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诊创伤中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联合创伤指数(TI)评分的价值。方法:本次入组共100例急诊创伤病例,试验以2022.01~2023.10为期限,经双盲法分组对照,分组后为50例/组。单一组单用TI评分标准进行分类救治,联合组则应用MEWS联合TI评分进行分类救治。比较救治情况及家属满意率。结果:与单一组相比,联合组的严重伤死亡比例、重度伤比例等均更低(P<0.05)。与单一组相比,联合组的家属满意率总体更高(P<0.05)。结论:在急诊创伤中应用MEWS联合TI评分后,可对患者伤情予以有效确定,且帮助严重伤患者降低死亡风险,家属大多满意,可推广借鉴。

  • 标签: 急诊创伤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创伤指数评分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风险评估用于血液透析护理的风险管理中效果。方法:以2020.5~2022.3期间62例采用血透析疗法治疗的患者为例,另选取25名护理人员,2020.5~2021.5期间未采用风险评估,将其纳入至实施前。2021.6~2022.3期间使用风险评估,将其纳入至实施后,实施前后均为同一批护理人员,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专业素质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风险评估的应用到血液透析护理风险管理当中,可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质,避免患者发生并发症,可推荐。

  • 标签: 血液透析护理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表
  • 简介:摘要:目的:为达到提高眼科患者满意度的目的,本文着重探讨人文关怀沟通记录的设计与应用。方法:研究中共选取152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以时间为分隔线,将其分为实施前的对照组与实施后的观察组两个组别,每组患者均为76例,前者采取护理管理模式,后者设计人文关怀沟通记录并以此为依据展开沟通,对两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相关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4.74%与80.26%,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眼科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按照人文关怀沟通记录与其进行沟通可切实提高沟通效果,促进患者整体满意度的提升。

  • 标签: 眼科护理 人文关怀沟通记录表 设计与应用
  • 简介:摘要:环孢素(cyclosporine,CsA)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因其特异性高、作用强、副作用小、耐受性好,已广泛应用到眼部治疗中。CsA滴眼液最初用于抑制角膜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由于其良好的耐受性,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至干眼症、角结膜炎、葡萄膜炎等多种眼炎性疾病及眼术后的局部治疗,文章旨在对近年来CsA滴眼液在眼术后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临床运用CsA滴眼液在眼术后应用方面提供借鉴。

  • 标签: 环孢素A滴眼液 眼表术后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查检在我院护理管理质量工作中具体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各病区护士长共23人,于2017年1月-9月应用传统方式进行管理质量评分,2018年1月-9月各病区护士长在传统质量管理的基础上使用查检进行评分,每月统计。结果 运用检查表进行护理质量管理后与未使用前比较,病区管理质量、抢救、治疗物品/药品清毒管理、特护、一级、基础护理管理、护理文书、护士长管理、患者满意度、护士焦虑评分(SAS)都得到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通过查检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表明检查表是一种更加规范、科学的管理方法,能提升护理管理水平,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查检表 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将风险评估应用在血液透析护理风险管理中,并对其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选择100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收集时间在2023年7-12月之间,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且两组人数相同,均为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风险管理,而观察组使用风险评估,并对其并发症发生率及其护理满意度展开统计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明显并发症发生少,且护理满意度高,而对照组则明显并发症发生较多,且护理满意度低,P<0.05。结论:经过以上风险评估的应用,可使其并发症少,护理满意度高,其效果非常理想,应该进行深度研究。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理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FLACC疼痛评估在烧伤小儿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2023年2月-2024年2月纳入的38例烧伤患儿,并将其分为两组,各19例。观察组使用FLACC疼痛评估展开护理干预,参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比较应用效果。结果:对比两组疼痛评分,观察组较低;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P均<0.05)。结论:在烧伤患儿的护理中应用FLACC疼痛评估,可以提高护理干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而减轻患儿疼痛感,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临床中存在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FLACC疼痛评估表 烧伤小儿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玻璃酸钠对翼状胬肉术后眼创伤的修复价值。方法:抽取在我院治疗的42例翼状胬肉患者。根据术后处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各21例,分别应用常规处理方案与0.3%玻璃酸钠滴眼液方案。结果:术后2d、3d时,观察组的角膜上皮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d、6d时,观察组的眼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翼状胬肉术后应用玻璃酸钠可促进角膜上皮愈合,改善其眼症状。

  • 标签: 玻璃酸钠 翼状胬肉术后 眼表创伤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风热袭咳嗽病中实施针刺与刮痧的作用以及影响。方法:入院时间是2022年1月到2023年5月,搜集风热袭咳嗽疾病病例共计60例,分成对照组(常规治疗)和研究组(针刺联合刮痧)各30例,对比组间治疗后效果。结果:研究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针刺和刮痧治疗风热袭咳嗽病效果较好,可缓解症状。

  • 标签: 风热袭表咳嗽病 针刺 刮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接受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护理中应用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和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对比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肛门通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接受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护理中能够获得确切效果,有助于患者疾病康复速度的加快。

