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角膜厚度的改变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眼视光学中心120例(240眼)行SMILE且完成1年随访的低、中、高度近视患者,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记录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角膜顶点和直径2 mm、6 mm同心圆上的角膜厚度,比较术后相邻时间点同一区域及同一时间点不同区域角膜厚度的变化(△CT)。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3组患者术后1 d至1周角膜不同区域△CT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至1个月角膜变薄(P<0.05);术后1个月至3个月角膜各个区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厚(P<0.05);术后3个月至1年,不同区域△CT均为正值且逐渐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至1年角膜增厚均呈现递减趋势,且中央增厚较周边明显。3组之间比较,顶点、2 mm同心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 mm同心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中央区厚度(顶点、2 mm圆)增加量与等效球镜度(SE)、切削深度(AD)呈正相关(r=0.73,P<0.001;r=0.38,P<0.001),与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RBT)呈负相关(r=-0.27,P=0.01)。高度近视组中央区厚度(顶点和2 mm圆)增加量与眼压(IOP)呈正相关(r=0.69,P<0.001)。结论:SMILE术后角膜厚度逐渐增加,3个月时基本稳定,且中央增厚较周边明显,近视度数越高增厚越明显。

  • 标签: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角膜厚度 近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孤独症患者异常脑皮质厚度分布特征。方法汇集来自国际孤独症专业数据库(Autism Brain Imaging Data Exchange,ABIDE)在全球20个站点收集的孤独症患者(孤独症组,n=525)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n=569)的脑结构影像学数据。基于脑结构数据,应用FreeSurfer测量每个受试者的皮质厚度并对2组脑皮质厚度进行t检验比较。根据受试者年龄,分成<12岁组(孤独症患者n=150,对照者n=151),12~18岁组(孤独症患者n=210,对照者n=233)及>18岁组(孤独症患者n=159,对照者n=183),应用t检验分析不同年龄段孤独症患者异常脑皮质厚度分布特征。结果孤独症组相对于对照组在与初级面孔识别相关的左右侧脑枕叶面部区域皮质厚度增加(左侧:size=1 043.95 mm2,Z=4.31,MNI坐标:x=-13.1,y=-102.4,z=2.4;右侧:size=1 364.13 mm2,Z=5.14,MNI坐标:x=14.4,y=-101.3,z=3.1),以及与背侧注意网络相关的右侧脑额上回后部皮质厚度减少(size=485.86 mm2,Z=4.71,MNI坐标:x=6.8,y=-13.1,z=61.6)。根据年龄分组结果显示,<12岁组孤独症患者相对于对照者,右侧额上回中部及后部(size=914.44 mm2,Z=4.86,MNI坐标:x=19.7,y=32.4,z=41.1)及左侧颞下回(size=638.16 mm2,Z=-4.36,MNI坐标:x=-34.7,y=-32.5,z=-22.8)皮质厚度减少;12~18岁组孤独症患者相对于对照者右侧额上回后部皮质厚度减少和枕骨面部区域皮质厚度增加;>18岁组孤独症患者与对照者之间皮质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枕面区域和额上回后部皮质厚度异常可能是孤独症患者神经发育的特征,尤其在低年龄的孤独症儿童与健康儿童的差异更明显。

  • 标签: 孤独性障碍 磁共振成像 孤独症脑成像数据交换数据库 背侧注意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弱视眼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变化。方法循证医学研究。以弱视、脉络膜中英文为检索词,在万方、中国知网、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中检索文献。排除信息不完整或不相关文献以及综述性文献。采用STATA 15.0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选择加权均数差(WMD)和95%可信区间(CI )作为效应量的估计值,并用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检测异质性来源。结果根据检索策略初步检索出75篇文献,最终纳入15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弱视患者650例,年龄3~65岁。均采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的增强深度成像技术测量SFCT. Meta分析结果显示,弱视眼SFCT较对侧眼(WMD=18.89 μm,95% CI 14.81~ 22.98 μm,P<0.001 )、正常眼(WMD=39.49 μm,95% CI 33.88~ 45.09 μm,P<0.001)增厚。屈光参差性、斜视性弱视眼之间SF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5.03 μm ,95% CI-19.50~ 9.44 μm,P=0.495 )。结论弱视患者弱视眼SFCT较对侧眼和正常眼厚。屈光参差性、斜视性弱视眼之间SFCT无差异。

