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海省流行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基因型及基因特征。方法2010年和2019年分别采集2个市州疑似风疹病例的咽拭子标本,经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后,扩增并测定阳性病毒分离株基因分型靶基因序列,即E1基因的739个核苷酸片段,然后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推荐的13个基因型的32株参考株序列进行比对以确定基因型别,同时与我国其他省份流行RV株序列进行基因亲缘性关系分析。结果本研究分离获得4株RV病毒株,经基因亲缘性关系分析显示,这些病毒株分属于1E-Cluster A基因亚型和2B-Cluster C基因亚型,与我国同期其他省份RV流行趋势基本一致。青海省4株病毒株在氨基酸水平高度保守,但也存在地区特异性的突变位点。结论本研究为青海省风疹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室数据。

  • 标签: 青海省 风疹病毒 1E基因型 2B基因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青海省海北州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现状,为今后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依据海北州饮茶型氟中毒的历史流行情况,在海晏、门源、祁连、刚察4个县按照牧业区、农业区、半农半牧区分层,每层抽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1个病区自然村作为调查点。采集当地居民生活饮用水,检测水氟含量;在海晏县和门源县各抽取10户家庭,共采集不同品牌砖茶样品100份,检测茶氟含量。同时,对调查点所有8 ~ 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对海晏县和门源县所有26 ~ 55岁成人进行氟骨症X线检查,并采集成人随意1次尿样,检测尿氟含量。水氟、茶氟、尿氟含量检测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氟斑牙诊断采用《氟斑牙诊断》(WS/T 208-2011),氟骨症诊断采用《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 192-2008)。结果共采集生活饮用水10份,水氟含量均值为0.33 mg/L,范围为0.20 ~ 0.84 mg/L。砖茶样品100份,茶氟含量均值为750 mg/kg,范围为230 ~ 1 660 mg/kg,日人均砖茶氟摄入量为1.87 mg。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22.56%(217/962),氟斑牙指数为0.42。成人氟骨症检出率为6.88%(24/349);尿氟含量几何均值为1.53 mg/L,范围为0.20 ~ 20.60 mg/L。结论海北州居民仍受饮茶型氟中毒危害,需引起重视。

  • 标签: 饮用水 茶叶 尿 氟中毒,牙 氟骨症
  • 简介:【摘 要 】 目的 展现青海省超声专业质量控制工作真实状况,研究青海省超声质量控制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对2017年至今调研的省内70家二级及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按地区分为两组进行数据分析,两组分别为:省会及东部地区(较发达地区)与玉树州、黄南州、海西州、果洛州等为边远地区(边远地区)。结果 结构质量:门诊超声检查人次平均每日最低(20±5.48)与最高(500±10.50)相差较大,超声科医患比(超声科医师总人数/同期超声科完成超声检查总人次),最低(1/3000)与最高 (1/10000)相差较大;过程质量:平均住院超声检查预约时间均较短,较发达地区平均 1.5 天,边远地区0天;危急值每月通报例数(每月通报总例数),边远地区最低(0例/月)与较发达地区最高(15例/月)相差较大。结果质量:超声报告阳性率(超声报告中阳性结果的例数/随机抽查超声报告300份),边远地区最低(10.45)与较发达地区最高(80.04)相差较大,仪器条件比较边远地区高端仪器占比为50.4%,而较发达地区为97.1%,结果相差较大。结论 青海省边远地区由于工作人员资质、仪器条件、技术水平限制等原因,质量控制难以保证;而较发达地区由于超声科工作负荷大,上机操作时间短,而患者病情相对复杂,质量控制也难以保证。

  • 标签: 青海省 超声质量控制 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海省各级碘缺乏病实验室外质控考核情况,为碘缺乏病监测和防治效果评价提供质量保障。方法对2013 - 2018年青海省的省、市(州)、县3级碘缺乏病实验室尿碘、盐碘和水碘外质控考核结果(来源于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下发的各年度考核结果通报)进行描述性分析。其中,每年参加尿碘考核的有1个省级、8个市(州)级、43个县级(2017、2018年)实验室;参加盐碘考核的有1个省级、8个市(州)级、30个县级(2017、2018年除外,为43个)实验室;参加水碘考核的有1个省级、8个市(州)级实验室。结果2013 - 2018年,参加尿碘外质控考核的省、市(州)级实验室反馈率和合格率均为100.0%,县级实验室(2017、2018年)反馈率均为100.0%、合格率分别为93.0%(40/43)和88.4%(38/43);盐碘考核的省、市(州)级实验室反馈率和合格率均为100.0%,县级实验室反馈率均为100.0%、合格率除2014年外均> 90.0%;水碘考核的省、市(州)级实验室反馈率均为100.0%,省级实验室合格率均为100.0%,市(州)级实验室除2016年(7/8)外均为100.0%。结论青海省碘缺乏病实验室质控网络已全面覆盖到所有市(州)和县级实验室,省、市(州)级实验室尿碘、盐碘、水碘检测水平稳定可靠,个别县级实验室检测能力仍有待提高。

