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单纯超声引导下房间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术的可行性,并总结多学科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完成的3例孕期超声引导下继发孔型ASD封堵术病例资料,总结围术期、围产期多学科管理经验及预后。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3例患者因孕期常规心电图异常行心脏超声检查确诊继发孔型ASD,经动态观察,均出现心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表现,经多学科评估具备孕期ASD封堵术指征及条件,遂在单纯超声引导下行ASD封堵术,手术均成功。术后肺动脉压力均有显著降低,均能维持良好的心功能并耐受分娩;均足月经阴道分娩,无流产、早产、产后出血、胎儿生长受限等并发症,产后随访心功能均良好。结论孕期单纯超声引导下ASD封堵术可行,通过围术期、围产期多学科动态监护及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母胎结局。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妊娠 心间隔封堵装置 超声检查,介入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房间缺损的小儿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70例小儿房间缺损患儿开展这一次研究,根据为患儿开展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参照组(常规护理,35例)与实验组(综合护理,35例),比较两组患儿者并发症发生概率与家属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出现的心律失常、堵塞器移位或脱落、血栓等例数显著少于参照组,对比P

  • 标签: 综合护理 房间隔缺损 并发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房间缺损介入封堵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近一年内(2021年01月-2022年01月)来院进行房间缺损介入封堵术治疗的40例病患,进行随机分组对比的方法进行实验观察与研究。其中一组为A组,为病患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另一组为B组,为病患加入常规护理之外的心理护理,并进行患者护理效果与满意度观察报告。结果:在无其他客观因素干扰时,B组患者的各项实验观察数据(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均优于A组患者。结论:通过对两组实验病例的观察调研报告可知,对于房间缺损介入封堵术病患的护理中加入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病患的护理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具备临床护理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房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术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1例高度近视眼患者双眼白内障摘除手术后16年主诉右眼视力下降2个月。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右眼残留晶状体脱位于前房,考虑为右眼晶状体残留脱位。确诊后及时行右眼前房残余摘除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

  • 标签: 近视 白内障摘除术 晶体囊 人工晶体植入物移位 前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治疗房间缺损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继发孔型房间缺损患者200例。对患者临床资料及介入堵闭治疗后并发心律失常情况进行比较,应用单因素分析其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影响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并发心律失常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本组ASD患者中,术前发生心律失常25例(12.50%),其中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12例(48.00%);结性逸搏1例(4.00%);频发房早2例(8.00%);频发室早1例(4.00%);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3例(12.00%);游走心律2例(8.00%);LAFB 4例(16.00%),未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术后发生心律失常47例(23.50%);其中传导阻滞32例(68.09%),起源异常15例(31.81%)。房室传导阻滞(AVB)共5例,分别为Ⅰ°AVB 2例(4.26%),Ⅱ°AVB 1例(2.13%),CAVB 1例(占2.13%),Ⅰ°AVB合并室内传导阻滞1例(2.13%)。起源异常中,结性逸搏5例(10.64%),频发房性早搏4例(8.51%);频发室性早搏3例(6.38%),游走心律2例(4.26%),交界性逸搏1例(2.13%),非阵发性结性心动过速合并干扰性房室脱节1例(2.13%)。术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3例(6.3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SD直径、ASD类型、手术时间、术前发生心律失常及术后并发症为ASD介入封堵治疗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SD直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为ASD介入封堵治疗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独立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ASD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3.50%,ASD直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为ASD介入封堵治疗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独立影响因素。应根据患者ASD直接合理选择直径更小的封堵器,减少手术时间,并及时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降低ASD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介入封堵治疗 较大房间隔缺 心律失常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腔镜下房间缺损修补术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在于本院接受胸腔镜下房间缺损修补术治疗的患者中抽取20例纳入观察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例,对前者应用常规护理和后者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引流液量、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而言,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t=12.214,10.039,10.321,6.301,6.569;P

  • 标签: 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以探讨房间缺损修补术围术期最佳护理方式为目的,通过对2022年4月14号于我院就诊的廖某患者的病情和案例进行分析,通过于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和技能训练,于术后针对患者的系统进行严密监测,给予患者更细节性的呼吸道管理和早期活动干预措施,最终于患者转入普通病房后的日常查房记录为护理效果鉴别,查房显示患者恢复状况良好,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好转,以此来证实了此项护理措施应用于房间缺损修复术围术期的效果和价值。

