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适应超声诊断学学科的发展,医学院校改进本科生超声诊断教学的几点体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注意与相关知识结合,以案例为中心的讲解,增加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和时间,加入影像归档和通讯系统(PACS)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因材施教 动手操作 影像归档 通讯系统
  • 简介:摘要就近年中国细胞的发展情况进行简要概述。从宫颈细胞、细针穿刺细胞、浆膜腔积液等多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阐述,对细胞中出现的新技术的应用进行简要概括。该文对现阶段的中国细胞的发展进行一个相对系统的回顾,总结细胞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所发现的新进展,为细胞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 简介:摘要:时代的快速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为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医学学生对于专业性的要求非常高,不仅仅要掌握基础性的医学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在高职医学专业中,细胞生物与医学遗传是最根本的学科,掌握基础性医学知识是学生必须要做到的。如何才能使医学专业学生对于细胞生物与医学遗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成为了重点。为此本文针对高职细胞生物与医学遗传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

  • 标签: 高职 细胞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 教学改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病毒和细菌均是常见病因。目前关于儿童CAP病原精准诊断仍是临床中的挑战。临床中病原诊断主要通过采集各类样本(如鼻咽拭子、痰、血液、体液等)进行病原检测,如抗原、抗体、培养、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等。不同样本及不同检测方法各有优劣,尤其是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的诊断,对于治疗措施存在很大差异。为了早期识别不同病原,减少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临床医生及科研工作者仍在不断探索早期准确的病原诊断。代谢组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它旨在识别和量化所有代谢物的浓度变化或模型系统中的代谢组。大多数疾病状态与代谢稳态有关,代谢组能为发现新的生物标记物提供线索,也用于不同病原体所致感染的研究,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为儿童CAP的病因提供新的诊断思路。

  • 标签: 细菌 生物标志物 社区获得性肺炎 质谱 病毒
  • 简介:摘要食物过敏(food allergy,FA)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儿童是FA的高发人群,探究其发病危险因素对FA的预防至关重要。近年来FA的遗传因素的相关研究深入到了基因层面,HLA-DR和HLA-DQ基因域、FLG基因、IL基因、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基因等FA相关基因逐步被发现,亦有诸多研究发现环境因素通过表观遗传修饰影响FA的发生,并提示有希望利用表观遗传修饰诱导免疫耐受以治疗FA,提高了对FA的发病机制的理解,也为FA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该文对FA相关的遗传及表观遗传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儿童 食物过敏 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
  • 简介:摘要寨卡病毒在1947年被发现,随着2014年其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造成的严重威胁而受到关注。为了科学有效控制寨卡病毒传播和危害,研究人员对寨卡病毒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围绕寨卡病毒的起源扩散、分子进化、病原与流行病研究结果进行概述,并对尚未明确的重要问题加以总结,为全面了解寨卡病毒相关研究进展提供参考。

  • 标签: 寨卡病毒 致病机理 病原学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细菌检验和血清检验对布氏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布氏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抛硬币的方式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A组接受细菌检验,B组接受血清检验,对两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布氏菌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为70.00%(42/60);B组阳性检出率为95.00%(57/60),在布氏菌感染检出率方面,B组高于A组(P<0.05)。B组特异度(93.33%)、灵敏度(96.67%)均高于A组(69.23%、78.2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布氏菌感染检验中,血清检验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细菌检验,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依据,降低漏诊率。

  • 标签: 血清检验 布氏菌感染 细菌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高通量基因检测技术阐明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起源甲状腺癌的基因谱。本文对分化性甲状腺癌(DTC)形态谱系和分子生物特征进行综述。目前已有基因数据揭示,DTC在体细胞突变负荷和肿瘤分化上呈特征性基因-形态表型。这些新的发现,可进一步洞悉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有效地将甲状腺癌临床病理和基因特征相结合,以指导DTC的临床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即时检验(POCT)是检验医学发展的新领域,是在患者医疗现场因实施医疗措施所需而进行的即时检验。随着长期抗凝处理的患者人群扩大、促纤溶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血栓及出血性疾病的快速筛选需求增加,血凝的即时快速检验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大量研究表明,现场血凝检测快速、简便,能提供较可靠准确的过筛数据,并大大减少完成试验所需的周转时间(TAT),可适用于临床大量需要监测血凝异常及抗栓、溶栓治疗的场景。

