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湖南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王柯敏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近日在世界上率先成功地发展核壳生物纳米颗粒技术,并申请专利。有关专家指出,这一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密切结合起来的前沿技术,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研究获得重大突破。

  • 标签: 核壳生物纳米颗粒 前沿技术 研究 中国 专家 申请
  • 简介:目的:制备万古霉素(VA)纳米颗粒涂层薄膜材料并检测其抗菌性。方法:利用多孔微米玻璃(SPG)膜乳化法制备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纳米载体,将其与万古霉素(VA)相结合。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物理表征。结果:通过SPG膜乳化制备完成的PNIPAAm纳米载体,具备有良好的稳定性及较为统一的孔径,在电镜及粒径下的分析中,其未载药前直径约1.4μm,而在载入万古霉素(Vancomycin,VA)之后,其直径变为约358nm。结论:我们制备的PNIPAAm-VA纳米载体,可作为抗感染载体,用于治疗软组织组织及骨的感染。

  • 标签: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万古霉素 感染
  • 简介:目的研究纳米磁性氧化铁颗粒与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umanbonemarrowstromalcells,hBMSCs)共培养对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影响,以评价颗粒的生物相容性,并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标记物的可行性。方法制备两种粒径(6nm和200nm)的纳米级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分别在细胞接种时及接种后24h加入。检测纳米磁铁颗粒和骨髓基质干细胞共培养时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成骨分化能力。结果纳米磁铁颗粒的种类及加入方式对细胞增殖能力没有明显影响。hBMSCs和6nm粒径的铁颗粒共培养时能保持较好的ALP活性表达,而200nm粒径的铁颗粒显著降低了hBMSCs的ALP活性。结论6nm粒径的磁性氧化铁颗粒和hBMSCs共培养时,对细胞的增殖和成骨诱导能力没有影响,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标记物来进行磁共振成像(MRI)示踪。

  • 标签: 纳米磁性氧化铁颗粒 磁共振 骨髓基质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肠炎沙门氏菌荧光纳米颗粒免疫层析法。方法首先制成肠炎沙门氏菌单抗-荧光纳米颗粒偶联物,以双抗体夹心模式制备沙门氏菌免疫层析试纸条。利用微型手持荧光检测仪读出质控线和检测线上的荧光信号,并利用荧光强度来半定量检测肠炎沙门氏菌。结果用所制备的试纸条对5属9种58株中的14株肠炎沙门氏菌的检测结果呈阳性,其它非肠炎沙门氏菌菌株检测结果呈阴性,试纸条灵敏度为2.4×104CFU/mL。用肠炎沙门氏菌免疫层析试纸条和标准法检测58份样品,两种方法的总符合率为86.2%。结论肠炎沙门氏菌荧光纳米颗粒检测试纸条为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极好的检测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偶联物 荧光纳米颗粒 肠炎沙门氏菌 免疫层析试纸条
  • 简介:目的观察结合载银载药的补片在大鼠感染模型中的抗菌效果,对其抑制炎症反应的效果进行评价,进而探讨新型补片降低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发生率的可行性。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普通聚丙烯补片组(A组),新型载银载药纳米颗粒补片组(B组),并制备大鼠腹壁感染模型,将两种补片置于皮下,对比观察2组大鼠术后3、7、14、28d的伤口感染及愈合情况,并于术后28d处死大鼠,同时切取补片及其周围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术后3d观察到2组均出现炎症反应,伤口红肿、愈合欠佳,A组于术后7、14、28d,均观察到伤口有脓液渗出,伤口愈合差;B组于术后7d观察到与A组对比明显伤口无脓液渗出,愈合情况较好,并于14d,达到完全愈合,无感染迹象。组织病理学观察,术后28d,光镜下聚丙烯补片组依然有大量炎细胞浸润,可见毛细血管生长。结合载银载药纳米颗粒补片组组织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免疫组化IL-6分析,B组较A组炎症反应明显较轻。结论结合载银载药纳米颗粒补片在大鼠腹壁下感染模型中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其远期效果及生物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和评价。