  • 标签: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围术期护理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房间缺损并肺静脉瘤十分罕见。本例为1例房间缺损封堵术后肺静脉瘤破裂致大咯的患者。经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及病理证实为肺静脉瘤破裂。急诊行左肺切除术,术中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胸腔镜下房间缺损修补术患者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40例房间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围术期护理,观察患者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40例患者中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有3例(7.50%);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的有38例(95.00%);患者手术时间为(2.91±0.24)h。结论:全胸腔镜下房间缺损修补术患者采用围术期护理配合,患者恢复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全胸腔镜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护理配合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胸腔镜下房间缺损修补术患者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40例房间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围术期护理,观察患者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40例患者中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有3例(7.50%);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的有38例(95.00%);患者手术时间为(2.91±0.24)h。结论:全胸腔镜下房间缺损修补术患者采用围术期护理配合,患者恢复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全胸腔镜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护理配合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晶状体前后切开术治疗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收缩综合征(CC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2月至2020年12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及硅油填充术4 500例(4 500眼)术后发生的收缩综合征12例(12眼)的临床资料,治疗采用23 G玻璃体切除器头进行前咬切及硅油取出术。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视力、CCS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CS发生率为0.27%(12/4 500),均发生在术后2~3个月。术中前及后切开成功率为100%,未发生由于实施前及后切开而导致的前或后开口撕裂等并发症。12例视力均得到提高。随访期末,无CCS复发或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结论晶状体前后切开术治疗收缩综合征的效果良好。

  • 标签: 综合征,收缩,囊袋 切开术,前囊,后囊 超声乳化术 植入术,晶状体,人工 玻璃体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带孔房间分流器治疗肺动脉高压犬模型的短期疗效。方法健康雄性比格犬36只,犬龄1~2岁,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经导管球扩张房间造口术(BAS)+分流器组、BAS组和无造口组3组,每组12只。在犬右心房内注射脱氢野百合碱(1.5 mg/kg),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建模成功后,BAS+分流器组犬行BAS,术后置入带孔房间分流器,BAS组犬行球扩张房间造口术,无造口组犬不予任何干预。于建模前,建模后2个月,手术治疗后1、3、6个月,分别测量各组犬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于手术治疗后1、3、6个月对BAS组和BAS+分流器组犬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分流器及房间造口的开通情况。于手术治疗后1、3、6个月各组分别处死3只犬,取心脏房间组织及房间分流器进行大体观察,观察分流器内皮化情况;取肺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中小血管附近炎症细胞浸润以及肺血管内膜增厚和狭窄的情况。结果2只犬在建模后24 h内死亡,剩余34只犬,其中BAS+分流器组12只、BAS组11只、无造口组11只。与BAS组比较,BAS+分流器组犬手术治疗后3个月平均右心房压力(mRAP)和NT-proBNP较低(P均<0.05),手术治疗后6个月心输出量(CO)较高、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较低(P均<0.05)。与无造口组比较,BAS+分流器组犬手术治疗后1、3和6个月mRAP和NT-proBNP较低(P均<0.05),手术治疗后6个月CO较高、SaO2较低(P均<0.05)。与无造口组比较,BAS组犬手术治疗后1个月mRAP和NT-proBNP较低(P均<0.05),手术治疗后3、6个月mRAP、NT-pro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示,手术治疗后1个月BAS组犬房间存在极细束右向左分流,手术治疗后3个月BAS组所有犬的造口基本闭合,手术治疗后1、3、6个月BAS+分流器组犬的分流器处仍存在明显右向左分流,分流器成形良好。大体观察结果示,手术治疗后1个月BAS组犬房间处有明显穿刺孔,但手术治疗后3个月时房间穿刺孔闭合;手术治疗后6个月BAS+分流器组犬分流器表面内皮化进程良好,边缘无血栓形成。HE染色结果示,无造口组犬肺血管内膜明显增厚,肺血管狭窄,肺泡组织塌陷,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微小血管闭塞、机化,手术治疗6个月后BAS+分流器组犬肺血管内膜厚度与无造口组相仿。结论采用带孔房间分流器治疗肺动脉高压犬模型具有长期维持造口开放的优点,疗效优于单纯球扩张。

  • 标签: 高血压,肺性 房间隔造口术 带孔房间隔分流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了心脏起搏器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实际情况,且总结出有效的措施。方法选取到我院在2016.1-2018.12月份收治到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术100患者为这次的研究对象,然后分析和总结了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在这次100例患者中有11例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其中包括了感染、电极脱位以及起搏器综合征等。结论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应当注重到其在植入前、后的健康情况,同时应当指导患者充分掌握到观察的方法,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要及时处理,才能够确保到患者的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房间缺损介入实施术后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我院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房间缺损80例患儿,对比组40例为常规护理方法,探析组40例为术后全面护理方法,对比不同方案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实施术后全面护理的探析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比组(P<0.05)。结论:术后全面护理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房间缺损介入中可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指导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房间缺损介入实施术后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我院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房间缺损80例患儿,对比组40例为常规护理方法,探析组40例为术后全面护理方法,对比不同方案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实施术后全面护理的探析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比组(P<0.05)。结论:术后全面护理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房间缺损介入中可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指导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时代,术后后膜混浊(PCO)以及人工晶状体(IOL)位置异常已成为影响患者视觉质量的重要因素。笔者将从弯曲角度阐述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和IOL在内的稳定性。弯曲是术后和IOL锐利边缘贴合形成的屏障结构。完全黏附型弯曲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迁移,而且提高IOL稳定性(包括轴向位移、偏心、倾斜及旋转等)。现立足于弯曲的形成演变过程以及不同分型,阐述了其预防PCO和维持IOL稳定性的机制,为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提供思路及可行措施。