  • 标签: 弱视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脉络膜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近视进展过程中眼底血流及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招募2018年7—9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的低中度近视儿童,随访观察其1年的屈光度数及眼轴长度(AL)变化,以评估其近视进展。同期采用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SS-OCTA)技术进行黄斑区3 mm×3 mm扫描。采用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SS-OCT)技术进行黄斑区6 mm×6 mm放射状扫描,并采集随访观察1年前后受检者右眼黄斑中心凹,中心凹上、下、鼻、颞侧的脉络膜厚度以及浅层和深层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血流密度。取受检者右眼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性及简单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47例(47眼)受检儿童,男21例,女26例,年龄为(11.1±1.3)岁。1年后随访,平均等效球镜度(SE)由(-2.59±0.93)D增至(-3.09±0.96)D(t=11.12,P<0.001);AL由(24.75±0.86)mm增长至(24.91±0.84)mm(t=12.25,P<0.001);脉络膜厚度由(238±54)μm减小至(231±55)μm(t=2.67,P=0.011);视网膜浅层、深层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均出现明显下降(t=6.66,P<0.001;t=3.38,P=0.002;t=3.18,P=0.003)。视网膜浅层、深层血流密度变化量与近视度数增加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r=0.35,P=0.02;r=0.37,P=0.01)。结论:近视儿童在近视进展过程中,脉络膜厚度变薄,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密度降低,推测此类眼底变化可能在近视进展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 标签: 近视儿童 视网膜 脉络膜 血流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青少年近视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变化。方法:选择从2020年5月到2020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青少年150眼(均取左眼)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眼的近视程度对其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无近视者(-0.25 ~ + 0.25D),共55例,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以及高度近视组的例数分别为65、24、6例。使用SD-OCT检查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厚度,对各组的厚度差异进行比较,探究眼轴长度(AL)与等效球镜(SE)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对象的年龄越大其近视程度越高,对照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RNFLT增厚情况各有不同,另外不同部位增厚与AL与SE的相关性也不同。结论:青少年的眼球还处于成长期,可塑性较强,通过RNFLT、AL与SE综合分析能够对青少年近视情况有所判别,另外若颞侧1∶00~ 4∶00 位在经过校正之后发现RNFLT变薄,则说明可能有青光眼。

  • 标签: 青少年近视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厚度变化 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变化量随残余基质厚度(RST)、组织去除厚度百分比(PTA)的变化规律,并分析SMILE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行SMILE者184例(184只右眼),其中男性83例,女性101例,年龄(24.6±5.8)岁。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用Corvis ST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测量术眼的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包括形变幅度比值(DA ratio)、角膜硬度参数(SPA1)和综合半径(IR)。对RST、PAT与DA ratio、SPA1、IR的变化量的关系进行线性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纳入年龄、性别、角膜前表面平均曲率(Km)、术前等效球镜度数(SE)、术后角膜中央厚度(CCT)和术前角膜生物力学参数为自变量,采用步进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术后DA ratio、SPA1和IR的影响因素。对手术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SMILE术后DA ratio、SPA1和IR的变化量(变化率)分别为1.33(30.0%)、28.05(26.0%)和2.56(34.0%),手术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5.52, -28.00, 36.95;P<0.01)。最优拟合曲线显示,随着RST减少或者PTA的增加,DA ratio、SPA1和IR的变化量逐渐升高。其中,当RST<280 μm或者PTA>28%时,DA ratio变化量曲线斜率明显增加。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对SMILE术后DA ratio、SPA1和IR根据标准化回归系数(Sβ值)排序,影响权重前3位的因素分别为术前DA ratio(Sβ=0.489)、术前SPA1(Sβ=0.483)和术前IR(Sβ=0.471);CCT是术后DA ratio和SPA1的第二大影响因素(Sβ=-0.238,0.326)。结论SMILE术后DA ratio、SPA1和IR的改变随RST的减少或者PTA的增加而增加,当RST<280 μm或PTA>28%时,DA ratio的改变速度明显加快;术前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和术后CCT是影响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中华眼科杂志,2021,57:104-112)

