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和诊治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确诊的42例老年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利用SPSS软件比较其在免疫低下患者与免疫正常患者间的差异。结果患者平均(66.0±5.3)岁,免疫低下者27例,常见基础疾病为风湿免疫性疾病、肿瘤、慢性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咳嗽、咳痰、发热及胸闷。22例肺部CT表现为结节肿块型,以多发结节为主。24例发生于单侧肺,主要分布于下叶。免疫低下组与免疫正常组在临床表现、病灶类型和分布位置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支气管充气征的发生率在免疫正常组中高于免疫低下组(P<0.05)。17例经病理确诊,25例经荚膜多糖抗原检测阳性临床确诊。手术治疗9例,1例术后临床观察,8例术后氟康唑治疗。33例采用抗真菌治疗,其中6例行药物联合治疗。8例失访,治愈或好转29例,进展2例,死亡3例。结论老年肺隐球菌病在免疫低下患者中更多见,临床症状不典型,误诊率高,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需根据患者免疫状态和个体情况,选择和调整治疗方案。

  • 标签: 肺隐球菌病 免疫 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单中心婴幼儿供肾成人双肾移植临床疗效,探讨供、受者选择及不同手术方式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12月至2019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实施的婴幼儿供肾成人双肾移植42例,根据供肾是否满足三"5"标准(供者年龄>5个月、供者体重>5 kg、供肾长径>5 cm)分为两组,两组受者再根据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术式A亚组(经典En-bloc术式)、术式B亚组(分离式双肾移植)、术式C亚组(改良术式)。分析其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经中位随访时间56个月(11~92个月)。供肾满足三"5"标准组受者均未发生栓塞事件;末次随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术式A为123.4 ml/min(92.2~156.6 ml/min)、术式B为97.2 ml/min(81.3~116.6 ml/min)、术式C为133.9 ml/min(133.9~133.9 ml/min);供肾不满足三"5"标准的受者中,术式A和术式C受者均未发生栓塞事件(0%),术式B中3例受者发生移植物栓塞(2例单肾栓塞、1例双肾栓塞)(3/5,60%),显著高于术式A、C组(P<0.05);末次随访尿蛋白(+):术式A 1例(1/2,50%)、术式B 3例(3/5,60%),术式C 0例,术式C受者尿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术式A、B(P<0.05);末次随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术式A为82.4 ml/min(80.9~83.9 ml/min)、术式B为71.8 ml/min(46.1~114.2 ml/min)、术式C为122 ml/min(83.3~142.4 ml/min)。满足三"5"标准供者组和不满足三"5"标准供者组的受者1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100%和89.5%;3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100%和84.2%。结论婴幼儿供肾可以加以利用,满足三"5"标准的供肾对术式的要求不高,预后较好;不满足三"5"标准的极低龄、极低体重供者的供肾,采用利用主动脉远端建立流出道的改良术式似可降低栓塞的发生率、改善近期预后,并减轻移植物高灌注损伤、改善远期预后。

  • 标签: 肾移植 儿童供肾 栓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科治疗与康复综合疗法治疗中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中风患者42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内科治疗,研究组应用内科治疗与康复综合疗法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19%,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中风 内科治疗 康复综合疗法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鼻内镜微波治疗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本院治疗的42例鼻出血病例,电脑任意划入参照组与微波组(n=21)。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微波组使用鼻内镜微波治疗,对比两组病例的恢复情况。结果:微波组病情恢复率是76.19%,参照组的病情恢复率是95.24%,微波组的病情恢复率相对较高(p<0.05)。微波组1例出现并发症,参照组6例出现并发症,微波组的并发症出现率较低(p<0.05)。结论:鼻内镜微波治疗鼻出血的效果较好,可快速控制出血症状,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 鼻内镜 微波治疗 鼻出血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行CT检查31例,MRI检查22例,PET-CT 2例,超声造影2例。术前诊断明确或倾向XGC者7例,考虑胆囊癌者1例,胆囊壁增厚不除外胆囊癌者4例。所有患者均行胆囊切除术,其中腹腔镜下切除(LC)30例,直接开腹10例,中转开腹2例。术后1例出现胆漏,经穿刺引流后治愈,其余恢复良好。笔者认为XGC炎症有轻重之分,轻-中型XGC易诊断为普通胆囊炎,但不影响其治疗决策,首选LC;重型XGC有时难以与胆囊癌鉴别,常需开放手术,术中常规行冰冻检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低血糖昏迷42例病因分析及护理框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时间范围在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之间,选取对象为42例与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将这42例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与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非低血糖昏迷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糖尿病低血糖昏迷原因,并总结护理框架。结果: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得出,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的昏迷原因与性别、年龄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无关,两组对比(P>0.05);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的昏迷原因与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治疗史、阴阳不良、低蛋白血症和肾功能不全有关,两组对比(P<0.05)。结论:在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护理中,针对不同的病因给予合理的急救护理,对控制患者病情和改善预后有较大的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42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结果:病理类型以Ⅳ+Ⅴ型最为常见,其次为Ⅳ型、Ⅴ型,Ⅱ型最少(P

