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腹股沟皮瓣是临床开发最早的游离皮瓣之一,但因解剖位置不恒定,变异较多,后临床应用逐渐减少。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发展,近十年来,其在颌面外科和显微外科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为了促进腹股沟皮瓣的推广及发展,本文就腹股沟皮瓣及其穿支皮瓣的解剖、各种形式的设计、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其优点和缺点进行讲述,侧重介绍其在四肢软组织缺损的应用。

  • 标签: 腹股沟皮瓣 穿支皮瓣 软组织缺损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钴胺素,即维生素B12,是自然界中结构最复杂的维生素,也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之一,在体内作为生物辅酶参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和甲基丙二酰辅酶A与琥珀酰辅酶A的转化等多项生理活动。人类作为高等生物,无法自行合成钴胺素,需要通过饮食或药物来补充人体所需的钴胺素。目前,用于治疗的钴胺素形式多样,常见形式有氰钴胺(普通维生素B12)、羟钴胺、甲钴胺和腺苷钴胺。不同形式的钴胺素结构相似,理化性质相近,但在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等药代动力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临床应用和治疗效果也有所不同。其中,氰钴胺和羟钴胺在欧美地区应用甚广,甲钴胺在亚洲应用较多,腺苷钴胺已在国内批准上市,但世界范围内应用不多。氰钴胺和甲钴胺主要用于治疗周围神经病变和钴胺素缺乏引起的疾病,羟钴胺曾批准作为氰化物的解毒剂,近年来在甲基丙二酸血症的治疗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现从4种钴胺素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药代动力学特征及临床应用等进行比较和区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以免发生混淆。

  • 标签: 钴胺素 维生素B12 羟钴胺 甲钴胺 腺苷钴胺
  • 简介:摘要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有效进行师资管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尝试通过"教学俱乐部"形式,组织教师合作开展系列教学活动。根据学院教学工作重点及当前教学热点成立六大教学俱乐部,通过深入贯彻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构筑高效、灵活的管理体制,以及建立、健全主动开发型的行为方式等策略;初步探索以"教学俱乐部"为手段的现代师资管理模式。实践显示,学院在师资梯队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比赛等方面均获得一定成效,甚至取得突破性进展。前述管理策略,为师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教学俱乐部 教学能力 师资管理
  • 简介:摘 要 :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康复医学逐渐获得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对于骨折的患者来说,进行有效合理的康复锻炼能够加快其康复的速度,对其身体功能的恢复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骨折的患者来说,术后要在医生的科学指导下进行必要的康复锻炼,从而减少二次伤害,使身体尽快恢复。本文主要从骨折后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三个阶段、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原则,以及康复训练的具体做法三方面进行分析。

  • 标签: 骨科患者 术后锻炼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形式术前护理干预对儿童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9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准备行择期全麻腺样体刮除手术的2~12岁患儿45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实施多形式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分别对两组患儿于干预前和干预后麻醉实施前进行焦虑量表测试,比较两组患儿焦虑程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焦虑评分接近〔试验组(70.59±4.86)分,对照组(71.62±5.2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9,P>0.05);干预后试验组焦虑评分〔(35.76±5.6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6.27±4.59)分,t=18.967,P<0.01〕。结论多形式术前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儿术前焦虑状态。

  • 标签: 多形式术前护理干预 焦虑 配合程度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 对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采用路径化多形式模式 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采用传统的一对一口头讲述的方法来进行健康教育,后者则利用路径化多形式健康教育,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同观察指标,来判断患者对于不同教育方式健康知识掌握程度。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教育接受程度是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 < 0.05 。 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期采用路径化多形式模式健康教育 , 要比对患者采用传统教育方式更加合适,通过这种教育形式,可以更好的去帮助患者学习应用健康教育知识,从而能够让患者恢复 肢体运动功能,回归到日常生活中。

  • 标签: 脑卒中 路径化 多形式 健康教育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三甲综合医院门诊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SFD)和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SSD)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纳入消化内科、神经内科、中医科、精神科门诊候诊患者,完成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 PHQ-15),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re-9,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 Anxiey Disorder Scale,GAD-7),躯体症状障碍诊断B标准量表(Somatic Symptom Disorder-B Criteria Scale, SSD-12),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方案2.0(WHO Disability Assessment Schedule 2.0,WHO DAS 2.0)等自评问卷,并经结构化访谈得出SSD和SFD诊断,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并比较SSD和SF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差异。结果699例受访者中,236例(33.8%)和431例(61.7%)分别被诊断为SSD和SFD,二者诊断一致性较低(Cohen κ=0.291 P<0.01)。SSD患者在PHQ-15[(12.01±5.54)分比(10.38±5.53)分,t=3.624]、PHQ-9[(11.84±6.76)分比(9.40±6.57)分,t=4.546]、GAD-7[(9.70±6.08)分比(7.34±5.92)分,t=4.871]、SSD-12[(23.60±11.43)分比(16.52±12.64)分,t=7.154]和WHO DAS 2.0[(22.65±8.52)分比(19.96±7.77)分,t=4.128]量表得分显著高于SFD患者,均P<0.01。结论SSD和SFD诊断一致性较低;相对于SFD患者,SSD患者在躯体症状负荷、焦虑抑郁情绪、与症状相关情绪、思维和行为问题、社会功能损害更严重。