  • 标签: 激光,飞秒 角膜基质 角膜外科手术, 激光 生物力学现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与胎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冻融胚胎移植的1622个单胎活产周期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根据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分为4组,A组:子宫内膜厚度≤8 mm;B组:子宫内膜厚度8~10 mm;C组:子宫内膜厚度10~12 mm;D组:子宫内膜厚度≥12 mm。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数据,以A组为参照组,控制混杂因素,计算其他各组低出生体质量(low birth weight, LBW)、极低出生体质量(very low birth weight, VLBW)、足月LBW、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SGA)、早产的优势比(odds ratio, OR)及95%置信区间(95% CI),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胎儿出生体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4组胎儿的出生体质量依次为(3 350.15±568.17) g、(3 431.84±523.43) g、(3 445.93±483.73) g、(3 482.27±495.30) g,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A组的早产风险大于C组(OR=0.527,95% CI=0.287~0.968,P=0.039),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不影响LBW、VLBW、足月LBW、SGA发生率(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移植胚胎阶段、分娩孕周、新生儿性别均会影响胎儿出生体质量(P<0.001,P=0.003,P<0.001,P<0.001)。结论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8 mm的妇女发生早产的可能性比内膜厚度10~12 mm的妇女高,但子宫内膜厚度不影响胎儿出生体质量。

  • 标签: 子宫内膜厚度 冻融胚胎移植 出生体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Pentacam测量准分子激光手术后角膜厚度和眼压的变化。方法 对临床病例进行比较研究,挑选了28名激光手术的患者(56只眼睛),其中包括13名男性和15名女性,年龄在22至53岁之间。同一操作员使用Pentacam进行后角膜厚度和眼压的变化。对测量的数据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经测量后角膜术前厚度(547.74± 33.86)μm,后角膜术后厚度(438.71± 42.1)μm,后角膜实际厚度(468.60 ±39.90)μm,预测后角膜厚度值与实际后框值之差手术前眼压为8.0 ~ 26.5mm Hg,手术后眼压为7.9 ~ 25.9mm Hg。结论 Pentacam测量准分子激光手术后角膜厚度和眼压术后术前没有明显的变化,眼压相对稳定。

  • 标签: Pentacam测量 准分子激光手术 角膜厚度和眼压的变化
  • 简介:摘要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SFCT)变化已经成为研究眼部疾病和全身性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不仅在一些眼科疾病中,SFCT的改变呈多样性,表现出脉络膜在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极其复杂的改变,而且在血管性相关性疾病,或因缺血、缺氧等因素导致的全身性疾病中,SFCT的变化也为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笔者现对非脉络膜疾病中SFCT的变化进行综述。

  • 标签: 脉络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中心凹 脉络膜厚度 脉络膜血流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不同分期患眼和正常眼的角膜及角膜上皮厚度的变化情况。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于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并确诊为DR的患者100例(103眼),其中非增殖期组(NPDR)50例(53眼),增殖期组(PDR)50例(50眼)。另随机选取正常志愿者46例(48眼),利用频域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AS-OCT)对非增殖期组、增殖期组及正常组均进行中心2、5、7、9 mm共4个同心圆区域扫描范围的角膜及角膜上皮厚度检查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DR患者的角膜及角膜上皮各区域平均厚度。结果:3组间中央前、后角膜曲率及中央角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84,P=0.16;F=1.88,P=0.16;F=1.96,P=0.15),正常组中央角膜上皮厚度均高于其余2组(P<0.05)。正常组与NPDR组角膜上皮厚度多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PDR组角膜上皮厚度多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PDR组与PDR组角膜上皮厚度只有S5 mm、SN5 mm、ST5 mm、T7 mm共4个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R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对角膜上皮组织厚度产生潜在影响,这种变化可能可以作为DR筛查的指标之一。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角膜 角膜上皮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锥形束CT图像与病理切片中缺牙区牙槽嵴顶骨皮质厚度(cortical bone thickness,CBT)的差异,探讨锥形束CT用于评估颌骨后牙区CBT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6至12月就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口腔医学中心的后牙牙缺失患者6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37例,年龄(43.8±1.7)岁,缺牙区内共取出骨块63块。术前将患者锥形束CT图像导入口腔种植导航系统,设计完成后在测量界面中测量拟种植区的牙槽嵴顶CBT(锥形束CT图像组)。术中获取目标骨块制成切片,厚度0.4 μm,用Case Viewer软件测量切片中的CBT(病理图像组)。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锥形束CT影像和病理图片中颌骨后牙区牙槽嵴顶CBT间的差异。结果病理图像组测得的骨皮质厚度在后牙区、上颌后牙区、下颌后牙区分别为(1.20±0.75)、(0.68±0.46)和(1.48±0.77)mm;锥形束CT图像组测得的CBT在后牙区、上颌后牙区、下颌后牙区分别为(1.14±0.77)、(0.64±0.24)和(1.41±0.83)mm,两组相同位置测量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锥形束CT可用于颌骨骨皮质厚度的分析,且准确度较高。

