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深层学习策略在医学生职业认同与胜任力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择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8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1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职业认同、深层学习策略和胜任力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各潜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假设作用路径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结果医学生的胜任力、职业认同和深层学习策略评分分别为(66.38±11.67)分、(12.68±2.32)分和(43.97±6.43)分。职业认同与胜任力呈正相关(r=0.50),深层学习策略与胜任力呈正相关(r=0.51),职业认同与深层学习策略呈正相关(r=0.34),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职业认同和深层学习策略均对胜任力存在直接正向作用(β=0.39、0.41,均P<0.001),职业认同对深层学习策略存在直接正向作用(β=0.28,P<0.001),职业认同经过深层学习策略对胜任力存在间接正向作用(β=0.12,P<0.001)。结论深层学习策略能够中介医学生职业认同对胜任力的作用路径,可以通过提高医学生职业认同水平,培养深层学习策略,实现早期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胜任力导向。

  • 标签: 医学生 胜任力 职业认同 深层学习策略 中介作用
  • 简介:摘要:干部人事档案关系着领导干部选拔聘用,近些年,随着干部人事档案审查力度增强,干部档案造假现象逐渐凸显,严重影响了干部群体的权威性。对于这一现象,需要加强进行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查工作开展,本文就该项工作开展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该工作开展重要性,其次对其展开深层思考,以供参考。

  • 标签: 医院干部 人事档案 专项审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猪真皮深层组织错位损伤对皮肤纤维化的影响,以期为烧伤瘢痕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6只2个月龄雌性杜洛克猪,将背部右侧切取中厚皮片和真皮深层组织片并原位回植的15个术区纳入真皮原位回植组,将背部左侧切取中厚皮片和真皮深层组织片并将真皮深层组织片放在脂肪层下的15个术区纳入真皮错位组。观察2组伤后7、14、21 d术区毛发生长情况及伤后14 d横断面结构。伤后7、14、21 d,测量并比较2组术区皮肤厚度(表皮到脂肪上缘的距离)、真皮厚度(表皮下缘到脂肪上缘的距离,不包括真皮和脂肪间的纤维组织厚度)、真皮-脂肪界面(真皮原位回植组为真皮深层下缘至脂肪上缘、真皮错位组为真皮浅层下缘至脂肪上缘)的纤维组织厚度,测量真皮原位回植组术区真皮切割界面(真皮浅层下缘至真皮深层上缘)纤维组织厚度并与真皮-脂肪界面纤维组织厚度进行比较;行天狼猩红染色,观测并比较2组术区真皮-脂肪界面及真皮原位回植组术区真皮切割界面和真皮-脂肪界面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2组术区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阳性表达。样本数均为6。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伤后7、14、21 d,真皮原位回植组术区毛发均较真皮错位组浓密。伤后14 d,真皮错位组术区皮肤横断面呈“三明治”样结构,真皮原位回植组术区皮肤横断面结构正常。伤后7、14、21 d,真皮错位组术区皮肤厚度分别为(4 234±186)、(4 688±360)、(4 548±360)μm,与真皮原位回植组的(4 425±156)、(4 714±141)、(4 310±473)μm均相近(P>0.05);真皮错位组术区真皮厚度均较真皮原位回植组明显变薄(t值分别为-9.73、-15.85、-15.41,P<0.01);真皮错位组术区真皮-脂肪界面纤维组织厚度均较真皮原位回植组明显增厚(t值分别为14.48、20.58、15.67,P<0.01);真皮原位回植组术区真皮-脂肪界面和真皮切割界面纤维组织厚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伤后7、14、21 d,真皮错位组术区真皮-脂肪界面Ⅲ型胶原蛋白含量均较真皮原位回植组明显增加(t值分别为2.65、0.61、7.39,P<0.05或P<0.01),而2组术区真皮-脂肪界面Ⅰ型胶原蛋白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真皮原位回植组术区真皮-脂肪界面与真皮切割界面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伤后7、14、21 d,真皮错位组术区真皮浅层和脂肪组织中均有PCNA、TGF-β1、FGF-2、HGF阳性表达,真皮原位回植组术区真皮浅层、真皮深层和脂肪层均有PCNA、TGF-β1、FGF-2、HGF阳性表达。结论猪真皮组织固有厚度不足是引起纤维化的关键因素,纤维化的生物学目的旨在“补偿”皮肤的固有厚度,脂肪组织也可能是影响皮肤纤维化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皮肤 瘢痕 纤维化 脂肪组织 真皮深层组织 切割伤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应用针刺肌筋膜触发点联合深层肌肉刺激仪治疗对老年人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选取在门诊和病房住院的76例老年人卒中后偏瘫伴肩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肌筋膜触发点联合深层肌肉刺激仪治疗。治疗前、治疗后当天、治疗后1周和4周后对患者进行评定,评定内容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患侧肩关节被动ROM包括前屈、外展、外旋,Fugl-Meyer 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FMA-U)评定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当天、治疗1周后、治疗4周后,患侧肩关节VAS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当天、治疗后1周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当天、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侧肩关节ROM前屈、外展、外旋在治疗后当天,治疗后1周(P<0.05)、治疗后4周(P<0.0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照组在治疗后当天、治疗后1周患侧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患侧肩关节ROM前屈、外展、外旋与对照组比较在治疗后当天,治疗后1周(P<0.05)、治疗后4周(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FMU)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当天、治疗后1周评分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4周两组评分均提高,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肌筋膜触发点联合深层肌肉刺激仪能减轻老年人卒中后肩痛的疼痛程度,改善肩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提高老年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教学模式下和有不同学习动机的学生的线上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为优化线上教学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9和2020年参与中南大学生理学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和同年参与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的学生,探讨不同教学模式下的线上学习行为和不同学习动机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从学习投入、互动行为和学习动机3方面分析学生的线上学习行为。采用SPSS 25.0软件,用函数计算、频率统计、回归分析、秩和检验、相关性检验、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20年SPOC学习者的学习参与度(z=14.36,P<0.001)和人机、人际互动学习水平(z=-11.70、-16.18,P均<0.001)均高于2019年。2019年、2020年的学生整体互动行为与成绩呈中等相关(r=0.42、0.52,P均<0.001),且人际互动行为相关更强(r=0.60、0.55,P均<0.001)。2019年SPOC和MOOC学习者的成绩构成不同(χ2=857.45,P<0.001)。外部动机的SPOC学习学习效果优于内部动机的MOOC学习者(z=-28.42,P<0.001)。结论学校所采用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在线学习投入和互动学习行为影响学习效果,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也对其在线学习效果起到关键作用。