  • 标签: 缺乏症 尿 盐类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海省自然疫源性病区小型兽类空间分布,并以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捕获的小型兽类进行分子水平的物种鉴定。方法2009 - 2016年,在青海省6个州的16个市(县),采集小型兽类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小型兽类地区分布、不同海拔分布、生态环境类型分布;采用PCR扩增小型兽类的COI基因部分片段序列(长度约650 bp),并进行同源性比较、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共捕获小型兽类1 631只,分别隶属于3目7科21属30种;其中啮齿动物926只,分别隶属于5科19属25种,占56.78%。格尔木市采集的小型兽类数量最多(313只),2 800 ~ < 3 000 m的海拔段为小型兽类分布最高峰(532只),沙地草原捕获数量最多(612只)。共成功扩增292只小型兽类COI基因,同源性比对与目标序列一致。种内遗传距离为0.01% ~ 2.90%,种间遗传距离为4.00% ~ 12.00%,种间遗传距离大于种内遗传距离;属间遗传距离为13.00% ~ 21.00%,科间遗传距离为22.00% ~ 25.00%。邻接法(NJ)系统发育树显示,同种个体聚为有很高支持度的单一分支共形成20个,置信度为98% ~ 100%。结论青海省小型兽类空间分布受地区、海拔、生态环境等自然地理因素的综合影响,且分子鉴定法可弥补形态学鉴定中的不足。