  • 标签: 腹壁 动物 实验 载银载药纳米颗粒 抗菌补片
  • 简介:摘要近年来,癌症免疫治疗因其能够有效激活自身免疫系统,识别、攻击和消灭癌细胞而备受关注。然而,有限的免疫应答率和潜在的高毒性严重限制了其在实体瘤中的临床应用。为此,专家们提出了以免疫治疗为中心的多模式联合治疗策略。其中,热疗以其能够激活全身免疫反应却无明显不良反应的优势,成为免疫治疗最适合的辅助疗法。而基于新兴纳米颗粒的光热疗法和磁热疗法则使得热疗与免疫治疗的协同更为完美。因此,本综述将概述当前的热疗方法,探讨热疗激活全身免疫反应的作用机制,重点介绍光热疗法和磁热疗法协同免疫疗法治疗肿瘤的最新进展。

  • 标签: 肿瘤 免疫治疗 热疗 纳米颗粒
  • 作者: 宋江 戈锐 朱凯 孙杰 宋美娜 赵薇 马宏宁 王志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2年第02期
  • 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银川 750004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银川 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银川 750004,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银川 750004 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银川 750004,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银川 75000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ultra-micro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USPIO)标记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的最适浓度以及比较MRI中不同扫描序列在细胞吞噬功能评价中的敏感度差别。材料与方法用终浓度为0、25、50、75、100、125 μg/mL的USPIO分别与小鼠巨噬细胞共培养24 h后,细胞计数试剂法(CCK-8)计算细胞存活率以及USPIO对该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普鲁士蓝染色确认细胞对USPIO的吞噬效应;3.0 T MRI扫描细胞-琼脂糖凝胶模型,记录T1WI和T2WI序列的弛豫时间和弛豫率并计算弛豫时间降低率。结果当USPIO浓度为25 μg/mL时,对细胞的存活率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USPIO浓度≥50 μg/mL时,细胞存活率随USPIO浓度增加显著降低(P均<0.05);USPIO对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86.5±7.2) μg/mL;当USPIO浓度为50 μg/mL时,细胞形态开始皱缩、透光度减低;当USPIO浓度为25 μg/mL时,普鲁士蓝染色呈显著阳性;MRI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USPIO浓度为25 μg/mL时,细胞即见显著信号改变;随USPIO浓度增加,T1、T2弛豫时间显著缩短(P均<0.01),对应弛豫率R1、R2逐渐升高;相同USPIO浓度下,各组T2弛豫时间降低率显著高于T1弛豫时间降低率(P均<0.001)。结论浓度为25 μg/mL的USPIO对细胞没有明显毒性作用,而且标记效率高、MRI即见显著信号改变与较好的成像效果,为标记巨噬细胞的最适浓度;MRI能用于细胞标记后的体外成像,T2WI序列在检测细胞吞噬USPIO后的信号变化优于T1WI序列。

  • 标签: 巨噬细胞 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 磁共振成像 小鼠
  • 简介:纳米颗粒是指尺寸在1—100nm范围内的金粒子。制备方法主要采用还原剂,如柠檬酸钠、硼氢化钠等,还原氯金酸。制备过程中通过控制反应条件、试剂用量,可得到单分散性很好的金颗粒纳米颗粒具有两点比较重要的性质:(1)纳米颗粒随直径的变化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2)与-SH、-NH2、-CH等基团有很强的亲和力。这些性质使金颗粒有了特殊的生化学、及医学方面的应用。金颗粒与烷基修饰的寡核苷酸通过共价键相连,组成纳米生物探针,可用于DNA序列的检测;金颗粒还可以与蛋白质相连,如与特定抗体相连,检测其相应的抗原等作用。使用金颗粒作为探针进行DNA或蛋白质检测,不仅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而且准确度、灵敏度高。本文将对金颗粒的制备、性质及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行文献综述。

  • 标签: 纳米金颗粒 生物检测 纳米生物探针
  • 简介:摘要:水凝胶即为凝胶作为交联网状结构在水溶剂中形成的凝胶。在受到环境变化下,水凝胶容易出现刺激行为。水凝胶在药物传递、化学分离中具有一定潜力。使用不同方法进行智能聚合物、金属纳米颗粒的符合,能够将金属离子进行还原,从而获得一定潜力。本文通过对载银纳米颗粒多响应性复合水凝胶进行分析,通过对复合水凝胶的性质、分类进行分析,在催化以及生物医学方面具有一定应用。

