乙二醇1000、氯磺酸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制备了反应型乳化剂马来酸聚乙二醇酯硫酸钠(MP),然后以MP、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原料,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了苯表面施胶剂.以FT-IR和TEM对合成的表面施胶剂进行了结构表征,FT-IR分析表明苯表面施胶剂具有预期的共聚物结构;TEM分析显示其乳液微粒呈球形,微粒直径约为145nm.对比自制苯表面施胶剂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OP-10形成的乳胶膜的耐水性(自乳胶膜形成后15天测试2种乳胶膜的吸水率分别达到19.1%和44.2%)可知,自制苯表面施胶剂形成的乳胶膜具有很好的耐水性.与未施胶纸及采用市售产品和进口产品进行表面施胶的双胶纸相比,利用自制苯表面施胶剂和表面施胶淀粉复配对双胶纸进行表面施胶后的纸张的抗水性能和强度性能明显提高.

  • 标签: 反应型乳化剂 表面施胶剂 双胶纸 结构表征
  • 简介:合成硅石作为钻石的替代品,混淆了宝石专家的鉴定视线.本文系统地探讨了合成硅石的宝石学特征及鉴别方法,以期能区别于钻石.

  • 标签: 合成碳硅石 仿钻材料 钻石 鉴定
  • 简介:制备了SO4^2-/Al2O3/La3+固体超强酸和辛酸亚锡复配作为交酯合成的催化剂。经多种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比较,进行多组实验发现该催化剂在较高反应压力下高产交酯的合成条件。结果表明,催化剂、反应温度、脱水时间等对交酯的产率有显著影响。

  • 标签: 乳酸 丙交酯 固体超强酸 高产率
  • 简介:利用葡萄糖6位羟基活性较高的特性,2-(取代)苯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在低温条件下直接与(取代)肉桂酰氯反应,区域选择性地生成6位酰化的葡萄糖苷,利用此方法很方便的得到了13个苯素苷类似物,利用1HNMR和13CNMR方法确证了他们的结构.

  • 标签: 苯丙素苷 类似物 合成工艺 低温条件
  • 简介:将热分解法应用于费-托合成模型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并对一系列制备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前驱体与载体物质的量比、搅拌速率和升温速率都对催化剂的分散度和颗粒的均一性有很大的影响.前驱体与载体比过大会导致颗粒致密堆叠,过小会导致颗粒过于分散.搅拌速率过慢会导致部分颗粒不依附载体生长,导致团聚;而转速过快会导致部分小颗粒形成大团簇.另一方面,升温速率会明显影响颗粒在载体上的成核结晶,进而影响颗粒的粒径大小,颗粒粒径会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而增加.当前驱体与载体物质的量比为0.024,搅拌速率为1800r/min,升温速率为8℃/min时,催化剂分散良好,粒径为16.9nm,催化剂负载量为11%,将此催化剂进行费-托合成反应性能测试发现催化剂在210℃,1.0MPa时转化率达到28.5%,C5+选择性达到85.5%,反应后催化剂形貌与结构得到了保持.

  • 标签: 费-托合成 模型催化剂 氧化亚钴 碳球 纳米颗粒
  • 简介:对比研究了高醇-硅合成加脂剂(简称硅脂)和其他四种加脂剂的基本性能,重点对猪皮反绒服装革加脂的吸收情况和加脂后坯革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感观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硅脂乳化稳定,耐酸耐铬,吸收性好,物理性能方面除崩裂强度外,拉伸强度、撕裂强度、伸长率都是最好的。加脂后的坯革颜色较浅、粒面平细、丰满、柔软。

  • 标签: 高碳醇 合成加脂剂 猪皮反绒服装革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对宝玉石概念理解的变化,各种饰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宝石玉石市场。合成硅石的强光泽、强火彩、高折射率和高硬度使得其在整体外观上与钻石相似,同时因其具有较高的热导率,热导仪无法区分其和钻石,因而自1998年合成硅石投放宝石市场以来就常作为钻石的极佳仿制品,给宝石行业和鉴定机构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文主要对合成硅石的宝石学特征及鉴定方法做论述,详情如下。

  • 标签: 合成碳硅石 宝石学特征 鉴定方法
  • 简介:生物活性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苯素苷是一类天然糖苷类化合物的总称,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消炎等生物活性,其全合成是一项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挑战性的研究工作。本论文对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糖苷苯素苷全合成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 标签: 苯丙素苷 糖苷化 Acteoside和Conandroside VERBASCOSIDE
  • 简介:本文采用粉末冶金铁基触媒合成金刚石,匹配不同厚度的片以及采用不同的合成时间,探讨片厚度及合成时间对金刚石合成效果的影响。实验发现,适当增加片与触媒的厚度比和延长合成时间可以使金刚石的单产率、粒度、晶形和抗压强度等各项性能指标有所提高。

  • 标签: 碳片厚度 合成时间 铁基触媒 金刚石
  • 简介:据报道,最近,中科院化学所的科研人员在石墨炔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研究人员利用六炔基苯在铜片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偶联反应,成功地在铜片表面上通过化学方法合成了大面积的新的同素异形体——石墨炔(graphdiyne)薄膜,研究结果还证实石墨炔是由1,3-二炔键将苯环共轭连接形成二维平面网络结构的全分子,具有丰富的碳化学键,大的共轭体系、宽面间距、

  • 标签: 碳同素异形体 合成 功能材料 碳化学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