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维和军人急性应激障碍的干预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急性应激障碍维和女军人患者实施安全干预措施、寻求社会支持干预、药物治疗干预、行为治疗干预及认知治疗干预.结果实施干预治疗13d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通过近2个月的规范治疗后痊愈.结论维和军人急性应激障碍程度的评估是保证疗效的基础步骤,积极寻求有效的社会(部队)支持是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关注军事心理应激障碍的焦虑、抑郁障碍是提高患者康复质量的关键环节.

  • 标签: 军事人员 应激障碍 创伤后 危机干预
  • 简介:在“9·7”彝良地震伤员集中救治的医院里,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指派的彝良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组发展了以支持性心理干预为核心的整体康复服务模式。该模式以病房心理护士作为联络者,立足于医学服务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在全面健康评估与重点评估心理创伤应激的基础上,以解决患者及照顾者的现实问题为重点,提供支持性心理干预,并借助社会心理支持服务内容量化的自评来激励心理护士对地震伤员提供的心理支持工作。在实践中,该模式能够得到医院管理者及医务工作者的积极配合,患者及家属普遍接受,具有连续心理服务的可操作性。

  • 标签: 地震 伤员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危重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针对性护理方法。方法对62例急危重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62例急危重患者,59例(95.16%)有精神紧张与恐惧,53例(85.48%)有烦躁忧虑,5例(8.06%)有悲观绝望,经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后,患者的负性心理发生显著转变,精神紧张与恐惧降为27例(43.55%),烦躁忧虑降为22例(35.48%),悲观绝望降为4例(6.45%)。结论针对性心理护理在急危重患者的急救、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急危重患者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工矿事故、交通事故、自然灾难等的增加,创伤的严重程度明显增加,多发伤的发生率也日趋增多。多发伤是由单一致伤因素造成的多部位、多脏器严重损伤,重者可危及生命。其严重程度则视其损伤严重度评分(ISS)而定,凡ISS≥16分者定为严重多发伤,其病死率极高,有报道达50%~60%。

  • 标签: 多发伤 综合护理 负性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结构性心理干预对于胃癌术后营养不良病患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将胃癌术后营养不良病患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病患给予结构心理干预,对照组病患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期结束后,比较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病患的抑郁评分为1.60±0.38,焦虑评分为1.46±0.27,恐惧评分为1.26±0.28,恶心呕吐评分为1.17±0.33,疼痛评分为1.88±0.69,食欲丧失评分为1.44±0.55。结论结构性心理干预相较于传统护理方法能够改善胃癌术后营养不良病患的心理状况,促进其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结构性心理干预 胃癌 营养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持性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伴抑郁、肢体偏瘫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8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应用抗抑郁药加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状态分析,采取支持性心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Barthel指数HAMD评分及综合康复能力的差别。结果对照组患者抑郁程度明显减轻,自理能力、综合康复能力明显提高。结论支持性心理干预是脑卒中后抑郁偏瘫患者康复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偏瘫 支持性 心理干预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初一和初三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应激。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随机抽取大连市某中学初一(2)班47人和初三(2)班41人进行应激调查。结果(1)初一和初三学生的主要应激是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尤其在学习问题方面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2)初一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结论初一和初三学生十分需要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指导和支持,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 标签: 应用心理学 应激源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初一和初三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全宫切除术患者负性心理对恢复肛门排气的影响,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模式。方法将SAS量表和SDS量表评分相对较高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实验组再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在术后第一天再次进行心理状况评估,并实时记录肛门排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于术后当天恢复排气x²=6.13;P<0.01、于术后第一天恢复排气x²=7.27;P<0.01、于术后第二天恢复排气x²=20.1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体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模式能更好地帮助患者减轻负性心理,指导其积极面对手术及疾病,从而更早的恢复胃肠蠕动,改善饮食促进营养恢复。

  • 标签: 心理干预 心理状况 全宫切除术 肛门排气
  • 简介:目的:探讨院外延伸性心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近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1例鼻咽癌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院外延伸性心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在患者返院复查时进行心理护理。应用中文版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进行生存质量评价。结果出院时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6个月时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院外延伸性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鼻咽癌患者的近期生存质量。