  • 标签: 血液凝固试验 即时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肿瘤专业性强,涉及知识面广。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临床科研能力、基础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人文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肿瘤教学水平的提高不仅关乎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也是肿瘤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缺乏统一的肿瘤教材及教学大纲、教学模式单一、研究生培养模式堪忧等问题限制了我国肿瘤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在探索肿瘤教学的建设道路中,需要各个环节的配合。重点体现在编写特色的肿瘤教材及大纲、调整肿瘤教学模式、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掌握最新肿瘤进展及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等具体措施。

  • 标签: 肿瘤学 教学 改革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代继宏 张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一病房,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400014
  • 简介:摘要随着儿科支气管镜术的发展、临床经验的积累,适应证不断地扩大,其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现通过介绍近年来儿科支气管镜术的新技术,如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经支气管镜消融术、经支气管镜支架置入术、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等,简要阐述儿童介入肺科学新技术进展情况。

  • 标签: 儿童 支气管镜 介入 进展
  • 简介:摘要:乳腺肿瘤是一种发生于乳腺部位的肿瘤疾病,分为良性和恶性,患者需要进行多次手术,预后质量有一定的差异。随着近年来影像技术的发展,以超声检查、乳腺X线摄影为主的诊断技术在乳腺肿瘤早期诊断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本文就乳腺X线摄影、CT、超声检查及磁共振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要点和进展作系统的分析综述。

  • 标签: 乳腺肿瘤 诊断 影像学 乳腺X线摄影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 目的研讨盆腔肿块患者运用 CT影像技术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自我院 2013年 10月至 2015年 1月收集的盆腔肿块病例中选取 86例充当试验对象,依次对患者进行 B超与螺旋 CT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情况。结果① 86例患者均经组织病理证实,其中经 CT检出者 80例,检出率占 93.0%,显著高于 B超的 75.6%,有统计差异( P<0.05)。②在定位病灶、判断病灶体积、显示病灶与邻近组织关系方面, CT的准确率是 97.7%、 96.2%和 100%,相比 B超的 89.5%、 86%和 75%明显更高,有统计差异( P<0.05)。结论对盆腔肿块患者行 CT影像检查,有助于早期确诊病情并指导临床用药,值得推荐。

  • 标签: 盆腔肿块 CT影像学技术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色素痣中增生结节的基因改变及生物潜能。方法采用二代测序方法检测24例皮肤黑色素性肿瘤中全外显子基因改变,包括2例先天性色素痣中增生结节、12例良性的先天性色素痣和10例恶性的黑色素瘤。利用测序结果比较增生结节与先天性色素痣及黑色素瘤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基因组聚类分析,从而进一步揭示增生结节的基因水平特点及其生物潜能。同时采用4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增生结节区域进行检测。结果在2例先天性色素痣的增生结节样本中检测到86个共同的体细胞基因突变,其中有52个基因是增生结节组相比于先天性色素痣组增多的突变基因,而这52个突变基因当中22个基因高发于黑色素瘤组。以先天性色素痣和黑色素瘤中有明显差异的变异基因为标准做聚类分析,显示先天性色素痣和黑色素瘤有明显分界,增生结节的基因变异介于先天性色素痣和黑色素瘤之间。4色FISH检测2例增生结节均为阳性。结论增生结节的基因改变介于良性色素痣与恶性黑色素瘤之间,推测增生结节虽然临床表现多为良性生物学行为,但是在基因水平上具有一定的恶性潜能,这类患者在临床中需要长期监测和随访。