  • 标签: 狼疮性肾炎 病理类型 临床特点 实验室指标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在门诊静脉采血晕血晕针患者的护理方法及临床实践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展开研究工作,本次研究的开展时间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地点为我院,患者均为门诊接受采血的患者,人数为42例,本研究将这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21例。一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命名对照组,另一组给予门诊护理,命名实验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有2人发生晕针晕血情况,发生率为9.52%,对照组患者中晕针晕血患者发生人数为7人,发生率为33.33%,各项数据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门诊 静脉采血 晕血晕针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对于42例急诊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取同步电复律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了我院收治的42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同步电复律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2例患者中,无死亡病例,38例患者接受一次电复律后恢复窦性心律。共有4例(9.52%)患者出现了并发症,1例(2.38%)肺水肿、1例(2.38%)低血压、2例(4.76%)皮肤烧伤。结论: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采取同步电复律治疗效果显著,可以促进患者窦性心律的恢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给予同步电复律治疗的同时,需要做好预防躁动处理,并精确控制电复律功率,才能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快速心律失常 同步电复律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劲"端提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2例颈椎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采取"劲"端提推拿手法分为对照组(31例:未采取"劲"端提推拿手法而行常规推拿治疗)与实验组(31例:采取"劲"端提推拿手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寸劲"端提推拿手法 常规推拿治疗 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上尿路结石合并尿源性感染的诊治体会,提高对上尿路结石合并尿源性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泌尿外科在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2例上尿路结石合并尿源性感染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资料总结得出自己的诊治体会。结果42例上尿路结石合并尿源性感染的患者通过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后,26例患者通过一期手术治疗成功,1例患者行输尿管镜碎石后出现尿源性脓毒血症,予加强抗感染、补液、支持治疗后痊愈出院。15例患者待炎症好转后行经尿道输尿管镜下D-J管置入术,二期手术治疗成功。结论上尿路结石合并尿源性感染只要足够重视,通过早期发现,积极抗感染治疗,及时手术解除梗阻,大多预后良好。

  • 标签: 上尿路结石 尿源性感染 诊治体会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实验所包含的对象是2019年10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84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双盲法将患者分为甲组(42例)与乙组(42例),乙组患者运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甲组患者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将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及各相关指标比较,分析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比较研究后发现,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之乙组患者更低,且各相关指标优于乙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P

  • 标签: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42℃腹腔热化疗治疗癌腹水不同作用时间的疗效差异,从而找到热化疗最佳匹配作用时间。方法:选取我院自2004年~2020年在我院进行腹腔热化疗治疗恶性腹水的患者200例,其中热疗作用时间60分钟组100例,热疗作用时间120分钟组100例。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半年及一年生存期及治疗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热疗作用时间120分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半年生存期及一年生存期均明显优于热疗作用时间为60分钟组的患者,数据对比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而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