  • 标签: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骨皮质厚度 牙种植体
  • 简介:摘要:哮喘发病不仅与外淫六邪、情志、伏痰相关,其本质为本虚标实,发病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肺为“贮痰之器”,伏痰内动,引发哮喘发作,除肺外,脾土失于运化,肾气不纳、阳气不温、肝气不疏、情志不调等都会诱发或加重哮喘。除脾、肾、肝三脏外,肺与大肠在经络、生理、病理上络属关联。“肺肠”理论可表现在很多方面,如:肺可滋生津液,濡养大肠;肺气宣发肃降失常,导致大肠气机不畅,出现胀气、腹痛、便秘等症状。当代“肺肠”理论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肺脏的菌群密切关联,更加印证了“肺肠”理论,临床过程中,哮喘发病过程中出现便秘等大肠疾病,治疗除了止咳平喘,降气化痰外,加入一些兼顾治疗胃肠的药物,往往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用万扶林配合针刺大肠经或肺经治疗哮喘比单用万扶林的效果更好,从经络的方向印证了“肺肠”。今后关于“肺肠”理论来治疗哮喘及相关肺系疾病的研究越来越丰富。

  • 标签: “肺肠”理论 哮喘 肺肠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成年人黄斑区脉络膜厚度随年龄变化规律并分析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2016年6—10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行健康体检的某事业单位在职和退休职工281人,年龄21~9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受检者其中1眼进行分析。根据年龄将受检者分为21~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51~60岁组、61~70岁组、71~80岁组和81~90岁组。应用高分辨光相干断层扫描测量SFCT及距黄斑中心凹鼻侧(N)和颞侧(T)500、1 000和2 000 μm共7个位置的脉络膜厚度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年龄、性别、眼压、等效球镜度(SE)和视网膜厚度对SFCT的影响。结果最终纳入229例229眼进行分析,SFCT平均值为(218.73±79.69)μm,脉络膜厚度由黄斑处向鼻侧和颞侧方向逐渐变薄。各年龄组间SFCT、N2 000、N1 000、N500、T500、T1 000、T2 000脉络膜厚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05、22.85、25.38、29.11、32.55、29.22、28.70,均P<0.01);各位置脉络膜厚度与年龄均呈线性相关(R2为0.35~0.47,均P<0.01),各不同位置脉络膜厚度在50岁后出现陡坡样下降。SE(β=-10.07,P<0.01)和年龄(β=-2.43,P<0.01)是SFCT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性别(β=-19.69,P=0.057)、视网膜厚度(β=0.02,P=0.897)和眼压(β=-0.86,P=0.466)与SFCT无明显线性相关。结论黄斑区脉络膜厚度随年龄增长逐渐变薄,并在50岁后呈陡坡样下降。脉络膜变薄与年龄增长、近视屈光度升高相关,而与性别、正常范围内的眼压波动及视网膜厚度无明显线性关系。