  • 标签: 小型兽类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 分子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海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规律与趋势,对2005-2019年布鲁氏菌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为制定青海省布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青海省2005-2019年布病报告数据,描述和分析其时间、地区和人群三间分布。采用BCSP31聚合酶链式反应(BCSP31-PCR)、AMOS聚合酶链式反应(AMOS-PCR)和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16)方法鉴定布鲁氏菌分离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005-2019年青海省累计报告病例577例,平均发病率为0.07/10万,不同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集中在每年的3-10月。577例病例分布在6个自治州(市)的31个县(市、区)中,病例数位居前5位的是门源回族自治县(22.88%,132/577)、天峻县(10.57%,61/577)、西宁市(10.57%,61/577)、河南蒙古族自治县(10.51%,58/577)和海晏县(9.53%,55/577)。年龄范围8~82岁,男女性别比为1.8∶1(374/203),职业分布以牧民为主(47.83%,276/577)。从人全血中分离的10株菌株均为羊种Ⅲ型布鲁氏菌,分为5种基因型(2种基因型为单基因型,3种基因型为相同基因型),MLVA-16分型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同青海省已发表文献的26株羊种Ⅲ型布鲁氏菌的遗传关系较近。结论青海省布病疫情呈回升趋势,应加强人群监测和疫情通报,MLVA-16分型呈基因多态性,提示MLVA-16可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流行病学溯源调查,以提高布病监测能力。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流行特征 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海省人间布鲁菌病(布病)流行规律与趋势,为制定完善的布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收集2005 - 2018年青海省的布病报告病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对人间布病的三间分布情况(时间、地区、人群分布)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结果2005 - 2018年,青海省累计报告布病病例418例,发病率为0.05/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1.63,P < 0.05)。2005 - 2010年布病发病率保持在较低水平,范围为0 ~ 0.05/10万;2011 - 2018年发病率有所上升,范围为0.27/10万~ 2.06/10万。全年各月均有布病报告病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 - 6月份,占42.82%(179/418)。418例病例分布在全省20个县(市、区),其中发病率前5位依次为门源县(15.31%,64/418)、河南县(13.40%,56/418)、天峻县(13.16%,55/418)、西宁市(12.44%,52/418)、海晏县(7.66%,32/418)。人群分布中,布病病例以40 ~ 49岁年龄组最多,占32.78%(137/418);男女性别比为1.58∶1.00(256∶162);职业分布以牧民为主,占57.18%(239/418)。结论青海省布病疫情呈回升态势,应加强对重点地区、人群的布病监测及疫情通报,落实全民健康教育。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流行病学 数据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海高原成人大骨节病(KBD)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改变情况,为科学防治KBD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7 - 9月,采用成组设计,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贵德县KBD病区,根据《大骨节病诊断》,选取20岁以上成人KBD患者及健康人群分别作为KBD组和病区内对照组;同时在生产和生活方式相似的循化县选取20岁以上健康人群作为病区外对照组。采集3组人群空腹肘静脉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目标人群血清VEGF水平。结果共调查272人,其中KBD组104人,病区内对照组95人,病区外对照组73人,组间年龄、性别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2.236,P > 0.05;χ2 = 3.135,P > 0.05)。KBD组患者血清VEGF中位数为504.23 pg/ml,病区内对照组为328.65 pg/ml,病区外对照组为309.20 p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150.472,P < 0.01),其中KBD组高于病区内、外对照组(P均< 0.05),而病区内、外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青海高原成人大骨节病患者血清VEGF含量增高。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大骨节病 成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Genexpert检测在青海地区菌阴肺结核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 5月 ~2019年 10月的 100例拟诊断为初治菌阴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行支气管镜检查,分别采集此次研究对象的痰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进行 Genexpert检查,并以 BALF 的罗氏培养结果及临床诊断标准作为肺结核诊断的阳性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式诊断菌阴肺结核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 结果:100例研究对象中, BALF和痰液进行 Genexpert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 66.7%( 56/84)、 45.2%( 38/84), BALF进行 Genexpert检查的敏感度明显高于痰液,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以临床诊断作为判断肺结核的阳性标准,BALF进行 Genexpert检查诊断初治菌阴肺结核的敏感度为 66.67%( 56/84),特异度为 100.00%( 16/16),阳性预测值为 100%( 56/56),痰液进行 Genexpert检查诊断初治菌阴肺结核的敏感度为 45.24%( 38/84),特异度为 100.00%( 16/16),阳性预测值为 100%( 38/38),两者比较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以 BALF 的罗氏培养结果作为肺结核诊断的阳性标准, BALF进行 Genexpert检查诊断初治菌阴肺结核的敏感度为 95.45%( 21/22),特异度为 100.00%( 16/16),阳性预测值为 100%( 21/21),痰液进行 Genexpert检查诊断初治菌阴肺结核的敏感度为 72.73%( 16/22),特异度为 100.00%( 16/16),阳性预测值为 100%( 16/16),两者比较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为菌阴肺结核患者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enexpert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有效提高结核杆菌检出率,能快速诊断出菌阴肺结核,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Genexpert检测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菌阴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R(PGⅠ/PGⅡ)及血清胃泌素(G17)水平检测联合胃镜检查在青海胃癌高发地区早期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青海省4个胃癌高发区县8个自然村近25 000人作为普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确定适龄目标人群(40~69岁)2 700人,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GⅠ、PGⅡ及G17水平并计算PGR(PGⅠ/PGⅡ),筛查出数值异常者949例作为胃癌高危人群并行胃镜检查及活检,根据胃镜及活检病理结果分成非萎缩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组。观察不同胃黏膜病变中血清PGⅠ、PGR及G17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PGⅠ、PGR及G17诊断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的最佳临界值及其敏感度、特异度。结果胃镜检查949例,病理活检649例。检出非萎缩胃炎239例,萎缩性胃炎500例,消化性溃疡197例,胃癌13例(其中早期胃癌5例、进展期胃癌8例)。血清PGⅠ表达水平,早期胃癌组[(70.00±12.35)μg/L]、进展期胃癌组[(38.39±2.77)μg/L]明显低于非萎缩性胃炎组[(103.89±37.45)μg/L,P均<0.05],且早期胃癌组明显高于进展期胃癌组(P<0.05);PGR值早期胃癌组(3.74±1.40)、进展期胃癌组(2.05±0.59)明显低于非萎缩性胃炎组(9.18±4.10,P均<0.05),且早期胃癌组明显高于进展期胃癌组(P<0.05);血清G17表达水平,早期胃癌组[(18.03±4.52)pmol/L]、进展期胃癌组[(25.15±3.76)pmol/L]明显高于非萎缩性胃炎组[(14.99±7.12)pmol/L,P均<0.05],且早期胃癌组明显低于进展期胃癌组(P<0.05)。诊断早期胃癌的ROC分析显示,PGⅠ的最佳临界值为71.85 μ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和59.0%;PGR的最佳临界值为5.0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70.4%;G17的最佳临界值为15.65 p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和69.3%。诊断进展期胃癌的ROC分析显示,PGⅠ的最佳临界值为42.55 μ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95.3%;PGR的最佳临界值为2.7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92.1%;G17的最佳临界值为20.55 p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89.7%。结论通过血清学检测筛查出胃癌高危人群,然后对高危人群行胃镜及活检确诊,不仅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而且可以节约医疗资源,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可行性方案,适合在青海省胃癌高发区推广使用。

  • 标签: 胃蛋白酶原类 胃泌素类 内窥镜检查,消化系统 早期胃癌 青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