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应用康复护理对认知功能和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平均分组对比方式展开本次研究,研究对象于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入院,病例数为98例。组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实施康复护理。以组间认知功能和活动能力评分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护理后,两组FMA、Loewenstein认知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对比,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予以康复护理,对认知功能和活动能力具有改善作用。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康复护理 认知功能 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延续性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分析对其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选取本院诊治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样本,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对患者分组,即对照组(n=40例,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0例,常规护理基层上采用延续性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和ADL评分获得更加明显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脑卒中 延续性康复护理 日常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治疗后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的相关因素。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苑愿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介入康复护理。结果:经护理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康复组改善更明显。结论: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有效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其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护理 放射学,介入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基于特定时间(2020年3月-2021年3月)及固定范围内(本院),选取脑卒中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A组40例实施传统护理,B组40例开展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B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较A组高(P<0.05)。结论 针对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治疗,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脑卒中 早期康复治疗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脑瘫患儿长期疼痛的患病率并探讨疼痛与体育活动参与意愿的相关性。方法该研究为基于丹麦脑瘫患儿国家临床质量数据库的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为960例2~11岁患儿,包含粗大运动功能分类系统(GMFCS)下的每一级别。2016~2017年通过定期临床回访收集疼痛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相关信息。利用logistic回归调整年龄和性别,以优势比(OR值)和95%可信区间(95%CI)来评估其相关性。结果研究共纳入817例脑瘫患儿(59%为男孩),平均年龄6岁,其中52%为GMFCS Ⅰ级。有36%患儿报告疼痛,最常见部位为髋部、足部和膝部。疼痛患儿参加体育活动显著减少(OR值0.71,95%CI:0.53~0.96)。结论大多数脑瘫患儿都存在疼痛,长期疼痛对参与体育活动有负面影响。采取干预措施缓解疼痛有利于减少疼痛相关痛苦并提高脑瘫患儿参与体育活动的意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音律活化运动对空巢老人孤独感与肢体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19年1—6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无陪护病区入住的90例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1、观察组2,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1实施康复运动功能锻炼,观察组2遵照护士指导进行音律活化运动。干预12周后,比较3组患者生活功能评估Barthel指数量表、孤独感量表及肢体运动各关节活动度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2患者的Barthel指数总分为(68.66±6.00)分,高于对照组的(58.00±8.16)分及观察组1的(60.00±6.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患者的孤独感总分为(20.06±1.93)分,低于对照组的(27.11±1.77)分及观察组1的(26.32±1.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患者的肢体运动活动度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音律活化运动可以很好地改善空巢老人的孤独感,并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对老年人肢体活动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 标签: 老年人 空巢老人 音律活化运动 自理能力 孤独感 肢体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病患进行延续康复护理模式后的日常活动能力以及神经功能所产生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本院进行治疗的180位脑卒中病患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并随机分为A、B两组进行对照试验,每组人员90人,对A组病患人员进行常规的护理模式,对B组进行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进行延续康复护理模式,最后对比两组病患在护理干预下的运动状况、生活质量状况、神经功能以及对医院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经过3个月每组的护理干预下,B组人员在各项评分中都优于A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延续康复护理 脑卒中 神经功能 日常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衰弱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现状,探讨衰弱表型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进行MHD的患者。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其人口学及实验室资料,分别采用Fried衰弱表型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估衰弱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比较功能正常组与功能下降组间基本资料及不同衰弱表型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衰弱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性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共676例MHD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434例(64.2%),女性242例(35.8%);年龄(59.2±19.4)岁;中位透析龄59.0(25.3,110.0)个月;衰弱患者159例(23.5%),衰弱前期230例(34.0%),无衰弱287例(42.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者163例(24.1%),其中躯体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者131例(19.4%),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者161例(23.8%)。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衰弱得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r=0.728,P<0.001)、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得分(r=0.669,P<0.001)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得分(r=0.729,P<0.001)均呈正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和衰弱表型中的身体活动量低、疲乏、步速减慢及握力低是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MHD患者衰弱的患病率为23.5%,24.1%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年龄大和衰弱表型中的身体活动量低、疲乏、步速减慢及握力低是MHD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差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肾透析 日常生活活动 危险因素 衰弱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查看对我院脑瘫患儿开展康复护理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样本收录为我院脑瘫患儿,抽出100例样本进行分析,收录时间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区间,利用奇偶法分组,观察组病人开展康复护理,对照组资料开展传统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分数较高的是观察组,对照组满意度较低于观察组病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普外科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和新式活动能力锻炼对于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普外科2019年5月到2020年11月接受手术治疗并认可研究的患者120例开展研究分析。将入选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传统护理服务,实验组应用新式活动能力锻炼。以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相关指标为主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普外科腹部手术 新式活动能力锻炼 术后康复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肢体活动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脑卒中后遗症患者85例行对比性临床研究,研究时间段为2018年3月~2021年09月,将患者随机分组为对比组42例、实验组43例,予以对比组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康复治疗联合中医针灸治疗。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肌力等级变化及肢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患者治疗前上、下肢活动能力评分及下肢肌力等级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上肢FMA、下肢FMA评分及Lovett肌力等级均高于同期对比组,且肢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开展,可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提升患者患侧上下肢肢体活动功能,纠正下肢肌力水平,降低相关并发症风险,效果显著。