  • 标签: 在线学习 学习投入 互动学习行为 学习动机 慕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诊断学学习的方法及内容进行探析。方法 将诊断学的学习要点、诊断思维、人文医学及临床技能有机结合进行研究探讨。结论 学好诊断学要重视理论讲授、课堂实践、临床见习,既要与时俱进,掌握临床诊断的新技术,更要重视基本技能,勤于实践,精于思考,不断总结经验提升。

  • 标签: 诊断学 实践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学习通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方法在预防医学专业儿童少年卫生学课程中开展基于学习通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实践。收集学习通上的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包括访问量及其规律、作业提交完成率及时长、任务点完成率、参与讨论数等。用问卷调查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评价。采用SPSS 17.0进行Mann-Whitney U、Kruskal-Wallis H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99名学生在84天内访问40 322次,在讨论课当天出现大高峰,在16:00—20:00访问量最高,29.3%(29/99)的学生访问天数<40。作业提交完成率为98.0%(582/594),31.1%(181/582)的人次提交作业时长<6 h。任务点完成率为99.0%(3 919/3 960)。学生参与讨论数为3(2,7)。86.9%~90.9%的学生认为5个方面的学习效果部分达到或基本达到。结论学生学习行为总体表现良好,但参与讨论数较少,部分学生被动学习,需进一步改进教学措施。

  • 标签: 对分课堂 学习通平台 学习行为 儿童少年卫生学
  • 简介:摘要:生理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医学生只有学好生理学,才能为后期学习医学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对生理学学习方法及学习技巧进行了总结探讨。

  • 标签: 学习 生理学 感悟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建设学习型儿科护理团队的对策。方法 设施建设、组织建设和管理者的自主学习、有效带动;充分利用晨会、例会的契机,选择合适的方法、确定科学的目标,保证理论和技能学习的实效性;建立和完善外部学习机制,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支持科室开展教育活动;建立配套的激励机制,激活护理工作者的学习热情。结果 通过组织学习活动和推动科室管理,护理团队综合素质有所提升,但整体来说知识更新要提速,科研和创新管理能力亟待提升。结论 学习型儿科护理团队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构建和落实人性化管理制度,形成常态化学习机制,保障学习活动和管理活动的效果。

  • 标签: 儿科 学习型护理团队 建设思路
  • 简介:摘要不同抑郁症患者的最优治疗方案一般需通过长期、低效率的试错过程来逐步确定。为实现抑郁症的精准治疗,有必要通过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来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该技术能处理大量高维、复杂的数据,适用于自动提取和学习临床、基因组学和神经影像数据的特征。近年来,研究人员正在使用深度学习技术开发抑郁症治疗反应的预测模型,有利于指导临床医生为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以及在全球范围内推进更为高效的个体化精准医疗方案。本文从人口学、临床症状数据、基因组学数据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三个方面,对深度学习预测抑郁症疗效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深度学习研究方向尤其是多组学数据结合深度学习的应用进行展望。

  • 标签: 深度学习 预测模型 抑郁症 基因组学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眼底图像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其中主要包括:获取待检测的眼底图像;对所述眼底图像整体区域进行第一特征集检测;对所述眼底图像中特定区域进行第二特征集检测,所述第一特征中的特征的显著度大于第二特征集中的特征的显著度;基于机器学习对检测的结论进行判定得到最终检测结果。每种类型的特征分开检测,互不影响,可以较为精确的判断每个特征的类别,同时进行多种类别多种显著度的特征的检测,可以高效精确的对眼底图像进行检测。