  • 标签: 囊袋弯曲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后发性白内障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横断序列辅助三维容积测量(CTAS)技术评估房间缺损(ASD)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阜外医院成功行介入治疗的单发继发孔型ASD患者。患者于封堵前及封堵后第2天均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且ASD封堵术中行DSA检查。最终入组52例,其中37例为缺损后下缘长度≤ 3 mm,15例为采用带孔封堵器治疗的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将患者术前及术后的CT资料进行三维容积重建。应用CTAS技术在术前评估ASD的解剖结构,测量其长径和短径,并利用椭圆的等效圆公式推算ASD的等效圆直径;在术后CT三维容积重建图像上测量封堵后的封堵器腰部直径;并基于CT三维容积重建图像测量封堵前后房间缺损各边缘的长度。在术中用DSA工作站通过模拟ASD的球测量法来测量封堵后的封堵器腰部直径。将上述相应测量参数进行配对t检验及一致性分析。结果术前CTAS测量的ASD等效圆直径为(32.3±5.4)mm;封堵术后,DSA与CTAS测量的封堵器腰部直径分别为(32.5±4.9)和(32.6±4.9)mm;三者间两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一致性好(ICC>0.75);同时,除房间上下径及下腔静脉侧边缘外,封堵前后CT测量的ASD各边缘长度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TAS技术在测量ASD大小和缺损边缘方面结果准确,可以替代球测量以指导封堵器选择。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血管造影术 成像,三维 心脏导管插入术 间隔封堵器
  • 简介:摘要经股动脉逆行导丝跨瓣是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最常见的跨瓣方法。该文报道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膜衰败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导丝逆行跨主动脉瓣难度大,采用穿刺房间顺行跨瓣方法成功建立轨道,人工瓣膜经股动脉逆行释放,避免顺行释放可能造成的二尖瓣损伤。术后超声心动图提示人工瓣膜流速、跨瓣压差明显改善,无明显瓣周漏,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短期临床效果满意。穿刺房间顺行跨瓣对于导丝跨瓣难度大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穿刺房间隔
  • 简介:摘要张力环可以扩张晶状体、支撑悬韧带松弛区域、抑制白内障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临床上多应用于悬韧带异常的患者,可提高人工晶状体位置的稳定性和降低后膜混浊的发生率。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常具有悬韧带松弛、晶状体直径大等解剖特点,术后发生人工晶状体倾斜偏心、收缩和后膜混浊的风险高,近年来很多眼科医师将张力环应用在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中。本文综述了张力环在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中应用的最新进展。

  • 标签: 近视 白内障 晶体囊 晶体植入,眼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2.0 mm同轴微切口超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灌注抽吸系统(I/A)注吸针头对晶状体前、后膜进行抛光,联合张力环(CTR)植入,对术后人工晶状体(IOL)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接诊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40例(80眼),年龄46~72岁,晶状体混浊分级为Ⅱ~Ⅳ级,屈光度-10 D~-24 D。在施行2.0 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时,用抛硬币法随机对一眼应用I/A注吸针头对晶状体前后膜进行360°全方位走罐式抛光并植入CTR作为试验组(40眼),对侧眼则不抛光不植入CTR作为对照组(40眼)。双眼手术时间间隔1周以内。门诊随访记录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前口大小、有效人工晶状体位置(ELP)、IOL偏心量及后发性白内障(PCO)情况。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访期间,试验组的前口面积、IOL偏心量和ELP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的前口面积随着时间延长逐渐缩小,IOL偏心量逐渐变大,ELP逐渐变小。两组间比较,术后1周各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LP首先表现出差异趋势(P<0.01);术后1、3、6个月,对照组的ELP均明显小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前口面积和IOL偏心量在术后1、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CO方面,术后1、3、6个月,试验组PCO发生率分别为0%、2.5%、7.5%,对照组分别为5.0%、17.5%、32.5%,试验组PCO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容易发生收缩,表现为IOL的不稳定性且前口逐渐缩小趋势,术中对其进行360°前、后膜抛光联合CTR植入可有效维持ELP的稳定,减少前口收缩程度、减少IOL偏心量及PCO的发生率。应用I/A注吸针头对晶状体前、后膜进行走罐式抛光,联合CTR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安全性好,疗效稳定。

  • 标签: 超高度近视 白内障 前后囊膜抛光 囊袋张力环 囊袋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