  • 标签: 中医针灸 脑卒中后遗症 肢体活动能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急性脊髓炎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的急性脊髓炎病例为本院2019年6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病例数为80例。根据1:1比例完成分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评比2组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方面的不同。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的ADL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急性脊髓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适宜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 标签: 急性脊髓炎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及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月6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化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3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心理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渐进式护理对脑外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脑外伤患者82例(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随机分为渐进式护理的观察组(41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1例),观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给予脑外伤患者渐进式护理,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借鉴。

  • 标签: 渐进式护理 脑外伤术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在脑梗死护理中,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方案,总结与探究康复护理干预方案实施效果以及有异性。方法:于2020年度的9月至2021年度的9月纳入76例因脑梗死而就诊于我科室的病人进行调研,按照护理方案不同将病人分为2个小组,每组均纳入38例病人。对比组对38例病人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对38例病人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总结与探究2种护理方案实施效果以及有异性。结果:(1)对比组护理满意评分结果与研究组对照明显较低,两组差异明显,(P值

  • 标签: 康复护理干预 脑梗死 日常生活 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对改善患者肢体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9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72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36例,将常规西药治疗方式应用在常规组患者治疗中,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中医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22%)与常规组的(80.56%)相比要更高,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28.84±1.89)、barthel评分(84.79±3.53)与常规组的Fugl-Meyer评分(20.31±1.03)、barthel评分(69.57±4.87)相对比要更高,P

  • 标签: 中医针灸 中风后遗症 肢体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治疗早期介入对脑梗塞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1年1月收治脑梗塞患者156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常规治疗)和实验组(常规治疗联合康复早期介入治疗)两组。结果:对比综合治疗有效率:实验组综合有效74例(94.87%),对照组综合有效64例(82.05%),(p<0.05)。实验组无效4例(5.13%),对照组无效14例(17.95%),(p<0.05);治疗后,患者的社交功能、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等均有提升,不良情绪和疼痛感指标有所降低,综合指标对比(p<0.05)。结论:早期康复介入治疗方式可以提升脑梗塞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效果理想,建议推广。

  • 标签: 康复治疗 早期介入 脑梗塞患者 日常生活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用康复护理干预方案的效果及对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进行评价。方法:纳入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选择时间即2020年2月-2021年2月,抽签形式划分为对比组、分析组,41例患者每组,对比组实施一般护理,分析组以此为基础,再行康复护理干预,针对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均较对比组评分高,P值<0.05。结论:相较于仅使用一般护理方案,在此基础上,加用康复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效果较显著,在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方面存在积极影响。

  • 标签: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卒中 运动功能 偏瘫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方法:以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为时间基准,在我院所有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当中,随机收集6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和主体,将其按照“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患者。前者采用康复训练,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上肢功能改善情况、手运动功能状态改善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STEF评分、BI评分、NIHSS评分相差不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STEF评分、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还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实施。

  • 标签: 针刺 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