  • 标签: 机器学习 眼底图像 慢性病
  • 简介:摘要  目的:以《易经》象数为基础探索它的应用性。结果:认识到冉雪峰走出了开创性的第一步,生物遗传密码又有很好的证明,我们只有略微地补充。讨论:对象数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进行粗略讨论。

  • 标签:   《易经》象数的相互作用与冉雪峰64方的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MRI的深度学习(DL)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在术前区分病理低级别和高级别软组织肉瘤(ST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07年11月至2019年5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51例STS患者为训练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131例STS患者为外部验证集。根据法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FNCLCC)肿瘤分级标准,STS病理分级低级别(FNCLCCⅠ和Ⅱ级)161例,高级别(FNCLCCⅢ级)121例。分别提取病灶的手工影像组学(HCR)特征和DL影像组学特征,分别基于HCR特征、DL特征和两者组合特征,建立决策树、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SVM)3种分类器的机器学习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高级别和低级别STS的效能,确定最优机器学习模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建立临床影像学模型。结合最优机器学习模型和临床影像学模型,建立列线图,采用AUC来评估各模型和列线图的预测性能,AUC间比较采用DeLong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评价最优机器学习模型在STS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风险分层中的表现。结果基于HCR和DL组合影像组学特征的SVM机器学习模型的AUC最大,在训练集和外部验证集中预测STS分级分别为0.931(95%CI 0.889~0.973)和0.951(95%CI 0.904~0.997),为最优机器学习模型。临床影像学模型在训练集和外部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795(95%CI 0.724~0.867)和0.615(95%CI 0.510~0.720),列线图分别为0.875(95%CI 0.818~0.932)和0.786(95%CI 0.701~0.872)。外部验证集中,最优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预测STS分级的性能优于列线图和临床影像学模型(Z=3.16、6.07,P=0.002、<0.001)。最优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预测的高级别和低级别STS患者的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训练集χ²=43.50,P<0.001;外部验证集χ²=70.50,P<0.001)。结论基于MRI的DL影像组学模型可有效预测STS的FNCLCC肿瘤分级,其中HCR和DL组合影像组学特征的SVM分类器模型效能最佳,并有望对患者预后进行风险分层。

  • 标签: 软组织肿瘤 肉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人工智能
  • 简介:摘要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临床参观学习急诊肢体离断伤患者的诊疗经过,期间共参与460例离断伤的再植手术,初步掌握肢体离断伤的诊疗原则。体会到断肢再植术对手术医生的技术、体能要求较高;医学生作为医疗服务中的后备力量,不仅能够在术中学习显微操作、磨炼意志品质,还应当传承技术、勇担使命,为肢体离断患者的外观修复和功能恢复保驾护航。

  • 标签: 断肢再植 显微外科 医学生 体会 创新
  • 简介:摘要为缓解牙周病学线下教学课时紧张的难题,南京医科大学牙周病学教研组设计了在线自主学习平台。在线自主学习平台已经实施一年,为了进一步了解其应用效果,本文以南京医科大学2017级口腔医学专业97名学生为例,阐述了牙周病学在线自主学习平台的设计、实施,通过期末考试成绩、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学生牙周病学期末考试成绩为(78.64±10.14)分,优秀率为50.0%(48/96),及格率为92.7%(89/96)。90.7%(88/97)的学生对在线自主学习平台总体满意。可见,牙周病学在线自主学习平台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此外学生认为牙周病学自主学习平台高效实用、实时互动、充满挑战。

  • 标签: 牙周病学 在线自主学习平台 医学生 评价 效果 口腔医学
  • 作者: 谢怡 刘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眼科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 518020,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眼科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 510060
  • 简介:摘要圆锥角膜的诊断与人工智能息息相关,而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各种结合了角膜形态数据的机器学习模型是圆锥角膜诊断中的有效补充,并提供了一定的决策支持,这类人工智能系统可以提高读图效率、减少人为误判几率并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本文通过归纳既往辅助诊断圆锥角膜的机器学习模型,帮助研究者们了解圆锥角膜智能诊断领域的相关知识,这对于进一步开展这一领域的机器学习研究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圆锥角膜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角膜地形图
  • 简介:摘要胫骨平台骨折、骨关节炎和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较高,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耗时长、失血多、术后感染风险高且功能预后不佳,骨折微创治疗技术应运而生。近年来,张英泽院士团队研发多项科研成果并获得临床转化。为了更好推广这些成果,自2015年4月以来,共举办50期骨折微创学习班,展示骨折微创治疗的创新理论和微创手术技术,共有来自全国29个省市400余家医疗单位医院的1 500余名学员参加学习班。笔者回顾50期学习班的主要创新理论和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为提高创伤骨科诊疗技术和开拓微创术式应用思路提供参考。

  • 标签: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微创技术
  • 简介:[摘要]通过对医院学习型组织理论体系的系统阐述、学习、研究和实践理解,紧密结合现代医院管理及其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本文拟以某街道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某院)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全过程为理论模板,系统分析和阐述了街道医院作为“学习型组织”主要运作的能力模式和关键影响因素。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医院 学习型组织 医院文化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