  • 标签: 躯体形障碍 躯体症状障碍 人口特征 会诊联络精神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4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聚焦解决模式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 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未见明显的组间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好转,而其中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 标签: 聚焦解决模式 躯体形式障碍 心理状态 影响观察 分析讨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SFD)患者大脑葡萄糖代谢网络的拓扑变化。方法用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18例SFD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39.5±12.0)岁,病程(3.67±3.20)年;SFD组]、21名健康体格检查者[男13名、女8名,年龄(43.9±8.4)岁;对照组]的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图像,建立静息状态下2组的大脑葡萄糖代谢网络。使用图论的方法计算脑网络的全局参数(标准化聚类系数、标准化最短路径长度、小世界属性和全局效率)和节点参数(聚类系数和介数中心度)。2组脑网络参数间的差异采用重复1 000次的置换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聚类系数和介数中心度定义前20%(18/90)的节点为脑网络的关键(Hub)节点,分析SFD患者Hub节点的改变。结果SFD组患者的脑网络和对照组一样具有小世界属性(σ>1),但标准化聚类系数、小世界属性和全局效率有降低趋势,标准化最短路径长度有增加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SFD患者左侧苍白球、左侧杏仁核、左侧楔前叶和右侧角回的介数中心度明显升高(置换检验,P<0.05),左侧颞中回和右侧枕上回的介数中心度明显降低(置换检验,P<0.05);双侧苍白球、双侧丘脑和左侧杏仁核的聚类系数明显降低(置换检验,P<0.05)。SFD组发生改变的Hub节点多数(16/24)位于边缘系统。结论SFD患者的葡萄糖代谢脑网络拓扑性质发生改变,小世界属性和全局效率呈降低的趋势及Hub节点的改变,导致网络信息传递效率有所降低,功能整合和功能分离的平衡被打破,这为躯体化症状的脑功能异常提供了有效的影像学证据。

  • 标签: 躯体型障碍 代谢网络和途径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脱氧葡萄糖
  • 简介:摘要:冻干剂可对疫苗的贮存工作提供稳定性因素,而稀释剂属于冻干疫苗制剂当中的配套部分之一,其对于无菌保证以及和疫苗的相容特性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可以为最终的疫苗产品予以较高的安全保障。为此,本文将针对冻干疫苗稀释剂的包装形式以及无菌保证措施展开针对性分析和研究。

  • 标签: 冻干疫苗稀释剂 包装 无菌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多形式的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情绪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多形式的延续护理。出院时及出院后一个月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焦虑情绪的改善情况。结果: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延续护理 卒中患者 日常生活功能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胫后动脉中下1/3穿支皮瓣、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胫后动脉-隐神经双套血供皮瓣在内踝及小腿中下段创面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门诊随访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治疗的内踝及小腿中下段创面60例,其中采用胫后动脉中下1/3穿支皮瓣25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5例,胫后动脉-隐神经双套血供皮瓣20例。对3组皮瓣的手术方法、皮瓣成活情况、皮瓣的外形质地及肿胀度、患者的满意度及美国足踝协会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进行研究。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4个月,3组中采用胫后动脉中下1/3穿支蒂皮瓣共25例,其中1例皮瓣术后肿胀度欠佳,出现供血不足情况,对症处理后皮瓣逐渐好转,皮瓣外形、质地良好;采用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15例,2例术后皮瓣远端坏死,二期植皮修复,皮瓣蒂部略臃肿;采用胫后动脉穿支-隐神经双套血供皮瓣20例,皮瓣术后血运良好,2例术后出现瘀紫,拆除蒂部缝线后好转,3例皮瓣外观臃肿,蒂部膨隆,二期皮瓣整形。3组在AOFAS平均评分分别为93.8、93.3和92.8分,患者满意度调查优良比例均较高。结论3种皮瓣均能较好修复内踝及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创面,术中应根据穿支是否存在及穿支的粗细决定是否携带隐神经。如果穿支可靠,使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进行创面修复,在皮瓣血运及外观上更满意;对于较大面积的创面,携带胫后动脉穿支及隐神经营养血管的双套血供皮瓣更安全。

