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素肾动态显像Gate's法测定的发肾癌患者总肾、患肾及健肾肾小球滤过率(GFR)的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50例发肾癌患者(肾癌组)[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43~65 (54.2±9.7 )岁]的术前临床资料,并以中国肾癌高发年龄段(47~68岁)的60名健康受试者[其中男性36名、女性24名,年龄(56.1±8.6 )岁]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肾癌组患者术前与对照组同期均行99Tcm-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肾动态显像,比较2组受试者的临床指标、总肾及肾GFR。肾癌组总肾GFR与对照组总肾GFR,肾癌组患肾、健肾GFR与对照组肾GFR的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观察肾癌组患者中非对称肾功能的发生情况和健肾代偿情况,比较慢性肾脏病学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公式和Gate's法计算肾癌组总肾GFR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分析。结果肾癌组与对照组的性别比、年龄、吸烟情况、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动脉粥样硬化指数、血红蛋白、血清肌酐、尿素和尿酸等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85、0.021,t=0.656~1.980,均P>0.05 )。肾癌组患者总肾GFR[(103.9±15.9)mL/min]与对照组[(103.2±10.6)mL/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6 ,P=0.908 )。与对照组肾GFR[(51.2±5.9)mL/min]相比,肾癌组患肾GFR[(47.4±13.0)mL/min]明显降低,健肾GFR [(56.1±10.9)mL/min]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48、2.837,均P <0.05)。50例肾癌患者中,21例患者患肾与健肾GFR占总肾GFR的百分比之差的绝对值>10%;16例患者健肾GFR高于同年龄段健康人群肾GFR参考值范围的上限。慢性肾脏病学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公式和Gate's法分别计算肾癌组总肾GF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1±26.1)mL/(min·1.73 m2)vs. (108.7±13.4)mL/(min·1.73 m2),t=3.765 ,P<0.05]且二者具有相关性(r=0.54,P<0.05)。结论核素肾动态显像Gate's法可获得患肾和健肾GFR变化的准确信息,为肾癌患者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 标签: 癌,肾细胞 肾小球滤过率 放射性核素显像 肾动态显像 Gate's法 分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骨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儿童骨肿瘤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骨肿瘤患儿临床资料,年龄≤14岁,统计患儿的性别、年龄、肿瘤种类、发病部位、病变部位数及首发症状,分析本地区儿童骨肿瘤的临床特点。结果共收集骨肿瘤患儿548例,男344例,女204例,男女比例为1.69∶1.00,发462例,多发86例,多发病例中主要为良性骨肿瘤,共82例,占95.35%(82/86例),骨肿瘤病变部位717处,总体发病数随年龄增大呈增高趋势,不同性质肿瘤发病年龄具有各自特征。肿瘤发病部位中以胫骨最多,共223处,其次为股骨177处、肱骨82处。肿瘤性质分类中良性骨肿瘤478例(87.22%),中间性骨肿瘤43例(7.85%),恶性骨肿瘤27例(4.93%),良性骨肿瘤的发病数明显高于中间性及恶性骨肿瘤,在不同发病部位中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04,P<0.05),其中良性骨肿瘤中以骨软骨瘤最多见,占55.44%(265/478例),中间性骨肿瘤中以动脉瘤样骨囊肿多见,占46.51%(20/43例),恶性骨肿瘤中以骨肉瘤多见,占59.26%(16/27例)。首发症状中局部肿块268例、疼痛166例,明显高于无症状(79例)、跛行(28例)、畸形(4例)及功能障碍(3例),在不同肿瘤中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22,P<0.05)。结论儿童骨肿瘤以男童居多,发病数随年龄增大而增多,良性及发者多见,多发者主要为良性,好发于胫骨及股骨,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块和疼痛,不同性质肿瘤的临床特点略有不同。