  • 标签: 载银纳米颗粒 复合水凝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纳米技术在现今新材料领域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纳米碳化硅颗粒的微观形貌和晶体结构使其具备更多独特优异性能,但其分子原子表面活性较强也导致其容易发生团聚和分散,这对于碳化硅材料的质量有十分紧密的影响,本文就这一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团聚现象、软团聚的分散、硬团聚的分散方面进行了论述,供相关人士参考。

  • 标签: 碳化硅 颗粒形态 团聚 分散
  • 简介:摘要靶向基因递送是当前肝癌基因治疗的研究热点和难点。磁性纳米颗粒基因载体可以将治疗基因进行负载,使基因在递送中免受核酸酶的降解,并且在外界磁场的作用下,具有一定的靶向性,可以将治疗基因输送至靶定位点,提高特异性,同时还可提高基因转染效率,提高基因治疗效果。在本文中主要介绍磁性纳米颗粒基因载体在机体内遇到的主要障碍、在肝癌中的应用以及其存在的潜在毒性。

  • 标签: 肝癌 磁性纳米颗粒 基因载体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碳纳米管(CNTs)作为一种新型的吸附材料,已被广泛的应用,而对盐湖卤水中铀元素吸附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研究了两种不同修饰方法的碳纳米管对铀的吸附特性,研究了固液比、溶液PH、时间等不同因素对其吸附的影响并对其吸附机理进行阐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癌症是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癌症的治疗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医学中的重点研究课题。化学治疗作为最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有效却也存在许多弊端,因为大多数化疗药物缺乏选择性和靶向性,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因此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治疗癌症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磁性纳米颗粒作为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其中一类载体,既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等纳米材料的一般特点,又具有特殊的磁学性能,经表面修饰后可以连接药物、分子、配体等,在内源或外源性因素的激发下,可以有效地靶向肿瘤细胞并发挥其磁性作用。本文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研究:(1)磁性纳米颗粒作为化疗药物递送系统的载体,结合不同的负载药物对癌症治疗的效果;(2)根据肿瘤微环境中特殊的pH响应机制,分析磁性纳米颗粒药物载体的不同表面修饰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及药物控释的影响;(3)结合肿瘤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阐述了利用磁性纳米颗粒对肿瘤进行热磁疗的作用效果;(4)分析了在癌症领域利用磁性载药纳米颗粒进行光声疗法、光热疗法、光动力疗法的作用机制及发展现状。(5)总结了磁性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在癌症治疗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为其能够早日在临床医学中得到应用提供了参考。

  • 标签: 癌细胞 磁性纳米颗粒 pH响应 磁热疗 光学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纳米脂肪联合小脂肪颗粒改善泪沟凹陷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行泪沟凹陷填充女性患者78例,年龄28~56岁,平均38岁。通过吸脂获取并纯化脂肪组织,制备纳米脂肪和小脂肪颗粒,于泪沟处行分层、多点、均匀注射矫正泪沟凹陷。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术中注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术后随访12个月,对手术前后照片的黑眼圈改善程度、下睑细纹改善程度、皮肤色斑改善程度、泪沟凹陷的改善程度进行满意度评分。结果78例患者术后均有轻度注射区肿胀,3~4 d消退,3个月泪沟注射区基本稳定;所有患者均无感染、血肿、脂肪液化、局部硬结等并发症。78例中,2例术后出现瘀斑,10 d自行消退,1例填充区域外观不平整予以局部按摩后消失。术后随访12个月,患者对注射后泪沟整体改善满意度为(8.9±0.5)分,整体较满意。结论纳米脂肪与小脂肪颗粒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两者联合应用矫正泪沟凹陷畸形能达到较好效果,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移植,自体 纳米脂肪 脂肪颗粒 自体脂肪移植 泪沟填充
  • 简介: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免疫性疾病。传统的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生物制剂和免疫抑制剂,但存在药物的消化道稳定性不足、病变部位的药物靶向递送欠佳、药物不良反应较大等问题。近年来,靶向纳米颗粒作为新型的药物靶向递送系统,可增加药物的溶解性,延长药物在肠道的滞留时间,靶向递送药物到达炎症部位,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潜在的不良反应。本文就靶向纳米颗粒在IBD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纳米颗粒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磁性纳米粒(nanoparticles,NPs)由于其独特的性质而受到广泛的关注。NPs可以与荧光染料、肿瘤靶向分子或化疗药物等相结合实现肿瘤靶向诊疗一体化。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iron oxide nanoparticles,IONP)具有粒径小、生物安全性高、超顺磁性等优点。IONP除了具有影响T2加权成像(T2 weight imaging,T2WI)外,还具有药载和磁靶向等功能,是目前肿瘤诊疗的研究热点。笔者对IONP成像性能、肿瘤靶向性及载不同化疗药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氧化铁纳米颗粒 化疗药 磁共振成像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纯脂肪颗粒移植、脂肪颗粒联合纳米脂肪移植改善眶周老化的治疗效果。方法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采用单纯脂肪颗粒移植及脂肪颗粒联合纳米脂肪移植两种方法治疗眶周老化女性患者52例。其中,单纯脂肪颗粒移植组26例,年龄22~40(32.16±5.19)岁;脂肪颗粒联合纳米脂肪移植组26例,年龄25~39(30.73±4.33)岁。通过检测移植前后皮肤质地(皮肤皱纹、皮肤弹性、黑眼圈)、眶周容量缺失等指标,评估患者眶周老化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眶周老化的治疗效果随移植方式不同而异。联合移植组在眶周容量缺失和皮肤质地有明显改善。联合移植组眶周老化的改善效果为84.61%(χ2= 4.424,P=0.035),明显高于脂肪颗粒移植组53.84%。结论脂肪颗粒联合纳米脂肪移植在眶周年轻化治疗的疗效好于单纯脂肪颗粒移植。

