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对个案护理护理学生临床带教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估与分析。方法:将我院接收的88名护理实习生作为此次调查与评估对象,所有入选学生均实施奇偶分组法进行分组,研究组(个案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教学)每组学生均为44名,分析两组护理教学后各指标变化情况。所有护理实习生入选时间均为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结果:研究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此时P

  • 标签: 个案护理 临床带教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阐述完成能力的概念,总结护生完成能力的测量工具及其完成能力现状,从个人、学校、临床实习3个层面分析护生完成能力的影响因素,旨在探索科学、有效的培养模式和干预措施,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学生,护理 完成能力 测量工具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对于中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来说,自身的专业基础操作以及工作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于中职教育而言,要对学生的基础护理操作能力进行很好的培养。对于学生的专业基础操作来说,基础护理操作是一个应该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评判指标,这一能力关系到护理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实际临床护理操作水平,中职教育者应该着重研究如何更还得提高学生护理技能水平。

  • 标签: 中职学校 护理专业 专业养成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参加新生研讨课《健康与护理》后的真实体验,为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提供建议。方法2018年5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复旦大学护理学院2017级本科1年级已完成《健康与护理》课程的学生为访谈对象。采用焦点团体访谈法对10名参与该课程的学生进行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资料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提炼主题。结果在课程设置特点方面提炼出3个主题,分别是前沿性、形式多样性和趣味性。在教学方法对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方面,提炼出5个主题,分别是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认知评价、强化了学生的社交技能、提高了学生社会支持、增强了学生的挫折应对能力和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反思。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方面提炼出2个主题,分别是促进团队合作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对课程的建议方面,提炼出3个主题,分别是考核方式有待完善、获取专业资料途径有待拓展、小组汇报时间和主题数量有待完善。结论新生研讨课使学生在职业认同和综合素质方面受益,同时该教学法存在改进空间,需要进一步完善。

  • 标签: 学生,护理 新生研讨课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护理专业学生对急诊科实习期间的培训需求,为进一步完善及开展急诊实习护生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对广东省内24所三甲医院的实习护生及4所设置护理专业的本科院校在校护生共279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急诊实习培训需求(含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调查表。结果参与调查的护生中,有97.13%的护生(271人)认为非常有必要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85.66%的护生(239人)非常有兴趣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急诊实习培训需求中"急危重症技能"维度得分最高,为88.91分,"科室规章制度"维度得分最低,为76.08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今后从事护理工作的意愿、对急救知识的学习兴趣及自主网络学习急救知识的意愿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教学方法需求调查中排名最高的3种教学方法依次为情景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行动教学法。结论护生对在急诊实习期间的培训需求较高,临床护理管理者及教育者在设计培训安排时,应在医学院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护生的实习培训需求进行设置,以完善急诊实习护生的培训、满足护生在急诊实习期间的学习需求。

  • 标签: 护生 急诊实习 培训需求
  • 简介:摘要:实习是每个步入社会的必经之路,是学生离开校园进入社会的一个接壤环节,护理专业更是如此。因为护理工作者其实期间直接面临的就是患者,这是一群比较特殊的群体,所以对护理专业的实习也是一项挑战。对实习生来讲,做好以人为本的理念、服务意识、以及在服务过程中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磨练自己的意志,实现自己的价值,是护理专业实习生要学习的,并且实习期是每个人职业生涯的第一笔,对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 标签: 护理专业 实习生 问题 思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在培养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中的作用。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开展情景模拟教学,学生模拟或扮演其中的角色,划分模拟专题小组进行模拟实战演练。将178名学生分为干预组91人,对照组87人。对干预组学生运用情景模拟教学,对对照组沿用传统教学,为期18周。课程开始前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评估学生的一般资料、课程结束后应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IRN量表)及护理学基础理论和实践考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组学生理论考核(t=4.11,P

  • 标签: 情景模拟教学 护理专业 学生 核心能力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护理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进一步探讨促进护理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019年9月在学校就读的护理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SCL-90的得分因年级而异,低年级的分数明显高于高年级的分数。筛查了622名心理健康异常者,检出率为29.3。结论:大多数护理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采取相关的教育措施非常重要。

  • 标签: 护理 学生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讨论大学生患有水痘患者提供健康指导以及护理所具有的价值以及意义,同时总结护理经验以及体会。方法:本次实验随机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前来我门诊治疗水痘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总计22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1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接受健康指导方式以及护理工作,而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结果、水痘认知水平、贝克焦虑量表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可高达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9.09%),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过健康指导之后,实验组患者水痘认知评分、贝克焦虑量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达到(97.25±3.21)分、(36.15±0.54)以及(94.24±0.53)分,相较于治疗之前有显著的改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大学水痘患者,医护人员采用健康指导方式以及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水痘的了解水平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效果十分理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大学生 水痘 健康指导 护理方式
  • 简介:【摘 要】作为一名护士,拥有批判性思维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促使实际的护理工作更为完善,如能够发现实际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制定科学有效的解决方式,向管理层提出一些建议等,进而使病人得到更好的护理。但结合中职教育工作而言,学生年龄较小,因此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展开批判性思维的有效培养,促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知识。文章对中职护理教学中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培养方式进行探究,概述内涵,同时提出应对措施。