  • 标签: 光相干断层扫描/方法 脉络膜厚度/诊断 年龄 黄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急性脱瘾治疗后酒依赖患者脑区皮质厚度的异常特征及与酒依赖临床特征的关联。方法以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的住院男性酒依赖患者(患者组,n=33)与年龄、受教育程度匹配的健康对照(对照组,n=35)为研究对象,收集大脑皮质功能磁共振的影像学数据和患者一般人口学及临床资料;使用FreeSurfer软件处理影像学数据并计算双侧74个脑区的皮质厚度,采用协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2组间各脑区皮质厚度的差异,并对差异脑区皮质厚度与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患者组皮质厚度在左侧枕中回、右侧枕上回、双侧顶下角回、双侧顶下缘上回、双侧顶上回、左侧枕极及右侧顶内沟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00 34,经Bonferoni校正);酒依赖患者初始饮酒年龄与左侧顶上回皮质厚度呈正相关(r=0.428,P=0.024)。结论顶叶后部皮质厚度的减少可能是酒依赖患者较为特征性的皮质损伤,初始饮酒年龄可能对左侧顶上回皮质的影响更明显。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酒依赖 皮质厚度
  • 简介:摘要:糖尿病的主要发病症状为高血糖,是一种代谢性的疾病。糖尿病由于身体长期处在高血糖的环境中,不仅会加重胰岛素分泌的部位的受损程度,还会引起各种由于血糖含量的异常引发的并发症,这也是糖尿病所带来的主要危害,也会因为高血糖导致组织器官受到慢性损害,包括眼睛、肾脏、血管以及心脏等部位,都会由于血糖的升高影响到其正常的功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参加2019年度开滦集团职工健康查体,年龄≥40岁且符合入组标准、资料完整者5 136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包括行血液生化及颈动脉彩超检查)。依据2003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公布的hs-CRP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0.05 mg/L<hs-CRP<1.00 mg/L、1.00 mg/L≤hs-CRP<3.00 mg/L、hs-CRP≥3.00~10.00 mg/L。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χ2趋势检验及逐步后退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方法探讨hs-CRP与CIMT的相关性。结果(1)纳入5 136名,男3 048名,女2 088名,年龄(54.87±11.65)岁。(2)以CIMT为因变量,以hs-CRP(经Lg转换)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与CIMT存在线性相关,回归系数1.107(P<0.01)。(3)根据本研究中CIMT分为两组,CIMT≤0.84 mm组及CIMT>0.84 mm组,采用χ2趋势检验及逐步后退法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s-CRP浓度较高时,CIMT随着hs-CRP的增高而增厚[OR值(95%CI)为1.24(1.01~1.52),P<0.05]。结论hs-CRP与CIMT具有相关性,高hs-CRP者CIMT增厚,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增加。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评估屈光不正对学龄儿童黄斑区血流及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80名学龄儿童,将其分为高度近视组(8例)、高度远视组(7例)、中度近视组(12例)、中度远视组(7例)、轻度近视组(15例)、轻度远视组(6例)、正视组(25例),均进行OCTA检查,比较各组间的黄斑区血流及视网膜厚度情况。结果:各组间黄斑区千层血管密度(SCPVD)、黄斑区深层血管密度(DCPVD)、6mm×6mm范围内的平均视网膜厚度(ART)数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中央视网膜厚度(CRT)数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学龄儿童出现屈光不正会对其黄斑区血流产生一定影响,且随着屈光不正程度的增加会导致视网膜厚度降低。

  • 标签: 屈光不正 学龄儿童 OCTA 黄斑区血流 视网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单眼发病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与其对侧眼和健康人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青光眼门诊确诊为POAG的单眼发病、对侧眼正常的患者(POAG组)以及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对所有参与者进行系统眼科检查,应用高分辨率频域的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测量SFCT及距黄斑中心凹鼻侧和颞侧500、1 000、2 000 μm共7个位置的脉络膜厚度。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脉络膜厚度在POAG组患眼与对侧眼的差异。应用协方差分析比较POAG组患眼与健康对照组之间脉络膜厚度的差异。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龄、性别、等效球镜度数、视野平均缺损值对POAG组患眼黄斑各个位置脉络膜厚度的影响。结果POAG组纳入75例患者(平均年龄46岁,男性48例,女性27例),健康对照组纳入61名(61只右眼)健康受试者(平均年龄44岁,男性34名,女性27名)。POAG组患眼SFCT为(244.41±83.18)μm,其对侧眼SFCT为(254.28±88.92)μ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SFCT为(272.98±55.87)μm,校正年龄、性别和等效球镜度数后,POAG组患眼与健康对照组SF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AG组患眼在距离黄斑中心凹鼻侧2 000 μm处的脉络膜厚度为(167.84±70.44)μm,其对侧眼为(188.84±89.06)μ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P<0.01)。POAG组患眼与其对侧眼及健康对照组在距黄斑中心凹鼻侧和颞侧其他距离处的脉络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OAG患眼的SFCT变薄与视野平均缺损值下降(β=14.66,P<0.05)和近视屈光度数增高(β=14.95,P<0.01)有关,与年龄和性别无关(均P>0.05)。结论单眼发病的POAG患眼SFCT较对侧眼和健康人未见明显变薄,仅黄斑鼻侧2 000 μm的脉络膜薄于对侧眼。视野缺损的严重程度及近视屈光度数程度与SFCT变薄相关,提示脉络膜变薄可能参与青光眼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华眼科杂志,2021,57:194-200)

  • 标签: 青光眼,开角型 视觉,单眼 黄斑 脉络膜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