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VEGF药物联合青光眼引流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住院的药物控制眼压不佳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6例(36眼)。先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待虹膜或房角新生血管消退后行青光眼引流植入术,比较术前术后患者眼压情况。结果患者术前眼压(50.3±2.8)mmHg;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眼压分别为(31.1±5.6)、(23.4±5.7)、(13.2±4.6)mmHg。与治疗前比较,不同时间点的眼压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青光眼引流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抗VEGF药物 雷珠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良Ahmed青光眼引流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入住本院的30例(32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行改良Ahmed青光眼引流植入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3、12个月的平均眼压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12个月的总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的视力水平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包括短暂性浅前房6眼、前房积血6眼和引流管后移1眼,经保守治疗均好转。结论改良Ahmed青光眼引流植入术能有效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 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 难治性青光眼 眼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hmed青光眼阈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五官科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46例共47只眼,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3例,其中对照组23只眼给予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治疗组24眼给予Ahmed青光眼阈植入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疗效对照组有效率为65.22%,治疗组有效率为83.33%,两组对比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对比结果显示,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视力比较>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两组患者较同组术前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一周及6个月患者眼压复查治疗组由于对照对照组,两组对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hmed青光眼阈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Ahmed青光眼阈植入术 自体封闭式巩膜引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36例(36眼)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首先行雷珠单抗(Lucentis)玻璃体腔注射,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行Ahmed青光眼引流植入术。观察术后患者眼压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术前眼压平均为(53.3±4.3)mmHg,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的眼压分别为(15.1±3.6)、(14.6±3.1)、(13.4±2.6)mmHg。不同时间点的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有3例浅前房,2例引流管阻塞,1例前房出血,予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雷珠单抗联合引流治疗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 标签: 雷珠单抗 青光眼引流阀 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 简介:自发性气胸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肺部急症,根据有无明确的诱因分为继发性自发性气胸和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rimaryspontaneouspneumothorax,PSP)[1]。目前临床上对于PSP的治疗方法有胸腔穿刺抽气、胸腔闭式引流术和外科手术等,但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仍存在一定争议。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经典方法,其疗效确切,但易发生出血、皮下气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可能增加患者的疼痛感和焦虑感。胸腔穿刺抽气也是疗效可靠的治疗手段,操作相对简单,痛苦小。近年来,我院采用微创置入单向引流导管自动排气结合间歇抽气的方法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其操作简单省时、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传统胸腔 单向阀引流 原发性自发性