  • 标签: 儿童 骨肿瘤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镜下激光离断脐带在绒毛膜羊膜囊(monochorionic monoamniotic,MCMA)双胎妊娠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共3例采用胎儿镜激光脐带电凝、切断并松解脐带缠绕的MCMA双胎病例,并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0年12月,收集MCMA双胎通过激光阻断脐血流进行减胎的文献,汇总分析其临床情况、手术指征及方式、病情发展及母婴预后。结果本院3例MCMA双胎于孕17~24周进行胎儿镜下脐带电凝、切断并松解脐带缠绕,其中2例足月分娩且无母婴并发症发生,1例因胎儿畸形引产。检索到7篇英文文献,无中文文献,共29例进行胎儿镜激光处理脐带的MCMA双胎病例,加上本文报道的3例,共32例。手术指征分别为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7例(21.9%),胎儿发育异常15例(46.9%),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7例(21.9%),双胎输血综合征1例(3.1%),双胎输血综合征合并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1例(3.1%),双胎之一胎死宫内1例(3.1%)。手术孕周14+1~27+3周,无手术相关的母体并发症发生。除外未松解脐带的2例和1例胎儿畸形引产外,余29例均活产。活产儿分娩孕周为24+3~40周,出生体重800~3 800 g。随访时间1月龄~9岁,新生儿死亡4例(原因不详),产前即发现多发畸形1例(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肛门闭锁、副耳),余24例未发现生长发育异常、神经系统损伤等情况。结论对于伴有脐带缠绕等需要减胎的MCMA双胎,采用激光脐带电凝、切断并松解缠绕的方式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妊娠,双胎 脐带 胎儿镜检查 激光凝固术 脐带切断 脐带缠绕 胎儿期疗法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中胚胎移植(single embryo transfer,SET)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2013年9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行SET共2734个周期的患者资料,根据胚胎移植时机的不同,分为第3日(day 3,D3)移植组(D3组)、第4日(day 4,D4)移植组(D4组)、第5日(day 5,D5)移植组(D5组)、第6日(day 6,D6)移植组(D6组)。分析对比患者不同年龄段、不同移植时机、不同胚胎评分的SET临床妊娠情况。结果SET周期总临床妊娠率为39.8%(1098/2734),总活产率为30.5%(842/2734)。D3组、D4组、D5组、D6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3.3%(264/793)、36.4%(142/390)、52.5%(492/937)、32.6%(200/614),活产率为25.6%(203/793)、30.5%(119/390)、40.9%(383/937)、22.3%(137/61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D3组形态学评分8-细胞I级、7-细胞I级、8-细胞II级的胚胎总临床妊娠率[41.7%(207/496)]和总活产率[32.1%(159/496)]均高于其他非优质卵裂期胚胎[19.2%(57/297),P<0.001;14.8%(441/297),P<0.001];D4组发生融合(融合期及早期囊胚)的胚胎的临床妊娠率[40.4%(134/332)]和活产率[34.0%(113/332)]均高于未发生融合的胚胎[13.8%(8/58),P<0.001;10.3%(113/332),P=0.001];对于发育缓慢的囊胚,将其培养至D6囊胚移植和在D5移植2期囊胚的临床妊娠率[32.6%(200/614)比30.6%(22/72)]和活产率[22.3%(137/614)比27.8%(20/72)]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选择D5优质囊胚和D4融合期以上的桑椹胚进行胚胎移植能在获得最佳妊娠结局的同时降低多胎妊娠发生率;对于整体D5发育缓慢的胚胎,继续培养至D6完全扩张囊胚再行移植,可能是一种改善妊娠结局的策略;对于卵裂期胚胎,采用8-细胞I级、7-细胞I级和8-细胞II级的优质胚胎移植标准更能确保D3胚胎移植的成功率,获得满意的妊娠结局。

  • 标签: 受精,体外 单胚胎移植 胚胎质量 卵裂期胚胎 桑椹胚 囊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丙肝检测试剂阳性献血者不合格率,了解丙肝试剂使用情况,探究丙肝ELISA检测灰区设置的必要性以及试剂阳性献血者回归问题。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站无偿献血标本,用两种丙肝ELISA检测,阴性标本再次进行核算检测,试剂阳性的标本实施核酸检测和丙肝确认实验。结果:2种抗-HCV ELISA试剂不相符合率高达52.52%(125/238),但2种试剂无统计学差异;125份试剂阳性的标本中有5份(4.0%)确认试验为阳性。结论:丙肝ELISA检测灰区设置有必要性,但设置的范围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抗-HCV ELIS A检测试剂阳性标本假阳性高,我们应根据本站的实际情况,制定反应性献血者屏蔽和回归的方案,既最大限度地保证血液安全,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血液资源浪费。