  • 标签: 护理路径表 结直肠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术前应用人工泪液对白内障合并干眼症患者术后干眼眼的影响。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合并干眼症患者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29例,观察组患者术前7d开始滴用0.3%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照组未使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干眼眼的各项指标。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 7、30d 的临床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检查( 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 SⅠt)以及角膜荧光染色评分( FL)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的角膜荧光染色评分(FL)均高于术前(P<0.05)。对照组术后7d、30d分别为(5.79±1.29)分、(5.16±1.03)分,均高于观察组(5.02±1.08)分、(4.47±0.98)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眼疾病指数(OSDI)均高于术前(P<0.05)。对照组术后7d、30d分别为(48.28±5.59)分、(56.89±6.97)分,均高于观察组(41.96±6.61)分、(47.87±6.75)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均低于术前(P<0.05)。对照组术后7d、30d分别为(4.97±0.62)分、(4.48±0.51)分,均低于观察组(5.36±0.81)分、(4.95±0.62)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泪膜破裂时间(BUT)均低于术前(P<0.05)。对照组术后7d、30d分别为(2.69±0.69)分、(3.37±0.51)分,均低于观察组(3.16±0.59)分、(3.62±0.42)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合并有干眼症的白内障患者在术前应积极给予抗干眼治疗,可改善眼的泪膜稳定性,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眼部不适症状、视力障碍等,有效避免加重术后干眼症。

  • 标签: 老年性白内障 干眼症 人工泪液 眼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临床观察的设计与应用。方法:通过Meta分析统计出irAEs的症状及出现时间,设计irAEs临床观察,运用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对该进行论证,最后得到适用于临床护士对患者的有效观察量表,并使用,观察应用效果。结果 通过该量表一方面使护士更全面地掌握对irAEs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帮助护士更准确的对患者进行评估及管理,帮助患者早期发现irAEs。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临床观察表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手术室护理工作程序在骨科手术患者术中护理中的应用。通过对比分析采用标准护理程序和工作流程实施的护理措施,评估其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骨科手术的100例患者,按照对比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标准护理程序,观察组使用手术室护理工作程序指导护理工作。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操作过程、感染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关键指标。结果:通过对100例骨科手术患者的观察和分析发现,观察组使用手术室护理工作程序指导护理,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和执行效率明显提高,切口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而标准护理程序组存在一定的操作失误和感染风险,相对于应用程序的组别表现不及。结论:手术室护理工作程序在骨科手术患者术中护理中的应用对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感染风险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建议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应用该程序,规范护理操作流程,提升手术室护理水平,促进患者的康复与健康。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工作程序表 骨科手术患者 术中护理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损伤患者疼痛管理的多元化策略及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80例眼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多元化疼痛管理策略,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及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及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疼痛管理策略能有效缓解眼损伤患者的疼痛,提高其睡眠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眼表损伤 疼痛管理 多元化策略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气囊压力联合呼吸机用于ICU人工气道监测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ICU器械通气治疗患者48例入组,为患者实施抽签法分组,分别为考察组、基础组,考察组应用气囊压力联合呼吸机人工气道监测护理,基础组实施人工气道监测护理,分析对比并发症(误吸、气囊破裂、肺部感染、黏膜受损)发生率、气囊压力及气囊容积水平。结果:考察组并发症(误吸、气囊破裂、肺部感染、黏膜受损)发生率低于基础组,存在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考察组气囊压力及气囊容积水平均低于基础组,有对比意义(P<0.05)。结论:气囊压力联合呼吸机人工监测护理可减少ICU患者人工气道监测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呼吸机 气囊压力 人工气道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评分失分问题,发现日常工作中的不足并分析制定相应对策提升护理品质。方法:在本科室第一病区随机抽取40位住院患者(其中排除人格变化患者、急性期患者、脑器质性疾病病变患者、成瘾性治疗患者,为验证患者能独立自主打分,在打分前分别给予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测试排除认知功能缺陷患者评分在27分以上给予调查住院满意度)性别不限,第二病区对照组抽取40位住院患者性别不限,对科室在职责任护士进行打分,借鉴品管手法,分析存在问题,进行讨论针对问题提出对策,提升3个月后二次打分进行对比。结果:其中发现问题组编号1组和2组比较P=0.48﹥0.05表示无显著差别不存在联系可以进行各自自我提升,改善后第1组与第3组进行对比显示P=0﹤0.05,产生差别。第3组与第4组P=0﹤0.05产生差别,对照组第2组与第4组P=0.19﹥0.05,产生差别不大,所有组别对比效果后证明第一病区第3组经过有效品质提升优质服务后效果大于改善前和一般护理行为。结论:经过品质管理后优质服务护理水平得以提升显性的和隐性的质量得以改进。

  • 标签: 满意度调查表 品管手法 精神科护理 优质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以及应用风险评估的作用。方法 针对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220例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其中有35例患者确诊为静脉血栓栓塞症,纳入对照组,分析妇女引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以2022年1月-2023年1月使用我院多学科联合制定的《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针对我院收治的220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进行风险评估,纳入观察组,根据风险因素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结果 妇女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手术方法、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是引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观察组使用风险评估后,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中,需要警惕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合理使用风险评估,同时制定相对应的护理方案,从而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手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 危险因素 风险评估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应用改良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共计68例。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中34例新生儿护理期间未应用改良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观察组中34例新生儿护理期间应用改良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对比两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前后营养状态相关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观察组护理前后营养状态相关指标水平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观察组医疗干预次数多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应用改良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能够保障机体营养供应,减少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护理 改良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表 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