  • 标签: 中职护理 护理教学 批判性思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现代学徒制护理学生临床培养期间对儿科护理岗位胜任力的培养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基于文献研究、专家咨询,由课题组成员讨论并编制此次的调查工具《现代学徒制临床学习儿科护理岗位胜任力情况(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能力)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共包含三部分内容:一般资料、儿科护理理论知识、儿科护理技能操作能力。结果:关于现代学徒制学生儿科护理理论知识情况,儿童各系统常见疾病知识掌握最好,掌握较好情况占比68.29%,掌握较差情况仅占比7.31%。儿童保健知识掌握较差,其中掌握较好情况占比仅12.20%,而掌握较差情况占比高达51.22%。关于现代学徒制学生儿科护理技能操作能力情况,生长发育检测,生命体征检测及急救技能掌握较好分别占比85.37%、82.93%、60.98%;侵入性操作掌握较好情况占比仅有7.31%,掌握较差情况占比高达56.10%。

  • 标签: 现代学徒制 儿科护理 岗位胜任力
  • 简介:摘要:为帮助护理学生顺利度过实习期,并尽早建立临床工作所需心理模型,加强护理学生实习期间心理变化研究十分有必要,不仅可以准确了解学生不同实习阶段心理状况及引发原因,还能够采取相对应措施进行疏导优化,使护理学生临床实习更加得心应手,并为学生实际临床工作奠定坚实基础。鉴于此,对护理学生实习期间的心态变化及疏导策略展开分析和探讨。

  • 标签: 护理学生 实习期间 心态变化 疏导策略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学生标准化病人(以下简称“学生SP”)在护理综合实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实验选取普洱卫生学校2019级护理专业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共计选取126人。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人。其中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而观察组学生则采用学生SP教学方式。对比两组学生的技能操作考试平均成绩以及情景模拟成绩评价。结果 由数据对比可知,观察组学生的技能操作考试平均成绩以及情景模拟成绩均要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结果可知,在护理综合实训教学当中采用学生SP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考试成绩以及情景模拟成绩,有助于学生护理职业素养的形成,还能够提高综合实训的教学效果,可在护理实践教学当中广泛运用。

  • 标签: 学生标准化病人 基础护理 综合实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健康教育对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校医务室收治的原发性痛经女大学生患者2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n=120)。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同时予以护理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痛经疼痛评分(VAS)、月经期间生活习惯的差异。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痛经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月经期间冷饮、冷浴、熬夜、偏食、缺乏运动的习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健康教育能有效缓解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患者痛经疼痛程度,对改善患者经期不良生活习惯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健康教育 女大学生 原发性痛经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护理学生进行有关COVID-19的认识和疫情发生前后对护理职业总体认识的调查,分析COVID-19疫情后护理学生职业认识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改善护理学生护理职业的认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学生对新冠疫情的认识比较理性;疫情发生后,护理学生护理职业的重要性、社会地位的评价更高,对护理社会地位的发展趋势的预测更乐观,从事护理职业的意愿更强;自愿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对护理职业的认识优于非自愿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结论:经过COVID-19疫情,护理学生的职业情感被激发,职业认识有所改善,就职意愿更强烈。护理学生护理职业的认识,尤其是护理专业的社会地位方面非常低,护理教育者需加强引导,增强护理学生的职业荣誉感,以维护护理队伍的稳定性,促进护理专业的持续发展。

  • 标签: 护理学生 COVID-19 职业认识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疫情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级护理专业共258名学生当作本文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选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其展开调查,依照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结果: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弹性水平总分为(67.33±10.39)、心理弹性水平<60分的学生占据总比21.31%、60-69分的占比是26.36%、70-79分的占比是46.51%、≥80分占比是5.82%。结论:疫情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弹性现状处在一般水平之上,针对这一现象护理专业教育工作者需要给予重视,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现状展开评估,并且为其创建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提升学生们整体心理弹性水平,进而加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疫情 高职 护理专业 心理弹性现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生标准化病人在《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成都医学院2016级1至10班440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每班学生分为9个小组,每组5~6人,在内科实验教学中采用学生标准化病人扮演临床病例的情景教学法,课后发放问卷调查教学效果。结果90.45%(398/440)以上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形式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记忆,91.36%(402/440)的学生认为增强了与同学的合作能力,90.23%(397/440)的学生认为提高了临床思维等多种能力,87.27%(384/440)的学生认为标准化病人教学形式能提高教学满意度。结论将学生标准化病人应用于内科护理学的实验教学中,能够提高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 标签: 学生标准化病人 内科 护理学 实验教学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在门诊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带教中微信平台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将(2019年01月-2019年06月时期)于我院门诊护理实习学生总计25人,采取常规实习教学方法,设置为对照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