  • 标签: 丙肝检测 单试剂阳性 血液分析 确证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会阴超声检查足月胎低置胎盘孕妇阴道试产分娩结局,探讨低置胎盘孕妇阴道试产的影响因素及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住院分娩,经会阴超声检查确诊为低置胎盘并行阴道试产的足月胎孕妇80例。以胎盘下缘据子宫颈内口距离(IOD)1 cm为界,分为IOD≤1 cm组和1~2 cm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同时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80例低置胎盘孕妇中,IOD≤1 cm组41例,1~2 cm组39例,两组孕妇的中转剖宫产率分别为15%(6/41)和15%(6/39),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3 334±360)和(3 460±365)g,产后出血率分别为24%(10/41)和26%(10/39),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80例低置胎盘孕妇中,未发生产后出血60例,发生产后出血20例,胎盘人工剥离率分别为2%(1/60)和20%(4/20),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3 330±368)和(3 591±284)g,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盘人工剥离是低置胎盘孕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OR=30.448,P=0.029)。结论IOD≤1 cm与1~2 cm低置胎盘孕妇的阴道试产结局相当,排除禁忌均可尝试阴道试产。阴道试产的主要不良并发症为产后出血,胎盘人工剥离者需做好相应预案。

  • 标签: 前置胎盘 试分娩 分娩,产道 接生,产科 产后出血 超声检查,产前
  • 简介:摘要:分析本院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4例侧肾脏发育不良并输尿管异位开口的病例临床资料,分析患有该病症的儿童在临床上的病理表现、影像检查、诊断过程、手术治疗以及术后护理。通过对64例案例的分析,从而总结出科学的可供操作实践的临床诊疗方案。

  • 标签: 儿童 发育不良肾 输尿管异位开口
  • 简介:摘要:目的:就剖宫产病种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进行了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我院行剖宫产的病种患者(40例),围术期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包括头孢呋辛钠、阿奇霉素、甲硝唑等。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剖宫产病种围手术使用的抗生素以二代头孢菌素为主,用药合理,术后手术部位无感染发生。结论:在剖宫产病种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广泛且关键,药物选择合理性等直接影响着手术效果,应引起重视。

  • 标签: 剖宫产 单病种围手术期 抗生素
  • 简介:摘要:如何科学合理的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医疗保险病种付费模式是各地区医疗改革的核心内容,只有将这些方面落实到位才能够最大化的保障医疗卫生行业的长期的健康发展,规范和完善医院的诊疗行为。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和探讨种病医疗保险的操作以及种病医疗保险在报销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标签: 医疗保险 单病种付费 管理模式 医疗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囊神经内分泌癌(GB-NE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3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GB-NEC的17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68.9±11.2)岁。分析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17例GB-NEC患者中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9例(52.9%)、纳差5例(29.4%)、黄疸2例(11.8%)、腹部肿物2例(11.8%),另有2例为无症状体检时发现。9例行胆囊癌根治性切除,8例行姑息性手术切除,4例接受术后化疗。1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小细胞型,6例为大细胞型。免疫组化染色突触素阳性17例(100.0%),嗜铬粒蛋白A阳性12例(70.6%),Ki67阳性17例(100.0%,>50%定义为阳性)。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78~745 d,中位数237 d。至随访结束13例患者死亡,4例存活,术后1、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26.5%、19.9%。行胆囊根治性切除9例,术后1、2年累积生存率44.4%、33.3%,行姑息性切除8例,患者最长随访时间276 d。结论GB-NEC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免疫组化染色。GB-NEC患者Ki67高表达,预后较差。早期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

  • 标签: 胆囊肿瘤 外科治疗 化疗 免疫组化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念珠菌血症的临床特征、微生物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8例血液病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其临床特征及微生物学特点,并用相应统计学方法分析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28例念珠菌血症患者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占78.6%(22/28),30 d死亡率为46.4%(13/28),感染性休克发生率为32.1%(9/28)。28例患者分离出28株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占64.3%(18/28)。药敏试验结果示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耐药率分别为35.7%(10/28)、39.3%(11/28)、35.7%(10/28)。念珠菌血症患者30 d死亡的多因素分析结果示,感染性休克OR=33.182, P=0.025。结论血液病念珠菌血症患者以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为主,早期病死率较高。病原菌以热带念珠菌为主,感染性休克是念珠菌血症患者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真菌 血液病 念珠菌血症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侧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80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鉴定一株来自肝母细胞瘤患者静脉血培养分离到的少见生物表型菌,并确定其分类学位置。 方法 采用Vitek2系统GN卡、梅里埃质谱仪Vitek MS和16S rRNA基因测序及细菌的形态学鉴定方法,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 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分离到一株缓慢生长的革兰阴性球杆菌,在培养基上形成圆形、隆起、光滑、有光泽、粉红色菌落。Vitek2 GN鉴定卡重复试验2次,提示为少见贪铜菌(96%)。在梅里埃质谱仪上鉴定,则不在数据库范围内,不能鉴定。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可见单一清晰目的条带,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显示,与其他菌株序列相似度为:

  • 标签: 肝母细胞瘤 血培养 少见生物表型菌 Vitek MS 16S rRNA基因测序
  • 简介:【摘要】采血浆站发展和建立一支稳定的血源队伍,提升血浆采集量,满足血液制品厂家生产的需求,生产更充足的血液制品,从而满足生物制品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近些年来由于多钟因素导致发展难、稳定难,血浆采集严重供应不足,血液制品严重短缺,个别品种如白蛋白靠大量进口来维持临床需求。因此文章主要针对采血浆站血源队伍发展和稳定的策略展开探讨。

  • 标签: 单采血浆站 血源队伍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微创冠状动脉外科的术式选择、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和相应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19年3月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完成的小切口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05例,其中男381例(75.4%),女124例(24.6%),年龄(61.39±9.79)岁。采用左前外侧肋间切口(MIDCAB)479例,机器人辅助MIDCAB(RA-MIDCAB)21例,胸骨下段小切口(DIMS-CABG)5例。记录并分析患者基本情况、手术数据、术后并发症和处理,以及术后随访结果。因MIDCAB病例占大多数,本研究主要分析MIDCAB组479例患者数据资料。结果术后死亡1例,死因为心功能衰竭。因出血二次开胸6例,围手术期心肌梗死4例,卒中2例。7例因乳内损伤或胸膜粘连术中转正中开胸;另7例乳内动脉损伤,术中获取右乳内动脉或大隐静脉,续接左乳内动脉,完成血运重建。术后复查冠状动脉CT或造影81例,其中旁路移植血管闭塞8例(9.88%)。完成电话随访405例,患者均生存,生活质量良好,无心脑血管事件。结论微创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术前详细评估、术中谨慎操作、充分的应急预案和合理的应对措施可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微创 小切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飞行人员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影响因素,为飞行人员招飞、改装体检及医学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于空军杭州特勤疗养中心疗养二区进行医学鉴定的458例飞行人员腰椎MRI影像及相关资料。根据 Pfirrmann 标准对458例飞行人员2 290个腰椎间盘进行半定量评分。将每名飞行人员5个腰椎间盘半定量评分之和作为该名飞行人员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因子;以该因子为因变量(y),飞行人员的年龄(x1)、身高(x2)、体重(x3)、飞行时间(x4)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同时,分别以飞行机种与飞行岗位为分组标准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本组飞行人员的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因子范围为5~18分,平均10.87±2.83分。总体分析显示,飞行人员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影响因素为年龄和体重,回归方程为y=1.029+0.182x1+0.038x3(r=0.68,P<0.01)。以飞行机种分组进行亚组分析显示,飞行人员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影响因素歼击机亚组中为年龄,回归方程为y=2.569+0.225x1(r=0.59,P<0.01);轰运机亚组中为年龄和身高,回归方程为y=-8.848+0.186x1+7.160x2(r=0.69,P<0.01);直升机亚组中为飞行时间,回归方程为y=7.823+0.001x4(r=0.65,P<0.01)。以飞行岗位分组进行亚组分析显示,飞行人员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影响因素在飞行员亚组中为年龄,回归方程为y=3.176+0.207x1(r=0.65,P<0.01);在机组成员亚组中为年龄和体重,回归方程为y=-0.113+0.171x1+0.056x3(r=0.74,P<0.01)。结论中心飞行人员腰椎MRI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飞行人员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和体重,对于不同飞行机种及飞行岗位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但由于本研究样本规模不大,航空相关因素纳入不够全面,不排除存在其他影响飞行人员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因素。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 退行性变 Pfirrmann椎间盘退行性变分级 因素分析,统计学 飞行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侧突发性聋患者内耳MRI序列的信号特点,探讨各序列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52例侧突发性聋患者内耳MRI,均可发现迷路信号异常,其中平扫17例、平扫+增强扫描35例,扫描序列包括平扫T1WI、增强T1WI、平扫三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3D-FLAIR)及增强延迟3D-FLAIR序列。分析各序列患侧迷路的信号特点并判断迷路受累的部位;对各序列检出迷路异常信号的能力进行评分。分别采用Friedman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平扫及增强患者中不同序列显示迷路高信号能力的主观评分;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迷路受累部位与听力、耳鸣及眩晕症状恢复与否的关系。结果52例(100%,52/52)患者患侧T1WI迷路显示高信号,T2WI显示更高信号8例(15.4%,8/52)、低信号3例(5.8%,3/52)。增强T1WI显示患侧高信号35例(100%,35/35),其中27例(77.1%,27/35)见病变强化。52例(100%,52/52)患侧迷路于3D-FLAIR(平扫17例,增强35例)序列上均显示明显高信号。平扫T1WI、增强T1WI、平扫3D-FLAIR及增强3D-FLAIR显示迷路高信号能力的主观评分分别为2(2,2)、3(2,3)、3(3,4)及4(4,4)分。增强患者中平扫T1WI、增强T1WI及增强3D-FLAIR的主观评分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64.528,P<0.001),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P均<0.05)。患者平扫3D-FLAIR评分高于平扫T1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29,P<0.001)。3D-FLAIR图像显示后、上半规管壶腹部显著高信号27例(51.9%,27/52),在听力恢复与否分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T1WI及3D-FLAIR均可有效发现迷路高信号,但后者较前者显示能力好,尤其是延迟增强3D-FLAIR序列,半规管壶腹部明显高信号为听力无恢复的特征性指标。

