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韩国国民健康保险公团实施健康保险35周年了。7月1日,该机构公布了一些统计资料,韩医医院由1980年的1535家,到2011年增加到12401家,增加了8.1倍。

  • 标签: 医院 健康保险 统计资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间质性肺病的临床分类、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5月收治的49例老年间质性肺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患者经全面的临床分析,及时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后,29例患者显效,15例患者有效,治疗总有效率达89.8%。结论全面分析老年间质性肺病,及时进行综合治疗,有助于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高,促进患者康复,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老年间质性肺病 分类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 简介:近日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发表了“2011年患者调查深层分析”报告书,数据表明1990年韩医师人数为3915人,2011年为17409人,增加了4.4倍。

  • 标签: 数据表 韩医师 报告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近10年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指征的变迁,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努力降低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可能性。方法对我院近10年间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子宫血流暂时阻断加子宫局部血流缩减术治疗产后出血。比较前(A组)、后(B组)5年产科急症子宫切除发生率及其指征的变化。结果前(A组)5年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指征为: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子宫破裂,其发生率为3.07‰;后(B组)5年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指征为羊水栓塞、妊娠期特发性急性脂肪肝、DIC,其发生率为0.1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采用子宫血流暂时阻断加子宫局部血流缩减术治疗产后出血能降低产科急症子宫切除发生率,保留子宫,提高产科质量,胎盘因素及子宫收缩乏力不再是产科子宫切除的指征。

  • 标签: 产科 子宫切除 指征 变迁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阴性阑尾切除的现状、变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1—2010年所有因诊断急性阑尾炎而接受阑尾切除,术后结合临床和病理诊断明确为阴性阑尾切除的病例资料。①搜集阴性阑尾切除病例基本资料;②按年份分成4组:A组(1991—1995年)、B组(1996—2000年)、C组(2001—2005年)及D组(2006—2010年)。分析各组阴性阑尾切除的发生率,并与同期阑尾穿孔率进行比较;③按年龄分成4组:婴幼儿组(1d至3岁)、学龄前组(4~7岁)、学龄期组(8~12岁)、青春期组(13~16岁),统计各年龄组患儿阴性阑尾切除率。结果本院20年间共实施阑尾切除术5469例,其中阴性阑尾切除694例,占同期阑尾切除病例的12.7%。阴性阑尾切除病例中,阑尾误切47例(6.77%);酷似阑尾炎病例647例(93.2%);阴性阑尾切除率从1991—1995年的14.9%下降至2006—2010年的7.58%,P值<0.001,提示阴性阑尾切除率呈稳定下降趋势;阴性阑尾切除最多发生于8~12岁患儿,最少发生于0~3岁患儿;男女比例为1∶0.9。最常见误诊疾病为肠系膜淋巴结炎、上呼吸道感染、胃肠炎、梅克尔憩室、原发性腹膜炎。结论20年间本院阴性阑尾切除率为12.7%,与阑尾穿孔率相同,均呈稳定下降趋势,大多为酷似阑尾炎疾病,误诊病例少见。

  • 标签: 阑尾切除术 阑尾炎/诊断 数据收集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美学的心理特点逐渐显现出来,道路作为一个地区的主要交通干线,其路边景观也逐渐成为区域规划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的道路景观研究则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而开始深入的,而面对现阶段道路沿线景观受到破坏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越来越迫切。本文就城市道路景观特点及人性化设计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城市道路 景观特点 人性化初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护理风险的发生情况和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我院消化内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的护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各种护理事故的发生次数及其原因,分析研究其出现的原因。结果给药问题、执行医嘱错误问题和意外事件是临床护理中最为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占全部风险的71.8%。其他还包括服务投诉、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和液体内有异物未发现等。结论通过制定和完善护理风险制度,可以提高护理人员识别及应对风险能力,减少或避免消化内科护理风险的发生。

  • 标签: 消化内科 护理风险 给药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平舆县近5年的缺陷儿发生情况,掌握本地区缺陷儿的发生率,病谱发生情况,并探讨其成因。方法对2005-2009年在平舆县23所医疗机构分娩的孕14周以上至产后1个月以内的病理性引产和新生儿出生资料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5年分娩总数58539例,BD儿发生率为3.44%;病理性引产占1.32%;活产儿中BD儿占2.15%;活产儿出生总死亡率0.55%,无缺陷儿出生死亡率0.19%,有缺陷活产儿出生死亡率16.57%。结论平舆县近5年BD儿发生率和病理性引产率呈逐年上升,2005年与2009年数据相比,经统计学处理,P<0.005;生后BD儿发现率逐年下降,但经统计学处理P>0.005;有缺陷儿出生死亡率明显高于无缺陷儿出生死亡率,统计学处理P<0.005。预防BD儿的出生需采取综合措施,重点放在一、二级干预上。

  • 标签:
  • 简介:据新华网消息自2009年医改启动以来,山东省通过大力筹集资金,调整支出结构,全力支持医改五项重点工作深入推进,4年来,山东省财政累计投入461亿元,年均增长30%。