  • 标签: 腹腔热化疗 癌性腹水 热疗作用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肿瘤抑素T42肽对人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s,LCSCs)体外血管生成及小鼠体内荷瘤能力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免疫磁珠法提取富集CD133+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33)肝癌干细胞LCSCs;构建稳定表达的LCSCs-Luc细胞系;人工合成T42肽。将LCSCs分为对照组、T42肽处理组和5-氟尿嘧啶组。体外血管形成实验检测3组LCSCs处理24 h后的成血管能力;建立免疫缺陷小鼠(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移植瘤模型(n=9),小动物活体成像检测成瘤能力;将9只成瘤小鼠分为3组(n=3),隔日注射生理盐水、T42肽(40 mmol/L)和5-氟尿嘧啶(40 mmol/L),共注射7次,14 d后小动物活体成像检测3组小鼠的治疗作用。并记录瘤体体积变化。两组间比较予以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予以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42肽、5-氟尿嘧啶处理组LCSCs的体外血管生成数[(3.51±1.64)、(4.53±2.17)个]显著低于对照组[(11.50±2.0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12、8.978,P<0.05)。T42肽、5-氟尿嘧啶处理4周后,小鼠LCSCs异位荷瘤的瘤体的光子通量[(1.53±0.35)×106光子/s/cm2、(1.87±0.31)×106光子/s/cm2]显著低于对照组[(4.23±0.15)×106光子/s/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13、12.004,P<0.05)。结论T42肽对LCSCs的体外血管生成能力及动物体内成瘤能力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标签: 肝癌干细胞 血管形成 荷瘤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例早发癫痫性脑病42型患儿的基因型与表型特征。方法详细询问患儿的病史,结合其临床表型、影像学及遗传学特征进行临床诊断,并对其父母进行Sanger测序验证,明确致病变异的来源。结果患儿无意识头向一侧轻度歪斜,眼球向同侧斜视,脑电图异常放电。磁共振成像显示左额后皮层可疑异常信号,伴右侧上颌窦及筛窦炎症。全外显子组测序提示患儿携带CACNA1A基因c.5789G>A杂合变异,Sanger测序提示父母双方并未携带相同的变异,提示其为新发变异。结论先证者CACNA1A基因c.5789G>A杂合变异可能是导致其早发癫痫性脑病42型的原因。

  • 标签: 全外显子组测序 CACNA1A基因 早发癫痫性脑病42型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肿瘤抑素T42肽对人肝癌干细胞(LCSCs)恶性表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培养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利用免疫磁珠法富集CD133+肝癌干细胞LCSCs。实验共分3组:正常组、T42肽(40 mmol/L)处理组和5-氟尿嘧啶(40 mmol/L)处理组。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处理后第1、2、3、4天的细胞活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3组细胞处理后第14天的克隆形成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LCSCs处理24 h后的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3组LCSCs处理48 h后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3个不同处理组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剪切型含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l-Caspase-3)、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等的表达。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T42肽、5-氟尿嘧啶处理组LCSCs的克隆形成率[(41.67±8.26)%、(52.03±10.35)%]、细胞迁移数[(97.17±13.73)、(111.51±8.60)个]和细胞侵袭数[(79.02±7.87)、(86.03±6.54)个]显著低于对照组[(98.67±7.37)%、(185.67±12.88)个、(139.83±18.32)个],凋亡率[(13.21±0.38)%、(9.02±0.35)%]显著高于对照组[(4.07±0.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613、8.991;11.513、11.732;7.472、6.781;41.503、23.412,P值均<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42肽、5-氟尿嘧啶通过增加bax和Cl-Caspase-3,抑制bcl-2的蛋白表达来诱导LCSCs凋亡,通过上调E-cadherin同时下调Vimentin、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来调节LCSCs的迁移和侵袭。结论T42肽具有抑制LCSCs的增殖、迁移、侵袭,并促进其凋亡的作用。

  • 标签: 肝癌 干细胞 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手术联合高压氧辅助治疗中重度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成人骨科及新华医院崇明分院骨科收治的86例中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4),对照组采用内窥镜下改良Okutsu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高压氧治疗。根据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优良率;采用肌电图仪于术前及术后14、30、90 d测定2组患者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及运动神经末端运动潜伏期(DML);使用上肢功能(DASH)量表评价2组患者术前、术后14、30、90 d的上肢功能;采用Jamar手指捏力测试仪和Jamar握力测试仪检测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4、30、90 d的捏力和握力。结果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7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4、30、90 d DASH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CV和MCV明显快于对照组,DML明显短于对照组,SNAP明显大于对照组,握力和捏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窥镜下改良Okutsu法治疗腕管综合征,术后予以高压氧辅助治疗,提高了治疗优良率,改善了正中神经电生理功能,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可为治疗腕管综合征等周围神经卡压疾病造成的慢性损伤提供参考。

  • 标签: 微创手术 高压氧 腕管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