  • 标签: 内耳 听觉丧失,突发性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胸腺瘤切除术后患者预后及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北京同仁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重症肌无力&胸腺瘤诊疗中心)行胸腺瘤切除术的154例患者病例资料。其中男74例,女80例;中位年龄52(22~77)岁。合并重症肌无力121例(78.6%)。胸腺瘤病理分型A、AB、B、B1、B2和B3型分别为5、35、27、56和31例。Masaoka-koga分型Ⅰ~Ⅳ期分别为80、16、45和13例。胸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122例,经胸骨正中治疗32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统计无进展生存期,Log-rank法行差异性检验。对性别、年龄、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手术切除完整程度、WHO病理分型、Masaoka-Koga分期行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54例患者1、5、10年无进展生存比例分别为98.7%、88.3%和78.7%。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切除完整程度、WHO病理分型和Masaoka-Koga分期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WHO病理分型和Masaoka-Koga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腺瘤应早发现、早治疗。可行手术治疗的胸腺瘤患者应尽可能完全切除瘤体,并切除胸腺及胸腺区脂肪。不能完全切除的胸腺瘤,术后应行辅助放疗以降低肿瘤复发风险。胸腺瘤术后治疗重症肌无力对预后尤为关键。

  • 标签: 胸腺瘤 胸腺瘤切除术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长QT综合征(LQTS)反复晕厥及猝死等心脏事件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9年3月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小儿科诊断为LQTS的69例患儿[男43例,女26例,年龄(7.6±4.2)岁]临床资料。评估每例患儿的病史、体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致病基因筛查结果。根据是否发生晕厥或猝死等心脏事件将患儿分为2组:心脏事件组(32例)和无心脏事件组(37例),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32例(46.4%)患儿发生晕厥,其中2例猝死。14例(20.3%)患儿有阳性家族史,其中8例(11.6%)有猝死家族史。52例(75.4%)患儿发现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32例,46.4%)为主,其中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11例(15.9%)。53例(76.8%)患儿发现10种LQTS相关的致病或可能致病的突变基因。与无心脏事件组患儿相比,心脏事件组患儿首发年龄小[(4.7±4.1)岁比(7.4±3.7)岁,t=-2.856,P=0.006],校正的QT(QTc)值大[(529±66) ms比(478±52) ms,t=3.537,P=0.001],TdP发生率高(34.4%比0%,P<0.001),致病基因构成以KCNQ1及KCNH2为主(62.5%比18.9%,χ2=14.178,P=0.001)。结论儿童LQTS易发生心脏事件,发病年龄小、QTc值大及并恶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儿发生心脏事件风险高,KCNQ1及KCNH2基因型发生心脏事件的风险高于其他基因型。

  • 标签: 长QT综合征 儿童 心脏事件 风险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