  • 标签: 皮肤衰老 眼眶 纳米脂肪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眶周老化
  • 简介:目的:研究复方龙葵颗粒对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慢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空白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龙葵颗粒大剂量组(10g生药/kg)、中剂量组(5g生药/kg)、小剂量组(2.5g生药/kg)。除正常对照组外,均开始给予25%的CCl4花生油溶液3ml/kg,2次/周,1次皮下注射和1次灌胃交替造模,连续10周。造模三周后各治疗组给予不同剂量复方龙葵颗粒干预,阳性对照组给予联苯双酯干预,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的ALT、AST、ALP、T-bil、TP、ALB含量,计算A/G比值;检测大鼠血清中SOD、GSH-Px的活性和MDA含量;解剖取大鼠肝脏、脾、胸腺称重,计算脏器指数,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并对肝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方龙葵颗粒中(5g生药/kg)、大剂量组(10g生药/kg)可显著降低CCl4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血清中ALT、AST、ALP、T-bil水平,升高血清中TP,ALB含量;升高血清中SOD、GSH-Px的活性(P〈0.05~0.01),并降低MDA的水平;肝组织内Hyp明显降低;病理观察结果可明显减轻慢性肝损伤的肝脏损伤程度。结论:复方龙葵颗粒对CCl4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肝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和清除体内过多的氧自由基的作用,并且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关。

  • 标签: 复方龙葵颗粒 四氯化碳 慢性肝损伤 保肝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铁钯纳米颗粒修饰的碳纳米管(FePd@CNTs)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用化学还原法制备FePd@CNTs,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能谱仪进行表征。CCK-8法检测FePd@CNTs对人正常乳腺上皮MCF-10A细胞的相容性。CCK-8法、流式细胞术和克隆形成实验评估FePd@CNTs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结果FePd纳米颗粒成功地通过化学还原方法被修饰在CNTs的表面。FePd@CNTs对MCF-10A细胞显示低细胞毒性(IC50=738.3 μg/m),同时可有效增强X射线对MCF-7细胞的杀伤(增敏比为1.22)。结论FePd@CNTs具有对乳腺癌的治疗作用与放射增敏的潜力。

  • 标签: 碳纳米管 纳米药物 放射增敏剂
  • 简介:摘要以纳米材料为平台发展起来的诊疗一体化技术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了诊疗一体化纳米平台,其在疾病诊疗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前景。随着纳米医学的迅速发展,磁性纳米颗粒(MNPs)的合成工艺不断成熟。MNPs具有表面易于进行化学修饰、形状和粒径可控、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良好及磁学性能优良等优点,使其在疾病诊断、药物靶向递送、医学成像、热疗和放射治疗等临床治疗领域广泛应用,也使其成为诊疗一体化平台的优质材料。综述了MNPs在磁导向递药、磁热疗和多模式成像这3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作为诊疗一体化平台的优势,并对研究面临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 标签: 磁性纳米颗粒 诊疗一体化 药物靶向 磁热疗 多模式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