  • 标签: 痣,色素 局限性结节状增生 基因文库 基因测定 分子生物学
  • 作者: 丁潇楠 韩秋霞 张冬 朱晗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20
  • 出处:《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100853 北京,解放军医学院;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肾脏病科、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肾脏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肾脏病科、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肾脏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的重大难题,解决临床诊疗方面的争议成为急需。本文综述了利用蛋白质组及代谢组技术在糖尿病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疾病进展、预后判断及疗效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两种组技术的异同进行阐述,在当代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背景下展望了利用蛋白质组及代谢组进行整合组和精准医学研究。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工作记忆广度训练对n-back任务的迁移效应及脑机制。方法首先在60例大学生中开展随机对照实验,训练组(n=30)接受自适应性训练,对照组(n=30)接受低难度反复练习,比较两组训练前后2-back任务的差异。接下来在60例接受自适应性训练的大学生中,根据2-back任务改善中位数分为高迁移组(n=30)和低迁移组(n=30),比较两组训练前后全脑激活的差异。结果与训练前比较,训练组训练后2-back任务正确率显著增加(F=21.45,P<0.001),正确率增加量为(0.15±0.18);对照组训练后正确率增加量为(0.03±0.17),差异无统计意义(F=0.99,P=0.327)。与低迁移组比较,高迁移组训练后右侧纹状体激活显著增加(校正后P=0.028),纹状体激活变化与2-back任务正确率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084;F=5.21,P=0.025)。结论工作记忆广度训练效果可迁移到n-back任务,纹状体在迁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工作记忆训练 工作记忆广度 n-back fMRI 纹状体 迁移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沈阳地区儿童EB病毒(EBV)感染的流行情况,分析其血清特征。方法采用LIAISON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的26 714例患儿血清中抗EBV衣壳抗原IgM(VCA-IgM)抗体、抗衣壳抗原IgG (VCA-IgG)抗体、抗核抗原IgG(EBNA-IgG)抗体及抗早期抗原IgG(EA-IgG)抗体。根据VCA-IgM、VCA-IgG及EBNA-IgG 3项主要抗体的检测结果判断EBV感染状态;对其中VCA-IgM单独阳性的患儿,4~6周后复查EBV抗体。结果26 714例患儿中VCA-IgM抗体阳性2 963例(11.09%),VCA-IgG抗体阳性15 349例(57.46%),EBNA-IgG抗体阳性14 263例(53.39%)及EA-IgG抗体阳性731例(2.74%)。15 149例男童VCA-IgM、VCA-IgG、EBNA-IgG及EA-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98%(1 663/15 149例)、57.73%(8 745/15 149例)、53.49%(8 103/15 149例)及2.57%(389/15 149例),11 565例女童上述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1.24%(1 300/11 565例)、57.10%(6 604/11 565例)、53.26%(6 160/11 565例)及2.96%(342/11 565例),不同性别患儿在4项抗体检测阳性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VCA-IgG及EGNA-IgG抗体阳性率随患儿年龄的增长逐步增高(χ2=4 057.744、4 776.285,均P<0.05),至14岁时,患儿VCA-IgG及EBNA-IgG的阳性率分别达到87.98%(1 317/1 497例)及88.78%(1 329/1 497例);三抗体联合检测显示,在VCA-IgM阳性的急性感染患儿中,以典型原发感染状态[36.38%(1 078/2 963例)]及原发感染恢复期或再激活状态[43.81%(1 298/2 963例)]为主;而VCA-IgG及EBNA-IgG双阳性的抗体组合模式占既往感染患儿的95.09%(12 777/13 437例)。在198例VCA-IgM单独阳性患儿中,有133例(67.17%)在复查时未发生血清IgG阳转。在所有就诊患儿中,无单独EA-IgG阳性患儿,而既往感染的患儿中3.19%(428/13 437例) EA-IgG阳性。结论EBV 4项抗体阳性率在男女患儿中无差异,其既往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抗体联合检测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更详细和可靠的信息;双份血清抗体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而EA-IgG是诊断EBV既往感染再激活的一个重要血清指标。

  • 标签: EB病毒 血清流行病学 抗衣壳抗原 抗早期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析分层教学法在细胞生物和医学遗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以某学校临床专业两个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一班为对照组,二班为实验组,一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二班实验组采用的是分层次教学方法,分别对细胞生物和医学遗传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根据考试成绩和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评估分析。结果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的实验组班级中最低分数和平均分数以及及格率和优秀率均高于一班的对照组学生成绩;而问卷的结果也显示分层教学法的认可度更高。结论分层教学法可以有效的提高细胞生物和医学遗传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们的成绩,值得在教学中进行推广。

  • 标签: 细胞生物学 医学遗传学 分层教学法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