  • 标签: 山东省 医改 2009年 筹集资金 支出结构 新华网
  • 简介:目的:评价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对医院3年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提取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数据,应用MirosoftOfficeExcel软件(2003版)统计,并列出图表予分析与评价。结果: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以来,抗菌药物的使用率、AUD(使用强度)、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的送检率等逐年改善,抗菌药物药占比、抗菌药物ADR持续下降。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卓有成效,对医院3年抗菌药物使用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 标签: 抗菌药物 专项整治 合理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1~2010年十年间住院结核病人情况,为今后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1~2010年十年间2884例住院结核病人,按年龄分组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住院病人数逐年上升,其中16~64年龄组最显著,继发性肺结核以及其合并结核性胸膜炎的住院病人增多。结论由于卡介苗接种普及,所以重症结核病人明显减少,但是0~14岁年龄组肺结核病人后五年高出前五年。老年病人增多,延迟诊断增多,因此,今后控制结核工作还需各方努力,防治重点仍是涂阳肺结核患者,规范管理治疗肺结核,防治耐药性产生。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近年来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1502例,其中925例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资料看,剖宫产率为61.58%,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从导致剖宫产的指征看,主要为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头盆不称、瘢痕子宫、臀位。结论高剖宫产率的原因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剖宫产率应从医患双方着手。

  • 标签: 剖宫产 指征 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癫痫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但是在国内癫痫性抑郁症的研究并未受到广泛重视。本文检索了PUBMED数据库2004-2013年发表的有关癫痫性抑郁症的文献,加以统计分析,揭示文献发布的规律,并一步阐明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为癫痫性抑郁症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科病房无缝隙护理管理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取我院2015-2016年间收治的妇科患者170例,按照护理方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5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无缝隙护理管理方式,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率做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47%(82/85)高于对照组83.53%(71/8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7.65%(83/85)高于对照组84.71%(72/8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应用于妇科病房中,对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与患者护理满意率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妇科病房 无缝隙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1)分析我院2003—2012年十年间隔剖宫产指征和剖宫产率的变化;(2)分析各指征变化与剖宫产率上升的关系,寻找影响剖宫产的相关因素。方法整理我院2003-2012年所有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十年间隔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率变化情况,分析变化的因素。结果(1)剖宫产率的变化2003—2012年,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2)2003年与2012年剖宫产指征比较2003年以头盆不称指征的剖宫产多,2012年以社会因素指征进行的剖宫产多(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剖宫产指征已从以医学指征为主(主要是相对头盆不称)转变为以社会因素的指征为主(主要是单纯的社会指征),这也是我院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的原因。

  • 标签: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变化
  • 简介:目的:分析苏州永鼎医院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2012年间抗菌药物的使用相关数据,按照其使用金额、用药频度以及限定日费用进行分析。结果: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波动不大,主要以头孢类或其复合酶抑制剂为主。结论:抗菌药物的使用属基本合理,但部分抗菌药物的使用仍存在选择起点高、用量大的缺点,应引起重视。

  • 标签: 抗菌药物 用药频度 限定日费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华烧伤杂志》(现《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过去22年间发表的文献进行分析,探讨烧伤学科的发展趋势。方法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中华烧伤杂志》200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发表的临床及研究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按研究类型、涉及研究领域及报道的致伤原因进行分类分析,并按发表年份每3年1个时间段(将2021年文献纳入最后1个时间段中)进行比较分析。检出所有文献的关键词,经勘正和转换后,使用CiteSpace 6.1.R2软件对纳入关键词进行可视化聚类,统计高频次、高中心度关键词,同前对高频次关键词进行分时间段比较。结果共纳入4 485篇相关文献,平均每年约204篇文献。文献研究类型分析显示,临床诊疗文献占比最高,达65.3%(2 929/4 485);其次为细胞实验、动物实验文献,分别占18.1%(812/4 485)、13.2%(591/4 485)。各研究类型文献在各时间段的占比基本稳定。文献涉及的研究领域分析显示,烧伤全身治疗领域文献占比最高,达60.2%(2 699/4 485);其次为急性创面、整形美容领域文献,分别占20.2%(908/4 485)、7.3%(326/4 485)。烧伤全身治疗领域文献占比从2000—2002年的84.0%(430/512)下降到2018—2021年的40.3%(373/926),占比下降了43.7%;而急性创面、整形美容、慢性创面及烧伤康复领域文献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与2000—2002年相比,2018—2021年占比分别上升了11.7%、9.1%、10.7%及5.5%;学科管理领域文献在前6个时间段中均很少,保持在个位数,但在2018—2021年增加至49篇。明确致伤原因的1 099篇烧伤全身治疗领域文献中,报道热力烧伤的文献最多,占58.5%(643/1 099);其次为报道电烧伤、化学烧伤的文献,分别占19.8%(218/1 099)、12.6%(138/1 099)。分时间段比较显示,报道热力烧伤的文献占比呈明显下降趋势,报道其他致伤原因的文献占比变化趋势不明显。共纳入2 236篇文献的6 822个关键词进行分析,可视化聚类分析显示相关研究侧重于烧伤、外科皮瓣、瘢痕及伤口愈合等方面,关键词频次前3位为烧伤、伤口愈合、外科皮瓣,关键词中心度前3位为烧伤、瘢痕、皮肤移植。分时间段比较显示,频次始终稳定居于前10行列的关键词仅有烧伤;随着时间的推移,内毒素/内毒素类、成纤维细胞等关键词逐渐退出频次前10行列,创伤和损伤、外科皮瓣及负压伤口疗法等关键词逐渐进入频次前10行列。结论《中华烧伤杂志》22年来发表文献中,烧伤全身治疗文献及热力烧伤文献逐渐减少,而慢性创面、烧伤康复等领域文献增加,外科皮瓣、伤口愈合及瘢痕防治等是目前烧伤学科的研究热点。

  • 标签: 烧伤 期刊论文 文献计量学 学科 发展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