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评估表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评估表应用研究

宋润东

辽宁省肿瘤医院  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目的评价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以及应用风险评估表的作用。方法 针对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220例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其中有35例患者确诊为静脉血栓栓塞症,纳入对照组,分析妇女引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以2022年1月-2023年1月使用我院多学科联合制定的《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表》针对我院收治的220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进行风险评估,纳入观察组,根据风险因素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结果妇女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手术方法、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是引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观察组使用风险评估表后,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中,需要警惕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合理使用风险评估表,同时制定相对应的护理方案,从而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风险评估表

静脉血栓栓塞症中包含着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两种,是妇科手术后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经过对流行病学进行分析发现,肿瘤患者引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性更高,基于此,针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开展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评估,能够为制定风险干预措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可以更好地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但是,现阶段临床上关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策略尚无统一的定论,需要继续开展研究和探索。本次研究主要探讨的是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以及应用风险评估表的作用,具体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220例为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其中有35例患者确诊为静脉血栓栓塞症,纳入对照组;以2022年1月-2023年1月使用我院多学科联合制定的《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表》针对我院收治的220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进行风险评估,纳入观察组。患者年龄为38~72岁,平均年龄为(48.42±4.16)岁。

1.2方法

根据患者的资料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统计危险因素。针对确诊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患者使用《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表》评估危险因素,并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干预。首先,评估血栓形成的原因,观察患者的身体状态,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结合危险因素进行处理,手术操作要保证轻柔和精确快速,从而避免手术刺激,减少术中出血量,确保手术能够尽快完成。在患者卧床期间,需要多给患者变换体位,注意合理摆放患者的下肢,还要多给患者补充水分,预防脱水,护理人员可以协助患者做一些简单的下肢运动。其次,可以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或梯度弹力袜,更好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另外,可以按照医生的指示给患者服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类药物。

1.3 观察标准

1.3.1 分析危险因素。

1.3.2 对比使用《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表》[1]前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4.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当P小于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危险因素分析

妇女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手术方法、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是引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详见表1:

表1 危险因素分析[n(%)]

组别

确诊(n=35例)

x2

P

年龄

≤41岁

8(5.71%)

4.629

0.031

>41岁

17(80.00%)

BMI(kg·m-2

<25

22(73.33%)

         5.400

0.020

>25

13(43.33%)

肿瘤类型

子宫颈癌

15(42.86%)

1.556(与子宫内膜癌对比)

0.212

子宫内膜癌

10(28.57%)

0.000(与卵巢上皮性癌对比)

1.000

卵巢上皮性癌

10(28.57%)

1.556(与子宫颈癌对比)

0.212

肿瘤分期

Ⅰ~Ⅱ

18(51.43%)

0.057

0.811

Ⅲ~Ⅳ

17(48.57%)

手术方式

开腹手术

22(62.86%)

4.629

0.031

腹腔镜手术

13(37.14%)

手术时间(min)

<180

12(34.29%)

6.914

0.009

≥180

23(65.71%)

术中出血量(ml)

<500

19(54.29%)

0.514

0.473

≥500

16(45.71%)

有无输血

16(45.71%)

0.514

0.473

    无

19(54.29%)

卧床时间(h)

≤48

24(68.57%)

9.657

0.002

>48

11(31.43%)

2.2 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使用风险评估表后,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发生例数

发生率

观察组

220

35

15.91%

对照组

220

15

6.82%

x2

-

-

9.026

P

-

-

0.003

3 讨论

近些年来,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根据调查显示,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分析引发该病的危险因素,对于科学防治,降低发病率具有重大意义[2]。通过对过往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有年龄、体质量、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卧床时间。首先,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罹患妇科肿瘤的概率会大大提升,加上老年人身体机能衰弱,免疫力降低,容易受到疾病的侵害。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血液容易凝固,进而增加血栓的发病率。其次,体质量因素。体质量过低更容易引发静脉血栓栓塞症,这是因为随着癌细胞的扩散,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大量消耗,进而造成体质量降低,机体衰弱给血液的循环造成阻碍,进而增加了血栓的发生风险。另外,手术方式因素。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不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创伤,与开腹手术相比较,术后恢复时间更短,因此血栓的发生率更低。最后,手术时间及术后的卧床时间。长时间静止不动,容易引发肌无力,限制血液循环,导致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降低,因此手术时间与术后卧床时间都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使用《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表》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在患者的围手术期采取恰当的干预措施,有利于更好地排除危险因素,保障患者的健康,减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3]

总而言之,接受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的患者,需要警惕静脉血栓栓塞症,根据危险因素作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优化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莹,邓莉萍,袁泉,等. Caprini风险评估表与Padua评分表在呼吸内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 医药前沿,2022,12(21):20-23.

[2]乔成平, 叶敏, 朱珠, 周晖, 张爱霞, 田莹莹. 妇科恶性肿瘤病人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 循证护理, 2022, 8 (2): 143-149.

[3]赖月容, 姜月, 蒋超南, 刘继红. Caprini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量表预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及风险模型构建[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21, 37 (12): 918-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