  • 标签: 鼻咽肿瘤 心理干预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持性心理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复发患者的疗效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且长期住院(12月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2例,药物治疗的同时开展支持性心理治疗,并于治疗、治疗后的2、4、6、8、10、12周末评定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将第12周末两量表的总均分与研究开始前的总均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12周末BPRS总均分明显下降,NOSIE积极因素总均分明显上升,消极因素总均分明显下降。结论支持性心理治疗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较单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有较好的疗效,能提高患者应对困难的能力,改善精神症状,提高康复率。

  • 标签: 支持性心理治疗 精神分裂症 应对困难的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家庭支持性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影响。方法对6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抽取30例作为研究组,3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出院后只用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除继续用药外都接受家庭支持性系统的心理治疗。结果两年后,研究组病人的复发率为30%,对照组为56.7%。两个组有很大差异(P<0.01)。结论家庭支持性心理治疗可以大大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 标签: 家庭支持性心理治疗 精神分裂症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该地区2011年发生医院伤害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职业种类与医院伤害类型分布情况,了解伤害流行特点和规律,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该医院2011年因伤害住院病人的病案填写调查问卷,统一编号输入计算机,用excel建立数据库,分析统计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结果住院伤害患者最小五个月,最大79岁,平均年龄33.98岁;男女性别比2.64∶1;发生医院伤害的性别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204.00,P<0.001)。各伤害类型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664.00,P<0.001),位于前五位的伤害类型是机动车车祸、意外跌倒/坠落、砸伤压伤、机器事故、非机动车车祸。20~29岁组和30~39岁组伤害例数最多。不同职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00,P<0.001),其中农民、工人所占的比例较高。结论青壮年(农民、工人)尤其是男性为伤害防治的重点人群,20~29岁组和30~39岁组是预防伤害发生的重要年龄阶段。机动车车祸、意外跌倒/坠落、砸伤压伤、机器事故、非机动车车祸为优先防治的伤害种类。对发生不同种类伤害的不同人群防治应进行指导。

  • 标签: 伤害 住院病人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儿童意外伤害的原因,临床特点,并对预防儿童意外伤害提出建议。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3月-2012年10月小儿内外科收治378例意外伤害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患儿住院的基本临床特点。结果378例意外伤害中,跌落122例(32%),中毒98例(25.9%),交通事故70例(18.5%),异物伤害26例(6.9%),窒息20例(5.3%),烧烫伤16例(4.2%),扎割伤22例(5.8%),其他4例(0.5%)。男生250例(66.1%),女生128例(33.9%),发生意外伤害男女性别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年龄段意外伤害的原因不同。结论跌落伤占第一位(32.3%)。抗抑郁药,降压药,除草剂中毒明显增多。应注意交通安全意识教育。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儿童意外伤害的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为降低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山市博爱医院924例儿童意外伤害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924病例中,跌落/坠落伤居儿童意外伤害的首位(26.4%),其他依次为烧烫伤(15.7%)、异物(14.0%)、道路交通伤(13.1%)。意外伤害主要集中在0~3岁儿童(67%)。不同季节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也有差别,其中7~9月的发生比例最高,尤以烧烫伤为著(P〈0.05)。家庭是意外伤害最易发生的场所,发生比例占36.9%;外地户籍儿童发生交通伤害比例较本地户籍儿童高(P〈0.001)。父母未受教育或初中文化程度以下者意外伤害发生比例最高(45.5%);农村意外伤害发生比例较城市高(P〈0.05)。结论跌落/坠落伤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首位原因;婴幼儿是意外伤害发生的主要人群;家庭是意外伤害发生最高的场所。外地户籍儿童交通伤害发生比例较本地户籍儿童高;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与父母受教育程度有关。要降低儿童期意外伤害的发生应以预防为主,根据儿童年龄、性别特点以及家庭背景,着重于加强安全教育。

  • 标签: 意外伤害 原因 儿童
  • 简介:摘要烧伤科护士为工作压力和劳动强度很大的特殊群体,但是目前还没有烧伤科病房护士相应的压力和压力模式分析。在本文的研究中,通过对烧伤科护士的压力分析,从各个压力中了解和分析烧伤科护士所担心的问题,并列出并描述了用于烧伤科护士的缓解措施,以减轻压力,保持烧伤科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烧伤科病房 护士工作 压力源 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