  • 标签: 小腿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阶段结合多形式护理告知在产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入住上海嘉定区中心医院产科病房的产妇为研究对象。2019年7~9月的100名产妇设为对照组,采用产科病房的常规护理告知模式。2019年10~12月的100名产妇设为研究组,采用多阶段结合多形式护理告知。观察两组护理告知应用效果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产妇护理告知满意度的6项评分、产科病房护士素质的6项评分、产科病房护理质量的5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产科病房应用多阶段结合多形式护理告知,可提高产妇告知满意度,增强产科病房护士素质,提升产科病房护理质量。

  • 标签: 产科病房 护理告知 多阶段护理告知 多形式护理告知
  • 简介:摘要:目的将延伸护理模式运用到肿瘤患者静脉治疗当中,对其开展形式以及实施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方法随机选择 2018年 3月 -2020年 3月我院收治的 120名肿瘤化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且这 120名患者均进行静脉治疗,并任意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以常规静脉治疗护理,实验组在其基础上辅以延伸护理模式,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又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延伸护理运用于肿瘤患者的静脉治疗当中,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维护和谐的医患关系,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具备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延伸护理 肿瘤 静脉治疗 开展形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形式系统化技能培训对洁净手术部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2018年1~12月对阳江市人民医院外科手术室护士开展多形式系统化技能培训,比较实施前(2017年1~12月)及实施后(2018年1~12月)手术室护士的医院感染知识、手卫生知识、手卫生执行率、手术室患者切口感染率、手术室样本监测合格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实施后手术室护士的医院感染知识、手卫生知识及手卫生执行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实施后手术室患者切口感染率低于实施前,而手术室样本监测合格率及患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形式系统化技能培训有效提高了手术室护士医院感染知识及手卫生执行依从性,有效降低了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满意率。

  • 标签: 多形式系统岗位技能培训 洁净手术部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临床病理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衔接,是培养临床病理专科医师的重要手段。自2014年上海市临床病理专科开始实行专科医师培训以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在病理专科医师培养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逐步建成了系统的多形式教学模式体系,包括:导师负责制、专科病理诊断培训、专科相关临床科室轮转、多学科团队协作、教学相长、医学人文及伦理学教育、科研提升等方面。该文就多形式教学模式在病理专科医师培训中的可行性、作用及初步成效进行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实验将 针对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开展多形式延续性护理,分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结局,缓解焦虑情绪,推动治疗顺利开展。 方法: 实验选取了 201 9 年 1 月~ 2019 年 7 月 收治的前列腺癌根治术 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 对

  • 标签:
  • 简介:摘要:做科研与当医生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社会对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理论知识的充分结合为当代医学生应必备的优秀素质之一。同时,本科教育是当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一种重要培养模式,本科阶段的科研培养对个人今后多方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就培养本科医学生科研能力的意义及培养对策进一探讨。

  • 标签: 科研能力 本科医学生 意义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社会支持与功能失调性认知、人格障碍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和人格诊断问卷对104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患者组)和97例健康被试(健康对照组)进行评定和比较,并分析社会支持与功能失调性认知和人格障碍倾向的相关关系。结果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社会支持在各维度[社会支持总分(37.18±8.12)分,客观社会支持(8.49±2.83)分,主观社会支持(21.90±5.44)分,社会支持利用(6.79±1.85)分]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社会支持总分(41.82±6.87)分,客观社会支持(9.92±3.38)分,主观社会支持(24.32±4.25)分,社会支持利用(7.59±1.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中,社会支持总分与功能失调性认知态度(r=-0.245,P<0.05)和人格障碍倾向(r=-0.292,P<0.01)得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利用度对功能失调性认知有显著的预测作用(B=-5.384,P=0.007)。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社会支持情况与功能失调性认知态度和人格障碍倾向具有相关性,为团体和家庭心理治疗等心理干预手段提供依据。

  • 标签: 躯体形式障碍 社会支持 功能失调性认知 人格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在给予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多种形式健康宣教下,其对改善患者认知水平及遵医行为的效果分析。方法:将本院2017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9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行常规护理,后者则行多种形式健康宣教护理。结果:观察组认知水平、出院后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多种形式健康宣教,对其认知水平及遵医行为提高效果显著。

  • 标签: 多种形式健康宣教 老年心血管疾病 认知水平 遵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